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加強對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能力教育的思考

    時間:2024-06-07 00:09:26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加強對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能力教育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藝術設計專業 綜合素質

    加強對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能力教育的思考

      論文摘要:要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應從基礎性素質、專業性素質和創新性素質三部分著手,明確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提高藝術實踐的力度。
      
      當前藝術設計專業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學校來講,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是亟待解決和重新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為,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獨特的審美視野、綜合的創新思維方法和熟練掌握本專業技術能力的綜合素質,應該是高校設計藝術人才的培養目標。從素質教育的思想來看,高質量的設計人才應是知識、能力、素質的和諧與統一,要求學生既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能適應社會生活、獨立思考,并具有創新意識的科學精神。
      一、合理設置課程
      目前,大多數學校采取的學科課程:一是設計基礎課,二是專業設計課程。
      我們知道,設計基礎課程在藝術設計專業起到奠基作用,它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與專業潛能的訓練具有獨特的作用,它在教學中的先行性與普遍性及對以后的專業課程,如廣告、室內設計、書籍裝幀等專業的影響力,說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一)對基礎課程的設置
      讓基礎課程融入到專業課程當中去。例如,素描課程,可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不同側重點的內容設置;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把重點放在空間結構上,動漫專業的學生放在物體造型上。不同專業的培養方向是不相同的,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一專多能的目的。
      (二)對專業課的設置
      強化專業特點,化整為零,讓學生可以在相對完整的時間段里去體驗實務,深入研究,體會和消化課堂教學的內容,可以有相對集中的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并將知識連貫起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重視實習教學,貼近學科前沿,加強實習基地的廣泛性、多樣性
      根據藝術設計市場需求大、更新快、時間性強的特點,讓學生多去了解現代科技設計手段,熟悉傳統手法與新型的材料工藝,觀察設計家的表述手段,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通過親力親為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的實戰經驗。
      二、提高教學的開放性
      開放教學,倡導個性表現,能夠幫助學生發展自我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好地促使他們產生創造力,從而達到在教育活動中培育、完善健全人格的目標。
      在教學輔導中,只有重視個性化的教育,強調主觀感受,才可能給學生一個開放的,順其個性任其表現的空間,讓他們始終在一種輕松的氛圍內表現自己,感到藝術設計教學活動是一件很自然、很自由、很快樂的事。開放式教學輔導注重的是活動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藝術沖動,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感受,都能自由地表達他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勇于表現自己,開放學生的觀念,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努力讓學生們樹立這樣的意識:只要我大膽地想、設計,用我的作品表達了我的感受,那就是成功的嘗試。
      為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形成適合不同個體的開放學習形式,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聘請一些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組織學生經常參加一些國際國內的設計比賽,加強和兄弟院校及相關其他專業領域的交流,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具有濃厚設計氛圍的教學環境。在課堂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大大限制了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學中,采用自由組合的小組合作教學形式,為他們創設敢于表現、樂于表現的空間,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全班同學分成小組,組里的每位成員負責一個空間的設計,從最初的方案草圖階段到最后的定稿階段,全部由小組成員相互商討完成。無論是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還是表達能力、學習與自我發展能力都能讓學生有所提高。
      三、正確對待電腦與手繪的關系
      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電腦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設計專業的學生運用電腦進行設計并反映最終設計成果等,電腦技術無疑給傳統的設計及其設計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電腦技術是把“雙刃劍”
      電腦技術在設計學科中的廣泛運用,帶來了設計方法和觀念的變革,成為設計和創作的新趨勢和新動向。首先,電腦虛擬技術的發展和在設計領域中的應用,使設計作品能綜合藝術、結構、工藝、技術、材料、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謀求最佳、最完善的視覺效果。如建筑大師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所設計的迪斯尼音樂廳,在最初傳統模型構思的基礎上運用電腦虛擬技術來檢討、完善和深化,最終完成傳統二維圖紙所無法表現的具有戲劇般的形狀、動人心弦的建筑設計作品。其次,電腦技術亦使傳統的設計觀念受到沖擊。電腦還是一種能夠激發設計創作靈感的發生器,是獲取全新的、非傳統設計程序和觀點基礎上的造型形態的有效手段。
      然而,如同一切高新技術一樣,電腦技術在藝術設計學科中的運用亦存在著眾多的負面效應。如電腦技術帶來了設計的“異化”,反映在具體的設計中即為重“表現”輕“設計”,設計方案變成了電腦效果圖;學生設計時在電腦效果表現上所花的時間大大超過設計方案構思的時間,重“結果”輕“過程”的情形十分嚴重。又如,電腦技術其本身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設計思考過程“幻想”的翅膀,國內有位設計師曾說過設計是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過程,我對這個觀點十分贊同,但電腦技術及其軟件其本身的局限和操作者的水平影響了設計構思,扼殺了方案構思過程中的轉眼即逝的設計靈感,讓使用者不得不放棄方案初始階段的模糊性和隨機性,而向電腦“投降”,使設計藝術創作變成簡單的工業化“生產”。再如,在設計教學中,學生過分依賴電腦和沉湎于電腦,忽視了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對設計徒手草圖的訓練和運用失去了應有的熱情和追求,最終導致設計分析、思考、創作能力的喪失,也使學生設計素養降低。

