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高層建筑中轉換層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

    時間:2024-08-15 04:11:57 建筑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層建筑中轉換層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

      【摘 要】隨著高層建筑結構形式日益大型化、復雜化,其施工技術難度更高,轉換層施工技術便是其中一個重點環節。為了滿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須在結構中設置轉換層結構構件,以實現自上而下結構形式,軸線布置的自然過渡。轉換結構構件所在的樓層就是轉換層。因轉換層的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為保證質量,必須采取特殊的施工技術措施。

    高層建筑中轉換層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

      【關鍵詞】轉換層;高層建筑;鋼筋;模板支撐;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1、工程概況

      重慶巴南萬達廣場位于重慶市巴南區,此地位于渝南大道與龍海大道交匯處,A區工程±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217.000m,T1-T7地下車庫2層。塔樓有框支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T2-T5號樓轉換層均在3層(±0至7m),T1、T6、T7號樓轉換層分別在4層(4.1m至9.8m)、4層(3.65m至9.35m)、4層(3.8m至9.5m)。轉換層框支柱、剪力墻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梁板為C50。其中最大梁截面尺寸為1000mm×2300mm,最大柱截面尺寸為1200×1200mm。樓板厚度為180mm。轉換層對模板支撐系統的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都有嚴格的要求,必須進行詳細的計算。轉換層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載都很大,其配筋較多,而且鋼筋骨架的高度較高,施工時應采取措施保證鋼筋骨架的穩定和便于鋼筋的布置。

      2、重、難點分析

      2.1 轉換層框支梁、柱尺寸及自重大

      2.2 框支梁鋼筋直徑大,配筋密集

      2.3 鋼筋密集造成混凝土澆筑困難,框支梁體量大又具有一定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特性

      3、轉換層模板支撐體系

      施工技術轉換層的自重和施工荷載往往非常大,應選擇合理的模板支撐方案,并進行模板支撐體系的設計。設置模板支撐系統后,轉換層結構施工階段的受力狀態與使用階段是不同的,應對轉換梁及其下部樓層的樓板進行施工階段的承載力的驗算。

      轉換層采用普通鋼管滿堂支撐體系,鋼管材質采用Q235,φ48×3.6鋼管搭設,支撐體系經設計計算構造如下:

      3.1 180mm厚樓板區域

      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膠合板,模板底部鋪設50mm×100mm木方;立桿縱距900mm,立桿橫距900mm,立桿步距1500mm。

      3.2框支梁區域

      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膠合板,梁模板截面底部鋪設50mm×100mm木方;木方底部沿梁縱向鋪設雙鋼管,間距500mm;梁底立桿縱橫向間距均為900mm,立桿步距為1.20m,在梁底立桿上均加設一個抗滑扣件;立桿采用對接接長,頂部設置可調頂托。

      掃地桿距離底板200mm高處設置,且縱橫兩個方向均需設置到位;應加設足夠的斜撐和八字撐,每四跨設加強型雙向剪刀撐,并在中間設置一道加強型水平剪刀撐。對拉螺桿外套PVC管,保證對拉螺桿的周轉使用。

      轉換層施工時下面應有3層或以上支撐,以分散每層樓板的荷載。作為多層支撐荷載傳遞時,要求下部架體立桿位置同上部架體立桿位置盡可能點對點頂撐,最大限度消除對樓板的剪切力,防止上下樓面因受力不均勻而造成的局部損傷。并且下部鋼管底部均應用墊木墊上以增大鋼管的受壓面積。梁底部應加設雙扣件抗滑。

      3.3柱側模

      采用40x90mm木方做背楞,木方間距不超過200mm,截面柱采用高強對拉螺栓進行加固;以地面以上200mm加設第一道加固桿,第二道間距400mm,后面按500mm間距布置。柱水平桿應與梁板架體連接在一塊,以保證架體的整體性,并適當加設斜撐避免爆模。

      柱模安裝前,必須在樓板面放2條線,由里往外依次為:結構線,30cm控制線。同軸線柱子控制線、模板線必須拉通線檢查。成排柱子支模前,在樓板上彈出柱軸線及柱邊通線,然后分別彈出每根柱子另一方向軸線,再確定柱的另兩條邊線,支模時,先立兩端柱模,校直與復核位置無誤后,頂部拉通線立中間各根柱模,這是保證柱子垂直度、防止軸線位移的關鍵工序。

      3.4墻模板

      墻模采用40×90mm木方作背楞,木方間距不超過20cm,用14mm對拉螺桿進行加固;間距保證在50cm以內,從地面以上200mm加設第一道加固桿 第二道桿間距400mm,后面按間距500mm布置。并適當加設斜撐。

      安裝模板時,每面墻先安裝一端角模,從墻的一端開始,安裝一側墻模板靠吊垂直,并放入穿墻螺栓和塑料套管后,再安裝另一側的模板,經靠吊垂直后,旋緊穿墻螺栓。陽角模板一側墻體固定,一同安裝。

