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本研究方法的實驗科學,在生物學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培養。所謂實驗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練使用顯微鏡、解剖器、安裝實驗裝置、自行設計各種實驗步驟、采集制作植物、動物標本;②獲得知識的能力:即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聆聽、觀察、閱讀、質疑、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等途徑獲得知識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過表解、圖釋記錄實驗的結果,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找出實驗成敗原因,并能解釋實驗現象,寫出實驗報告;④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用與實驗有關的知識尋求解答問題的能力。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呢?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我首先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一、學生好奇心強、好動,他們做實驗時,注意力分散在實驗儀器及用品上,不注意聽講、看老師的示范,在實驗過程中不認真操作,觀察實驗現象不細致。此時,我一般采取模擬方式進行實驗。
模擬實驗教學方法的好處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在模擬實驗的基礎上,再以分段實驗的方式訓練學生。分段實驗不僅給學生提供獨自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逐漸學會觀察實驗現象,收集實驗資料,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從而主動獲得知識。
二、經過一段時期分段實驗的訓練后,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操作實驗。方法是實驗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熟悉實驗目的、方法、步驟、實驗所需的藥品、材料。教師提出實驗要求,講清要點,然后再讓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在操作過程中巡回指導,若發現帶共性的問題,要讓全班停下來,統一糾正后再繼續實驗,最后總結實驗,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這樣就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通過以上的組織訓練后,學生能比較熟練地使用顯微鏡;能用解剖器解剖小動物;學會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的采集、制作,初步具備了獨立實驗的能力。
三、開展課外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僅靠課堂實驗教學是不夠的,還要盡可能的開展生物課外活動,讓學生對植物、動物、環境污染、人口問題等進行調查、研究,使他們有機會自己設計完成實驗。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去觀察現象,分析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主動獲得知識,進一步提高實驗能力。課外活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漸漸獲得了學習生物的方法和能力,使他們的好奇心轉變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喜歡《生物》這門課程。
【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相關文章:
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12-05
物理課堂教學淺談12-01
淺談課堂教學的指導與創新的論文04-02
淺談戲劇表演與俄語課堂教學03-29
淺談高中生物復習方法02-07
淺談如何提高 課堂教學質量06-04
淺談美術課堂教學的興趣培養11-19
淺談中專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12-08
淺談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11-19
淺談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03-19
- 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 推薦度: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