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高職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時間:2024-10-04 09:43:10 教育學 我要投稿

    高職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的實施,涉農專業建設力度的加強,各校加大了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所需要專業人才的力度,涉農專業的前景越來越廣闊,化學類基礎課程的重要性隨之凸顯。

    高職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摘要]化學類課程是高職涉農專業的重要基礎課,傳統的課程設置方式和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從整合課程內容、銜接專業課程、強化實驗教學、革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師資隊伍等方面對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實踐,為高職院校基礎課程改革探索了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涉農專業;化學;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人才資源強國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職業教育改革尤其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在改革過程中存在過于注重職業能力培養的現象,如,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課程改革中主要專注于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改革,輕視或忽視基礎課程改革。在高職教育中,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需要通過專業課與以基礎課有機融合才能得以實現,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專業課需要以基礎課程相關知識和技能作為支撐,因此,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同樣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化學類課程是農檢、生物、食品等涉農專業的重要基礎課,其主要任務是根據高職農業類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使學生掌握相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能力的發展提供必要準備。然而,目前高職院校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仍然大都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多而全面,專業針對性不強,且教學方法單一,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因此,為了適應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需求,高職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亟須進行改革。

      一、整合教學內容,加強與專業課銜接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仍然沿用傳統方式設置,分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并各門獨立開設。如此設置課程存在諸多弊端:每門課程為保持體系完整性,內容過于冗雜;課程間交叉重復,浪費教學資源;與專業課聯系不夠緊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最主要的是過多的課程設置,擠占了專業課程的空間,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因此,以高職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以緊密銜接專業課程為原則,對化學類課程進行整合,形成一門農業基礎化學課程非常必要。整合后的農業基礎化學課程,一方面,遵循高職涉農專業教育的特色,理論教學內容以“實用、夠用”為出發點,對理論性較強的基本知識刪繁就簡,進行整合優化。如,將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合并,簡化無機化學部分的反應機理,理論內容能夠服務分析化學和相關專業課程的開設即可;分析化學教學內容主要側重定量分析部分,重點講授容量分析法,即四大滴定法。儀器分析部分簡單介紹一些光學分析、電學分析、色層分析等分析原理,主要講解一些常用大型儀器的使用方法。

      有機化學部分有關分子結構、有機合成、反應機理等方面的知識少講授或不講授,主要教學內容應該包括常見有機物的命名、理化性質、農業生產上的用途等。另一方面,化學類課程教學內容尤其是實驗教學要與專業課程緊密銜接,通過化學類課程的學習,為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知識基礎。如,在分析化學部分中的酸堿滴定法實驗,教師可以選擇肥料中氮元素含量的測定為綜合實驗項目,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酸堿滴定法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又可以使學生通過這一實驗過程認識化學基本實驗對專業的實際作用。

      二、強化實驗教學,緊密聯系實際生活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動手能力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關鍵。化學課程以實驗為基礎,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可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因此,強化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獨立思考,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習化學課程的興趣尤為重要。

      首先,提高實驗教學課時比例,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素質教育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化學實驗技能教學占總課時60%以上為宜,或者單獨開設實驗技能訓練課程,針對涉農專業特點,重新構建化學實訓課程體系,把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三大學科及儀器分析的實訓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增加與專業相關的操作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實訓內容,刪減驗證性實驗內容,適當開設與生產實際聯系較為緊密的綜合性實訓,實驗實訓結果與理論知識相互印證,強化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化學實驗教學過程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知道化學與生活很多方面的緊密聯系,可以激發求知欲,增強學習興趣。

      這就要求在對學生的培養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將化學曾經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所發揮的實際性的作用和應用,或者單單是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引入教學中,還化學原本的生動實用性,豐富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知。如,在有機化學部分,通過酯化實驗對檸檬酸紙上寫字形成“無字天書”的奧秘進行解讀,可以增強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酯化反應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三、改革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的實施,涉農專業建設力度的加強,各校加大了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所需要專業人才的力度,涉農專業的前景越來越廣闊,化學類基礎課程的重要性隨之凸顯。傳統教學“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必須從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特點出發,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專業的教學服務。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重新序化化學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實驗過程、現象、結果來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學會運用基本原理解釋實驗現象、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化學生正確掌握實驗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為后續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打下堅實基礎。在教學手段上,教師應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使深奧的抽象思維直觀化,微觀的實驗現象宏觀化,靜止的教學內容動態化。動畫模擬、局部放大等多媒體演示手段使傳統理論教學中微觀的物質結構、復雜的化學反應等晦澀難懂的抽象理論易于理解,讓教學過程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實驗實訓方面,教師應把虛擬實驗技術引入實驗教學過程,圖文并茂地介紹實驗室常見儀器設備、器械、實驗常用藥品及實驗過程。虛擬技術在模擬化學實驗整個操作過程的同時,聚焦實驗操作的各個細節。應用多媒體豐富直觀的表達形式,將仿真動畫、實驗錄像以及操作說明有機結合,便于學生對實驗操作的理解和掌握。通過虛擬實驗,學生可以做好實驗課前預習,充分掌握實驗儀器與裝置、實驗基本操作及實驗基礎知識等,加強對實驗原理的理解,提高實驗學習效率。

