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淺析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兩個基本要素:象和意

    時間:2024-08-27 23:56:03 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析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兩個基本要素:象和意

      【論文關鍵詞】:象 意 意境 意蘊 思想情感

      【論文摘要】:意象的兩個基本要素,象和意。從四個方面加以闡述二者的演變及其關系:第一方面從馬克思唯物主義觀點出發,第二方面從實踐派觀點出發,第三方面象和意是怎樣聯系起來并最終組成一個有機整體的,第四方面從技巧角度來說.

      縱覽中國古典詩詞,大凡能夠在詩詞殿堂里占一席之地或獨領風騷的均是膾炙的名篇佳作,千古流傳。這些詩詞多是意境全出的,有的意境優美,有的意境壯觀,有的意境悲凄,有的意境蒼涼、、、、、、當繪成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意境時,是由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意象有機組合而成產生的藝術效果。

      意象作為一個概念,在古代被廣泛使用,卻沒有一個確定的含義。袁行霈先生在《中國古典詩歌意象》一文中對前人關于意向的含義進行了歸納,大致有四種:

      第一,有的意象指的是意中之象,即意念中的形象,如:

      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第二,有的意象指意和象,如: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曰生思。(《唐音癸簽》卷二引王昌齡語)

      第三,有的意象接近于境界,如:

      予與二三友日蕩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閑,不類人境。(姜夔《念奴嬌序》)

      第四,有的意象接近于今天所說的藝術形象,如:

      意象大小遠近,皆令逼真。(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八)

      孟東野詩,亦從風騷中出,特意象孤峻,元氣不無斫削耳。(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

      綜上可知,對于意象這一概念的論述和闡釋是見仁見智的。既便如此,他們似乎有著某些共通之處。而這個共通之處好像又在可言與不可言之間,大家只能求其神似,而不能狀其“貌”。似乎大家都知道,可又說不清道不明。

      為此,我僅從二分法角度把意象拆分為象和意,暫把這它們作為意象的兩個基本要素。《周易·系辭》說:“圣人立象以盡意。”“以象立意”。我認為意象是以象載意的,即以象的物質載體承載內涵豐富多樣的主觀的意。意象原本是一個整體,一個新質,它既不是單獨的象,單獨的意,也不是象與意的簡單相加,它是二者的有機統一整體;既有象的外在表現,又有意的內在情韻,二者和諧統一而成意象。

      首先,從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出發,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與物質,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象是物質性的東西,是第一性的,客觀的;意則屬于意識范疇,是第二性的,是主觀的。象包括自然界的物象和人類生活中的物與事。而意則包括人內心世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認知。象是意的物質基礎和載體,意是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意識。例如,王充在《論衡·亂龍》里所舉之例:

      禮,宗廟之主,以木為之,長尺二寸,以象先祖。孝子之廟、、、、、、雖知非真,示當感動,立意于象。

    [1]    

    淺析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兩個基本要素:象和意

      一個長尺二寸、用木頭做的靈位,它本質是一塊木頭,不包含什么精神上或意識上的東西。但后人卻以此來懷念先祖,祭奠圣賢,表達一片赤誠之心、敬仰之情。為什么后人在看見一塊木頭——靈位時,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情感?因為此時的木頭已不再是木頭了,它是人們情感和精神的寄托。在此,木頭是象的具體表現,赤誠之心和敬仰之情則是意的具體表現。二者豈不是和諧統一在一起了嗎?這個表現不僅具體可感,而且抽象可悟。這和先民的圖騰崇拜一樣。

      然而,這只是早期的對于意象的認識和理解,并沒有入詩。隨著的發展,時代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這些負載著意的象,即意象,也隨之逐步進入較為高級的領域——詩歌和詞。我國最早的兩部詩歌總集——《詩經》和《楚辭》中大量使用意象,這使得詩歌意境優美,令人賞心悅目。同時,這不僅開拓了詩歌的境界,也提高了詩人和后人的水準。例如,《詩經》用“關雎”比喻愛情,用“青蠅”比喻阿諛奉承的奸惡小人;《楚辭》用辟芷、秋蘭、木蘭、秋菊、芙蓉等比喻不與人同流合污的人生志趣和高潔品格、、、、、、這些象都滲透著詩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隨之逐漸發展到一個客觀的單獨的象都能承載一些內涵豐富而旨意深遠的意了. 例如杜鵑鳥這一象。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鄉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思歸的情思。

