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人文資源的利用與旅游業的發展
摘要:人文資源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也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資源。要使旅游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認識人類文資源與旅游業既互助又沖突的關系,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人文資源,使人文資源與旅游葉有機地結合,更好的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關鍵詞:人文資源;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人文資源是人類活動的痕跡,是人類的一筆寶貴財富。我國著名的學者費孝通先生認為,所謂的人文資源就是人工的制品,包括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它和自然資源一樣,只是自然資源是天然的,而人文資源卻是人工制造的,是人類從最早的文明開始一點一點地積累、不斷地延續和建造起來的。它是人類的歷史、人類的文化、人類的藝術。“人類通過文化的創造留下來的、可以供人類繼續發展的文化基礎,就叫人文資源。”①從費孝通先生對“人文資源”的解釋和定義可知,人文資源有有形與無形之分,人文資源是可以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利用的。同時,人文資源又是與自然資源相對應的,但“與自然資源相比,人文資源與人類的關系更加密切,更加體現了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反映了人類豐富多彩的歷史和文化,也能使人獲得更多的樂趣、享受、情感和知識。對自然資源,一般只能被動地接受,而人文資源卻能引起人們的反應、共鳴和參與。所以如果沒有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就無法為人們所欣賞所
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少不了人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旅游業的發展也不例外,重視文化建設,充分合理地開發和利用人文資源,對旅游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人文資源對旅游的互助與沖突
人文資源對旅游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第一,旅游地的民眾道德水準高,文化涵養好,精神風貌新,會使游客有如沐春風的感覺,山好水好不如人好。第二,自然景觀如蘊涵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其魅力當然更大。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喀斯特地貌溶洞里的鐘乳石造型會被賦予文學作品或傳說里的人物、故事的緣故了。第三,人文資源是全人類的財產,所以它也可以為各國各民族所用,以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如香港的迪斯尼樂園,深圳的世界之窗和“中國民俗文化村”等等,都是借他國或他民族之人文資源發展本地旅游業的成功范例。
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可以為人文資源的保護提供資金的支持。
但是,發展旅游業在很多方面也會與人文資源的保護發生沖突。
首先,旅游業的發展會不可避免地要利用人文資源,而旅游企業受利益的驅動,也不可避免地會只顧眼前利益透支人文資源。如一些摩巖石刻壁畫等人文資源,利用過度了就會加快其風化腐蝕的速度,造成嚴重毀壞。
其次,旅游業的發展,提高了旅游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會改變其生活方式,進而影響人文資源生存、傳承與發展的環境。如上網、跳現代交誼舞、唱卡拉OK等等,還有與旅游者的接觸,都會對旅游地的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其原有的生活方式、穿著打扮受到影響并改變。這些改變必然會影響到當地人文資源的存在方式與環境等,嚴重的可能會導致一些人文資源消失。
再次,過量的游人涌入也會使旅游地在用水用地等方面不堪重負,從而造成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這個環境當然也包含了人文資源。
因此,要發展旅游業,必須正確認識人文資源與旅游業的關系,只有合理適度地開發利用人文資源,才能更好地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二、當前人文資源開發利用與旅游業的結合中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足,對人文資源重視不夠,導致對旅游景點文化資源投入不足,文化品位太低。缺乏吸引力
在市場經濟社會里,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已不足為奇。但是對文化建設的忽視,對人文資源的誤解,已經導致環境的污染、自然生態的失衡、人類精神家園的失落等嚴重的社會問題,并進而損害經濟建設環境與外商投資環境,同時也嚴重影響旅游環境。這就不得不加以重視了。費孝通認為,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不是導彈的精確度,而是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而以人文資源為基礎的文化建設正是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煥發人們的精神風貌的最有效手段。
當人們的物質文明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精神的享受(藝術的欣賞與參與、旅游、體育運動等等)就會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精神的愉悅、心理的健康,會成為提高工作效率及活躍創造性思維的動力。
這就是人文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原理。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看不到人文資源的作用,在旅游景點中人文資源的開發力度不夠,致使景點的文化含量低,缺乏對游客的更大吸引力。廣西岑溪市的吉太白霜澗漂流,是一段既可欣賞兩岸原始森林美麗景色,又能享受驚險刺激的漂流。但也只限于純粹的漂流。如增加人文資源的開發,將當地的民情民俗傳說等融入漂流的過程中,對游客的吸引力還可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二)認識偏差。本末倒置,對人文資源重利用輕保護,導致人文資源的生存危機,影響了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個地方區別于另一個地方的區域文化,一個民族區別于另一個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是旅游業發展的核心資源,是推動旅游發展的核心要素。民族文化、民族風情是一種重要的人文資源,旅游業的發展,就是依靠異彩紛呈的多民族文化與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的支持。因此,在發展旅游業中必須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人文資源。如果對文化資源、人文資源重視不夠,一味地將其作為旅游業的工具,看不到文化資源與人文資源相對的獨立性,對文化資源與人文資源的保護缺乏力度,這些資源就會受到嚴重破壞。這必然會損害旅游業的根本。輝煌的麗江旅游業憑借的不僅是當地獨特的自然景觀,更有其享譽全球的納西東巴文化,但伴隨旅游業的發展也嚴重地影響了東巴文化的生存環境。僅從接待海內外旅游者的數量這一旅游經濟指標來看,2000年后,麗江每年的接待量超過300萬人,是麗江市人口的三倍,玉龍雪山每年完成的接待量超過120萬,麗江古城每年總接待量超過150萬,是麗江古城人口的30倍,是麗江城市人口的20倍。外來人口的流動、轉換、沖擊,給當地的本土文化帶來很大的沖擊,本土文化面臨著外來文化如漢族文化、西方文化同化的危險。納西語的普及面越來越窄,納西語中的漢語成分越來越大,許多新一代納西人已不會講納西話。納西服飾、傳統納西建筑、東巴文字、納西民俗風情等普及程度越來越低,現代西服、鋼筋混泥土建筑、漢族語言文字、漢族習俗等普及面越來越廣,已有覆蓋本土文化之勢,納西民族文化面臨嚴峻的危機。如今居住在古城內的納西族人已寥寥無幾,而新城區又沒能把現代建筑風格與納西族能的建筑文化風格相融合,喪失了自己應有的風格。旅游業發展引起的一系列變化,使麗江文化與外來文化發生劇烈的碰撞,更主要的是對人文資源的 保護力度不夠,導致麗江的人文資源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伴隨旅游業發展而至的色情、暴力等外來文化糟粕對
【談人文資源的利用與旅游業的發展】相關文章:
談城市雨水資源利用03-18
談小學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03-21
談農業資源與農業可持續發展03-18
石林旅游業發展探討03-28
談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03-18
淺析南陽旅游業規劃與發展03-23
從異戊烯聯合裝置看C5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03-23
談人力資源管理發展新趨勢及其啟示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