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相關研究
摘 要:文章采用《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與《大學生學習適應量表》對貴州民族學院的465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優等生的時間管理傾向顯著高于普通生;男女生在學習適應性的教學模式和學習能力上有顯著性別差異,城市大學生在學習適應性的環境因素方面顯著高于農村大學生,優等生在學習適應性總分及學習動機、學習能力方面顯著高于普通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呈顯著正相關,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對學習適應性具有顯著預測作用。關鍵詞: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學習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33X(2011)11-0000-00
時間管理傾向是個體在運用時間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具有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結構,是一種人格特征,由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以及時間效能感構成[1]。其中,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分別是價值觀、自我監控和自我效能在個體運用時間上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即時間維度上的人格特征。相關研究表明時間管理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2-3]。
所謂學習適應是指主體根據環境及學習的需要,努力調整自我以達到與學習環境平衡的行為過程[4]。研究表明,學習適應性與學業成績有顯著相關[5],誰能更好地適應學習,誰就能取得優異成績。較中學而言,大學里自由安排的時間較多,但同時大學的學習更高級、更復雜,突出地表現出自主性、專業性、探索性和階段性等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有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安排時間,才能適應大學自主學習的特點,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因此,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對于他們適應學習,提高學業成績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試圖通過對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的調查,分析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的現狀,并探討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的相關關系,為民族院校大學生更加充分利用時間來提高學習適應性提供幫助。
一.研究方法
(一)被試
被試為貴州民族學院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學生。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80份,有效問卷465份。465名被調查者中男生275人,女生190人;城市來源學生126人,農村學生339人;優等生126人,普通生339人。
(二)研究工具
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采用黃希庭、張志杰(2001)編制的《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ATMD)。該量表包含時間價值感量表(10個項目)、時間監控觀量表(24個項目)和時間效能感量表(10個項目)3個分量表,量表采用5點記分,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學習適應量表采用馮廷勇等(2006)編制的《大學生學習適應量表》,量表由五個維度所構成,即學習動機8個項目,教學模式7個項目,學習能力6個項目,學習態度4個項目和環境因素4個項目,共計29個項目。選項采用Likert 5點記分法,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
(三)施測和數據處理
采用整體隨機抽樣法,隨堂發放測試問卷。所獲數據采用Spss11.5軟件包和Excel進行統計分析和管理。
二 研究結果
(一)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現狀
從表1可知,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總分及其各分量表的總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除環境因素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外,學習適應性總分及其他各維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二)各量表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測查結果及比較
注:*表示p<0.05,**表示 p<0.01,***表示 p<0.001.(以下同)
從表2可知:男女大學生在時間管理傾向總分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學習適應性的教學模式和學習能力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教學模式方面女生高于男生,學習能力方面男生高于女生。
城鄉來源的大學生在時間管理傾向總分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學習適應性的環境因素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城市學生優于農村學生。
優等生與普通生在時間管理傾向總分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優秀大學生的得分比普通大學生高。優等生與普通生在學習適應性總分及學習動機、學習能力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
(三)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的相關分析
在對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總分及各維度和學習適應性的總分及各維度的相關統計中(見表3)發現,除了教學模式與時間價值感、環境因素與時間管理傾向總分、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不存在顯著正相關之外,其余各維度之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總分之間相關為.436**。 (四)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與學習適應性回歸分析
以學習適應性總分為因變量,以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見表4 ),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對學習適應性總分構成顯著的回歸效應;因此根據時間管理傾向各分量表可大致預測學習適應性。
三.分析與討論
(一)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和學習適應性總體情況討論
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總體和學習適應性總體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大學是整個社會優秀人才的聚集地,因此大學生對時間的管理和把握及對學習的適應高于平均水平是合乎常理的。但是民族院校大學生學習環境適應能力較差,這是因為民族院校學生大都來自于貧困山區,他們家庭經濟貧困,生活條件差,加之人際關系不適,同時在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非常擔心將來的就業問題,因此大學同學的人際交往問題、生活條件、經濟壓力、將來的就業情況等讓他們產生學習不適,嚴重地影響到他們的學業。因此要加大對民族院校學生的資助,讓他們解除經濟及生活方面的后顧之憂,同時加強對他們進行就業指導,使他們能更好的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
