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常用抗生素與輸液溶液的穩定性研究

    時間:2024-10-07 15:36:52 藥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常用抗生素與輸液溶液的穩定性研究


      【論文關鍵詞】抗生素;穩定性;配伍

      【論文摘要】
    觀察常用抗生素配伍穩定性。在室溫條件下常用抗生素配伍后含量變化,并觀察配伍液的外觀及pH值變化。一定溫度和時間內混合液無色澄明,無顏色改變、氣泡產生及肉眼可見的沉淀生成,pH值穩定,則提示物配伍無理化變化,可配伍;反之,則其配伍后穩定性差
      
      
      目前臨床抗生素種類繁多,常用其鹽溶于輸液與其他注射液配伍進行靜脈滴注治療[1]。為此我們模擬臨床用藥濃度,對注射用常見抗生素與常見輸液溶液配伍穩定性進行進行考察,加強對臨床藥物的評價,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確保藥物合理、有效應用。
      
      1 儀器與試藥
      
      UV-2401紫外分光光度儀(日本島津);TG328B型電光分析天平(上海天平儀器廠);pHS-3C型數字式酸度計(上海理達儀器廠);抗生素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抗生素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
      
      2.1 測定波長的選擇 取加各種對照品適量,配制成約8 μg/ml的抗生素溶液和約12 μg/ml的配伍溶液,以蒸餾水為空白,分別在200~400 nm波長范圍內掃描。根據各種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長處選擇波長,采用解線性方程組法分別加以分析。
      2.2 線性方程組的確立 精密稱取各種抗生素對照品適量,配制成200 μg/ml的貯備液(Ⅰ),分別精密吸取Ⅰ液1.0、2.0、3.0、4.0、5.0 ml定容于100 ml量瓶中,配制成2~10 μg/ml的抗生素系列溶液;精密稱取各種配伍對照品適量,配制成600 μg/ml的貯備液(Ⅱ), 再分別精密吸取Ⅱ液1.0、1.5、2.0、2.5、3.0 ml定容于100 ml量瓶中,配制成6~18 μg/ml的配伍系列溶液。以蒸餾水為空白,分別將兩組測定液在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定吸收度,將所得數據回歸處理得系列方程,并根據吸收度的加和性質解線性方程組
      2.3 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各種抗生素和配伍液對照品適量,配制成高、中、低3個濃度的混合溶液,每個濃度分別測定3次,計算回收率[2],平均回收率分別波動在100.56%~100.24%之間,RSD波動在1.09%~1.02%之間。
      2.4 配伍穩定性試驗
      2.4.1 配伍方法 模擬臨床用藥濃度,取各種抗生素注射液適量和其他注射液加入到輸液中,搖勻得混合溶液。
      2.4.2 外觀及pH值變化 將混合液置室溫(25℃)下,在0~8 h觀察外觀變化,并測定pH值。
      2.4.3 含量變化 精密吸取“2.4.1”項下混合液2 ml置50 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再精密吸取稀釋液5 ml加水稀釋至100 ml得測定液。在室溫(25℃)下,于0~8 h分別精密取樣,用上述方法稀釋,在各自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定吸收度,并以0 h時的含量為100%,通過線性方程組計算其他時間的相對百分含量。
      
