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物流外包的風險及策略論文
[摘要]
隨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社會分工更加精細,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選擇采取物流外包的形式來滿足企業的物流管理需求,以便于企業集中資源和精力構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企業在實施物流外包的過程中,對其中可能蘊含的風險也不應小覷。本文將就中小企業物流外包的風險及應對策略進行分析研究,以資借鑒。
[關鍵詞]中小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物聯網;合同管理
1中小企業實施物流外包的積極意義
1.1有利于企業專心構筑競爭力
當前經濟形勢嚴峻,市場競爭環境激烈,中小企業要想在強手如林的包圍圈中脫穎而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須要集中資源和精力,專心構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中小企業選擇實施物流外包,就是要將自己并不擅長或者相比市場自己并不具有優勢的物流業務部分或全部委托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專注主業經營,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放到企業的核心業務上,在核心業務上構筑自己的市場優勢,增強競爭力。
1.2促進社會分工,提高外部資源利用率
社會經濟的日趨發展,也推動著社會分工向專業化和精細化演進。完善、專業、精細的社會分工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同時也能夠為社會、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更為專業和多樣化的選擇,促進市場的良性有序競爭和繁榮發展。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選擇實施物流外包,不過就是適應這種社會分工的趨勢,借助社會分工來調動和利用外部資源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服務,補齊企業的競爭短板。并且也能夠為企業在社會分工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而提供裨益,共同推動社會前進。
1.3降低成本,提升物流服務能力
第三方物流相較于生產制造企業自身,具備規模性、專業性等競爭優勢。中小企業選擇實施物流外包,能夠充分發揮和利用第三方物流的專業優勢,降低企業的運輸成本,節省貨物流通時間,提升企業自身的物流服務能力,增強客戶滿意度。將物流業務外包出去,企業不再需要過多的倉儲空間來庫存貨物,能夠有效緩解企業庫存和倉儲壓力,大幅削減企業的庫存成本和相關管理費用,減少企業的資金占壓,改善企業的現金流狀況。
2中小企業物流外包的風險識別和分析
2.1物流商選擇和合作風險
第三方物流市場發展不成熟、區域物流平臺匹配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市場信息不對稱等使得中小企業在選擇合作的物流商時面臨諸多不確定的風險。當前第三方物流行業仍然處在草莽發展階段,龍蛇混雜、參差不齊,行業亟待治理和規范。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挑選一個誠信、專業的物流商也并不容易。有些合作物流商根本不具備物流配送能力,或者因為網點過少、人員水平過低等難以提供高效、便捷、專業的物流服務。而且,企業還要面臨可能存在的合同詐騙或違約風險,如河南媒體曝光的物流企業攜帶貨款失聯事件。
2.2物流服務和管控風險
選擇實施物流外包以后,在物流服務和管控上,中小企業喪失了更多的主動權。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否及時響應企業的物流需求,物流企業能否在客戶面前傳遞和維護企業的品牌形象,物流企業能否安全、及時、高效地完成物流任務(如是否會發生交貨延遲、貨物漏損)等,此外還有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外部性風險,如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等,由于缺乏掌控權,中小企業很難對這些需求和風險進行有效管理,進而可能影響到物流的服務效果和客戶的滿意程度,甚至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額外損失。此外,長期物流外包也可能會增加企業的物流依賴性,削弱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和議價能力。
2.3內部管理架構的變更風險
實施物流外包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企業要面臨組織架構重塑和管理流程再造。對于企業而言,自主物流時期所建立起的組織管理結構和運營流程體系,在實施物流外包后顯得有些多余和格格不入,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也在客觀上增加了企業的管理環節和運營成本,必須予以裁汰。但這種內部管理架構的調整,既會遭遇來自企業內部員工和既得利益的阻力,使得這種變革難以繼續推進或前進遲緩;也有可能因為流程變更給企業帶來轉制成本,或是因為流程變更加劇了企業的管理出錯等風險。
2.4信息安全風險