      4、轉換層鋼筋施工

      4.1鋼筋翻樣和加工

      (1)鋼筋翻樣須弄清楚鋼筋的規格、型號及位置關系,鋼筋構造要求,并考慮好鋼筋的相互關系以及綁扎時的排筋次序。

      (2)明確鋼筋接頭的位置。梁上部主筋接頭在跨中1/3內,下部主筋接頭在靠近支座1/3跨內,同時考慮規范規定的鋼筋接頭錯位要求。

      4.2鋼筋安裝

      框支梁采取先懸空綁扎再入模就位的方式施工,在梁底板上方搭設支撐架,用于擺放及綁扎梁鋼筋。

      鋼筋安裝順序:搭鋼管擱架→套箍筋→分層綁扎下部縱筋→分層綁扎腰筋、附加腰筋、拉結筋→分層綁扎上部縱筋→安裝梁底保護層墊塊→骨架就位→設置上部樓層墻柱插筋→安裝梁兩側保護層墊塊→封閉梁、柱側模。

      板主筋保護層取值稍比一般樓層保護層厚,轉換層板內的鋼筋不得在暗梁內截斷,施工時不得留施工縫。暗梁鋼筋安裝搭設臨時腳手架鋼管支架,先安裝同一方向的暗梁,再安裝另一方向的暗梁,避免鋼筋縱橫交叉,架空疊加超高。因轉換層鋼筋單位面積重量大,特別是暗梁部位,采用現場特制的高強保護層墊塊,并增加墊塊數量,以保證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轉換層框支梁與框支次梁相交處,在每根框支梁、框支次梁兩側設附加箍筋每側6道,附加箍筋規格及肢數與正常箍筋間距50mm布置。

      梁跨度為4M以上者應要求起拱。當梁長度為4~6m者起拱1‰,梁跨度>6m的梁應起拱1‰;懸挑梁、板均應起拱,拱高不小于20mm。

      5、轉換層混凝土施工

      轉換層普通梁板混凝土標號C50,框支梁混凝土標號C50,框架柱混凝土標號C60。梁、板混凝土采用抗滲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膨脹率不小于0.03%。

      雖然對于鋼筋安裝進行了比較嚴格的控制,但是有些部位鋼筋間距只有30mm~40mm,還是較小,混凝土澆筑困難,振搗棒難以插入,故在梁柱鋼筋綁扎時,插入一根48x3.6mm的鋼管,作為預留振搗孔。

      砼的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時,每一個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應以使砼密實為準,即表面呈現浮漿和砼不再下沉。振搗時應快插慢撥,垂直插入,并插入下層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0~100mm,使上下層充分結合,振搗棒盡量不要觸及模板、鋼筋、預埋管和各種預埋件,不得附著在模板和鋼筋上振搗,防止影響模板的幾何尺寸和混凝土與鋼筋的牢固結合。

      混凝土自泵管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若超過2m時采取加長軟管和串筒方法。

      豎向結構澆筑至梁底→大梁混凝土分層澆筑振搗→梁板混凝土澆筑振搗→收面→薄膜覆蓋并養護。

      混凝土澆筑順序:根據平面區段劃分,逐段進行施工;樓面梁板及框架柱、剪力墻按施工段依次分3次進行施工。第一次為豎向結構先澆筑墻、柱混凝土,第二次為梁混凝土澆筑到三分之二,第三次為所剩梁的三分之一和板混凝土一起澆筑。

      豎向結構底部先利用同標號砂漿接縫,鋪墊約50mm厚;大梁澆筑時分層進行,每層厚度不超過500mm,同時對稱澆筑。

      梁、板應同時澆筑,澆筑方法應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即先澆筑梁,根據梁高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不斷延伸,梁板混凝土澆筑連續向前進行。

      澆筑混凝土時,應確保混凝土均勻密實,平行施工,計算好澆筑速度,采用分層斜澆筑,澆筑層高度應根據混凝土供應能力,使上下層混凝土的澆筑停歇時間不超過初凝時間,澆筑面分界處不得漏振,要求一次澆注的部分,應連續一次性澆完,不留施工縫。澆筑時,不得在同一處連續布料,應在2~3m范圍內水平移動布料,且垂直于模板。

      6、檢測方案

      本工程高大模架每搭設區設一個監測區。

      每個監測剖面應設置2個支架水平位移觀測點和3個支架沉降觀測點,按照JGJ300-2013建筑施工臨時臨時支撐結構技術規范要求,在支撐結構的頂層、底層以及每5步設置位移監測點,并將監測點設置在角部和四邊的中間位置。使用經緯儀、水平儀等監測儀器進行監測,監測儀器精度應滿足現場監測要求,并設變形監測報警值。

      參考文獻:

      [1]唐興榮.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設計與施工,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

      [3] 楊躍.高層建筑施工,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高層建筑中轉換層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相關文章:

    高層建筑的轉換層施工技術分析論文11-27

    淺談結構轉換層的應用及施工03-06

    談高層建筑轉換層的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03-25

    論土建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11-19

    高層建筑轉換層施工質量控制控析11-19

    試論混凝土在高層建筑結構中施工技術的應用03-18

    談高層建筑轉換層施工工藝和質量控制03-19

    淺談高層建筑施工中沉降觀測的應用11-22

    GPS RTK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0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女人香蕉久久**毛片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999精品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电影|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在线视频91精品| 国产精品推荐天天看天天爽|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在线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专区|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精品|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91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欧美亚洲日本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了|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精品国内片67194|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97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