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質數育的關鍵在于數師的高水平
論文關鍵詞:地理:素質教育;基礎教育;思想品德素養:綜合文化素養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素質教育是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地理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承擔著重要任務,而進行地理素質教育的關鍵左于地理教師的高素質,地理教師必頂從思想品德.綜合文化知識,地理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師職業技能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素養,才能培養高素質人才。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中學基礎教育是由中學各學科教育所組成,各學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本學科的知識,更要使全體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善于創新,為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生存、生活、工作需要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中學各學科都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共同完成著素質教育的重任地理教育作為中學基礎學科,也不例外。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地理教育已陷人深深的困境。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地理課備受冷落,教師隊伍動蕩不穩、師資力量不足、師資質量不高等等,這些都嚴重制約著地理教育在素質教育中作用的發揮:要改變地理教育的現狀,我認為目前最迫切,最重要的是抓好地理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只有高素質的地理教師,才能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才能使地理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高素質的地理教師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
人以德為本‘素質教育的首位是思想品德教育。地理教學內容廣泛涉及到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生產生活實際,落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內容。例如,通過對地理環境、人類和環境關系的了解‘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環境的情感;通過了解由于人類的淺見和無節制的開發,造成資源枯竭、生態平衡失調、環境惡化等,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保護地球環境的責任心,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地觀、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通過對地球宇宙環境的學習。地球的形成、發展、演變的學習,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世界觀,對學生進行無神論教育;通過各種地理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努力進取,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德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通過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豐富的物產及新中國建設的巨大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國情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教育等等。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關鍵在于教師的教育和培養。要教育和培養學生,教師首先必須具有正確的觀念、情感和行為。孔子曰:“其身正.下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教師必須具有充沛的愛國之‘清。.必須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的政治立場,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必須具有科學的人地觀,氣口觀、資源觀、環境觀……教師只有通過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修養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才可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政冶品德教育。
二、具有一定的綜合文化素養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集自然、社會、環境于一身,其知識構建涉及許多學科.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語文.政治、生活生產實際等有著密切的聯系、需要其它學科知識的支撐:
在地理教學中,涉及到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領土、領海的爭端.民族的矛盾、宗教的沖突,甚至國家的分裂等重大間題,與其歷史背景、當時的政冶局勢是分不開的。如學習世界熱點—科索沃,就應全面、客觀、公正地了解科索沃問題的由來二地理上涉及的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體運動等知識及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多要用到物理原理、數學計算。地理上涉及的巖石風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光化學煙霧的形成、臭氧層變薄、光合作用等知識.與生物.化學有較廣泛的聯系,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用化學知識解釋,學生就一目了然,更易理解和掌握: GaCO2+CO2+H2OCa(HCO3)2形成溶洞、Ca(HCO3)2H2O+CO2+CaCO3形成石筍、石鐘乳等。許多語文知識中隱含了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可用地理知識作解釋如毛澤東的.‘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詩句中就涉及到銀河、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等地理知識: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詩句中,涉及到山地自然帶垂直變化的地理知識;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句中,包含了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規律的地理知識。另外,地理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與生活實際〔如天氣預報、旅游、商品流通等〕.生產實際(如資源評價、對外貿易,經濟發展規劃等)、鄉土實際國內外實際(如講我國水能開發時,及時聯系三峽、小浪底水利工捏的建設情況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豐富的水力資源等)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反映出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高考制度和形式將發生報大的變化目前,“3+X”綜合能力高考方案,正逐步在全國各地區得以推廣,地理學科由于其內容廠泛。綜合性強.涉及自然與社會各方面知識.能結合各學科知識內容、因而處于命題的起點地位、起到一個試題的切入氛的作用,例如1998年保送生綜合能力測試題中,有關“洛杉磯環境問題”就由地理坐標、氣候類型、地形特證等地理問題引入.融地理.化學.生物、歷史,政冶五門學科知識于一體。1999年有一題“從自然和社會角度,綜合分析我國沿海地區近代以來,尤其是近二十年來經濟發展的原因”,涉及地理。歷史,政治等學科在近兩年的綜合能力測試中,地理與物理、化學.數學、生物、歷史、語文、政治、社會生活實際已交叉、滲透,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體現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見,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單學科封閉式的教學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對人才的需求一要在地理教育中貫徹和實施索質教育,地理教學必須向綜合性方向發展,地理知識要與其它知識緊密地結合起來、相互滲透,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能將地理基礎知識與技能融合到其它學科中.分析問題,解決間題。這就對地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滲透,必須一專多能,知識面寬,信息量大,能抓住重點。旁征博弓!,把與地理教學有聯系的相關知識巧妙地引進地理課堂教學。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師范教育基本上以完成某一學科的知識傳授為培養目標、這就造成教師知識結構上的某些缺陷,例如文科教師缺乏自然科學知識,理科教師缺乏社會科學知識等。這樣的師資隊伍要完成地理素質教育的任務顯然是不行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地理教師必項努力擴展和提高自身知識索養,不斷更新和積累知識、不僅要情通本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橫向知識與技能,同時,要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以便在知識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更快更好地獲取知識。
