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的再思考論文
當今,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在這種新形勢下,關于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的探討,也表現出了一些比較片面的觀點,較典型的有兩種類型:第一類,升學考試體育是應試教育,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理應取消;第二類,只有進行升學考試體育才能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筆者認為這兩種觀點均忽視了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到底是屬應試教育,還是屬素質教育,又如何操作這一基本前提。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實踐中業已證明,素質教育也需要借助于考試手段,其目的是使考試服務于整體素質教育,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但必須要有完善的考試制度、內容和方式作保證。因此,為使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也達到這一目的,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首先只有認清它的必要性和性質,才能有良好的實際操作。下面具體從三個方面談談對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的認識。
1正確理解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區別對的真義,待兩種教育中的考試現象
目前,我國關于素質教育的概念還沒有一個絕對統一的定義,其內涵的界定,運行機制的建立等問題正在由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完善。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關于素質教育的再思考》一文中提到: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擺脫應試體制影響,使青少年全面發展的一個改革方向。同時文章中也指出了素質教育應具備的三層含義:第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第二是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三是要讓學生主動發展。北京市海淀區教委副主任史根東同志認為:所謂素質教育是指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基礎教育。由此,概括素質教育的主要特征有:①全體性,即面向全體學生;②基礎性,即培養基本素質和各項能力;③發展性,即開發個性潛能,發展個性特長,等等。
而應試教育則是脫離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為應付各種考試,爭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育,教學中往往采用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把考試成績的好壞作為一切工作的指揮棒。具體表現出如下特征:①只面向少數成績好的學生,忽視大部分中等生和后進生;②偏重智育和分數,忽略德、體、美、勞等良好品質和能力的培養;③按一個模式培養人,導致學生成為解題、背知識的機器,忽視因材施教,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
從上可以看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主要區別在于教育目標和指向的不同,“片面追求”或“全面發展”是它們的分水嶺,那么,應試教育中的主要手段即考試和圍繞考試這根指揮棒運轉的各種教育規范,以及教學方式等是否就可以全盤否定呢?事實并非如此,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也具有一定的聯系,在某些方面還難以將它們硬性分離開來。單就考試這一現象來說,在實施素質教育和反對應試教育的同時,并不否定或排斥考試,一些必要的合理的考試手段若得到較好的操作還是可以起到積極作用的,如積極改革考試制度、內容與方式等,通過運用考試引導學生建立堅實寬厚的知識基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創造精神,發展興趣愛好,使全體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都得到發展;使學生發現學習中的差距,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等,這才是素質教育中考試的意義。反之若教師只是為考試而教,學生只是為考試而學,片面追求升學率,憑考試說明一切,考試成了各項工作的指揮棒,學生得不到身心全面發展,這種情況就屬于應試教育范疇了。
2科學分析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的性質與必要性,避免出現兩種片面的認識
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是國家教委近年來根據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采取的重大舉措,它牽動著全國初中學生、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心。未來的世紀是一個全方位競爭的社會,這就要求跨世紀的人才必須具有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品質。然而現狀告訴我們,長期以來因為片面追求智育的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的身體鍛煉,青少年學生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有調查表明,在某5省市高考體格檢查中,85%的學生復檢不合格或專業受限;上海市的體育專家陳丹萍不久前采用測試法對780名中國中學生和891名德國中學生進行比較研究,發現中國學生的運動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得分均低于德國學生。初中生升入普高或分流到職業學校學習,都是為將來走向社會能承擔建設祖國的各項重任。學習任務日益繁重,如果在初中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沒有培養一定的運動興趣和形成一定的運動技能,無疑高中階段的壓力就更大;再加上體育鍛煉本身要求學生付出較艱苦的努力,持之以恒方能見效。而中小學生的自覺性,自制力等均處于發展階段,具有不穩定、不持久的特點,若沒有一定的督導機制,這種自覺性難以長久維持。因此,采取考試制度勢在必行。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沒有將這種考試體育的成績和其它文化課考試成績同等要求學生,體育成績的好壞對學生的升留,甚至對評優評先等均沒有起到相應的制約作用,因而造成學生、家長、甚至一些老師關心的只是文化成績的好壞,體育教學在有些地方形同虛設;為應付中考和高考,任意占用體育課時間或取消體育課現象時有發生,體育教育沒有真正對文化學科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造成一種惡性循環的局面。采用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即在決定學生升留的制約機制中滲入體育成績,對于扭轉這種惡性循環局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然而,問題的關鍵就在這里,具備這種必要性的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的性質又如何明確呢?在客觀實踐中操作這種考試經常表現出兩種趨向:要么向素質教育方向健康發展;要么滑入應試教育的軌道。如果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則是建立科學的考試制度,選擇良好的考試內容與方式,引導學生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勤思多練,使學生全面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幫助學生發現學習中的差距,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考試以平時科學的教學作基礎,與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有機地融合于一體,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心理品質都得到良好發展。因而這種考試就成了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學生自然而然地會通過考試,例如湖南省汨羅市經過12年素質教育的探索,已經突破“應試教育”的格局,汨羅市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達標率為98%,音體美特長生如雨后春筍大量涌現。如果向應試教育方向發展,情況就不同了,操作者單純以這次考試的成績來衡量學校的體育工作,評價學生的體質和運動能力,說明中小學生整體的健康狀況;或者脫離學校教育整體,不能同其他文化學科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在長期的教學中把增強學生的體質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特征作為首要任務;不能為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服務。采取為考試而考試,考試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學生就練什么;平時欠功夫,臨陣抱佛腳,壓制學生死練,硬練,這樣充其量也只是為學生暫時升學不拖后腿而已,留下的空白或造成的危害卻很多,這種考試不正是重蹈應試教育的覆轍嗎?這絕對不符合我國教育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那種認為只有通過升學考試體育才可以提高學校體育地位的思想其實也是受這種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事實上,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學校體育的作用和地位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在過去的應試教育機制中,片面追求智育成績的高低,單純以一次考試成績來決定學生的優差與升降。現在的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如果也按這種模式進行,也僅僅依此決定學校體育工作的業績,使學校的體育工作都圍繞考試這一中心,而不是著重在平時的教學與訓練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那又談何學校體育的地位與作用呢?因而只有明確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的性質,將其同素質教育的各方面協調起來,使之產生良好效果,學校體育的作用與地位才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總之,對于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如果制定了合理的考試制度、內容與方式,使教考有機結合,并將考試納入到素質教育整體結構中,那么不僅不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的其它學科的學習,形成良好心理品質,同時學校體育工作的真正價值也能得以實現。
【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的再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的再思考教育論文11-20
對高校體育社會功能的再思考02-24
大學體育改革的思考論文03-18
語文教育中德育問題再思考論文03-03
教師教育有效性問題的再思考的論文03-03
城市學校體育教育現狀與思考論文03-13
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論文03-15
新課程下中學體育教學思考論文11-27
兒童體育發展適宜性問題的思考論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