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近年來中外石油公司生產經營業績綜合評價
摘要:文章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石油公司2003/2004兩年的生產和經營數據,根據經濟計量學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借助SAS統計分析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確定所有變量的主成分及其特征向量。在此基礎上,構建石油公司生產經營業績綜合評價模型,并從實證的角度出發對中外石油公司的年度業績進行動態的量化評估和比較分析。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法;石油公司;生產經營業績;綜合評價模型一、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
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的時候往往面臨眾多的復雜因素,且這些因素很多時候包含著重復的信息。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這樣的信息越多,研究職員就越不輕易對事物的發展規律做出正確判定。然而在大部分經濟研究過程中,充當自變量的眾多變量之間總是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如何消除變量之間的相關性以使研究更加精確成為一個頗受人們關注的題目。1933年,霍特林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法便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
主成分實際上就是由原變量X1~Xm。線性組合出來的若干個互不相關且未丟失任何信息的新變量,也稱為綜合變量。因而,建立在主成分基礎上的主成分分析法就是一種針對多指標的綜合評價方法,該方法的基本操縱原理是通過對原始變量相關矩陣內部結構關系的研究,在盡量不損失或少損失原指標所包含信息的條件下,把多個指標簡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出來的結果,在保存了原始指標主要信息的同時,又使其彼此之間不相關,比原始變量具有某些更優越的性質。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使得我們在研究復雜題目時捉住主要矛盾。
對石油公司某一年度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行評價時,需要用到較多的指標,各個指標所反映的信息必然存在著相互重復的現象,例如石油儲量和石油產量、總收進和凈利潤就是高度相關的。對于企業而言,若要評價某一方面的生產經營狀況比如產量,則只需對具體指標的數據進行直接的比較就可以了,這一點相對輕易。但在對生產經營業績進行綜合評價時則需要將各個指標所反映的信息進行高度概括。正由于如此,用主成分分析法綜合評價中外石油公司生產經營業績就具有現實基礎。
二、中外石油公司生產業績評價數據
在這里我們立足石油產業技術和經濟特點,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石油公司2003/2004年度的生產經營數據,包括財務方面的數據和生產方面的數據,作為分析評價各個石油公司生產經營業績綜合評價的基礎數據。這些數據主要來自《美國石油情報周刊》,涵蓋了各個石油公司上游和下游主要業務領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學性,基本能夠綜合反映年度生產經營狀況。2003/2004年的數據見表1、表2。
這里用X1~X9分別代表各個指標。需要說明的是,表中的數據沒有考慮人均數據指標。中石油和中石化擁有的職工人數在世界所有石油公司中居前兩位,因而假如從人均財務指標和生產指標看,國內兩大石油公司業績排名肯定位居后列,不具有可比性。
三、評價模型
根據主成分的基本原理和計算步驟,借助分析軟件(SAS8.1),對2003年數據進行綜合處理,根據計算輸出結果,選取2個主成分(累積貢獻率達92.2%),構建中外石油公司業績綜合評價模型。兩個主成分的線性組合方程式分別為:
根據綜合評價模型對中外石油公司生產經營業績進行綜合量化評價,需要將各個石油公司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在此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標準差標準化方法,將標準化后的數據代人Z1和Z2的計算公式,可以計算出主成分Z1和Z2的數值。之后,再將其代人S的計算式,計算出2003年各個石油公司的業績綜合評價分值,見表3。
運用同樣的方法對2004年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出該年度各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業績綜合評價分值,并將2003/2004年的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和比較分析,結果見表4。
四、生產經營業績綜合評價結果分析
通過比較分析表4中的數據信息,可以發現以下規律:
1。經營業績排序。以上10家石油公司中,按照2003年業績評價結果排序依次為埃克森美孚、殼牌、BP、中石油、道達爾、德士古、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意大利埃尼團體、中石化以及挪威國家石油公司。2004年這一排序發生“微調”,殼牌、BP位置互換,其余則未發生變化。
2.相對上風量化評價。2003年埃克森美孚的經營業績最好,綜合評價分值為4.06,中石化股份公司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生產經營業績相對較弱,得分值分別為-2.46和-2.89,最高值與最低值差值為4.06-(-2.89)=6.95。
2004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綜合業績依然最好,得分值為3.86,相對較弱的依然是中石化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但2004年強弱的差距已明顯縮小。埃克森與挪威石油公司得分差值為3.86-(-2.85)=6.71,小于2003年的6.95。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美孚石油公司的相對其它石油公司的相對上風正在減弱。
3.“進步”與“退步”的測度。固然綜合評價排序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各個公司的相對變化確實很明顯的。根據得分變化情況看,相對于2003年而言,2004年經營業績得以提升的公司為BP、道達爾、德士古、中石油、中石化、埃尼團體和挪威石油公司。其中提升力度最大的公司是BP,得分增加0.13,其次是中石化,得分增加0.11。
2004年綜合經營業績有所下降的公司是美孚、殼牌、巴西石油,其中美孚下降的力度最大(-0.2),這也再一次說明其相對競爭上風正在減弱。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石油情報周刊》對世界石油公司隊排名也是以上述指標為基礎,但《情報周刊》的做法是將3項財務指標和6項生產指標截然分開,分別評價,所以有兩個綜合排名結果。此處的研究將財務指標與生產指標予以融合,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對各項指標予以綜合比較分析,抽象出能夠反映9項指標信息的主成分。這樣的評價結果涵蓋信息量更大,評價結果也更具科學性。相對于《情報周刊》的比較方法,筆者以為有一定程度的創新。
當然,假如將評價的指標增減或者將評價的公司數目予以拓展,評價的結果肯定會發生變化,因此以上的評價僅僅是一種相對的比較和分析,對其理解不能盡對化,例如不能由于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得分為-2.89,就以為該公司的生產經營業績很差。但即使如此,相對的比較亦然具有其應有的意義。運用此方法可以對上述石油公司進行連續年度的生產經營業績評價并排名,通過不同年度經營情況得分的測度來把握各個公司年度相對經營業績的水平。綜合得分情況的變化基本可以衡量某一公司在整個群體當中相對的生產經營發展狀況。公司的決策者可將這種排名和相對得分的變化狀況作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戰略部署和調整的基本依據之一。
參考文獻:
1.孫文爽.多元統計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胡良平主編.Windows SAS6.12
【近年來中外石油公司生產經營業績綜合評價】相關文章:
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初探03-22
基于戰略管理的業績評價研究03-18
對現代內部審計業績評價模式的探討03-22
EVA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研究03-27
企業績效評價的新指標-EVA03-18
淺談對高職院校科研業績評價的幾點思考03-18
科技創新型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重構03-21
談業績評論新領域-非財務性業績評價系統03-22
項目經理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研究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