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結果”的演化歷程及語用功能

    時間:2024-08-12 05:04:55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結果”的演化歷程及語用功能

    摘要:本文探討“結果” 從動賓短語到名詞、動詞再到連詞的演變過程,并揭示了其不同用法間的淵源關系。連詞“結果”由名詞虛化而來,可以連接順承復句、因果復句和轉折復句。
     關鍵詞:“結果” 連詞  詞匯化   語法化  
     引言
     “結果”在現代漢語里很常用,既可以作動賓短語,又可以作復合詞;既可以作名詞,又可以作連詞。《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對“結果”的解釋如下:
     [結果]jiē guǒ長出果實:開花。
     [結果]1 jiéguǒ(名)在一定階段,事物發展所達到的最后狀態:優良的成績,是長期刻苦學習的(連)經過一番爭論,他還是讓步了。
     [結果]2  jiéguǒ(動)將人殺死(多見于早期白話)。
     關于“結果”一詞的相關研究還不多,僅有周畢吉(2008)對“結果”一詞的語法化過程及用法進行了初步探討;由于受語料限制,該文有些結論有待進一步探究。
     本文在綜合國家語委語料庫、北京大學語料庫以及陜西師大歷史文化學院語料庫所有相關語料的基礎上,試圖探討“結果”的詞匯化及語法化過程,并揭示其不同用法之間的淵源關系。
      
