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學校體育節思考的論文
為落實素質教育,貫徹我校提出的:“發展學生的特長,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辦學理念,我校已舉辦了很多屆體育節了。但是我們感覺,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活動氣氛一般,未能營造一種良好的體育氛圍。為此,最近三年,我校對體育節的舉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尊重學生的主觀需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切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心理學認為“需要產生動機,動機確定目標,目標引導行為,不符合學生需要的體育,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就缺乏內驅力,學生就不太可能主動地進行學習。”已往我校舉辦的體育節,無論從組織、籌備、舉行,都是教師說了算,學生只是響應。我們只是強迫學生被動接受,沒有探討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學生感覺不到自己是參與的主角,體育節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最近三年,體育節舉辦前,我們都先發問卷調查表,收集學生的設想,了解學生的真正需要。然后,組委會經過研究確定整個體育節各項工作計劃,要求,任務等等。最后,體育節舉辦成能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符合學生喜好,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從最初的要找學生報名參賽,到現在的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真正實現了全民參與、全體發展的目標。
二、全民參與、各施其職、各盡其能
體育節應該是全員參與的盛事,才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理念。已往我校舉辦的體育節,由于項目設置不合理,變成是少數人參賽,多數人觀看的競賽,多數人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會發現,在活動中給學生設置職務,分配任務,學生自然會認真積極主動、想方設法做好。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尊重”、“重視”。近三年,我們舉辦體育節提出“全民參與、各施其職、各盡其能”。首先,有體育特長的學生選取好參賽項目,認真訓練準備好,參與好體育活動;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競選學校的大會組織委員、學生裁判員,發揮他們的組織才能;寫作水平較好的學生,擔任大會的宣傳小記者;繪畫、文娛特長的學生可為班級做宣傳標語等。由于,“人人有事做,個個齊動手”,整個體育節期間,體育氣氛濃烈,個個都“磨刀霍霍向豬羊”。
三、項目設置要科學化和人性化
體育節是實現貫徹《國家體育煅練標準》和推進素質教育目標的一種形式。應該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本,把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與愛好緊密起來。真正迎合了全體學生的體育需要,讓學生體驗到體育活動和競賽成功的樂趣。所以,在項目設置上要科學化和人性化,要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的需求,愛好及運動水平。已往我校舉辦的體育節,只是簡單地進行田徑賽、籃球賽、乒乓球賽等的少數人參賽、競技性強的項目,學生完成任務式地參與,運動的氣氛沉悶。而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是“內容的選取應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從以運動技能、技術為中心向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轉移,強調內容的健身性、娛樂性、終身性、實用性、以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培養終身體育的能力與意識”。近三年,我們的體育節充分考慮到學生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的需求,愛好及運動水平。在項目設置上體現了科學化和人性化。在保持傳統的田徑賽、籃球賽、乒乓球賽等的基礎上,設置了更多的集體參與的項目,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體育游戲競賽,如班級籃球闖關賽、跳大繩等等。由于這些項目都是學生內心需求的,學生都踴躍報名、積極參與,做自己喜歡的事,學生異常投入,達到了我們舉辦體育節的目的。
四、體育節的時限要延長、保持學生的長期興趣
心理學上認為個人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而個人興趣又分為長期興趣及短期興趣。長期興趣主要指興趣的穩定程度。我們舉辦體育節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終身體育的能力與意識。而大多的體育節都是進行一頭半月就結束,都是短期的。往往學生剛剛培養出來的短期興趣,在體育節結束后,又慢慢消失了,一切回歸原始,談何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終身體育的能力與意識。近三年,我校的做法是,把體育節的時限延長,把體育節分為多個的小體育周。例如,上學期舉辦班級廣播體操、田徑、乒乓球、趣味游戲等比賽,下學期舉辦籃球、足球、三棋、羽毛球等比賽,把學生每一個時段形成的短期興趣,慢慢連接起來,形成長期的、持續的興趣。我們在每個學期前就制訂好整年的體育節計劃,學生根據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訓練、參賽,形成了長期的體育活動氛圍,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終身體育的能力與意識的目的。
五、活動的評價要多元化、以激勵性為主
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結果,如果能得到他人特別是教師的認可與肯定,可以進一步堅定學習信心,激發新的學習動機,獲得新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育節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國家體育煅練標準》及落實新課程改革的一種重要的形式,我們對活動進行評價時也要多元化。不能以比賽的結果為主要的依據,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和合作精神等幾個方面;從活動的評價方式來講,采取了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大會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可從成績、收獲、情緒、合作精神等評價,大會評價可從參與度、成績、班級建設、團隊精神等評價。評選出表現優秀個人獎、成績優異班級獎、文明班級獎、精神文明個人獎等評價。由于評價較中肯、以激勵性為主,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和體育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終身體育的習慣。
我校對體育節的改革,由于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符合他們的年齡、認知、身心發展水平,滿足他們的生理、心理的需求,并對體育節的項目設置、比賽時限、評價進行科學、人性化的改革,培養了學生長期的、持續的體育興趣,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和體育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終身體育的習慣。
【改革學校體育節思考的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03-13
大學體育改革的思考論文03-18
關于高校考試改革的思考論文03-06
田徑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02-25
資產評估課程改革的問題思考論文02-25
軟件工程課程的改革思考論文03-19
工業分析與檢驗課程改革思考論文03-18
改革學校體育節\培養學生體育興趣11-22
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思考論文03-19
高校公用房改革的幾點思考論文03-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