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機電一體化技術與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從事機電一體化研究開發及生產的單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發展策略,以下是小編搜集的一篇探究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歷程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查看。
[摘 要]本文簡述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基本概要和發展背景,通過機電一體化的核心技術,分析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核心技術;發展趨勢
一、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歷程及其趨勢
1、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歷程
1.1數控機床的問世,寫下了"機電一體化"歷史的第一頁;
1.2.微電子技術為"機電一體化''帶來勃勃生機;
1.3.可編程序控制器、"電力電子"等的發展為"機電一體化"提供了堅強基礎;
1.4.激光技術、模糊技術、信息技術等新技術使"機電一體化"躍上新臺階.
2、機電一體化"發展趨勢
2.1光機電一體化.一般的機電一體化系統是由傳感系統、能源系統、信息處理系統、機械結構等部件組成的.因此,引進光學技術,實現光學技術的先天優點是能有效地改進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傳感系統、能源(動力)系統和信息處理系統.光機電一體化是機電產品發展的重要趨勢.
2.2自律分配系統化――柔性化.未來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控制和執行系統有足夠的“冗余度”,有較強的“柔性”,能較好地應付突發事件,被設計成“自律分配系統”。在自律分配系統中,各個子系統是相互獨立工作的,子系統為總系統服務,同時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作出不同反應。其特點是子系統可產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給信息,在總的前提下,具體“行動”是可以改變的。這樣,既明顯地增加了系統的適應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統的故障而影響整個系統。
2.3全息系統化――智能化。今后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全息”特征越來越明顯,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術、信息技術(尤其是軟件及芯片技術)的發展。除此之外,其系統的層次結構,也變簡單的“從上到下”的形勢而為復雜的、有較多冗余度的雙向聯系。
2.4“生物一軟件”化―仿生物系統化。今后的機電一體化裝置對信息的依賴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結構上是處于“靜態”時不穩定,但在動態(工作)時卻是穩定的。這有點類似于活的生物:當控制系統(大腦)停止工作時,生物便“死亡”,而當控制系統(大腦)工作時,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學研究領域中已發現的一些生物體優良的機構可為機電一體化產品提供新型機體,但如何使這些新型機體具有活的“生命”還有待于深入研究。這一研究領域稱為“生物――軟件”或“生物系統”,而生物的特點是硬 件(肌體)――軟件(大腦)一體,不可分割。看來,機電一體化產品雖然有向生物系統化發展趨,但有一段漫長的道路要走。
2.5微型機電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導體器件制造過程中的蝕刻技術,在實驗室中已制造出亞微米級的機械元件。當將這一成果用于實際產品時,就沒有必要區分機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屆時機械和電子完全可以“融合”,機體、執行機構、傳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體積很小,并組成一種自律元件。這種微型機械學是機電一體化的重要發展方向。
二、機電一體化的核心技術
1、機械技術:是機電一體化的基礎,機械技術的著眼點在于如何與機電一體化技術相適應,利用其高、新技術來更新概念,實現結構上、材料上、性能上變更,滿足減小重量、縮小體積、提高精度、提高剛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2、信息處理技術。信息處理技術是指在機電一體化產品工作過程中,與工作過程各種參數和狀態以及自動控制有關的信息的交換、存取、運算、判斷和決策分析等。在機電一體化產品中,實現信息處理技術的主要工具是計算機。計算機技術包括硬件和軟件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數據處理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等。在機電一體化產品中,計算機信息處理裝置是產品的核心,它控制和指揮整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運行,因此,計算機應用及其信息處理技術是機電一體化技術中最關鍵的技術,它包括目前廣泛研究并得到實際應用的人工智能技術、專家系統技術以及神經網絡技術等。
3、系統技術:即以整體概念組織應用各種相關技術,從全局角度和系統目標出發,將總體分解成相互關聯的若干功能單元,接口技術是系統技術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實現系統各部分有機連接的保證。
4、自動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產品中的自動控制技術包括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適應控制、校正、補償等。機電一體化產品中自動控制功能的不斷擴大,使產品的精度和效率都在迅速提高。通過自動控制,機電一體化產品在工作過程中能及時發現故障,并自動實施切換,減少了停機時間,使設備的有效利用率提高。
5、傳感檢測技術:是系統的感受器官,是實現自動控制、自動調節的關鍵環節。其功能越強,系統的自動化程序就越高。
6、系統總體技術。系統總體技術是從整體目標出發,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將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總體功能分解成若干功能單元, 找出能夠完成各個功能的可能技術方案,再把功能與技術方案組合成方案組進行分析、評價,綜合優選出適宜的功能技術方案。系統總體技術的主要目的是在機電一體化產品各組成部分的技術成熟、組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良好的基礎上,通過協調各組件的相互關系和所用技術的一致性來保證產品實現經濟、可靠、高效率和操作方便等。
三、我國發展“機電一體化”的對策
1、加強統籌安排,協調發展計劃
目前,我國從事“機電一體化”研究開發及生產的單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發展策略。各單位的計劃由于受各自立足點、著眼點的限制,難免只考慮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門的有關計劃和規劃,也有統一考慮不足,統籌安排不夠的問題,同時缺少綜觀全局的有權威性的發展計劃和戰略規劃。因此,建議各主管部門責成有關單位在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統管全局的“機電一體化”研究、開發、生產計劃和規劃,避免開發上重復,生產上撞車! 2、強化行業管理,發揮“協會”作用
目前,我國“機電一體化”較熱,而按目前的行業劃分方法和管理體制,“政出多門”是難哆的。因此,我國有必要明確一個“機電一體化”行業的統管機構,根據目前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機電一體化行業特點,我們建議,盡快加強北京機電一體化協會的建設,賦予其行業管理職能。“協會”要進一步擴大領導機構――理事會的代表層面和復蓋面,要加強辦公室、秘書處的建設;要通過其精明干練的辦事機構、經濟實體,組織“行業”發展計劃、戰略規劃的擬制;指導行業布點布局的調整,進行發展突破口的選擇,抓好重點工程的試點和有關項目的發標、招標工作……
3、優化發展環境、增大支持力度
優化發展環境指通過宣傳群眾,造成一種社會上下、企業內外都重視、支持“機電一體化”發展的氛圍,如盡快為外商到我國投資發展“機電一體化”產業提供方便;盡可能為興辦開發、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開綠燈;盡力為開發、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調配好資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術政策上,要嚴格限制耗電、耗水、耗材高的傳統產品的發展,對未采用機電一體化技術落后產品限制強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對有關機電一體化技術對傳統產業乾地改造,對有關技術開發、應用項目優先立項、優先支持,對在技術開發、應用中做出貢獻的單位領導、科技人員進行表彰獎勵等。
四、結語
很多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晶就是機電一體化,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尤其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對機械工業發生真略性變革有所促使進行指出,正在發生著變化的是傳統的機械設計方法和設計概念,還有待繼續創造新的方法,不斷地去發現。機電一體化在21世紀的機械工業中將扮演主角。在所有機械產品之中的普遍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將滲透其中,幾乎沒有行業限制的。機械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是以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的有機結合為主體的機電一體化技術。
參考文獻
[1] 孫博.淺談機電一體化的技術[J].科技信息2010,(07).
[2] 殷際英.光機電一體化實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3] 芮延年.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淺談機電一體化技術與發展趨勢】相關文章:
淺談機電一體化技術進展及發展趨勢研究07-11
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趨勢05-26
淺談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09-03
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及其發展趨勢06-23
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10-22
機電一體化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07-26
淺論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10-12
機電一體化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論文08-05
淺談機電一體化中的接口技術08-06
談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