      還有像月亮、鷓鴣、鴻雁、梅、竹、松、菊等等客觀的象,最終都負載著人類豐富的情思和精神感受,終成意象。這就是客觀的象與主觀的意的對立統一。

      其次,從實踐派觀點出發,美是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他必然受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制約,并且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人間詞話》)詩詞“有境界”,我們大多會覺得它很美。意境是由意象有機組合而成的,意境美,那么意象也是美的。客觀的象本來是無所謂美與不美的,當人關照客觀的象,這個象就能體現出人的本質力量,那么二者的有機結合體——意象當然也就是美的。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實踐活動的發展,人的大腦逐漸被改造,因而對客觀的象的認識也逐漸發展了。這個發展是象所負載的內容由單一變豐富,由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而象所負載的內容即是意。例如,大自然“云”這個象,可能先是產生“愁云”這一意象,這時它便承載著憂愁、焦慮等意;隨著發展而產生了“孤云”、“暖云”、“停云”等意象,其內涵便愈來愈豐富,含有貧士幽人的孤高性情,對春的喜悅感受,對親友的思念、、、、、、例子很多,這里就不一一舉例說明了。“以象立意”。我認為在詩歌里象是美的形式,是顯現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意是美的內容,是在具體形態(這里指的是詩歌中具體的象)中體現出來的人的本質力量。二者是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不可分離,是辯證統一的。同時,美的內容是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發展而發展,并不斷豐富和完善;美的形式卻可以是多樣性的。那么,意也可以通過多樣性的象來體現。例如, “憂愁”這一意(情感),“詩仙”李白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用明月和白發比喻憂愁;李煜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用流水寫憂愁;蔣捷有“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剪梅》) 用時節的變化來寫憂愁;李易安有“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醉花陰》),用薄霧濃云的天氣比喻憂愁、、、、、、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真善美的辯證關系來看象和意。真,是指各個物種自身的自然狀況及其內在的客觀規律。象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生活中的物和事,它首先是符合客觀規律應運而生的,有自己的“個性”,所以它是符合真的;善,就是人類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所追求的有用的或有益于人類的功利價值。意是在具體形態(這里指的是詩歌中具體的象)中體現出來的人的本質力量,它是人類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它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意志和要求,所以它是符合善的。但這還不足以產生美。狄德羅說:“真、善、美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加上某種罕見的、令人注目的情景,真就變成美了,善也就變成美了。”只有真與善以“某種罕見的、令人注目的情景”表現出來,它才能成為審美對象,具有審美價值。而象和意的有機組合正是以“某種罕見的、令人注目的情景”表現出來。所以,其有機統一體——意象正是符合客觀規律的真和有益于社會發展的善的具體而光輝的形象。所以,這個形象(意象)就是美的了。

       [2]   

      再次,象和意是怎樣聯系起來并最終組成一個有機整體的?這就需要我們大腦豐富的想象力。借助袁行霈先生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一文中把已經分為詩人之意境、詩歌之意境和讀者之意境,我們不妨也把象和意分為詩人之象和意,詩歌之象,讀者之象和意。詩人通過想象和聯想,把自己的主觀意識——包括思想、感情、志趣和個性等傾注于客觀的象,使客觀的象負載著意,從而使象具有豐富的內涵;同時,意也有了生動具體的外在表現。此時,詩人眼中的象是詩人之象,詩人的主觀意識是詩人之意。是意象的物質外殼。在文本中,詩歌只能展現出一個個的字詞,這些字詞往往又是客觀的象的名稱化,而不能體現出意來。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里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詞的詞面都是象。此刻只有詩歌之象。而當讀者在閱讀欣賞文本時,通過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與聯想)激活自己的各個細胞,把象呈現在大腦中,然后根據自己的“因素”再現出一片有意韻的畫面,以此來調動和觸發自己的思想情感。那么,讀者所欣賞的象就是讀者之象,讀者所產生的情感想象就是讀者之意。這里,詩人之象、詩歌之象和讀者之象是貫穿整個過程的,它們是客觀的,同一的,不變的。而詩人之意和讀者之意卻是有差異,有時甚至很大。這是由于詩人和讀者所處的時代、地域、生活閱歷、情感歷程、思維方式、性格等“因素”不同而產生的差異。而且,這也是讀者之意和讀者之意有差異的原因。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首先,是詩人通過他的視角把自己眼中的象——詩人之象描繪出來,由此給我們創造出了一幅壯闊的畫面,同時在這畫面里飽含了詩人豐富的思想情感——詩人之意。在文本中體現出的是這首詩歌的語言。在這一層面我們是體味不到詩人有什么思想韻籍,無非是一些象:白日,遠山,黃河,高樓——詩歌之象。但是當我們(或讀者)的大腦被激活了,進入審美這一高級層面,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把這些象有機組合,并且以意賦予象,給我們勾勒出了一幅有意境的畫面:詩人站在鸛雀樓上向西望,只見云海蒼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霧繞,太陽變白,挨著山峰西沉;樓下滔滔的黃河奔流入海。前兩句畫面壯麗,氣勢宏大,讀后令人振奮。后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形象地揭示了一個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望遠,必須登高。但如果讀者沒見過黃河,怎能身臨其境的體會到親奔騰之勢?如果讀者所處的是一馬平川,目之所及皆是一望無垠,怎能體會“千里目”這一詞蘊涵著詩人的崇高理想和人生?這就很可能造成詩人和讀者之間的距離感,即就是詩人之意與讀者之意有別。讀者之意和讀者之意的差異也就很容易說明了,這就不加以贅述。

