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中華文化并非鐵板一塊

    時間:2024-06-25 21:54:50 文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華文化并非鐵板一塊

    新中兩地有文友在本報言論版上辯論,什么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不是就等于文化?各執一詞。坦白說,那確實“因為新加坡與中國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對于同一現象的理解不盡一致”,情有可原。
      是的,新加坡的寫作人擁抱“中華文化”顯得那么熱情如火,而對接受“中國文化”一詞則面有難色。為什么?沒有在“南洋”生活過的中國學人,對于某些細微的差別是難以體會的,甚至覺得難以理喻。
      內里乾坤,主要在于:其一、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的世俗國家,處在多元文化的區域。在這水域里面,“同化”兩字是相當敏感的,本區域任何種族之中都有反應極度強烈的人,不愿被他族同化。保留傳統和維護民族文化的訴求,其實也不僅限于華族。
      說起來,新加坡把華文華語定為華人的“母語”,務實的原因之一,也就在于表示國家政策并沒有強迫任何他族華文。當然這也會產生負面,人們往往被“一族一母語”的思維框住,語言的傳習難以跳出族裔的范疇。實際上,一名馬來族或印族國人為了想“趕搭中國順風車”而猛學華文,是沒有觸犯任何法令的,也沒有違背任何傳統。
      其二、對中國學人來說,中華文化等于中國文化,那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不過對新加坡華人而言,“中華”與“中國”在概念上確有不同——字面上也不一樣嘛!“中華”一詞多涵蓋文化,尤其是五千年文化這般詩意的表達;而談到“國”字,就未免讓人想到的層面。
      固然,從純文字看,“頓成澤國”、“紅豆生南國”、“國色天香”的“國”,是沒有政治意涵的。但從冷戰過來的人,在不同體制內生活過的人,對“國”字無疑特別敏感。在政治語匯里面,“國”可以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工具”。
      是的,時至今日,我個人也不喜歡動輒以過度敏感的字眼來論文化,到頭來也論不出個所以然。我只想說明,任何陰影的存在都是客觀的事實,不必掩耳盜鈴假設事情從來沒有發生,也不必糾纏不清,讓過去的陰影形成我們前進的羈絆。認清事實的本質,應該是我們探討文化議題的態度。
      其三、華人應發揚“中華文化”,這一概念是被本地普遍接受的,至少可以公開提出來而不至于那么敏感。尤其到最近,鑒于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政治領導層也覺得有必要闡明,華人只要政治上效忠本土,認同中華文化毫不礙事。
      當然,政界的表態只不過顯露氣候轉變了,但人們是否要多添衣裳,是否要備好帽傘,還是得拭目以待。像本地華文寫作界個別人士那種擁抱中華文化的熱情,終歸屬于少數。許多人還在想,學好華文就能搭上順風車,有那么“神”嗎?我認為,質疑態度顯示新加坡人漸趨成熟,是正常的現象,不見得是件壞事。
      憑借著“南洋伯”的敏感,本人對中華文化素來也作了一些觀察。根據專家的定義,中華文化是指從華夏文明發源,再經過約三千年沉淀而造就的漢文明。中華文化以漢族文化傳統為核心,那是毫無疑問的。且看,一直到1911年完成的辛亥革命,也要打著“驅逐韃虜”的旗號。
      然而,中華文化是否具有一般想像中的劃一性(homogeneity),那么渾然天成?那倒是值得檢視的。
      不錯,當我們從深圳旅行到烏魯木齊,發現中國城市化(也等于漢化)所產生的一致性,是令人驚訝的——是不是單調,見仁見智。而根據統計,中國人口93%是漢族。不過,與此同時,那其余的7%,卻代表著55個民族。
      55個,是指現存的民族。在上消失了、被同化了、被融合了的民族,那就不計其數了。那么在中華文化鑄就的過程中,漢以外的這些民族所貢獻出來的血汗、養分、沖擊(讓中華文化知道長進),又有多少呢?
      雖然亨廷頓教授的文明沖突論有人覺得太過火,但歷史上文明的產生,又的確是在不斷沖撞、排斥、過濾、眉目傳情、回心轉意、吸收、糅合,各種過程匯集而成。漢族吸收外來文化如此:即使被認為寬容開放的唐朝,也曾經大力抗拒佛教的入傳——唐三臧是偷渡出關取經的,皇帝并不批準。

      少數民族的漢化,盡管對他們來說是利多弊少,卻也同樣是個極度無奈的過程。少數民族執掌政權的時候,如元朝、清朝,雖然都得采用漢語和漢式章典制度,但也同時提出了不少與“漢化”反其道而行的政策,實行起來亦非常慘烈。
      近年由于思考上述,對一個人物——北魏孝文帝,特別感到興趣。上網查閱,發覺國內知識界對此人的評價也莫衷一是,發出“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一問,數年前便已辯到天翻地覆。
      限于篇幅,有機會才與大家暢談北魏孝文帝。不過,上述這些近期辯論卻已告訴我們,中華文化并不是鐵板一塊,只要我們能冷靜旁觀,文化中的各種“色彩”就會繽紛呈現,羅列眼前。

    【中華文化并非鐵板一塊】相關文章:

    簡述孝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11-22

    鳥類并非起源于爬行類,侯連海也支持我11-27

    補償金支付并非一律不超過12個月工資03-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人成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级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成年片色多多|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8x国产免费观看|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麻豆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成人影院精品777|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影视网欧洲精品| 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