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職《電子技術基礎》教學方法的探究
論文關鍵詞:中職學校 電子技術 教學方法 動手能力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特點,結合中職電工電子類學生的現狀,闡述了在具體教學中為了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所進行的一些探索、思考。
現今的電力電子技術應用十分廣泛,從人類對宇宙和大自然的探索,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再到衣食住行,到處都能感受到電力電子技術的存在和巨大魅力。隨著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對電子技術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電工基礎性課程,是電工電子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具有文化性、應用性、發展性等特點。本門課的理論性很強,也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和學習中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對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1 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進行合理處理
目前的學科既呈現多元化,又呈現出綜合化,而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學習自覺不強。他們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有針對性地對教材改革,適當增減、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注意深入淺出。
1.1 去繁化簡,盡量避免講復雜的內部原理
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集成電路的使用十分普遍,教材對于器件的講解,過分注重器件內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及一些復雜的推理計算。這種經典的處理方法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表面上使學生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對于了解、裝、調試和維修由集成電路組成的電子設備沒有多大幫助。在備課時應該把學生難以理解的理論內容進行相應處理,去繁化簡。如在介紹放大器的頻率特性時,這一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我們只要求學生知道放大器只能對某一范圍內的頻率信號具有相同的放大效果。而對其它信號可能就不具備放大作用,很自然地又得出了通頻帶的概念,學生了解這些也就夠了。
1.2 從教學內容上要聯系實際,前后呼應
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理論教學中,實際電路或系統均被抽象成理想化的電路模型。所闡述的電路理論都是建立在電路模型的基礎上,選用的例題與習題也很少涉及實際問題。這就使學生感到難以將電路理論與工程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同時也不清楚電路理論所學的各部分內容在后繼專業課中的應用。因此,盡管教師反復強調《電子技術基礎》課的重要性而學生卻難以領會,往往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的效果不盡人意。為改變這一狀況,要在教學中注意收集各種工程實際中或生活用電方面的電路問題,穿插到各章相應的內容中去講解,使學生了解到電路理論并不抽象,而是與工程實際緊密聯系著的,有著十分重要的實用價值。
2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一個人來講,當他對某個問題發生興趣時,真正的學習就會開始。因此,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一個好的課堂教學導入,能激發起學生的認識興趣和情感,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最短的到課堂教學最佳狀態中去。教學中通過生活經驗引入法、演示實驗引入法、設問引疑法等不同方法進行教學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二極管單向導電性應用的教學時,常規的實例都是整流電路,雖然這部分知識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演示較復雜也缺乏生動性。如果此前插入用一個二極管對白熾燈調光電路則效果非常生動有趣,因這個電路非常簡單實用學生觀察后可主動動手制作;又如在講基本放大電路的時候可讓學生觀察電視機,音響功放等學生熟悉的家電電路中對這些電路的應用。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興趣和求知欲,又能引起學生思維,自然地引入新課內容。當眾多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時,教學質量也將隨之提高。
3 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加強學生的感知
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使我們告別了傳統課堂教學“一張嘴,一根粉筆,一塊黑板”的單調,喚醒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了課堂信息量,有效擴展了課時容量,提高了課堂教與學的效率。
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電子的相關概念比較抽象,電路組成比較復雜,相關電路工作原理也比較難理解,這些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述與演示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導致學科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發生。利用多媒體技術中聲、像、文字、動畫等效果,可以把結構細微的電子電路的微觀過程,通過動畫模擬或放大、過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決,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現出每一步產生過程,從而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與過程變得現象具體、易感知。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用新穎的立意,精選的教學圖片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眼球,精心制作每一個教學課件。
4 理論聯系實際,提倡“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在完成教學大綱的實驗項目外,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簡單生動有趣的演示實驗,使學生能夠一看就懂、一想就通、一做就會,利用他們好奇心恰到好處地把電子技術一般基礎知識介紹給他們,把他們引到一個具有強烈吸引力的新的學習領域。在實驗過程中,若發現問題了教師可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排除故障。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把課本的知識引入到生活運用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動手能力,布置他們制作音樂卡片、收音機等。講完理論后,有條件的可安排學生到廠礦企業參觀實習,以使學生學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看到在實驗室看不到的設備。通過實習教學,使學生學到對電力系統及運行和電子制造業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為學生學好后續相關課程奠定基礎。
5 結語
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按照教育教學紀律,結合學生實際進行針對性施教,是一項艱苦的創造性勞動。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這是擺在每一位任課教師面前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這就需要從事教育的工作者積極思考,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推進中國的職業教育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任長松.課程的反思與重建——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課程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7).
[2] 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 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4] 鐘啟泉.現代教學論發展[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
[5] 黃瑞,袁桂慈.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3):56~57.
【中職《電子技術基礎》教學方法的探究】相關文章:
有關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方法探究03-25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方法探究論文03-13
高師書法教學方法探究11-24
基礎日語教學探究03-28
中職會計教育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分析11-25
原則基礎與規則基礎會計基礎探究03-28
外語翻譯課教學方法探究11-18
中職計算機教學方法03-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