        這就是詩人和讀者借助自己的豐富想象與聯想把自己的意(生活閱歷、人生情感、志向志趣)附加給象,從而把二者統一起來傳情達意。

      最后,從技巧角度來說,詩歌的象能負載意是通過人們(這里指詩人)的各種手段而完成的,這個手段則是使象藝術化的過程。例如象征這一手法,《現代詞典》中對象征如下解釋的:“①、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火炬象征光明。②、用來象征某種特別意義的具體事物:火炬是光明的象征。”(《現代漢語詞典》1378頁)第二種意思跟我們的論題無關,第一種說法又并不十分準確。我則傾向于崔錫臣先生的看法:用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崔錫臣著《修辭方法辨析》)。象征即是“以物征事”,簡稱象征。請注意,這里用的是“暗示”。既然是暗示,就不能非常直白地把意思直接地說出來;說出來也可以,但不能叫做象征。通過象征,象暗含著意,讀者讀到象的時候就會立刻領會出象所承載的意。有些象已經固定具有某種意了:歲寒三友“松竹梅”象征品格高潔的隱士幽人,蓮和蘭象征品質高貴的君子,秋雨梧桐暗含悲傷凄涼之情,白發暗含年近遲暮或憂愁,額上皺紋暗含歲月滄桑桑、、、、、、再如我國最早的兩部詩歌總集《詩經》《楚辭》中的“比”、“興”手法的運用。還有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使用,這些都可以把象和意很好的聯系為和諧的一體。

      意象的兩個基本要素,象和意的發展演變是經過的演進和人類生活的不斷發展而逐步走向豐富和完善,是人類認識水平和審美水準不斷提高的表現,同時人類認識水平和審美水準的提高又推動著意和象的和諧統一進程。

    【參考文獻】:

    1.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第三版)之 中國古典詩歌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意象【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1月

    2.陳節注譯.詩經注譯【M】廣東省出版集團 花城出版社 2007年4月

    3.湯漳平注譯.楚辭【M】中國古籍出版社 2007年4月

    4.童慶炳主編.理論教程(修訂二版)【M】高等出版社

    5.王國維著 徐調孚校注.校注人間詞話【M】 中華書局 2003年4月

    6.劉叔成 夏之放 樓昔勇等.基本原理【M】上海出版社 2001年7月

        [3] 

    【淺析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兩個基本要素:象和意】相關文章:

    淺析《詩經》中的鳥意象12-13

    中國古典詩詞的分形論解讀03-21

    淺析書法藝術的意象構造03-07

    淺析中國古典園林對現代園林的可鑒性03-16

    淺析朱敦儒詞中酒意象03-01

    淺析中國古典美學思想與宋代山水畫的藝術意境論文11-16

    淺析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創作及發展03-18

    論中國古典園林和現代景觀設計03-18

    淺論中國古典園林和現代景觀設計12-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国产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久久九九青青国产精品|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免费香蕉| 51精品资源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免费|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欧美黑人巨大精品| 久久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调教CHINESEGAY|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 日本Aⅴ大伊香蕉精品视频|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