(二)時間管理傾向各變量的差異比較分析
研究發現,時間管理傾向在性別和家庭來源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即男女大學生和城鄉大學生在時間管理傾向上趨于一致,這與以往的眾多研究結果一致。性別和家庭來源上的無顯著差異正好體現了時間管理傾向是一種人格特征,它相對穩定,不會輕易的為外界因素所影響[6]。優秀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在時間管理傾向總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優秀大學生的得分比普通大學生高,這說明優秀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強于普通學生。作為一名優秀大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和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應該積極擔任班干部、參加社團活動或社會實踐等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因此他們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很多課余活動,只有具備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才可能協調好學習和各項工作的關系,也才可能完成計劃或任務取得優秀的成績。
(三)學習適應性各變量的差異比較分析
男女大學生在學習適應性的教學模式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女生高于男生。這與張宏如、李偉明(2006) [7]、胡琳麗(2008)[8]的研究結果一致。教學模式是影響學習適應性的外部因素,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女孩總是被要求守規矩、聽話、文靜,較早養成了溫順、穩重的性格特征,學習較男生認真,同時相對比較容易接受管理,對外部因素的學習適應性也就要高一些,這也就是說目前高校的教學模式更適合女生。因此高校在教育中要注意調整教學模式,以提高男生的學習適應性。而男女大學生在學習適應性的學習能力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但男生高于女生,這與王幸生(2009)[9]的研究結果一致,這主要與男女生自身的特點有關,女生擅長記憶,而男生善于邏輯思維,這就造成了男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優于女生的現象。
城鄉來源的大學生在學習適應性的環境因素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城市學生優于農村學生。農村學生學習環境適應能力低,這與前面所述民族院校學生總體學習環境適應能力低相吻合。農村學生受家庭經濟和就業壓力的原因,使得他們在大學里面對新的學習環境時,往往不知所措。
優等生與普通生在學習適應總分及學習動機、學習能力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優秀大學生高于普通大學生,這是合乎常理的。優秀大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秀,表現突出,是因為他們的學習動機端正,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容易接受大學的教學模式,并能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如果沒有較強的學習適應性,是不可能取得較好的成績的。鑒于此,高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注意幫助普通生提高學習適應性,以取得較好的成績。
(四)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的相關和回歸分析
在對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的相關分析研究中發現,除了教學模式與時間價值感、環境因素與時間管理傾向總分、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不存在顯著正相關之外,其余各維度之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由此說明,越善于管理時間的大學生,其學習適應性越強。
在回歸分析中發現,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對學習適應性總體水平具有顯著的回歸效應。但時間價值感對學習適應性沒有直接構成顯著的回歸效應。這與趙均(2008)[10]的研究結果一致。時間價值感是指個體對時間的功能和價值的穩定的態度和觀念,是個體時間管理的基礎,比較抽象和籠統,它可能是通過時間效能感和時間監控觀來影響民族院校大學生的學習適應性。總體上來說,時間管理傾向對學習適應性有一定的預測作用,通過合理有效的時間管理活動,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學習適應性。
參考文獻:
[1]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1,33(4).
[2]Britton B K, TesserA. Effects of tim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ade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1, 83( 3).
[3]Macan T H, Shahani C, Diphove R L, et a.l College students’time management: correlation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 [ J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182(4).
[4]馮廷勇,李紅.當代大學生學習適應的初步研究[J] .心理學探新,2002,22(1).
[5]聶衍剛,蔡笑岳,張衛.初一學生人格特征、學習適應性與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J]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5, 3(2).
[6]王凱旋.大學生自我概念、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6.
[7]張宏如,李偉明.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現狀研究[J] .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6,7(2).
[8]胡琳麗,胡基賢.高師學生學習適應性狀況調查[J]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 2008,25(1).
[9]王幸生.認知需求、專業承諾、擇業效能感與大學生學習適應狀況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5.
[10]趙均.初中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相關研究[J]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1).
【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適應性相關研究】相關文章:
試析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研究12-02
淺談工科院校大學生學習動機及行為研究03-04
談大學生網絡學習適應性的調查研究03-03
大學適應性教育內容研究11-14
當代大學生創業的相關理論研究11-24
大學生焦慮及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11-18
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研究教育論文03-10
少數民族英語教育雙向適應性分析論文02-2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