                          一、“結果”作動賓短語
        1.1 “結”和“果”在古代漢語中都可以作單音節詞,都能獨立運用。《古代漢語常用詞字典》對“結”和“果”做出了如下解釋:
     結:1)打結。《莊子· 胠篋》:“民結繩而用之。”2)結交。諸葛亮《草廬對》:“外結好漢孫權。”3)結果實。杜甫《少年行》:“江花結子也無多。”4)搭,構建。陶潛《飲酒》詩:“結廬在人境。”
     果:1)果子,果實。《韓非子·五蠹 》:“民食果蚌哈。”2)成為事實,實現。陶潛《桃花源記》:“聞之,欣然歸往,未果。”3)充實,飽。柳宗元《憎王文孫》:“充果腹兮,驕傲歡欣。”4)堅決。曹操《舉賢勿拘品行令》:“果敢不顧,臨敵力戰。”5)副詞。果然,果真。《三國志·魏書·五帝紀》:“岱不從,遂與戰,果為所殺。”6)副詞。究竟。《荀子·君道》:“果何道而便。”
     1.2 根據北京大學語料庫的語料,“結果”的自由組合最早出現在唐代佛教經文里,一共出現三次。
     (1)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唐《佛語錄·六祖壇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丹青先生為本文提出了寶貴修改意見,謹致謝忱!文中錯誤概由作者本人負責。另外,本文利用了國家語委語料庫、北京大學語料庫及陜西師大歷史文化學院語料庫,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2)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息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
     (唐《佛經·地藏菩薩本愿經》)
     (3)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
     (唐《佛經·地藏菩薩本愿經》)
     例句(1)中,“結果”與“花開”照應,作動賓短語,即“長出果實”。在例句(1)、(2)中,“結果”也作動賓短語,意為“(善習或惡習)得到善報或者惡報”。佛教講究“因 
     果報應”,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我們在下文中用“結果1”表示“(植物)長出果實”義,用“結果2”來表示“(人的
     行為)得到相應回報”。
     1.2.1 “結果1”作動賓短語的用法一直延續到現代漢語里。例如:
     (4)秧過期,老而長節,即栽于畝中,生谷數粒,結果而已。(明《天工開物》)
     (5)那瓜一會兒萌芽,一會兒藤蔓,一會兒開花,一會兒結果。
     (明《三寶太監西洋記〉〉(四))
     (6)如今方下種,還沒有發芽哩,再隔五六年,開花結果,才得到你口。
     (明《今古奇觀》(下))
     到了現代漢語里,“結果1”仍然粘合程度不高,可以看作動賓短語。
     1.2.2 “結果2”在作動賓短語的用法一直延續到明清,既見于佛教經文中,也可以出現在一般的文獻里。例如:
     蓋顏子一個規模許多大,若到那收因結果,必有大段可觀者也。
                                        (北宋《語錄·朱子語類》)
     (8)無影樹栽人不見,開華結果自馨香。    (南宋《佛語錄·五燈會元》)
     (9)此花迥與人間別。結果開花當處生。要會祖師端的旨。未萌天地巳先成。                                   (南宋《佛語錄·古尊宿語錄》)。
     (10)瑞卿道:“你那做官,是不了之事;不如學佛,三生結果。”子道:“你那學佛,是無影之談;不如做官,實在事業。”     (《明喻世明言》(下))
     1.3 那么,“結果1”與 “結果2”有什么聯系呢?按照一般情況,“結果1”表示具體意義,“結果2”表示抽象意義,“結果2”很可能來自“結果1”;但是,從我們所掌握的語料來看,二者同時出現在唐代,而且“結果2”的使用頻率大大高于“結果1”,很難說“結果2”是從“結果1”演化而來的。二者在很多工具書中的讀音都不相同,被區別對待,這樣處理是很有道理的。
     “果”的本義為“果實”,引申為“結局”,后來被用于佛經中表示“因果”的“果”。例如:
     (11)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東漢《佛說四十二章經》)
     (12)孟明三退,終于致果;勾踐喪眾,期于擒吳。(六朝《晉書》)
     (13)如何滯著人,終歲迷因果。      (六朝《全劉宋文》)
     (14)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向已粗陳魚肉障累,招致苦果,今重復欲通白一言。      (六朝《全梁文》)
     以上例句中,“果”都表示抽象意義。與此同時,動詞“結”的意義發生了變化,由本義“打結”引申為“帶來”、“得到”,這就為表抽象動作的“結”與抽象名詞構成動賓短語提供了可能,與“結果”幾乎同時出現的“結業”就是很好的例證。由此可見,“結果2”應該由動詞“結”和表示抽象意義的“果”的直接組合而來。
    二、“結果”的詞匯化
     2.1 “結果”作名詞:
     2.1.1 “結果”作名詞的用法最早出現在五代,但僅有一例;到宋元時期多了起來。
     (15)剩烈奢化(華)艷質,希奇魔女一萬二千,最異珍珠,千般結果。出塵菩薩,不易惱他,持世上人如何得退。       (五代《敦煌變文集新書》)
     (16)你我兩人半世也夠吃用了,只管做這沒天理的勾當,終須不是個好結果。                                       (南宋《話本·錯斬崔寧》)
     (17)當時卻是怎地結果?正是∶說開天地怕,道破鬼神驚。
                                    (元代《話本選集·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18)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
                                  (〈元代《話本選集·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以上例句中“結果”前有表示數量的“千般”、“個”及疑問代詞“怎地”,“結果”當作名詞使用,基本上演變成了一個名詞。
     2.1.2 “結果”作名詞的用法在明代大量出現,作名詞的用法流行開來。
     “結果”可以指“工作中的成就”,但這種用法很少見,僅有一例。
     (19)三寶老爺心里想道:“此人非凡,一定在造錨上有個結果。”
     (明《三寶太監西洋記》(一))
     “結果”可以指“事情的結局”。例如:
     (20)老爺既不肯下手他,怎么得個結果?(明《三寶太監西洋記》(四))
     (21)此乃是不幸中之幸,遭遇得好人,有此結果。不然,世上的人多似呂使君,那兩代為官之后到底墮落了。 (明《二刻拍案驚奇》(上))
     (22)假如上等貴相之人,也有做下虧心事,損了陰德,反不得好結果。
     (明《今古奇觀》(上))
     “結果”還可以表示“人的歸宿”。例如:
     (23)雖不成仙,他的歲月卻也過得自在。誰知人生結果,都有定數。  
     (清《八仙得道》(下))
     (24)將及半年,猛思如今英雄四起,這個官那里是結果的事業,便棄了官職回鄉。                                            (明《英烈傳》)
     (25)原只該六十歲的壽限,每每增添,活了一百五歲。依他丈夫結果,原該斷子絕孫;只因圣姆是個善人,不應使他無子,降生一個孝子。 
                                              (明《醒世姻緣傳》(下))
     (26)倘有用得著你之處,就在他家安身立命,到老來還有個結果。若死在這里,有誰收取你的尸骸?卻不枉了這一死!       (明《醒世恒言》(上))
     可以看出,“結果”作為名詞,其意義和使用范圍在明代都明顯擴大了很多,完成了由動賓短語到名詞的詞匯化過程。
     2.1.3 名詞“結果”是來自“結果1”還是“結果2”?我們認為,是由“結果2”演化而來的。從使用頻率來看,“結果1”大大低于“結果2”,不具備詞匯化的條件。“結果2”作為動賓短語,常常出現在句子的末尾,中間幾乎不插入其他成分,加上頻繁使用,為其演化為雙音復合詞創造了便利條件;從意義來看,“結”動作性不強、“果”的意義很抽象,二者粘合程度較高,這樣,在隱喻的作用下由表示動作轉而指代動作產生的結果。
     2.2 “結果”作及物動詞:
     2.2.1 與作名詞相比,“結果”作及物動詞的用法出現得比較晚。根據所掌握的語料,“結果”作動詞最早出現在元代《西廂記雜劇》里,到明代大量使用。
     “結果”作動詞,有“放棄”、“離開”義,但僅有一例。例如:
     (27)越顯得文風盛,受用足珠圍翠繞,結果了黃卷青燈。 (元《西廂記雜劇》)
     動詞“結果”可以表示“結束性命”、“殺死”的意思。例如:
     (28)預先問獄官責取病狀,將沈鏈結果了性命。  
                           (元代《話本選集·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29) 就遞罪狀,結果他性命。
       (元《元代話本選集·玉堂春落難逢夫》)
     (30)瑜曰:“吾自去和他說話。好便好;不好時,不等他取南郡,先結果了劉備!”                                 (明《三國演義》(中))
     (31)待我一繳過兒結果了他;豈不為美!(明《三寶太監西洋記》(三))
     (32)只有馬公公說道:“今日好個機會,只消那個金翅鳥一伙兒結果了那個僧家,豈不為美!”                       (明《三寶太監西洋記》(四))
     (33)他輕則官司害你,重則強盜劫你。若是遠來的人沖撞了他,好歹就結果了性命!
                               ((明《二刻拍案驚奇》(上))
     “結果”為及物動詞,可以帶名詞、代詞及名詞性短語作賓語。
     
