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時間:2024-06-23 09:01:02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選題依據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1.選題的來源、目的和意義

      選題來源

      本論文由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華南二疊紀涼水洋流上涌與回落過程及其生態環境響應”(基金號:40972024)和“放射蟲和硅在華南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烴源巖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基金號:40839903)的支持!

      選題目的

      通過對貴州遵義剖面和安順新民剖面野外露頭的觀測、巖石薄片的鑒定分析以及牙形石的發現,筆者主要探討該地區的P-T界線之交的巖石薄片學特征、牙形石分帶以及劃分P-T界線。

      選題意義

      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全球范圍內發生了顯生宙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生物滅絕事件。研究表明:陸生生物中科級分類單元以上的約有70%消失,海洋生物至少95%的物種消失。因此,精確地劃分出二疊紀與三疊紀的界線具有重要的意義,2001年,由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批準,該界線被定義在浙江省長興縣煤山D剖面27c層的底部,即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首現層的底部。其“金釘子”的確定,為研究其它地區剖面提供了對比,在遵義剖面和安順新民剖面,出露連續沉積的上二疊統——下三疊統地層,發現了較為完整的牙形石,并且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牙形石帶,為揚子地臺晚二疊世—早三疊世界線之交的研究提供對比的資料。

      2.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趨勢及存在問題

      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P-T界線之交,全球范圍內發生了顯生宙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生物滅絕事件,對這次生物滅絕事件的原因、過程以及之后生物復蘇的過程的研究已是當今地質學界的熱點之一。

      1932年,黃汲清系統的研究了中國南部的二 疊紀,為中國南部的二疊紀建立了統一的劃分方案。

      1983年,盛金章等在地層學雜志上發表文章《浙江長興地區二疊系與三疊系界線層型研究》,通過對煤山剖面的仔細研究,首次提出煤山剖面是理想的二疊系與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

      1984年,楊遵儀等對華南地區二疊紀地層進行了細致的研究。

      1986年,李子舜等對四川廣元上寺剖面進行了初步研究,通過檢測到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學異常以及C、O同位素的劇烈變動。表明二疊紀末期發生了海洋退卻、火山爆發、古氣候變化及海生生物群大規模滅絕等地質事件。并提出傳統的二疊系——三疊系界線是一條全球災變線。

      1987年,張克信對浙江長興地區二疊紀與三疊紀之交牙形石動物群的研究,將煤山剖面的牙形石分為三個帶。并劃分了P-T界線。

      1988年,殷鴻福等在地球科學雜志上發表了《海相二疊系、三疊系生物地層界線劃分的新方案》,首次提出,建議以H.parvus替代Otoceras,以H.parvus帶之底作為三疊系之底。

      1991年,楊遵儀,殷鴻福,吳順寶等通過對華南多條剖面的研究,廣泛收集了晚二疊世海平面的變化、火山事件、地球化學異常事件等方面的證據,系統研究了二疊紀末期的生物危機事件。

      1998年,殷鴻福通過對煤山剖面二疊紀——三疊紀界線的生物地層、巖石地層以及地球化學的研究,將二疊紀末期的生物危機事件分為三個階段,即有三條滅絕線。這三條滅絕線被定在煤山剖面的24D之頂、26層和28層之底。

      2007年,I.Metcalfe, R.S.Nicoll在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發表了《Conodont biostratigraphic control on transitional marine to non-marin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equences in Yunnan–Guizhou, China》的文章,他們對中國西南地區二疊紀——三疊紀界線地層進行了詳細研究,他們通過巖石地層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及磁性地層學的研究,將界線定在兩層火山灰層中間。

      2007年,H.W. Kozur在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雜志上發表了《Biostratigraphy and event stratigraphy in Iran around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PTB): Implications

      for the causes of the PTB biotic crisis》的文章,他對伊朗4條剖面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建立牙形石,與煤山標準剖面進行對比。并對了二疊紀末期生物滅絕事件提出了相應的證據,否認外星碰撞和全球缺氧是造成生物滅絕的原因。

      2009年,張克信等對煤山剖面再次進行了研究,并綜合了近30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煤山剖面牙形石成果,將該剖面的牙形石分為13個帶。提高了全球不同地區二疊系——三疊系界線牙形石對比精度。

