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轉居家庭“反哺”教育
【摘 要】: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環節。然而, 當前農轉居家庭教育卻面臨一些困境, 與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些不協調。因此, 充分認識這種困境, 找出合理的對策并盡快實施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關鍵詞】:農轉居; 家庭教育; 轉型
【案例】
1、 家庭描述:
錢某, 出生在農轉居家庭,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爺爺、奶奶比較溺愛他, 直到九歲都是爺爺、奶奶追著喂飯,吃一頓要花1個多小時。父母沒有工作靠收房租為唯一經濟來源,一天到晚就知道搓麻將。由此養成了散漫的學習習慣。據其母親描述,其性格比較任性, 母親叫他讀一下書,錢某朝母親大發雷霆, 聲稱教師沒有要求,而母親沒有文化, 念得和教師不一樣。其父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怒斥,母親常加以袒護。其母親說: 兒子學習不好來自父親遺傳。而爺爺、奶奶見狀連忙過來解圍:“學習慢慢來!
1. 學校描述:
字跡不端正, 多筆少畫成習慣; 讀課文疙疙瘩瘩、添字漏字, 但能堅持讀完。背誦課文困難, 即使背誦出來, 念錯字也很多。數學讀題不能理解題意。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經常莫名妙地開心, 易與同學發生沖突。錢某很愛看書, 但是僅愛看有圖畫的書。作業很難按時完成, 完成普通作業要花三倍的時間。上課有多動現象,文具整理不全, 經常遺失東西。單獨安排座位后, 有好轉, 與同學發生沖突的次數也少了。
一、農轉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單純看考試分數, 忽略素質教育。
經濟迅速發展,農轉居的家庭條件變好,頻頻出現以考試成績好壞來評價一個孩子是一個誤區。一方面, 這種評價標準是一種錯誤導向, 讓孩子只重視分數, 忽視了自身能力的培養,阻礙了孩子個性發展, 扼殺了孩子的創新能力、愛好和特長。另一方面, 這種評價標準與素質教育要求相背離, 嚴重影響孩子全面發展。家長往往認為關注孩子的分數就是關注孩子。只看分數, 會給孩子的學習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考試成績不理想可能會使他們喪失學習的興趣, 不僅成績不會提高, 其心理上也往往會受到較大的傷害, 以致變得自卑、狹隘、悲觀。
2、教育方法簡單粗攀
由于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想方設法想把自己的社會、歷史等因素而未實現的“成才”夢轉移到孩子身上,因而對子女的要求就更加嚴格。當孩子表現不好,惹出事端時,開口就罵,出手便打,罰跪、罰站、不準吃飯、睡覺,個別家長仍然存在“黃荊條子出好人”、“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父母習慣了家長專制作風, 他們沒有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主體來關照的意識, 而是將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和附屬品。在教育子女時,他們基本上采取高壓政策, 要求子女完全服從于父母的意志, 稍有頂撞便打罵相加。這種簡單粗攀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養成了孩子撤謊的毛病,在感情上與父母形成對立,與家長的教育形成對抗。 3、過分依賴學校教育, 輕視家庭教育。
農轉居家庭的父母一方面有希望子女成才的強烈愿望, 另一方面又因自身文化素質不高, 覺得擔當不起教育的神圣職責, 這二者的矛盾常使得他們過分依賴學校教育。當他們與子女交流不暢時缺乏耐心, 常常以一句“我管不了你, 讓老師治你”而終結。于是, 孩子潛意識中就會形成“老師很厲害, 去學校就是被管的”。從這個角度上說, 學校教育一開始就陷入被動的不利境地。實際上, 家庭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是學校教育不能取代的, 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的表率,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 對一個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健康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反哺”教育質量的設想
1、重視發揮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通過家長會、家委會、語文節、兒童節等讓家長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家長通過參與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對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又如,利用互聯網建立班級QQ群、班級信箱等新型家庭教育指導載體使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從整體上提高了指導話動的效果。發揮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不但可以增加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便于了解學校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提供家長教育子女的成功模式,促進家長教養方式的轉變。
2、要重視家長、子女的共生關系
我校在每次家長會上給家長孩子的心理特征,千方百計地引導家長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引導家長運用心理技術解決孩子遇到的煩惱,努力構建父母子女共生的成長環境。在家庭教育指導中,引導家長創設符合孩子視角的家庭文化環境,提供蘊含孩子意愿、想法的話動,讓學生與家長共生共長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3、要發揮“反哺”的積極作用
“反哺”現象的出現,可以緩和父母子女代際沖突,打破成人的思維定勢,激發青少年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少許加以引導,父母和孩子間的關系會更加融合,而孩子也因為得到家長的認同,更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在建設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建設中,孩子們對社會公德和文明禮貌的追求也在“反哺”著家長,從而使家庭教育指導的結果更加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養,從更加開闊的角度提升家庭育人水準。
因此, 我們非常有必要花費大量精力指導家庭教育, 緊密團結班主任的親密戰友——家長。在推進農轉居家庭教育指導話動的過程中,我們倡導根抓學生家庭政治、經濟、結構、文化背景不同,家長教育方法不同的情況及校情、生情和家長的情況創設合適的家庭教育指導模式。從根本上講,在當前農轉居轉型期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開拓的勇氣,務實的作風和經營的智慧,特別是后者顯得尤為重要。
參 考 文 獻
[1]王國興.現代家教方法[M].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2: 22- 25
[2]柯益烈.農村孩子的家庭教育[M].北京: 知識出版社,
1998: 23- 32
【農轉居家庭“反哺”教育】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論文05-15
淺談“家庭教育的作用”03-29
鏡子主題與家庭教育11-25
試論當今家庭教育12-07
[優秀]家庭教育論文05-23
試論家庭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12-08
生活教育對家庭教育的啟示論文03-17
論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影響06-06
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研究的論文03-2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