     (二)手繪效果圖能提高創造性
      設計徒手草圖實際上是一種圖示思維的設計方式。在一個設計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設計的開始階段,最初的設計意象是模糊的,不確定的。而設計的過程亦是對設計條件的不斷“協調”,圖示思維的方式即把設計過程中的有機的、偶發的靈感及對設計條件的“協調”過程,通過可視的圖形將設計思考和思維意象記錄下來。而作為電腦,其保持精確數據概念的特點——點、線、面、形體在屏幕上的明確和肯定的顯示,扼殺了方案構思設計階段設計思維的模糊性和隨機性,亦不符合設計初始階段的設計思維方式及其設計的表達。顯而易見,電腦無法替代創造性思維活動。
      設計是一個解決問題和協調矛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個內容十分重要。一是發現問題、解析問題;二是對所解決的問題答案進行評價。前一個內容是后一個內容的基礎和做好一個設計的前提,亦是目前設計教學中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對于學生缺乏想象構思和創造的能力,利用設計徒手草圖的訓練——圖示思維的設計方式,將有效地提高和開拓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實踐證明,國內外的許多優秀設計師和設計大師均精于此道,出色的圖示思維亦是他們的成功之道。
      高技術的確給設計及設計教學帶來了許多幫助,電腦技術帶給設計的變革也毋庸置疑。但電腦不是“一切”,它無法替代我們的大腦,無法替代設計的創造性思維,電腦只能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好幫手。在設計教學中,加強設計徒手草圖的訓練,通過腦—眼—手—圖形的有機的、不斷的形象化思考和再觀察、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的設計修養,能使設計者產生更多的新構思和新創意。
      四、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環節,大多停留在手繪表現和計算機表現,而與設計實踐密切相關的實踐教學(工作室教學)十分薄弱,投入明顯不足。針對設計藝術教育的本質特點,設計藝術的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教學改革中的成果也說明了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途徑之一。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學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方法——在實踐中教學,在教學中實踐。結合實習基地讓學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了解今后實際工作崗位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1)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把課堂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環節引入教學計劃中,增加了現場教學實習環節,加大實踐能力的考核力度。借鑒學科課程設置特點,加大實踐課時與教學力度,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問題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
      (2)加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裝飾材料與結構工藝、模型制作、家具設計、絲網印刷、建筑與家具測繪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中,設定學生自學內容,并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完成相應設計作業,促進學生自我完善,在實踐中提高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3)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工程實施;綜合創作訓練和畢業設計以工程“實題”真題真做,強化學生實際設計能力和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學生在實踐中增加了才干。
      (4)建立校內外設計、實驗實習基地,在“實戰與演練”中完善創新能力。
      (5)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創新能力、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手繪大賽、攝影比賽、廣告設計大賽、網頁制作等專業競賽,學校也對教師和學生制定出相應的鼓勵政策。
      五、加強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它包括思想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和勞動素質教育等五個子系統。文化素質教育是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這是因為:第一,文化素質對思想道德的形成和確立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第二,文化素質對提高學生身心素質也有密切的關系。文化素質較高的人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的價值和意義,重視身心健康,易于形成健康的人生態度、科學的思維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素質對于專業素質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為學生學好專業奠定文化基礎,有助于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藝術技能。
      加強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主要是指:加強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以及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科學精神。
      (二)專業學習與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契合點
      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課程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要有意識地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貫穿于專業教育始終,把與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去,充分挖掘和發揮專業課對人文素質養成的潛移默化作用。
      1. 對性格的塑造
      藝術設計的大學生大多20歲左右,是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期,專業課對其性格的塑造有一定的幫助。法國美術家羅丹說:“美,就是性格!”藝術設計的多門專業課無不浸潤著對完美性格的塑造。
      2. 對氣質的培養
      在藝術設計教學當中,我們常常講到形式美。所謂形式美,就是體現造型規律的審美對象的外在形式,它能被審美主體所直接感知,并誘發相應的生理、心理反應。它通過主體審美感受力的中介作用,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與具有“動力特征”的氣質產生“同構”對應,從而使特定氣質得到相應的強化。
      3. 對人文知識的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很少接觸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他們往往對文學、歷史、哲學、地理、數學等缺乏興趣,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在這方面引導他們。在專業課上,老師可以有意提出一些傳統的、文化味極濃的選題,讓學生在查找與這些選題相關的資料時,吸收這方面的知識。如書籍裝幀課可以布置類似于給四大名著作封面設計的作業。同學們在準備當中至少要了解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大概寫的什么內容,有的同學還會找這四大名著評價的文章來讀,吃透名著的背景、成就等方面的內容,這樣,無形中學生的文學修養也提高了。
      