     動詞“結果”有“結婚”、“結親”的意思。例如:
     (34)我意欲就此看個中意的人家子弟,替他尋下一頭親事,成就他終身結果,也是好事。                       ((明《二刻拍案驚奇》(上))
     (35)傾心來往了多時,畢竟納了嚴蕊為妾。嚴蕊也一意隨他,遂成了終身結果。
                                   ((明《二刻拍案驚奇》(上))
     (36)今有一頭親事在此說起,望姐夫、姐姐與許宣主張,結果了一生終身也好。                                       (明《警世通言》(下))
     2.3 動詞“結果”的來歷有兩種可能:一是“結果2”詞匯化的結果,二是“結”與“果”構成的并列復合詞,因為“果”有表示“實現”、“完成”的意思(“尋病終,未果”)。第二種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一是因為“果”作動詞的用法到元明時期已經很少見;二是因為“果”作為動詞性語素,沒有構詞能力,找不到這類復合詞。
     “結果2”隨著句法位置的改變而獲得了新的句法功能——能帶賓語,標志著其完成了由短語到動詞的詞匯化過程。同時,“結果”在新的句法環境中獲得了新義——致使義,“結果”帶賓語的句子都可以理解為:“使------結束”或“使------有結果”。
    三、“結果”的語法化
     
     3.1 “結果”作連詞:
     3.1.1 “結果”作連詞的用法最早見于清《曾國藩家書》,共有兩例:
     因為進闈考教習,家里叫裁縫做,裁得不得法,又偷他整段的衣料,結果只裁得祖父、父親兩套,本想另外買好衣料,為母親制衣寄回。
                                             (清《曾國藩家書》)
     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到京,那時沒有折差回湖南,到十二中旬才發信,結果,兩個弟弟來信,罵我糊涂,為何這樣不檢點?   (清《曾國藩家書》)
    例(37)中,“結果”與“因為”前后呼應,表示因果關系;例(38)中,“結果”獨立于兩組句子之外,而且其后為主謂結構構成的分句,可以看作“結果”成為連詞的重要標志。
     3.1.2 “結果”作連詞的用法到清代小說《八仙得道》大量出現,已經完全演變為連詞。
     “結果”可以連接順承復句:
     (39)否則日日言求師,時時說訪道,結果徒然自欺自侮而已,有何益處可言呢?
                                        (清《八仙得道》(下))
     (40)而且鑒于師父任事這么久遠,結果因偶爾大意,到頭來還是死于非命。
                                        (清《八仙得道》(下))
     (41)即使我自不量力,再和你大動干戈地比賽一下,結果還不是如此這般,那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清《八仙得道》(下))
     (42)打什么緊!我打死了他,就往海中一跳,使大家認做仇殺就完了!結果不過犧牲我一個人,于大局無關。          (清《孽海花》(下))
     “結果”可以連接因果復句,前句表原因,后者是結果,前者導致了后者的出現。例如:
     (43)雖然常受外族侵奪,然我們族性里實在含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潛在力,結果外族決不能控制我們,往往反受了我們的同化。  (清《孽海花》(下))
     (44)道人既要掙扎,勢不能再顧尸體,結果道人自己因稍識水性,居然逃出性命。
     (清《八仙得道》(上))
     “結果”可以連接轉折復句,后句表示與前句相反的結果。例如:
     (45)從前追隨名師學道多時,結果偏于這個無關得失的氣字,少了一些忍耐功夫,幾乎闖下大禍。   (清《八仙得道》(下))
     (46)上次不是那位郎君也是要修什么大道,結果大道還不曾得到,卻先遇見了大盜。。。(清《八仙得道》(下))
     (47)張果自恃其能,便和師叔對抗,結果仍舊被擒。(清《八仙得道》(上))
     (48)你爹爹那般英雄、那樣人才,因逞自己勇力,專殺虎豹,結果還被虎豹所傷,此身成為殘廢。           (清《八仙得道》(上))
     (49)可憐一片誠心,幾次歷險,結果只把個身子送給妖人當點心。
                                   (清《八仙得道》(上))
     (50)照此說,我父母半世劬勞,不但后嗣輕虛,而且結果還壞在兒子之手,豈不可悲!                               (清《八仙得道》(上))
     (51)若然我設法報復,揭破機關,原不是件難事,不過結果倒弄得大家沒趣,這又何苦來呢!                        (清《孽海花》(下))
     
