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0年門診中藥注射液不合理應用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門診中藥注射液應用現狀,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方法 抽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輸液藥房含中藥注射處方13509張,對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主要不合理用藥情況表現在、滴速控制不當、溶媒的選擇不正確,聯合用藥不當,重復用藥,超劑量用藥 等方面。結論 應減少中藥注射劑的不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關鍵詞】中藥注射液 門診 合理用藥
中藥注射液是我國特有的中藥新劑型,采用現代科學技術與方法,從天然藥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質制成的滅菌制劑,不僅保留了傳統中藥的治療特點,而且具有功效獨特,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優點,在急危重癥的治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醫藥科學的發展,藥物品種不斷增加,多藥聯合使用、不合理用藥現象也日益增加。如何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尤其是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是臨床藥學面臨的新課題。筆者通過對本院門診輸液藥房2010年1月—2010年12月中藥注射液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其使用中的不合理性,以期為臨床安全,合理應用中藥注射液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門診輸液藥房2010年1月—2010年12月含中藥注射液處方13509份。
1.2方法 從配伍禁忌、溶媒選擇、滴速控制、聯合用藥的等方面不合理性進行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13509張處方分布情況
我院為一家綜合性三等甲級醫院,抽取的13509含中藥注射劑的處方中,其中心內科、神經內科、老年科、呼吸科、使用頻率居前所占比例依次為21.31%, 15.66%, 14.00%, 8.48%。13509處方分布情況份中藥注射液分布情況,見附表1。
附表1 處方分布情況
/
3 討論
從表1可見中藥注射劑使用分布科室較廣,以內科居多其中心內科、神經內科、老年科、呼吸科排列居前。從表2中看出在13509份處方中無1例中藥注射液和西藥或另1種中藥注射液配伍使用,這和近年來中藥注射液配伍使用后出現了大量不良反應的報道,提高了廣大醫護人員在中藥注射液使用方面的風險意識有關,所以本院幾年來未有中藥注射液嚴重不良反應發生,但在溶媒選擇、滴速控制、藥物聯用等的合理性方面仍有不足。 3.1在門診輸液藥房的十幾種中藥注射中,其中紅花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冠心寧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說明書中要求用5%GS或10%GS作溶媒靜滴,這是因為中藥注射液成分復雜,溶媒選擇不當造成配伍后PH改變,有效成份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析出的不溶性微粒可引起肉芽腫和肺氣腫[1],造成供氧不足,引起靜脈炎,局部組織血栓和壞死,還可能引起過敏和熱源反應,具有較大危害。[2]曾有報道紅花與復方氯化鈉混合后>2um和>5um微粒出現倍增跡象。
3.2在中藥注射液滴速控制方面,有93.11%的處方未注明應該滴注的流速。十幾種中藥注射液中,滴速應控制的有,熱毒寧注射液3-5歲(30-40D)/分,成人(30-60D/分),痰熱清注射液兒童(30-40D/分)成人(30-60D/分),參麥注射液兒童和體弱者(20-40D/分)成人(40-60D/分),冠心寧注射液15-30D/分,而血必凈注射液要求30-40分鐘滴畢。這是因為,我國現有中藥注射液成分復雜,受工藝技術和提純方法的制約,一些角蛋白質和鞣質等雜質還無法完全去除,兒童和體弱患者,肝腎功能不全,對藥物代謝能力低,機體耐受力較差、靜脈輸液時滴速不嚴格控制,易發生頭暈、胸悶、心悸、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和皮膚過敏等反應。而中藥注射液和溶媒混合后,不穩定性系數增大,有效成分含量在一定時間下降,又要求在中藥注射液在規定時間內滴畢,更說明嚴格控制滴速的必要性。
3.3 臨床上一直以中西藥結合、標本兼治、辯證施治、合理的聯合用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合理的聯合用藥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大大增加了治療的風險性。例1抗生素+痰熱清+熱毒寧、痰熱清和熱毒寧從廣義上講均可為治療外感風熱性疾病,從成分上分析,均含金銀花有抗病毒作用,且熱毒寧中青蒿成分退熱效果較強,而痰熱清中山羊角成分亦有解熱鎮痛作用,兩者聯合屬重復用藥,曾有[3]兒童患者單用熱毒寧注射液后,體溫過低,停藥后恢復正常的報道,痰熱清和熱毒寧兩者聯用,加大了低溫的風險性,且臨床上痰熱清和熱毒寧分別和解熱鎮痛藥如復方氨基比林、安乃近 、賴氨匹林的聯用應引起重視。例2疏血通+前列地爾、疏血通的成分為水蛭和地龍,水蛭為凝血酶抑制劑[4]而前列地爾的成分為前列腺素E1,有抑制血小板聚凝、擴張血管的作用,兩者合用大大增加了患者出血的風險,應謹慎合并使用。
3.4 在中藥注射劑說明書中,用法用量未注明小兒和老年人用量時,臨床醫師使用小兒用量系自行掌握,老年人均按成人劑量使用,往往存在不合理性。中藥注射劑說明書與西藥說明書對比缺項較多,如兒童用藥、老年用藥、藥物相互作用、藥代動力學、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藥物過量等方面的信息很難全面提供,使臨床醫師在用藥時不能準確掌握相關信息,從而增加不良反應或影響治療效果。
近年來關于中藥注射劑所致不良反應的報道增多,有藥物本身的原因,也有不正確使用的原因。本院在中藥注射液使用方面基本合理,但在溶媒選擇、滴速控制、聯合用藥方面還存不足。對于中藥注射劑使用的具體療程,有的說明書沒有注明,臨床醫師使用療程有5天、8天、10天,沒有統一標準。療程過短,達不到治療效果;療程過長,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因此,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改進提取 工藝,研發中藥單體注射液,中藥注射液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廣大醫務人員在充分認識中藥注射液的功效、成分、穩定性的基礎上、辯證施治,真正做到中西相合,將使中藥注射液的使用更加合理。
參 考 文 獻
[1]莊潔.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與合理用藥[J].繼續醫學教育.2006,20(28):21.
[2]呼梅,高群等,中藥注射液與輸液配伍的穩定性研究概述[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8,5(15):102-103.
[3]侯瑤.三種中藥注射液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經驗[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1:234.
[4]潘賀,剛宏林等.中藥水蛭的活性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概況 [J].中醫藥信息,2006,1(23):20.
【我院門診中藥注射液不合理應用分析】相關文章:
我院門診處方合格率調查分析03-05
對我院2011年1-5月門診抗菌藥物應用情況的調查分析03-10
處方分析在中藥藥學服務中的應用論文11-20
急診不合理處方分析03-29
中藥的正確應用12-12
中藥前胡的功效及應用淵源探析03-29
中藥處方在藥學服務中的應用論文11-21
阿奇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分析和預防12-11
薄膜包衣技術在中藥片劑中的應用03-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