      參考文獻: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国产cosplay精品视频,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加強對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能力教育的思考】相關文章:

    淺談對高校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思考03-09

    高校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思考與研究02-22

    藝術設計專業采風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11-23

    關于現階段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幾點思考03-21

    提高繪畫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12-02

    關于如何提高文秘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思考11-27

    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若干思考03-30

    試析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12-04

    談對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思考11-17

    • 相關推薦
    在线咨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 精品国产婷婷久久久|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粉嫩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18| 欧美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久|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不卡| 9re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a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亚洲欧美|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龙口护士门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九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1亚洲精品国内自产|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欧美日韩成人精品久久久免费看 |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

    加強對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能力教育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藝術設計專業 綜合素質

    加強對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能力教育的思考

      論文摘要:要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應從基礎性素質、專業性素質和創新性素質三部分著手,明確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提高藝術實踐的力度。
      
      當前藝術設計專業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學校來講,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是亟待解決和重新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為,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獨特的審美視野、綜合的創新思維方法和熟練掌握本專業技術能力的綜合素質,應該是高校設計藝術人才的培養目標。從素質教育的思想來看,高質量的設計人才應是知識、能力、素質的和諧與統一,要求學生既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能適應社會生活、獨立思考,并具有創新意識的科學精神。
      一、合理設置課程
      目前,大多數學校采取的學科課程:一是設計基礎課,二是專業設計課程。
      我們知道,設計基礎課程在藝術設計專業起到奠基作用,它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與專業潛能的訓練具有獨特的作用,它在教學中的先行性與普遍性及對以后的專業課程,如廣告、室內設計、書籍裝幀等專業的影響力,說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一)對基礎課程的設置
      讓基礎課程融入到專業課程當中去。例如,素描課程,可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不同側重點的內容設置;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把重點放在空間結構上,動漫專業的學生放在物體造型上。不同專業的培養方向是不相同的,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一專多能的目的。