      四、優化師資隊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深入,高等職業教育不斷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高等職業教育逐漸由單純的就業教育向培養高素質勞動者轉變,由培養技能型人才向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轉變,由知識型、技能型向創新型、創業型轉變。

      教育理念的更新對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質量。教師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融“教、學、做”為一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學習,實現從理論知識學習到技能學習再到復合技能學習的過渡。因此,教師自身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努力提升業務素質,逐步實現知識型教師向創新型教師的升級。其次,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經過整合課程內容、強化實驗教學等一系列改革后,對化學類課程師資隊伍必將提出更高要求。

      主講教師既要全面把握化學類課程的內容,又要具有較強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一方面,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推敲、審視乃至批判教學過程,使化學課程教學更具特色,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教師要強化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并不斷進行科學研究,關注化學最新科研成果和發展趨勢。

      再次,實現化學類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銜接,化學類課程教師主動參與制定專業課課程標準,加強與專業課教師的溝通交流,深入了解相關專業課程所需的化學知識基礎,協調化學課與專業課教學內容的安排,避免重復教學。此外,化學類課程教師應積極參與學生實習,深入生產一線,了解行業、職業需求,不斷提升自身業務能力,進而使化學教學能夠滿足專業發展需求和社會需求。總之,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而必須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從教學的各個方面積極探索并加以改革,力求突出涉農專業特色,打造新形勢下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化學類課程,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農業生產第一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伍建橋.高職課程改革與課程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6(2):56-57.

      [2]蔣云霞,楊春和,田兆軍,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模式下的《分析化學》課程改革[J].教改創新,2011(35):144-146.

      [3]金漫漫.高職涉農專業化學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62-64.

      [4]阮麗紅.淺論多媒體課件與化學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6(35):170-171.

      [5]張文金,許愛軍.高職特色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1(6):1-4.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久久精品五福影院1421 ,久久精品不卡,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職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相關文章:

    高職《建筑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11-24

    高職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的論文03-20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改革實踐11-24

    論述高職文秘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初探12-06

    高職Photoshop 網頁美工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分析論文03-18

    關于高職微生物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12-11

    高職《建筑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11-24

    高職非線性編輯課程教學改革11-24

    試論高職旅游禮儀課程的教學改革11-18

    • 相關推薦
    在线咨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精品午夜国产人人福利|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免费看一级毛片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国产嫩草 |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日本aⅴ精品中文字幕|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劲|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好属妞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国产女主播精品大秀系列|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影视网欧洲精品| 欧美亚洲精品在线| 99免费精品视频|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看污污的网站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91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高清三级精品人成|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草草草|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国产cosplay精品视频|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

    高職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的實施,涉農專業建設力度的加強,各校加大了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所需要專業人才的力度,涉農專業的前景越來越廣闊,化學類基礎課程的重要性隨之凸顯。

    高職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摘要]化學類課程是高職涉農專業的重要基礎課,傳統的課程設置方式和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從整合課程內容、銜接專業課程、強化實驗教學、革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師資隊伍等方面對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實踐,為高職院校基礎課程改革探索了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涉農專業;化學;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人才資源強國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職業教育改革尤其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在改革過程中存在過于注重職業能力培養的現象,如,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課程改革中主要專注于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改革,輕視或忽視基礎課程改革。在高職教育中,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需要通過專業課與以基礎課有機融合才能得以實現,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專業課需要以基礎課程相關知識和技能作為支撐,因此,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同樣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化學類課程是農檢、生物、食品等涉農專業的重要基礎課,其主要任務是根據高職農業類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使學生掌握相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能力的發展提供必要準備。然而,目前高職院校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仍然大都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多而全面,專業針對性不強,且教學方法單一,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因此,為了適應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需求,高職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亟須進行改革。

      一、整合教學內容,加強與專業課銜接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仍然沿用傳統方式設置,分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并各門獨立開設。如此設置課程存在諸多弊端:每門課程為保持體系完整性,內容過于冗雜;課程間交叉重復,浪費教學資源;與專業課聯系不夠緊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最主要的是過多的課程設置,擠占了專業課程的空間,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因此,以高職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以緊密銜接專業課程為原則,對化學類課程進行整合,形成一門農業基礎化學課程非常必要。整合后的農業基礎化學課程,一方面,遵循高職涉農專業教育的特色,理論教學內容以“實用、夠用”為出發點,對理論性較強的基本知識刪繁就簡,進行整合優化。如,將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合并,簡化無機化學部分的反應機理,理論內容能夠服務分析化學和相關專業課程的開設即可;分析化學教學內容主要側重定量分析部分,重點講授容量分析法,即四大滴定法。儀器分析部分簡單介紹一些光學分析、電學分析、色層分析等分析原理,主要講解一些常用大型儀器的使用方法。