就現代物流體系而言,物流不僅僅是貨物、產品的流動,也是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就企業的物流過程而言,這其中不僅僅蘊含著配送目的地、配送方式等配送信息,也包含著企業產品、經營效益、客戶群等重要的商業敏感信息。對于一些在更深層次、更廣范圍內開展物流外包的中小企業而言,物流商甚至可能接觸到更為核心機密的商業信息,這種信息一旦被競爭對手、商業間諜或者其他別有用心者竊取,就會給企業造成莫大的損失,如因為物流導致產品信息泄密引發競爭對手模仿并搶先推出市場等。此外,信息安全風險也可能存在于企業同第三方物流商之間的溝通之中,彼此之間互信的缺乏、溝通不足等都會影響商業效率,甚至帶來損失。
3中小企業物流外包的風險防范措施
3.1謹慎選擇物流商,強化合同風險控制
謹慎選擇物流商是一種有效的風險規避策略,主動規避可能存在風險的物流服務企業,從源頭控制風險發生的概率。中小企業在實施物流外包之前,應當妥善分析和研究自身的供銷狀況、物流需求和自物流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物流外包策略(半包、全包等),并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在市場上,中小企業也必須對潛在的物流合作商進行調查、分析,建立篩選機制,對物流商的規模、網點、營運能力、財務狀況、業務范圍、信譽口碑等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謹慎挑選。在明確合作的物流服務商后,要規范合同內容與條款,通過合同實現對于物流商的管控,降低風險。
3.2搭建物流信息管理平臺,增強物流管控
探索創新物聯網技術和應用模式,融合大數據、云計算等熱門技術,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工具搭建物流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對物流綜合信息包括客戶信息、貨物信息、配送信息、人員信息、資金結算信息、商業敏感信息等的傳輸管理和安全管理,用安全、便捷、共享、互聯的信息傳遞與保護機制為物流提速增效,避免可能出現的服務響應不及時、貨物配送漏損等問題。加強同物流服務商的信息交流,消除因溝通不暢導致的信息扭曲等問題。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物流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對物流服務商的監控和約束。中小企業還應當建立起對物流商的績效評價機制,對物流商的物流服務和效果作出合理評價,敦促改進。
3.3調整內部組織架構,實現流程再造
實施物流外包后,企業物流職能由內向外,業務流程也發生相應變化。中小企業應當積極順應這種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內部組織結構,構建起適應物流外包的組織管理體系。企業原有的物流配送、庫存管理等機構應當予以取消或削減,妥善安置相關人員,按照能力與專業就近調崗、轉崗;實在無法安置的,應當協商辭退,并做好補償工作,避免引發波動。對企業原有的業務流程體系,在實施物流外包以后,按照企業經營管理流程,重新分析、設計作業程序,確保新流程同新的企業管理形勢相匹配。加強外包后同物流商的業務對接管理,建立外包服務跟蹤機制,設置外包負責人員,健全物流商訂單管理、費用結算等工作。
3.4發揮保險的風險轉移作用,建立風險應對機制
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購買保險來轉嫁物流外包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如投保貨運險、海運險等來轉移可能發生的運輸風險,通過投保信用保證保險來避免可能發生的詐騙和支付違約風險等。中小企業也可以同其他物流委托方一道,建立起以第三方物流機構為核心的風險戰略同盟,有效管理和抵御供應鏈風險。風險戰略同盟可以設立風險基金,按照企業責任、規模等繳納合理的風險基金,共同抵御風險,應對和補償物流外包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損失。就中小企業自身而言,也可以以提取風險應急金的方式,每年從盈余公積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充作物流外包風險發生后的應急金。
4結語
中小企業在享受物流外包所帶來的巨大益處的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物流外包所蘊含的風險。企業應當提高風險意識,完善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健全風險管理措施,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來應對物流外包風險,促進中小企業健康長遠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宋松健,潘經強.我國中小企業物流外包風險防范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5(7).
[2]楊宇航.中小企業物流外包中的合同風險及防范[J].物流技術,2015(17).
[3]高洋洋.中小企業物流外包的風險決策[J].商場現代化,2015(2).
【中小企業物流外包的風險及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物流業務外包決策與風險論文12-14
中小企業營銷策略論文03-23
中小企業投資風險研究畢業論文03-29
企業人力資源外包風險控制研究論文提綱03-28
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加強策略論文11-09
中小企業品牌形象提升策略論文02-21
中小企業激勵制度的構建現狀與策略論文12-14
淺談物流金融風險分析論文03-12
物流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論文02-21
資源型中小企業營銷風險分析論文02-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