      (二)對專業課的設置
      強化專業特點,化整為零,讓學生可以在相對完整的時間段里去體驗實務,深入研究,體會和消化課堂教學的內容,可以有相對集中的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并將知識連貫起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重視實習教學,貼近學科前沿,加強實習基地的廣泛性、多樣性
      根據藝術設計市場需求大、更新快、時間性強的特點,讓學生多去了解現代科技設計手段,熟悉傳統手法與新型的材料工藝,觀察設計家的表述手段,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通過親力親為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的實戰經驗。
      二、提高教學的開放性
      開放教學,倡導個性表現,能夠幫助學生發展自我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好地促使他們產生創造力,從而達到在教育活動中培育、完善健全人格的目標。
      在教學輔導中,只有重視個性化的教育,強調主觀感受,才可能給學生一個開放的,順其個性任其表現的空間,讓他們始終在一種輕松的氛圍內表現自己,感到藝術設計教學活動是一件很自然、很自由、很快樂的事。開放式教學輔導注重的是活動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藝術沖動,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感受,都能自由地表達他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勇于表現自己,開放學生的觀念,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努力讓學生們樹立這樣的意識:只要我大膽地想、設計,用我的作品表達了我的感受,那就是成功的嘗試。
      為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形成適合不同個體的開放學習形式,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聘請一些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組織學生經常參加一些國際國內的設計比賽,加強和兄弟院校及相關其他專業領域的交流,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具有濃厚設計氛圍的教學環境。在課堂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大大限制了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學中,采用自由組合的小組合作教學形式,為他們創設敢于表現、樂于表現的空間,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全班同學分成小組,組里的每位成員負責一個空間的設計,從最初的方案草圖階段到最后的定稿階段,全部由小組成員相互商討完成。無論是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還是表達能力、學習與自我發展能力都能讓學生有所提高。
      三、正確對待電腦與手繪的關系
      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電腦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設計專業的學生運用電腦進行設計并反映最終設計成果等,電腦技術無疑給傳統的設計及其設計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電腦技術是把“雙刃劍”
      電腦技術在設計學科中的廣泛運用,帶來了設計方法和觀念的變革,成為設計和創作的新趨勢和新動向。首先,電腦虛擬技術的發展和在設計領域中的應用,使設計作品能綜合藝術、結構、工藝、技術、材料、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謀求最佳、最完善的視覺效果。如建筑大師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所設計的迪斯尼音樂廳,在最初傳統模型構思的基礎上運用電腦虛擬技術來檢討、完善和深化,最終完成傳統二維圖紙所無法表現的具有戲劇般的形狀、動人心弦的建筑設計作品。其次,電腦技術亦使傳統的設計觀念受到沖擊。電腦還是一種能夠激發設計創作靈感的發生器,是獲取全新的、非傳統設計程序和觀點基礎上的造型形態的有效手段。
      然而,如同一切高新技術一樣,電腦技術在藝術設計學科中的運用亦存在著眾多的負面效應。如電腦技術帶來了設計的“異化”,反映在具體的設計中即為重“表現”輕“設計”,設計方案變成了電腦效果圖;學生設計時在電腦效果表現上所花的時間大大超過設計方案構思的時間,重“結果”輕“過程”的情形十分嚴重。又如,電腦技術其本身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設計思考過程“幻想”的翅膀,國內有位設計師曾說過設計是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過程,我對這個觀點十分贊同,但電腦技術及其軟件其本身的局限和操作者的水平影響了設計構思,扼殺了方案構思過程中的轉眼即逝的設計靈感,讓使用者不得不放棄方案初始階段的模糊性和隨機性,而向電腦“投降”,使設計藝術創作變成簡單的工業化“生產”。再如,在設計教學中,學生過分依賴電腦和沉湎于電腦,忽視了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對設計徒手草圖的訓練和運用失去了應有的熱情和追求,最終導致設計分析、思考、創作能力的喪失,也使學生設計素養降低。