      存在問題

      二疊紀——三疊紀界線被定義在浙江省長興縣煤山D剖面27c層的底部,即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首現層的底部。牙形石的分帶也已建立。但是,在不同地區上,牙形石的分帶不同,例如,在伊朗剖面上,H.W. Kozur建立了Clarkina hauschkei帶,而在煤山剖面上卻沒有,這也導致在牙形石分帶上有了分歧。而在安順新民剖面上,建立了Clarkina zhangi 帶, Clarkina yini帶, Clarkina hauschkei帶和Clarkina meishanensis帶,雖發現了較多牙形石,但重要的牙形石較少,不過,牙形石的處理還在進行中,之前一直未發現Hindeodus屬的牙形石,但此次實驗處理得到了較為重要的Hindeodus屬的牙形石,包括Hindeodus parvus,而遵義剖面牙形石較為豐富,并很完整,具體的工作還在進行中,因此,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會有較大的突破。

      三、選題研究方案

      1.選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研究目標

      通過對貴州遵義剖面和安順新民剖面野外露頭的觀測、巖石薄片的鑒定分析以及對牙形石的分帶,主要研究該剖面的P-T界線之交的巖石學特征、牙形石分帶以及劃分P-T界線。

      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主要包括野外露頭的觀測及記錄,巖石樣品的采集,室內樣品的處理,牙形石的挑選、照相及命名,顯微鏡下的薄片鑒定。以此來建立遵義剖面和新民剖面巖性柱狀圖及牙形石分帶圖。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主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要確定P-T界線,并通過深水剖面(新民剖面)和臺地剖面(遵義剖面)的對比,完善該地區的牙形石分帶圖。

      2.擬采取 

      orthern Sichuan, China,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52 (2007) :39–55

      18 Michael J.Orchard,2007. Conodont diversity evolution through the latest Permian and Early Triassic upheavals,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52 (2007) :93–117

      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礎和研究條件)

      擬采取的研究方法

      從野外實測剖面出發,詳細記錄各層的巖性特征,逐層采樣,處理樣品,分離出牙形石,顯微鏡下的薄片鑒定。結合前人的工作,在已有資料的基礎上建立遵義剖面和新民剖面巖性柱狀圖及牙形石分帶圖,并劃定PT界線。

      技術路線

      本論文將以牙形石的分帶和巖石薄片的鑒定為主線,收集文獻資料,觀測野外剖面,并建立新民剖面巖性柱狀圖及牙形石分帶圖。

      實驗方案

      1對貴州遵義剖面和安順新民剖面依次進行逐層采樣,并記錄各層巖性特征;

      2室內處理樣品,分離出牙形石,照相及鑒定牙形石種屬,鏡下薄片鑒定,精確地定出各層巖性。

      3描述牙形石種屬,并繪制遵義剖面和新民剖面巖性柱狀圖和牙形石分帶圖。

      可行性分析

      貴州遵義剖面屬于臺地環境,發育晚二疊世長興組深灰、灰色中至厚層含燧石生物屑泥晶灰巖夾黏土層和早三疊世大冶組生屑泥;規r和葉片狀泥巖互層,貴州安順轎子山新民剖面是一較新的剖面,屬于深水環境,發育晚二疊世大隆組層狀硅質巖和早三疊世大冶組一套泥巖、泥質灰巖。并在硅質巖中發現了牙形石,為該剖面P-T界線的劃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通過三次野外實習,詳細記錄各層巖性,采集大量巖石標本并磨制薄片。

      室內處理樣品,獲得牙形石,并建立剖面牙形石帶。

      3.本選題的創新點

      對貴州遵義剖面和安順新民剖面PT界線之交牙形石的研究,發現較為完整的牙形石(首次在深水剖面(新民剖面)中發現牙形石并建立牙形石帶),最終劃定了PT界線,為揚子地臺晚二疊世—早三疊世界線之交的研究提 供對比的資料。

