- 相關推薦
退休教師養老金標準如何計算
補貼(allowances)是指津補貼或福利,也即津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退休教師養老金標準如何計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退休教師養老金標準計算公式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本決定實施后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待遇水平合理銜接、新老政策平穩過渡的原則,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制訂具體的過渡辦法,并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備案。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準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
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四)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準為基數,按一定比例計發。
辦事員2800元;科員3000元;副科級3100元;正科級3300元;副處級3600元;正處級4000元;副廳級4400元;正廳級5000元;副部級5500元;正部級6000元。
辦事員三周年按科員對待;科員五年按副科級對待;副科級十周年按正科級對待;正科級十周年按副處級對待;副處級十周年按正處級對待;正縣級十五周年按副廳對待;副廳級二十周年按正廳級對待;初次套改以累計年限對應的職務待遇確定基本工資。
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教師退休工資最新計算方法
退休工資=工資×(工齡÷法定工齡)×(75—法定退休年齡)÷(75—退休年齡)
總退休工資=退休工資×12×(75—退休年齡)
注:75是指75歲。
30年教齡教師的退休待遇為檔案工資的100%。
影響養老金水平的因素
1、繳費年限的長短
繳費滿15年只是退休后享受養老金待遇的最低年限要求。繳費15年還是繳費30年,會直接影響退休后的養老金待遇,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繳費年限能交長一點,可以盡量交長一點。
2、繳費水平的高低
單位在職人員繳交的養老保險費是以個人工資水平為繳費基數的,但如果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的,就可以在全省繳納養老保險基數下限(目前為2906元/月)至全省在崗月平均工資的300%之間選擇繳費基數。繳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老金計發中的實際繳費指數的高低,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建議可選擇高一點的養老金繳費水平。
3、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
比如你是2014年退休,或2015年退休,當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是不同的,計發養老金所依據的社會平均工資也不同。一般來說,社會平均工資是逐年遞增的,因為這個因素影響,首次計發養老金時,后面退休的會比前面退休的略高一點。
5、退休年齡的影響
你是55歲退休還是60歲退休,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所除的計發月數是不同的。退休年齡越后,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可能算起來會略高一些。
【退休教師養老金標準如何計算】相關文章:
退休工資、退休養老金如何計算11-19
退休后基本養老金該如何計算?08-15
沈陽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如何計算10-15
退休社保養老金計算09-03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上調07-09
退休養老金標準十三連漲06-30
退休生活補貼如何計算10-09
社保退休養老金計算方法10-08
退休過世后養老金計算方法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