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創新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嘗試
論文摘要:21世紀是知識的世紀,是創新的世紀。面對知識時代的挑戰,xxx曾反復強調創新的重要性以及增強創新能力的緊迫性,并指出:“是知識創新、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挖掘人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通過對傳統教育的揚棄、探索和構建一種新的與模式并使之逐漸豐富與完善。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呢?筆者認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個寬松的教育。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在語文課堂進行創新教育的幾點體會:
1.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 由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向教會學生學習的教學觀。傳統的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卻忽略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鐵還需自身硬”,語文教師要進行創新教育首先要有創新的本領。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而事實證明:有一桶水還遠遠不夠,教師的知識儲備應該如同源源不斷的溪流。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的繼續再教育,不斷的吐故納新,求新索異。同時還要大膽突破教材的束縛,及時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新技能。
2.教師要選準語文創新教育的突破口 語文創新教育是以中國幾千年所積淀的最優秀的為載體,以學生的能力提高為前提。選好語文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是語文創新教育的關鍵。
首先,對教材的處理要創新。教材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基本,教師只有對教材進行處理,才能更加有效的教。例如,在講《祝福》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然后分組討論:祥林嫂是怎樣死的?是餓四,凍死,病死?還是自殺而死?學生可以有多種見解,并且根據課文找到依據,這樣就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然后讓學生討論是誰害死了祥林嫂,塑造這個人物又有何用意?最后學生分組討論,續寫課文。這樣處理教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而且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
其次、問題的設計要創新。在設計問題時,要打破常規,設計一些有新意的問題,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
2.1 設計形象性問題,鍛煉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推測的能力。比如,讓學生擴寫文章,續寫文章等等。
2.2 設計有爭辯性的問題。問題不辯不明,辯論后不僅理解了課文,而切鍛煉了口才。比如,在分析《項鏈》文章中的主人公瑪蒂爾德時,我讓學生找她身上的“可愛”之處。這樣學生不僅理解她有愛慕虛榮、貪圖享受的一面,而且領悟到她誠實守信、勇敢堅強的一面。通過討論,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把握了作品的人物。
2.3 設計求異性問題,培養學生獨特的見解能力。如《石鐘山記》一文,抓住中心句“事不目見耳聞,而用意斷其有無,可乎?”蘇軾暮夜親自乘舟到絕壁下考察的事實,明確課文提倡深入實際,研究的學風,在此引導學生反向思維,課文反對什么?“目見耳聞”就一定正確可靠么?作者目見“石穴罅”和“大石當中流”耳聞水聲,可是得到的結論并不正確,為什么?這樣從多角度開掘課文,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開設語文活動,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創新教育不是狹隘的、自我封閉、自我獨立的活動,不應只局限于課堂上、束縛在教材上,限制在教師的與布置的范圍內。創新教育更應該有開放性,應當引導和鼓勵學生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積極參與課外活動。這樣才能擴充知識,擴大視野,經受各種鍛煉。
4.提供寬松環境,為創新學生提供存在空間 學生只有在感受到寬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沒有任何形式的壓抑和強制,才能自由與自主地思考,無所顧忌地發表個人的觀點,才有可能創新。如果過重地看老師的臉色行事,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天才般的想象力將被窒息,不可能進行教育創新,不可能培養創造性人才。
5.教學方法上要進行創新 創新教育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習方法,解決問題方法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活動為主線,師生互動。教師要精心組織課堂活動,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用腦思考研究。通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造性地完成教學目標。
首先,在教法上做到一個“導”字。“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自己尋找答案。比如,在講《孔雀東南飛》時,讓學生分析蘭芝被休的原因?學生積極思考,說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有力的證據。有的學生說是因為不尊敬父母,用“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為證;有的學生說是因為婚后無子,古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共事二三年,婚后無子,所以被休。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贊許,然后講封建丈夫休妻的七種理由,即所謂的“七出”,讓學生認識到蘭芝的無辜與不幸,從而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做到一個“活”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要具有多樣性、靈活性、形象性、情感性等特點。要克服教法單一的缺點,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語文課本選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教法。如果教學目的和任務是傳授新知識,就可以采用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如讓學生掌握技能技巧,就用練習法、法;如果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就采用談話法、討論放等等。如果一節課里不同的教學環節有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學方法也應該隨之而改變。為完成同一教學任務,也可以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最后,教法上做到一個“優”字。每種教法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教師要了解每種教法的功能特點及適用范圍和條件,在選擇時做到最佳選擇和最優化組合。單一的教法容易使學生出現厭倦、精神渙散、打瞌睡等現象。靈活的教法能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在選用一兩種教法為主的基礎上進行多種方法的組合,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組合,充分發揮創造性,使教學方法的組合能取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總之,語文課堂上學生創新能力的內容很多,空間也很大。這要教師轉變觀念,選擇創新的突破口,積極開設語文活動課,為創新教育提供寬松的環境和氛圍,通過教師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
【試論創新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嘗試】相關文章: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3-20
錄像在小學數學教學小結中的嘗試論文11-16
試論歷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3-16
淺議語文教學中的創新與反思03-28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教育的論文11-19
試論創新的根本03-18
淺析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3-19
的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初探03-20
試論文化意識在比較教育雙語教學中的地位03-01
試論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途徑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