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探析
論文關鍵詞:實際教學 理論 技術 實踐 引導 論文摘 要:作者從實際教育教學工作所遇到的問題出發,提出了理論知識難以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學以致用以及技術工作中對技術的掌握不夠和技術使用缺乏思想的問題,并結合大學專業教育期間的實際情況,針對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從理論知識體系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及學習過程缺乏實踐兩個角度進行分析;針對技術工作中的問題從專業引導不足和對教育技術缺乏深入認識分別展開相應分析,最后針對問題及其產生原因提出了合理設置理論課程、加強理論知識和技術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注重專業引導等對策和建議。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技術的革命逐漸成為各國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技術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注重對教和學的規律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各要素的思考和研究,但不論是教學規律還是教學過程都需要大量實踐的支持,實踐活動提供了專業領域相關研究的數據、案例、資料等等,也揭示了學科隱含的一系列問題。
作為師范院校培養出來的教育技術專業學生,在走入工作崗位幾年之后,通過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現了一些問題,結合大學階段所受專業教育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反思,分析了問題產生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希望能為教育技術學科建設提供一些參考,能為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今后更好地為中學教育服務出一份力。
一、出現的問題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在中學主要涉及10項工作內容:①擔任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工作;②協助各學科教師做課件;③參與閱覽室的建設;④利用數碼攝像機、照相機做學校紀錄、宣傳用的帶子和相片;⑤協助處做工資表;⑥參與建設學校的課件庫、素材庫等資源庫;⑦參與學校網站建設;⑧期中階段協助各學科教師做試卷;⑨對教師備課機房的;⑩參與校園網絡的布線、建設和管理。這些內容可分為兩類:教學工作和技術工作。
1.教學工作中的問題
難以將所學的教學設計理論、、學理論、理論滲透進實際教學中,來指導實際教學實踐,支配教學行為,并轉化為教學能力。
2.技術工作中的問題
(1)技術掌握不夠。
(2)技術使用缺乏指導思想。
二、問題探究
1.教學工作
針對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本科階段教育技術學專業的課程設置、理論知識體系構成、培養過程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對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作出分析:
(1)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缺乏系統性、針對性
教學設計理論是教育技術基本原理的核心部分,它以整個教學系統、教學過程為研究對象。按照系統論的觀點,教學系統是由一定數量的相互聯系的各組成部分有機結合并具有某種教學功能的綜合體。它由教與學兩個子系統構成,教學設計的內容之一就是設計“教”這一子系統中各要素間的不同聯系方式,使不同的聯系方式形成不同的教學過程結構;不同的教學過程結構又具有不同的教學功能,并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然后從多種不同的方案中,選擇出最好的系統方案,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9]
在大學本科階段的理論知識課程中包括教育心、傳播學、教育學和教學設計。在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筆者認為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①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的授課教師沒有關于這兩門學科和教學設計相關性的講解,即:心理學、教育學、教學設計在理論知識體系中成為了各自沒有聯系的三部分內容。
②沒有關于系統方法的理論介紹,使系統方法論成為知識空白。學生在知識銜接上出現跳躍,在知識結構的建構上出現斷裂。
③傳播學課程沒有突出教育傳播的特殊性。學生看不到傳播理論和教育教學過程有什么不可分割的聯系,無法領悟傳播理論作為教學設計理論基礎的必然原因。
(2)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性學習的支持
教育技術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應用”的關鍵就在于要能夠把一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并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
然而在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依靠傳統講解,檢測標準以期中和期末成績評定。所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僅停留在表面,至于在實際應用中有什么深刻豐富的內涵和意義就不得而知。
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技術專業肩負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對實際教學過程有很好把握的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盡管理論知識依靠教師課堂講解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做了基礎鋪墊,但在實際教學中靈活應用必須依靠大量的實踐來支撐,所謂“實踐出真知”。
2.技術工作
(1)專業培養過程缺少足夠的引導造成學生對技術掌握不夠
現代的高速發展使得大學不可能再包羅萬象,教給學生所有知識,而需要的是激發和引導學生去學更多知識。出于技術知識的特殊性,實踐中學習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大學專業教育在不占用課堂教學計劃時間的情況下,要有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自學掌握日益更新的技術知識。
(2)對教育技術缺乏深入認識,造成技術使用缺少思想
教育技術的應用基于兩種需要:一種是因為教學設計在實際教學中運作時,基于教學策略的考慮;另一種是從技術出發,考慮解決某些實際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并滲入理論的指導。
教學策略中的技術應用,重要的是考慮解決教學中什么樣的問題需要用現代媒體呈現,從而使教育效果更好。
在教育部積極倡導并制定了《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的背景下,各中小學已積極建設學校的教育資源庫。但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僅停留在將各種資源進行歸類、整理的階段,同時存在同學科教師不斷做重復勞動的現象。不論是資源庫的建設還是其中各模塊的組建,都沒有注重“資源性”的原則和“散”的概念,沒有實現由教師從“散”的資源中通過“積”的方法完成“整”的轉變,但是對廣大教師這種意識的培養又正是教育技術人員通過師資培訓、合作項目各種形式應該傳遞的思維理念。
綜上,不論是教學策略中為了解決教學問題,還是教育資源庫建設中的技術工作,烙上了教育印記的技術,就不單純等同于會使用媒體、軟件的技術,最主要的是怎樣運用思維上的技術。
三、對策及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議:
1.加大教學設計課程比重,延長教學時間,對基礎理論進行系統性學習
在理論基礎課中,以教學設計作為核心,對系統科學理論、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理論進行分塊的系統學習,并建立理論基礎知識與教學設計之間的聯系,使理論知識體系既有系統性又有針對性。
2.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增加實踐環節,使學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訓練對教學的把握能力
特別是在教學設計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更多進行實際教學的鍛煉機會,如:盡量發揮微格教學的優勢,可選擇某一微型教學內容及其相應教學策略作針對訓練。
3.在專業培養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加強高校、專業和社會的聯系,做好社會對專業的需求分析,從而通過入學專業導論、明示教學計劃、針對性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方式等各種各樣的措施和方法,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自我發展,進行技術的自我擴展,以使時間能夠得到高效利用,學生自身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開發。
4.通過建設專業的資源庫(如:虛擬實驗室,積件庫、課件庫等內容)為技術學習提供實踐的平臺,并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深化對教育技術的認識
通過虛擬實驗庫、積件庫、課件庫的建設,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學習技術知識,實踐可以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為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搭建橋梁。
參考文獻:
[1]劉美鳳.教育技術的定位——美者的觀點[J].中國電化教育,2003,(3).
[2]馮秀琪.教育技術學科發展與專業人才培養[J].中國電化教育,2003,(2).
[3]蔡憲.教育技術實踐:新的困惑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0,(1).
[4]孔惠潔.走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誤區[J].電化教育研究,2002,(6).
[5]徐學鋒,裴純禮.教育技術及其在發展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J].電化教育研究,2001,(10).
[6]戟鋒,杜愛明.也談課件與積件[J].電化教育研究,2001,(7).
[7]馮秀琪.教育技術學科建設任重而道遠[J].電化教育研究,2002,(6).
[8]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出版社,1994.
[9]皮連生.教學設計——學的理論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尹俊華,莊榕霞,戴正南.教育技術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探析】相關文章:
傳播學課程問題探析03-28
探析中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公平問題12-04
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育學課程改革探析論文01-05
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論文大綱12-08
高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發展的思考11-17
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論文提綱范文03-27
探析學好計量經濟學的關鍵問題12-05
變動成本法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探析12-07
探索教育技術學專業課堂教學模式1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