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數學教材使用中的思考
一、函數板塊的分層效果初顯
函數分三個階段學習,降低了學習難度,給了學生理解、感悟的時間。
1.教材內容的擴展加強了對函數概念的理解。
如:“分段函數”的例、習題、由實際問題判斷函數的圖像。 (思考題“漏壺”)
教學中適當增加了一些此類問題。對于學生理解函數的對應思想、感受函數的一些性質(增減性、最值、函數變化的速率……)有很大的好處。
2.九年級學習二次函數時,學生已具有了研究方向和簡單的研究方法。
在一次函數的教學中,使學生明確了學習函數的內容和方法,當學習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時,就會水到渠成。經過循環往復,會使學生對函數的學習有了系統性的認識。
例如:
研究內容: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函數的圖像、函數的增減性等。
研究方法:畫函數圖像,觀察歸納,數形結合等。
相關的問題:圖像與坐標軸的交點、何時函數值大于零或小于零等。
二、幾何推理論證、規范書寫的要求 時段,優勢突現。
八冊上“全等三角形”, 嚴格推理論證的書寫要求十分必要。與其它教材相比優勢突現。
教學中注重符號語言的訓練,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增強了學生思維的條理性,豐富了學生數學交流的語言,提升了學生推理論證的能力。
三、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對教法與學法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1.創設了研究性學習的素材,為教法及學法的更新提供了范例。
2.體現了研究問題的思維方式(分類探索),為八年級下冊研究四邊形(邊、角、對角線)、九年級下冊研究三角形相似的條件探索提供了研究的思維方式。
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這一部分的結構點,借用于后面的教學。
四、三視圖的內容比較正規、深刻。從教材上看,教學要求比其它版本略高
教學中掌握好兩個階段的側重點,初期,把握基本幾何體畫三視圖的教學,使學生對三視圖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后期,加強判斷幾何體的三視圖。增強對物體三個方向正投影的認識。
五、歸納知識間的相互聯系, 形成認知體系。
教材中“和圓有關的位置關系”的編寫結構,知識的系統性很強,認知方式集中且突出,使學生容易形成認知規律。
點和圓的位置關系———點與圓心的距離與半徑的關系。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直線與圓心的距離與半徑的關系。
圓和圓的位置關系———圓心與圓心的距離與半徑的關系。
六、不夠成熟的一點想法——— 圖形的變換能否相對集中?
幾何變換在初中幾何中的地位、作用明顯提高;幾何變換在中考試題中的顯現逐步增強。
這種新的思維意識需要早些建立,并將其容于各幾何知識之中。
用變換的思想去審視圖形、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教材中體現不多。可否將變換的內容相對集中、提前 (四邊形之前), 對后面的幾何教學、綜合應用提供方便。
【初中數學教材使用中的思考】相關文章:
談初中物理教材中電學實驗的改進11-26
新教材使用之我見12-06
挖掘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素質教育因素11-25
精制策略在聾校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11-22
談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母親形象11-24
新課程背景下使用新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幾點思考論文(精選7篇)03-10
論小學數學蘇教版新教材中“主題圖”的運用11-21
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方法的思考與實踐12-07
論英語校本教材使用有效性11-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