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醫藥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改革設想
〔論文關鍵詞〕中醫藥教育 本科 專業課程 改革
〔論文摘要」闡述了中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對于本科教學課程設置,文章提出通過調整專業課程授課內容和改進授課方式,實現縮減專業課程時間,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高等中醫藥院校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對于本科教學的課程設置改革,越來越多的意見認為:(L)本科教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體系過于龐雜,課程門數多,教學時數高,學生負擔過重;(2)基礎課學習不深人,對中醫基礎理論的經典專著,如《黃帝內經》等的學習不重視;(3)專業過專,課程間彼此脫節又重復,與臨床實踐教學結合不密切,少有反映當代科技和醫學科學發展的內容;(4)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不足,學生知識面和視野不寬,缺乏人文關懷。
1對專業課程進行改革的必要性
在針對上述問題而進行的本科教學課程設置的改革中,對于專業課程的設置改革,筆者認為,縮減專業課程時間、調整專業課程內容和改進授課方式是必須的。縮減專業課程時間,才能騰出時間加強對中醫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打下扎實的基礎;才能使學生有空間加強對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學習,拓寬視野,培養人文素養。而要實現縮減專業課程時間,不是單純地對課程進行壓縮,而是要調整專業課程的授課內容和改進授課方式,同時克服上面提到的“專業過專,課程間彼此脫節又重復,與臨床實踐教學結合不密切”等問題。
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醫本科專業的課程為例,共有必選的臨床專業課程6門,其中,《中醫內科學》144課時;《中醫外科學》81課時;《中醫婦科學》81課時;《中醫兒科學》54課時;《中醫傷科學》54課時;《針灸學》72課時。這些臨床專業課程的教材大致采取類似的結構體系:緒言一般講該學科的發展簡史,婦科、兒科還要講述女性和小兒的生理特點和診治概要。然后就是各論,各論一般以證或病為綱,首先對證或病進行概述,分析病因病理,再講診斷和辨證治療要點,然后根據證或者病的不同分型,逐一講述各個型的主要證候、證候分析、治療方法、方藥等,一個證大概需要2個課時。
一本臨床學科的教材出于對學科完整性的考慮,自然要面面俱到。但是,作為教師,應該有選擇的教。所有這些課程都是在學生學完《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課程后開設的,此時學生已經對中醫的各家學說、病因病機、四診、辨證分析、用藥組方等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對臨床專業課程中有關每個證的主要證候、證候分析、治療方法、方藥等方面都是可以輕松理解的。教師如果還是捧著教材照本宣科讀給學生聽,或者使用Powerpoint制作其實就是課程提綱的所謂多媒體教學,則會一方面使學生喪失興趣,另一方面學習效果不好又擠占了學生的學習時間。
2對專業課程的改革設想
對于調整專業課程內容、改進授課方式的具體做法,筆者認為,在緒言階段,應該由臨床經驗豐富,在該學科領域有一定建樹同時又具備人格魅力的專家學者擔任授課老師,這對于提升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和掌握該學科的基本學習方法很有幫助。在各論部分,提倡教師引導學生以自學為主,老師提供協助;課堂講授則以案例教學為主,一方面教會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另一方面也可以考察學生的自學情況。同時,加強與臨床實踐教學相結合,有條件的,帶學生到醫院的該學科對應科室見習;條件不具備的,可以錄制相關的臨床診治的教學片供學生學習觀摩。采取上述措施,就可以削減專業課的課時數而又能保證學習質量不下降。
總而言之,對于本科專業課程的改革目標,就是通過調整專業課程授課內容和改進授課方式,實現縮減專業課程時間,同時達到提升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和對自主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學會將理論學習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去的效果。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高等中醫藥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改革設想】相關文章:
論中醫藥院校高等教育教學改革11-16
關于高等中醫藥教育理念02-21
淺談高等職業教育現狀與設想12-01
高等中醫藥教育之淺思11-16
關于高等中醫藥教育理念的思考11-20
高等林業教育改革與森林科學02-19
談對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幾點思考11-16
從高等教育改革看我國聲樂教育改革現狀05-0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