     (二)手繪效果圖能提高創造性
      設計徒手草圖實際上是一種圖示思維的設計方式。在一個設計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設計的開始階段,最初的設計意象是模糊的,不確定的。而設計的過程亦是對設計條件的不斷“協調”,圖示思維的方式即把設計過程中的有機的、偶發的靈感及對設計條件的“協調”過程,通過可視的圖形將設計思考和思維意象記錄下來。而作為電腦,其保持精確數據概念的特點——點、線、面、形體在屏幕上的明確和肯定的顯示,扼殺了方案構思設計階段設計思維的模糊性和隨機性,亦不符合設計初始階段的設計思維方式及其設計的表達。顯而易見,電腦無法替代創造性思維活動。
      設計是一個解決問題和協調矛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個內容十分重要。一是發現問題、解析問題;二是對所解決的問題答案進行評價。前一個內容是后一個內容的基礎和做好一個設計的前提,亦是目前設計教學中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對于學生缺乏想象構思和創造的能力,利用設計徒手草圖的訓練——圖示思維的設計方式,將有效地提高和開拓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實踐證明,國內外的許多優秀設計師和設計大師均精于此道,出色的圖示思維亦是他們的成功之道。
      高技術的確給設計及設計教學帶來了許多幫助,電腦技術帶給設計的變革也毋庸置疑。但電腦不是“一切”,它無法替代我們的大腦,無法替代設計的創造性思維,電腦只能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好幫手。在設計教學中,加強設計徒手草圖的訓練,通過腦—眼—手—圖形的有機的、不斷的形象化思考和再觀察、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的設計修養,能使設計者產生更多的新構思和新創意。
      四、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環節,大多停留在手繪表現和計算機表現,而與設計實踐密切相關的實踐教學(工作室教學)十分薄弱,投入明顯不足。針對設計藝術教育的本質特點,設計藝術的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教學改革中的成果也說明了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途徑之一。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學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方法——在實踐中教學,在教學中實踐。結合實習基地讓學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了解今后實際工作崗位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1)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把課堂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環節引入教學計劃中,增加了現場教學實習環節,加大實踐能力的考核力度。借鑒學科課程設置特點,加大實踐課時與教學力度,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問題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
      (2)加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裝飾材料與結構工藝、模型制作、家具設計、絲網印刷、建筑與家具測繪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中,設定學生自學內容,并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完成相應設計作業,促進學生自我完善,在實踐中提高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3)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工程實施;綜合創作訓練和畢業設計以工程“實題”真題真做,強化學生實際設計能力和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學生在實踐中增加了才干。
      (4)建立校內外設計、實驗實習基地,在“實戰與演練”中完善創新能力。
      (5)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創新能力、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手繪大賽、攝影比賽、廣告設計大賽、網頁制作等專業競賽,學校也對教師和學生制定出相應的鼓勵政策。
      五、加強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它包括思想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和勞動素質教育等五個子系統。文化素質教育是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這是因為:第一,文化素質對思想道德的形成和確立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第二,文化素質對提高學生身心素質也有密切的關系。文化素質較高的人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的價值和意義,重視身心健康,易于形成健康的人生態度、科學的思維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素質對于專業素質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為學生學好專業奠定文化基礎,有助于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藝術技能。
      加強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主要是指:加強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以及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科學精神。
      (二)專業學習與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契合點
      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課程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要有意識地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貫穿于專業教育始終,把與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去,充分挖掘和發揮專業課對人文素質養成的潛移默化作用。
      1. 對性格的塑造
      藝術設計的大學生大多20歲左右,是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期,專業課對其性格的塑造有一定的幫助。法國美術家羅丹說:“美,就是性格!”藝術設計的多門專業課無不浸潤著對完美性格的塑造。
      2. 對氣質的培養
      在藝術設計教學當中,我們常常講到形式美。所謂形式美,就是體現造型規律的審美對象的外在形式,它能被審美主體所直接感知,并誘發相應的生理、心理反應。它通過主體審美感受力的中介作用,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與具有“動力特征”的氣質產生“同構”對應,從而使特定氣質得到相應的強化。
      3. 對人文知識的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很少接觸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他們往往對文學、歷史、哲學、地理、數學等缺乏興趣,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在這方面引導他們。在專業課上,老師可以有意提出一些傳統的、文化味極濃的選題,讓學生在查找與這些選題相關的資料時,吸收這方面的知識。如書籍裝幀課可以布置類似于給四大名著作封面設計的作業。同學們在準備當中至少要了解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大概寫的什么內容,有的同學還會找這四大名著評價的文章來讀,吃透名著的背景、成就等方面的內容,這樣,無形中學生的文學修養也提高了。
      
      參考文獻: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