      3 結果
      
      3.1 維生素C與常見抗生素配伍穩定性 頭孢拉與維生素C配伍在25℃,38℃觀察,8 h內溶液外觀澄明,pH值略有升高,吸收曲線未發生改變;氨芐西林與維生素C配伍在25℃,38℃觀察,6 h內混合液外觀、pH值、含量均無明顯變化,可配伍;苯唑西林與維生素C配伍在6 h內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觀均變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鏈霉素與維生素C配伍2 h后產生顆粒狀沉淀,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鈉與維生素C配伍在25℃,38℃觀察,6 h內混合液外觀、pH值、含量均無明顯變化,可配伍;乳糖酸紅霉素與維生素C配伍3 h后有白色沉淀產生,二者不能配伍;磷霉素鈉與維生素C配伍1 h內有沉淀產生,不能配伍;硫酸慶大霉素與維生素C配伍2 h后產生顆粒狀沉淀,二者不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與維生素C配伍6 h內pH、外觀、含量基本不變,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與維生素C配伍2 h內有白色沉淀產生,不能配伍;此外頭孢唑琳鈉、利巴韋林、阿昔洛韋、替硝唑、甲硝唑和與維生素C配伍6 h內pH、外觀、含量變化不大,可配伍。
      3.2 肌苷與常見抗生素配伍穩定性 頭孢拉與肌苷配伍在25℃,38℃觀察,8 h內溶液外觀澄明,pH值無明顯變化,兩藥含量皆在96%以上,可配伍;氨芐西林與肌苷配伍在25℃,38℃觀察,6 h內含量,pH值、顏色無明顯變化,掃描最大吸收峰位置也無變化,可配伍;苯唑西林與肌苷配伍在6 h內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觀均變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鏈霉素與肌苷配伍2 h后產生顆粒狀沉淀,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鈉與肌苷配伍在25℃,38℃觀察,6 h內混合液外觀、pH值、含量均無明顯變化,可配伍;乳糖酸紅霉素與肌苷配伍5 h內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觀均變化不大,可配伍,5 h內使用;磷霉素鈉與肌苷配伍2 h內有沉淀產生,不能配伍;硫酸慶大霉素與肌苷配伍2 h后產生結晶,二者不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與肌苷配伍6 h內pH、外觀、含量基本不變,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與肌苷配伍2 h內有白色沉淀產生,不能配伍;頭孢唑琳鈉、利巴韋林、阿昔洛韋、替硝唑、甲硝唑和肌苷C配伍6 h內pH、外觀、含量變化不大,可配伍。
      3.3 ATP與常見抗生素配伍穩定性 頭孢拉與ATP配伍在25℃,38℃觀察,8 h內溶液外觀澄明,pH值無明顯變化,可配伍;氨芐西林與ATP配伍在25℃,38℃觀察,6 h內含量,pH值、顏色無明顯變化,可配伍;苯唑西林與ATP配伍在6 h內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觀均變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鏈霉素與ATP配伍2 h后產生結晶,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鈉與ATP配伍在25℃,38℃觀察,8 h內混合液外觀、pH值、含量均無明顯變化,可配伍;乳糖酸紅霉素與ATP配伍5 h內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觀均變化不大,可配伍,5 h內使用;磷霉素鈉與ATP配伍2 h內有沉淀產生,不能配伍;硫酸慶大霉素與ATP配伍2 h后產生結晶,二者不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與ATP配伍6 h內pH、外觀、含量基本不變,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與ATP配伍2 h內有顆粒狀沉淀,不能配伍;頭孢唑琳鈉、利巴韋林、阿昔洛韋、替硝唑、甲硝唑和ATP配伍6 h內pH、外觀、含量變化不大,可配伍。
      3.3 ATP與常見抗生素配伍穩定性 頭孢拉與ATP配伍在25℃,38℃觀察,8 h內溶液外觀澄明,pH值無明顯變化,可配伍;氨芐西林與ATP配伍在25℃,38℃觀察,6 h內含量,pH值、顏色無明顯變化,可配伍;苯唑西林與ATP配伍在6 h內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觀均變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鏈霉素與ATP配伍2 h后產生結晶,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鈉與ATP配伍在25℃,38℃觀察,8 h內混合液外觀、pH值、含量均無明顯變化,可配伍;乳糖酸紅霉素與ATP配伍5 h內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觀均變化不大,可配伍,5 h內使用;磷霉素鈉與ATP配伍2 h內有沉淀產生,不能配伍;硫酸慶大霉素與ATP配伍2 h后產生結晶,二者不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與肌苷配伍6 h內pH、外觀、含量基本不變,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與肌苷配伍2 h內有顆粒狀沉淀,不能配伍;頭孢唑琳鈉、利巴韋林、阿昔洛韋、替硝唑、甲硝唑和肌苷C配伍6 h內pH、外觀、含量變化不大,可配伍。
      3.4 阿昔洛韋與其他常用抗生素配伍穩定性 頭孢拉、頭孢唑琳分別與阿昔洛韋配伍在37℃觀察,8 h內溶液外觀澄明,pH值無明顯變化,可配伍;氨芐西林與阿昔洛韋配伍在37℃觀察,6 h內含量,pH值、顏色無明顯變化,可配伍;苯唑西林與阿昔洛韋配伍在6 h內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觀均變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鏈霉素與阿昔洛韋配伍1 h內有沉淀產生,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鈉與阿昔洛韋配伍在25℃,38℃觀察,8 h內混合液外觀、pH值、含量均無明顯變化,可配伍;乳糖酸紅霉素與阿昔洛韋配伍1 h內顆粒狀沉淀,不能配伍,5 h內使用;磷霉素鈉與阿昔洛韋配伍2 h內有沉淀產生,不能配伍;硫酸慶大霉素與阿昔洛韋配伍8 h內混合液外觀、pH值、含量均無明顯變化,二者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與阿昔洛韋配伍6 h內pH、外觀、含量基本不變,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與阿昔洛韋配伍2 h內有白色沉淀,不能配伍。
      3.5 甲硝唑與其他常用抗生素配伍穩定性 頭孢拉、頭孢唑琳、苯唑西林、氨芐西林、青霉素G鈉分別與甲硝唑配伍在37℃觀察,8 h內溶液外觀澄明,pH值無明顯變化,可配伍;硫酸鏈霉素、乳糖酸紅霉素、磷霉素鈉與阿昔洛韋配伍在1~3 h內有沉淀產生,不能配伍;硫酸慶大霉素與阿昔洛韋配伍8 h內混合液外觀、pH值、含量均無明顯變化,二者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與阿昔洛韋配伍6 h內pH、外觀、含量基本不變,可配伍。
      