     3.2 連詞“結果”是由“結果2”語法化而來,還是由動詞“結果”或名詞“結果”語法化而來呢?我們的結論是:連詞“結果”來自名詞“結果”的語法化。周畢吉(2008)也認為,連詞“結果”來自其名詞用法,這一結論正確的;但他認為:現當代是名詞“結果”的定型期,在確立其名詞地位后逐漸演變為連詞,這一看法卻不準確。我們認為,“結果”作為連詞,在清代中晚期就已經定型了,清《八仙得道》中大量的語料就是很好的例證。
     “結果”從名詞虛化為連詞經歷了一個過渡狀態。例如:
     (52)不料人力不能勝天,結果仍是如此。   (清《八仙得道》(下))
     (53)三十歲上,經呂、韓二仙親往試他道心的堅否,結果卻是非常滿意。
                                              (清《八仙得道》(下))
     (54)回想修道千年,結果不免反為禽身,一念及此,恨與淚俱下。
                                              (清《八仙得道》(下))
     (55)吹得個后羿幾乎連眼睛都弄瞎了,結果還是外甥照燈籠,其名曰照舊。
                                              (清《八仙得道》(上))
     (56)那么,你這個人哪,就叫作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轉成天下第一蠢人了。
                                              (清《八仙得道》(下))
     例句(52)、(53)、(54)中,后句的動詞為判斷詞“是”,“結果”可以看作后句的主語;例句(55)、(56)中,動詞“為”、“轉成”表示“變化”,“結果”可以看作主語或者同位成分,可以理解為“他的結果是成為------”,也可以分析為連詞。當“結果”用于動作性強的動詞短語或主謂短語前時,“結果”才完全成為句外成分,虛化為連詞。
     “結果”由名詞虛化為連詞,與其句法位置關系密切:名詞“結果”經常用在第二分句前做主語,說明前句引起的某種結局。在最初,“結果”仍作句內成分,后來逐漸與后面的句法成分脫離了句法關系,從而演化為連詞。
    四、結論
     “結果”的自由組合最早出現在唐代,作動賓短語,表示兩種意義:一是“長出果實”,即“結果1”;二是“得到相應的結局”,即“結果2”。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和句法環境的改變,“結果2”在明代演化的名詞和動詞。到清代,名詞“結果”在句法環境的作用下,演變出連詞的用法。至此,“結果”的詞匯化和語法化過程都已經完成。
     
     參考文獻:
     [1]陳穎 陳一(2010).《固化結構“說是”的演化機制及其語用功能》.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
     [2]董秀芳(2002).《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3]羅耀華 牛利(2009)“再說”的語法化,《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
     [4]劉堅 曹廣順 吳福祥.(1995)論誘發漢語詞匯語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國語文》第3期.
     [5]肖奚強 王燦龍(2006).“之所以”的詞匯化.《中國語文》第6期.
     [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寫組(1978).《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務印書.
     [7] 張萬起(1984).連詞“所以”產生的時代,《語文研究》第4期.
     [8] 周畢吉(2008)“結果”的語法化歷程及語用特點,《漢語學習》第6期.

    【“結果”的演化歷程及語用功能】相關文章:

    英語形式重復的語用功能11-16

    言語行為理論分析教師語言的語用功能11-15

    論語用模式探索11-15

    對“美女”稱呼語的語用解讀11-15

    分析廣告英語的語用學11-15

    語用充實視角下的商務翻譯11-20

    論哈貝馬斯的普遍語用學02-20

    論哈貝馬斯的語用哲學觀11-15

    外語教學語用失誤的啟發03-01

    •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鲸鱼传媒绿头鱼实验室之炮机测评日韩精品一级毛 | jizz国产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 |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91热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a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