三、地理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地理實踐能力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有著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如進行天文、氣象觀測,進行地震側報,進行地理野外考察,地理參觀.進行社會調查,進行環境監測……。豐富多彩的地理實踐活動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索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各種地理實踐活動,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種地理知識,獲得一定的生活,學習所需的地理技能。通過地理實踐活動,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較強的組織紀律觀念,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品質等等一但是,各種地理實踐活動,必須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才能得以進行,因此。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地理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地理專業技能素養,能進行各種地理野外考察及標本采集,有進行地理調查,地理參觀的能力,有組織和開展各種地理集會(如地理知識競賽、地理演講會、地理晚會等)的能力,有進行各種地理觀測活動(如天象觀測.氣象觀測、地震測報等)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素質教育的重任。
四、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素養
素質教育的實施,是通過各學科教學來實現的,地理教師只有通過地理教學活動才能實施對學生的索質教育一要通過地理教學對學生進行全而的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必頂其有堅實的地理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地理教學能力和全面扎實的地理教學基本功。
首先.教師要有情深的地理專業知識和足夠的知識儲備,講課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把握教材,運用教材。
其次.地理教師要有理解教材,分析教村、處理教材的能力。
第三.地理教師要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特別是象多媒體這樣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多媒體教學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直觀性和表現力,能解決由于地理環境的空間廣闊、時間跨度大,組成要素錯綜復雜所帶來的抽象靜態等弱點,使抽象的地理概念生動、具體.使遙遠的、微小的、漫長的地理事物、現象,演變過程能直觀地、生動地、具體地展現出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及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第四、地理教師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原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發出知識的溪流”。地理教學語言是傳遞地理知識信息、啟發學生思維、進行思想教育、交流師生情感的重要手段一地理教師的語言特色應當是具有強烈的邏輯性、地理性,鮮明的形象性、高度的精確性、濃厚的趣味性、豐富的啟發性、圓滿的充實性和音調的愉悅性等。
第五,要具備“三板”教學的基本功,即要具備設計和描繪地理板圖與板畫,設計板書的基本能力。
第六,要具有設計和制作教學用具的能力。由于地理知識具有廣泛性、區域性及綜合性的特行,必項大量運用地圖和各種直觀教具.因此,地理教師必須具備設計、制作教具、模型、繪制地圖、圖表的基本能力。
五、具有現代教育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同,是大勢所趨,地理教學必須走素質教育之路,只有超越教育的定勢軌道.地理教育才能走出困境。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固守著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不放,是無法承擔素質教育的重任的。只有改變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就要求必須用現代教育理論武裝教師.特別是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現,人才觀和質量觀。
六、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師的職責是教育學生.但僅止于此是下全而的。地理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需要經常總結經驗,把一些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探索其中的規律和特征,以便自覺地指導行動,因此,作為一名高素質的地理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這是教師更高更深更具內力的素質,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七、具備較好的心理索質和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能力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思想觀念復雜多變,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_要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儀才,教師首先必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的那樣:“只有個性才能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定型”。
教育是師生雙邊活動過程雙方融洽的關系是成功教育的關鍵,另外.學生的成長絕下是只靠一個教師而是要靠多位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的、協調一致的努力,因此任何教師都要與其它教師、與家長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要處理好各種嘆際關系,就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能力。
八、有健康的體魄
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有大量的地理實踐活動和課外活動.而這些又是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一如果一個教師沒有健康的體魄、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這一任務一教師肩負著培養新一代高素質儀才的重任,教師的勞動雖然是以自身的德才學識為主要內容的復雜的腦力勞動,但隨著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教師的腦力勞動將越來越復雜、繁重,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作保證。
總之、地理教師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養,才能承擔地理素質教育的重任,這是進行地理素質教育的關鍵。
【地理素質數育的關鍵在于數師的高水平】相關文章:
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的應用03-21
試析高水平散打運動員訓練過程的科學化體系02-24
網絡道德載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03-29
育教學論文寫作過程與特點12-12
走近地理新課改11-21
淺談高水平教學型大學的教學質量觀與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11-14
瘦素及其受體在椎間盤組織的表達及意義11-14
新課程數學教學中的“心育”滲透03-27
地理專業論文提綱03-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