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網絡資源,再談學生“獨立、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網絡在影響人們生活的同時,更在悄悄促使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變革。目前我們國家正在大力開展培養學生“獨立、合作、探究”的能力的教學改革活動,那么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獨立、合作、探究”活動的前景又如何呢?一、培養學生“獨立、合作、探究”的能力的本質
培養學生“獨立、合作、探究”的能力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我國,一般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與他主學習相對應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北師大肖川博士認為:自主學習是就學習過程的內在品質而言的,它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計算機是吸引孩子興趣的工具,所以推行以計算機為載體的自學模式無疑會受到孩子的歡迎。
二、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發展的現狀
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及因特網對人的影響,現代人更需要具備能夠從瞬息萬變的事物中捕捉、提煉所需信息,形成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從而自覺主動地學習。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要求與認識,人們開始強調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研究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如:許多學校建造了研究型教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一人一臺電腦,便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控能力。
與此同時,我國中小學校正在大力推進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但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大多側重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改革教的方式,對于學生為主體,通過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方面的實踐探索還遠遠不夠。所以開發、應用網絡學習資源,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有力保障。
三、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獨立、合作、探究”活動的具體實例
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獨立、合作、探究”能力實際上分為兩個陣地,一是校內,其主要方式是課堂教學。以幾節示范課為例:如合肥市安居苑小學的袁強老師在上《節約水電》一課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點擊電腦上有關生活中用水用電的介紹,再結合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通過水電表模擬軟件認識水表電表的讀法,最后再自己點擊電腦課件,了解周圍水電資源的分布和使用情況,從而樹立節約水電的意識。在盛桂紅老師的《比例尺》一課上,同樣安排同學通過小組合作點擊不同的圖片,感知比例尺的特點,或自己點擊“知識屋”觀看講解來理解比例尺的意義。練習時也是讓學生自己點擊練習題,根據課件的提示來解決問題。在這二節課例中,教師提前設計制作的交互課件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課件的直觀和美觀性起到吸引學生興趣的作用,而它的交互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教師的講解,最后的練習也能第一時間給學生的學習做出反饋和評價。
這種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課程的特點是網絡資源是預設的,這種課程和傳統課程的區別在于學生有了自己操作計算機的機會,多了作出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多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習順序的機會,最后在練習時能感受更多的趣味性和反饋的及時性。
【基于網絡資源,再談學生“獨立、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06-07
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12-04
小學生寫字教學與能力培養的探究11-21
把握知識呈現方式,培養學生探究能力12-02
關于中專院校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探究12-09
如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精選6篇)01-04
談基于職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11-25
淺析主動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12-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