      4 討論
      
      本文從溶液外觀及pH 值兩個因素考察了其配伍的穩定性;根據《中國典》2005年版有關規定[3],在室溫條件下配伍液的顏色改變、氣泡產生及肉眼的沉淀生成、pH值的變化情況是衡量配伍液穩定性的重要指標,一定溫度和時間內混合液無色澄明,無顏色改變、氣泡產生及肉眼可見的沉淀生成,pH值穩定,則提示藥物配伍無理化變化,可配伍;反之,則其配伍后穩定性差; 本研究僅從理化性質角度對常見抗生素配伍的穩定性進行考察,其及生化方面配伍因素的考察實驗和有關配伍后對生物活性的影響未作試驗,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4.
      2 葉冬梅,龐宇,林紅堅,等.高效液相法測定母乳中奧硝唑的方法的研究.中國藥房,2003,14(11):675.
      3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 .化學出版社,2005,41:59-61.

    【常用抗生素與輸液溶液的穩定性研究】相關文章:

    抗生素藥品晶型工藝的研究03-10

    現代藥物合成抗生素的研究進展03-16

    汽車操縱穩定性研究方法探討03-07

    汽車制動時方向穩定性的研究03-07

    關于抗生素濫用成因以及合理使用的研究03-11

    全球流通股票的貝塔系數穩定性研究03-21

    戰略同盟的形成機理及其穩定性研究03-22

    脂溶性維生素注射液(Ⅱ)與3種輸液的配伍穩定性考察12-10

    青藏線棚車在強橫風下的穩定性研究03-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馆V视影院| 国产精品爱啪在线线免费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视频永久网址|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普通话对白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男人的天堂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色视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精品国内片67194| 99热国内精品| 97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内射婷婷一级二| 87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中国|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