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新中國商業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時間:2024-07-19 18:22:38 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中國商業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新中國商業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內容提要】新中國建立50年以來,商業的發展與變革使得商品流通渠道日益暢通,市場開始取代計劃在大多數領域承擔起對社會資源的配置功能。然而,目前的商業體制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應當通過建立對市場交換關系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型商業集團,扶植和建設能對全社會的交換活動產生指導性影響的中心市場以及進行從“主體管理”到“行業管理”的管理體制改革等措施來進一步加以改革,以真正能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關 鍵 詞】商業改革/大型集團/中心市場/行為管理


    商業是以媒介和促進商品交換為基本職能的社會行業,就其本質功能而言,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商品交換活動,實現社會資源在各個領域的合理分配,滿足人們的消費需要,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建國50年來,中國商業根據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和變化,經歷了由高度集中的計劃分配體制向多主體、多渠道、多形式的市場交換體制轉變的過程。其每一步的變革都體現了商業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的適應過程。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環境的進一步發展與變化,商業必將面臨新的改革任務。

    新中國建立50年以來,中國商業的發展與變革大致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建國初期到70年代末,中國的商業經歷了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商業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商業,并進而發展成高度集中的計劃商業體制的過程。

    建國初期,新中國的商業主要通過三方面的途徑得以建立。其一,是通過對官僚資本主義商業的剝奪。舊中國龐大的、處于壟斷地位的官僚資本主義商業被剝奪并向社會主義商業的直接轉化,構成了新中國國營商業的雄厚實力基礎;其二,是通過對民族資本主義商業進行以“贖買”為特征的社會主義改造,使其逐步轉化為社會主義的國營商業;其三,是通過對以農村小農經濟為基礎的民間商貿活動的集體化改造,形成了社會主義的合作商業。至50年代末,隨著對私改造的基本結束和農村集體化進程的基本完成,國營和合作商業已經完全控制了中國的商品流通領域,高度集中的計劃商業體制基本形成。

    在長達30年的計劃商業體制時期,商品流通是在單一封閉的系統內運行的。所有的物資和消費品,由國家按照統一的計劃實行收購、調撥和銷售;商品嚴格按照一、二、三級批發流通體系實行單渠道的流通;以國營和合作商業為代表的公有制商業成為商品流通領域的唯一主體,商品的市場價格也受到計劃的嚴密控制。

    該時期中國經濟的基本特征是一種“分配型”經濟,商業的主要作用是按計劃將相當稀缺的社會資源(包括生產資料和消費品)均衡地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以維持基本的生產活動和滿足基本的消費需求。“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是當時指導商業的基本方針。“分配型”的經濟特征,使商業的主要作用是按照計劃對社會資源進行一層層的分配。商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產的影響和制約,生產決定流通是一種主要的傾向。

    不可否認,在當時短缺經濟現象十分嚴重的情況下,計劃商業體制對于保障社會資源的均衡分配,維持占世界1/5人口的中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滿足,還是功不可沒的。同時,計劃商業體制所形成的大規模的商品流通,也使社會流通成本大大降低,流通資源得以充分合理地運用。這一時期新中國商業建設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建立集中統一的社會主義計劃商業體制,達到穩定市場和穩定經濟之目的。這對于剛剛從戰爭廢墟中走出來的新中國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高度集中的計劃商業體制同商品交換和流通的市場化要求畢竟是相違背的。首先,其限制了生產者根據市場需求來發展生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生產的發展受到了制約;其次,其不可能形成必要的市場競爭環境,使市場機制無法成為促進和引導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再次,其扼制了消費需求的發展,使需求的規模和種類長期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因此,當進入60—70年代,生產能力和消費需求都已有了很大提高的情況下,計劃商業體制的各種弊端就明顯地暴露了出來。商業的變革成為勢在必行之事。

    第二階段是從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中國商業進入了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階段,商品流通開始形成“主體多元化,渠道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的基本格局。

    從80年代初開始,為了改變高度集中的計劃商業體制給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發展形成制約的狀況,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改革的措施:

    1.對商品的購銷體制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改革,其主要特征是將原來由國家計劃嚴格控制的“統購統銷”、“統購包銷”的商品購銷體制,逐步放開,允許生產者在一定范圍內將產品自行銷售,允許商業部門在一定范圍內對商品自由采購。中央計劃管理的商品由1978 年的391種,下降到1993年的9種;計劃控制的生產資料由1980年的837種,減少到1994年的10種(注:《貿易參考》1999年第1期, 華熙:《二十年商業改革與發展》。)。市場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調節力度大大增強。

    2.改變了嚴格按一、二、三級批發流通體系實行商品流通的單渠道流通狀況,實行了多渠道的流通。一方面將原屬中央管理的一級采購供應站和省屬的二級采購供應站下放到地方管理,減少了商品流通環節;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城市貿易中心和農產品集貿市場,實行商品的多渠道流通。至1990年商業部系統所屬的貿易中心和批發市場共有1424個(注:《貿易參考》1999年第1期,華熙:《二十年商業改革與發展》。)。城鄉集市貿易共有72130個。成交量達1973.6億元(注:1990 年《中國統計年鑒》。)。同時,工業自行銷售的比重也逐步擴大。至80年末,工業自銷的比重已占日用工業品銷售量的80%以上。

    3.對商業企業的管理制度實行了全面改革,建立和完善承包經營責任制,并對小型商業企業實行“改、轉、租、賣”,強化了商業企業獨立自主開展經營的能力。至1990年商業企業的承包面達94%,“改、轉、租、賣”的小型商業企業超過90%(注:《貿易參考》1999年第7期,張采慶:《中國商業企業改革與發展輝煌的20年》。)。同時,個體和私營商業企業也有了迅速的發展。至1991年,個體和私營商業的從業人員達34萬,占商業從業人員總數的51%;零售總額1844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左右,成為商業的一支重要力量(注:1996年《中國統計年鑒》。),商品流通領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

    這一階段,中國商業的改革是在中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條件下進行的。由于建國30年來,中國工業化程度大大提高,社會物資供應日益豐富,短缺經濟的狀況已有很大緩和。由于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多元化的趨勢也開始出現。長期計劃經濟所造成的單一封閉的生產和商業體制使商品的供應變化跟不上消費需求的變化,供求關系在結構上的矛盾十分突出。因計劃商業體制而促成的“官商”作風也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難以直接溝通,不少產品因流通渠道不暢而出現滯銷和積壓。所以,打破高度集中的計劃商業體制所造成的單一封閉的流通體系,促使商品流通渠道得以暢通、市場需求信息得以反饋、市場供求關系得以調整便成為十分必要的事情。試圖通過商業的改革,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引導生產結構的合理調整和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是這一時期商業改革的主要動因。

    下一頁

    【新中國商業改革的回顧與展望】相關文章:

    EVA:回顧、發展和展望03-21

    20世紀中國哲學的回顧與展望03-18

    商業勞動價值的地位研究-淺談我國商業改革的認識03-18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悖論03-24

    2002~2003年中國期貨市場回顧與展望03-19

    關于航空復合材料技術發展的回顧及展望論文05-26

    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研討會述要01-10

    對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有關問題的思考03-22

    論戰略投資者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意義03-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国精品videossex中国高清|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国产麻豆精品入口在线观看|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www国产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日本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精品国产福利盛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你懂得|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91gav|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2|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国产乱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精品黄网站|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