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語感,提升語文素養
畢業論文王曉春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在教學中尤為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的把握能力。鼓勵學生多讀,在朗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梢,語感是語文教學的1個支點和重點,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把握基調,感受語感 語感具有整體性特征,需要閱讀者在語言材料中進行整體感知,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體會作家的情感和語言風格。教學中只要能正確把握現行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就能為語感訓練創設最佳條件。
課題入手,把握基調 文章的課題往往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或是文章的關鍵詞,如在教學《狼牙山5壯士》時,我在課題外設題:“為什么不叫狼牙山5烈士?”從而引導學生很快捕捉到文章的基調,初步感知“5壯士”勇敢、不怕死的英雄形象,并為文章中班長“斬釘截鐵”、戰士們“緊跟其后”的英雄壯舉的理解打下情感基調。
情境入手,把握基調 濃郁的語感情景有利于學生準確地感知文章,也便于教師快速引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文字的精妙,如《10里長街送總理》1課伊始,教師在黑板前懸掛周總理的遺像,然后播放哀樂,用低沉緩慢的聲音介紹當時的背景,就能把學生帶入“10里空巷淚送總理”的感人場面,學生被教師創設的情境感染的同時也就把握了文章“悲痛緬懷”的基調。
揣摩品位,訓練語感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1篇作品讀兩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須多揣摩。只有揣摩品位透徹,才能深切地領悟語感。
語句比較,推敲語言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關鍵詞句表達出來的,我們只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比較細細品味,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升華。如在教學《燕子》中“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5線譜!”1句時,為了讓學生體會“痕”的妙處,我先啟發學生,描寫電線1般用什么量詞?(根),然后讓學生比較用“根”好還是用“痕”好?學生1時難以說出所以然,這時我再啟發學生,平常我們在看1樣東西時,近看時感覺怎么樣?(大)遠看時怎么樣?(。┩ㄟ^這樣的提示,學生就把電線在高處,遠處等因素考慮進去了。此時,我再打開幻燈片,學生便很快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當。
發揮想象,意會言語 幫助學生憑借想象感受語言文字意蘊和情感是1種重要的方法。如《桂林山水》中寫水的靜、清、綠和山的奇、秀、險兩段,如不運用形象思維,展開聯想和想象,學生并不會感受到桂林的水和漓江水的特點。
語感雖然有不可捉摸性,但絕對不是不可知的東西,只要我們每位語文老師積極探索語感培養的途徑,為學生創設語言實踐的機會,學生的語感就能不斷獲得升華。
[2006年第1-2期(總第59期)《教學之友》上發表《培養語感 提升語文素養》]
作者郵箱:
【培養語感,提升語文素養】相關文章:
以生活情趣,培養學生語文素養03-27
論文:多媒體教學提升英語文化素養11-26
如何從功能出發培養英語語感03-27
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文學素養論文11-13
淺析高中英語語感的培養03-18
淺談如何培養中學生英語語感12-01
淺談英語教學語感的培養和訓練03-16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中的文學素養培養論文04-28
淺析英語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