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組工作介入式服務在大學新生適應教育中的應用論文
目前而言,面對大學新生的入學適應問題,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依然停留在傳統教育模式階段,同時這些高校也只注重制度、紀律等方面的教育,忽視個體差異,遠遠不能滿足入學新生的多樣需求。此外,面對適應期的種種問題的出現,僅僅依靠學生個人或者輔導員、班主任老師的力量是絕對不夠的。所以,在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適應問題方面,運用社會工作獨特的價值理念、倫理原則、方法技巧,積極探索推出更加符合新時代大學生特色的小組工作介入式服務,來配合和補充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服務,能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為大學新生提供及時、必要的心理調適、學習指導、人際適應、規劃管理等方面的入學教育和專業服務,使大學新生順利度過“適應期”。在新生開學前輔導員積極招募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為志愿者,并與志愿者一起策劃相應的適應活動方案,同時邀請專業老師給予培訓與指導。新生適應成長系列活動大致分為: 自我適應、校園適應、人際適應、學習適應、情緒適應、學業規劃六大模塊。
一、自我適應——“緣”來你也在這里
在新生適應活動中,一般把一個行政班為一個小組來開展活動,此時由于同學們之間的熟悉程度幾乎為零,大部認識的人也只是局限于宿舍舍友。所以在活動一開始先采用一系列的破冰活動,這是新生適應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通過“我們做什么”、“人名串串燒”、“馬蘭開花”小游戲以此來活躍現場氣氛,使同學們相互之間不斷認識,逐漸放松身心,消除陌生感、孤獨感。隨后志愿者引導同學們一起來商定組名、組歌、口號、標志、組規,以此增強同學們的小組意識即班級意識,提高成員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最后進行“期望收集”與活動參與分享,將成員目前存在的困惑、對小組以及自身的期望寫在卡片上進行保存,以在最后一次小組活動時進行回顧、分享自己成長的喜悅之處,更有助于引導同學積極樂觀對待生活。
二、校園適應——我的校園我的家
由于同學們生活、學習幾乎每天都離不開校園環境,所以增強學生對周圍的熟悉度,也是學生更好更快適應大學的一項重要舉措。在第一次小組活動的基礎上,成員間有了第一次較為充分的熱身互動,但這些遠遠是不夠的,所以在校園適應活動開始前,我們志愿者們先采用簡單的熱身游戲“大風小風吹”進一步擴大同學間的交流范圍,活躍現場氣氛。之后通過“誰最熟悉我們的校園”校園地圖繪制活動來幫助同學們深入了解學校學院發展歷程,特別是校園基礎設__施分布如教學樓、圖書館、超市、餐廳、宿舍樓分布及構造。一方面能促進團隊成員間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同學們彼此間的協作能力。再通過“師哥師姐話校園”活動,邀請同專業的師哥師姐結合本身學習生活、學生干部、社團工作、志愿服務等方面經驗進行分享交流,使大學新生進一步了解院校相關的規章制度,從而發揮朋輩作用幫助新生更好適應大學的方方面面。
三、人際適應——溝通從“心”開始
離開自己所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環境,每天面對新的群體,處理好與交往對象的關系便成了大學生活的新內容。可通過開展相應的小組活動進行自我探索、團隊信任建立。一般開展此次活動開始前,通過“解開千千結”激發小組活躍氣氛,以此鼓勵成員們積極體驗團隊合作的力量。之后通過“無聲排序”引導成員們注重語言之外的其他溝通技巧的應用和語言溝通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鼓勵大家在日后生活中和身邊人敞開心扉進行溝通。由于大學生的家庭環境生活水平的不同,在集體生活中會表現出不同的生活理念與價值觀,但往往這些不同的生活理念與價值觀也會引發其人際關系遇挫,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宿舍情景再現”環節進行生活小沖突、成員間炫富攀比、彼此不尊重個人隱私、部分成員被孤立等引發的宿舍沖突場景模擬演練,幫助同學們在角色扮演或觀摩過程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反思自己。當然在小組活動的最后積極引導成員進行活動體驗分享是尤為重要的,在分享中過程引導同學們主動接納彼此、包容彼此,掌握人際溝通技巧,解決人際適應問題。
四、學習適應——我愛專業愛學習
據了解,大學一年級學生“亮紅燈”的人數較多,部分學校或專業會占學生總數的20% 左右,有的甚至在30% 以上。因此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適應問題也是尤為重要。以專業為基礎為學生打造“我的專業我愛學”小組活動幫助學生探尋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此次小組活動為兩部分,一是邀請專業教師和班主任講解專業設置,向新生們講述即將進入的專業學習,基本課程設計以及今后的發展領域等,讓新生從宏觀上了解所學習的專業課程、技能以及將來的就業方向。二是邀請優秀學長講解專業學習方法與學習心得,通過學習經驗的分享交流,從微觀上激發新生回憶以前成功的學習生活與方法,引導同學們通過認知自我的學習困境,吸取學長們的經驗教訓,克服困難探尋出屬于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此次小組活動中的互動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有助于幫助學生把學習理念從“要我學”盡早轉化為“我要學。
五、情緒適應——我的大學,我做主
許多大一新生由于思念家人或朋友、“白天鵝變丑小鴨”的心理落差、專業或學校不理想等問題引發了不良情緒,甚至產生悲觀、消極人生態度。通過采取“優點轟炸”活動,引導同學之間多去主動了解他人,進一步運用優勢視角看待他人,注重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并虛心學習,同時也在別人對自己的正向評價中感受溫暖的同時肯定自身的長處,積極進行自我認知,提升自信心。之后通過“我的最愛被破壞”為大家直接呈現心愛之物被破壞后的心理體驗,通過活動親身體會自身及他人的情緒變化,認識到自我調節情緒的重要性,進而識別自身情緒的基礎上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學會處理因入學不適而產生的不良情緒,更好地進行情緒管理,最終使自己人際環境得以優化。
六、學業規劃——我的未來不是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打一場有準備的仗,也就是說要讓同學們四年之后獲得一個充實而沒有遺憾的大學生活,那么可以采用“時間管理”小組活動讓新生了解他人如何管理時間,認識到時間規劃的重要性和荒度歲月的不良后果,協助他們了解大學生活的時間規律,合理規劃自身時間。再通過“寫給未來的自己”引導同學們寫下為自己大學每階段設定的包括生活、學習、人際等方面的分目標,然后通過輪流分享,引導同學們明確未來的目標,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從而使同學們的大學生活更加有意義。在整個新生適應系列活動結束前,通過“憶往昔小組活動”中對六次小組活動中最溫暖、最感動、印象最深刻的人和事的分享和第一次小組活動期望卡的回顧,鼓勵同學們勇敢說出內心感受,分享在小組中的收獲與成長,協助同學整理在小組活動中的感想、感受。
大學新生在新生適應成長小組結束后其所面臨的入學適應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決,但由于個體的差異性和獨特性,有的大學新生還存在一些小的問題或困惑。因此也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幫助為大學生提供持續可行的心理疏導、情感支持等后期跟蹤服務,為大學生的健康生活、陽光心態保駕護航。
【淺談小組工作介入式服務在大學新生適應教育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公共環境中陶瓷藝術介入的應用研究論文10-16
淺談對大學生的適應性教育06-21
淺談童話在教育中的應用策略07-18
淺談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論文06-12
淺談茶文化在美術創作中的應用論文09-14
淺談教育博客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06-19
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論文08-07
淺談電影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9-11
淺談插畫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論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