      4.選題研究及論文工作計劃

      選題研究

      本文研究地點是貴州遵義剖面和安順新民剖面,通過對剖面野外露頭的觀測、巖石薄片的鑒定分析以及牙形石生物群的分帶,來建立新民剖面巖性柱狀圖及牙形石分帶圖,進而與煤山剖面進行對比。

      論文工作計劃

      1準備階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

      收集國內外有關二疊紀——三疊紀界線之交牙形石生物群研究的文獻資料

      2野外階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2011年7月中旬)

      對貴州遵義剖面和安順新民剖面依次進行逐層采樣,并記錄各層巖性特征。

      3室內整理階段(2010年12月——2011年9月)

      室內工作主要是處理樣品,分離出牙形石,照相及鑒定牙形石種屬,并繪制新民剖面巖性柱狀圖和牙形石分帶圖,參考前人資料,對各個牙形石種屬進行描述。鏡下薄片鑒定,精確地定出各層巖性。

      4論文編寫階段(2011年10月——2012年6月)

      撰寫論文,并修改定稿。

      5.預期研究成果

      在國內外相關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1篇

      順利完成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

      6.附主要參考文獻

      1金玉,尚慶華,曹長群,2000.二疊紀地層研究述評,地層學雜志, 24(2):99-108

      2殷鴻福,魯立強,2006.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全球層型剖面——回顧和進展,地學前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大學),13(6):257-267

      3張克信,賴旭龍,丁梅華,吳順寶,劉金華,1995.浙江長興煤山二疊—三疊系界線層牙形石序列及其全球對比,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6):669-676

      4張克信,童金南,殷鴻福,吳順寶,1996.浙江長興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層序地層研究,地質學報,70(3):270-280

      5彭元橋,童金南,1999.揚子臺區二疊—三疊系界線層綜合地層學研究,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4(1):39-48

      6李紅敬,解習農,顏佳新,陳慧,簡曉玲,2010.揚子地區典型剖面二疊系不同沉積相地球化學特征,地質科技情報,29(2):16-23

      7張克信,賴旭龍,童金南,江海水,2009.全球界線層型華南浙江長興煤山剖面牙形石序列研究進展,古生物學報,48(3):474-486

      8文海霞,石和,陳洪德,2010.黔南平塘晚二疊世大隆組硅質巖成因及沉積環境初探,四川地質學報,30(3):275-277

      9武桂春,姚建新,紀占勝,2002.江西樂平地區晚二疊世—早三疊世的牙形石動物群,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8(6):790-795

      10羅根明,賴旭龍,馮慶來,江海水,Paul Wignall,張克信,孫亞東,吳俊,2008.廣西東攀剖面二疊紀末期牙形石動物群:淺水相與深水相的對比,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38(12):1553-1563

      11張凡,馮慶來,何衛紅,蒙有言,顧松竹,2007.廣西東攀P—T界線深水相剖面與煤山剖面地層學對比,地質科技情報,26(1):41-45

      12王成源,1995.二疊-三疊系界線層的牙形刺與生物地層界線,古生物學報,34(2):129-154

      13王國慶,夏文臣,2004.鄂西地區上二疊統的牙形石及其分帶意義,地質科技情報,23(4):30http://www.51lunwen.com/yanjiusengkait/2012/0422/lw201204221545544083-2.html-34

      14傅英祺,葉鵬遙,楊季楷, 等.古生物地史學簡明教程[M].1981,211-212

      15 H.W. Kozur,2007. Biostratigraphy and event stratigraphy in Iran around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PTB): Implications for the causes of the PTB biotic crisis,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55 (2007):155–176

      16I. Metcalfe, R.S. Nicoll,2007. Conodont biostratigraphic control on transitional marine to non-marin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equences in Yunnan–Guizhou,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52 (2007): 56–65

      17 Zhansheng Ji, Jianxin Yao , Yukio Isozaki , Tetsuo Matsuda, Guichun Wu,2007.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t Chaotian, in N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2-04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例12-06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集錦03-27

    最新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1-30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格式12-08

    大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2-09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201712-05

    2017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模板12-02

    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2-11

    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2-06

    •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www| 国产精品极品|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大全|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熟妇亚洲欧美精品区| wwwvr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国产精品无套内射迪丽热巴|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蜜芽|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国产精品秘入口福利姬网站|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