      有機化學部分有關分子結構、有機合成、反應機理等方面的知識少講授或不講授,主要教學內容應該包括常見有機物的命名、理化性質、農業生產上的用途等。另一方面,化學類課程教學內容尤其是實驗教學要與專業課程緊密銜接,通過化學類課程的學習,為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知識基礎。如,在分析化學部分中的酸堿滴定法實驗,教師可以選擇肥料中氮元素含量的測定為綜合實驗項目,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酸堿滴定法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又可以使學生通過這一實驗過程認識化學基本實驗對專業的實際作用。

      二、強化實驗教學,緊密聯系實際生活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動手能力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關鍵。化學課程以實驗為基礎,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可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因此,強化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獨立思考,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習化學課程的興趣尤為重要。

      首先,提高實驗教學課時比例,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素質教育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化學實驗技能教學占總課時60%以上為宜,或者單獨開設實驗技能訓練課程,針對涉農專業特點,重新構建化學實訓課程體系,把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三大學科及儀器分析的實訓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增加與專業相關的操作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實訓內容,刪減驗證性實驗內容,適當開設與生產實際聯系較為緊密的綜合性實訓,實驗實訓結果與理論知識相互印證,強化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化學實驗教學過程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知道化學與生活很多方面的緊密聯系,可以激發求知欲,增強學習興趣。

      這就要求在對學生的培養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將化學曾經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所發揮的實際性的作用和應用,或者單單是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引入教學中,還化學原本的生動實用性,豐富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知。如,在有機化學部分,通過酯化實驗對檸檬酸紙上寫字形成“無字天書”的奧秘進行解讀,可以增強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酯化反應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三、改革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的實施,涉農專業建設力度的加強,各校加大了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所需要專業人才的力度,涉農專業的前景越來越廣闊,化學類基礎課程的重要性隨之凸顯。傳統教學“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必須從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特點出發,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專業的教學服務。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重新序化化學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實驗過程、現象、結果來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學會運用基本原理解釋實驗現象、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化學生正確掌握實驗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為后續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打下堅實基礎。在教學手段上,教師應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使深奧的抽象思維直觀化,微觀的實驗現象宏觀化,靜止的教學內容動態化。動畫模擬、局部放大等多媒體演示手段使傳統理論教學中微觀的物質結構、復雜的化學反應等晦澀難懂的抽象理論易于理解,讓教學過程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實驗實訓方面,教師應把虛擬實驗技術引入實驗教學過程,圖文并茂地介紹實驗室常見儀器設備、器械、實驗常用藥品及實驗過程。虛擬技術在模擬化學實驗整個操作過程的同時,聚焦實驗操作的各個細節。應用多媒體豐富直觀的表達形式,將仿真動畫、實驗錄像以及操作說明有機結合,便于學生對實驗操作的理解和掌握。通過虛擬實驗,學生可以做好實驗課前預習,充分掌握實驗儀器與裝置、實驗基本操作及實驗基礎知識等,加強對實驗原理的理解,提高實驗學習效率。

      四、優化師資隊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深入,高等職業教育不斷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高等職業教育逐漸由單純的就業教育向培養高素質勞動者轉變,由培養技能型人才向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轉變,由知識型、技能型向創新型、創業型轉變。

      教育理念的更新對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質量。教師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融“教、學、做”為一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學習,實現從理論知識學習到技能學習再到復合技能學習的過渡。因此,教師自身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努力提升業務素質,逐步實現知識型教師向創新型教師的升級。其次,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經過整合課程內容、強化實驗教學等一系列改革后,對化學類課程師資隊伍必將提出更高要求。

      主講教師既要全面把握化學類課程的內容,又要具有較強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一方面,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推敲、審視乃至批判教學過程,使化學課程教學更具特色,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教師要強化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并不斷進行科學研究,關注化學最新科研成果和發展趨勢。

      再次,實現化學類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銜接,化學類課程教師主動參與制定專業課課程標準,加強與專業課教師的溝通交流,深入了解相關專業課程所需的化學知識基礎,協調化學課與專業課教學內容的安排,避免重復教學。此外,化學類課程教師應積極參與學生實習,深入生產一線,了解行業、職業需求,不斷提升自身業務能力,進而使化學教學能夠滿足專業發展需求和社會需求。總之,涉農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而必須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從教學的各個方面積極探索并加以改革,力求突出涉農專業特色,打造新形勢下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化學類課程,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農業生產第一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伍建橋.高職課程改革與課程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6(2):56-57.

      [2]蔣云霞,楊春和,田兆軍,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模式下的《分析化學》課程改革[J].教改創新,2011(35):144-146.

      [3]金漫漫.高職涉農專業化學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62-64.

      [4]阮麗紅.淺論多媒體課件與化學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6(35):170-171.

      [5]張文金,許愛軍.高職特色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