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分析

    時間:2024-09-06 21:35:20 醫藥學 我要投稿

    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分析

      目前,護理職業教育因其自身特點課程改革相對滯后,本文是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思路論文。

    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分析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高職護理專業迎來了巨大的歷史機遇期與挑戰。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顯得尤為迫切。就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的學時設置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使用的教材、授課教師、實驗教學現狀進行探討,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認為只有建立適用于我國高職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設課模式,才能充分滿足社會對高層次護理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護理服務對象、范圍和內容也在不斷地擴大,對于高層次護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優化護士隊伍結構。進一步增加大專層次護士比例,縮減中專層次護士比例。到2015年,全國護士隊伍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應當不低于60%;三級醫院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應當不低于80%,二級醫院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應當不低于50%”[1]。高職護理專業迎來了巨大歷史機遇期,同時也面臨重大挑戰。只有進一步加快高職護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新型高職護理教育模式,突出護理專業特點,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大力培養臨床實用型護理人才,才能夠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醫學基礎課對高職護理教育而言,是職業技術課的必修基礎課程,怎樣建立職業基礎與護理職業技術課之間的橋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擺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基礎醫學教育作為高職護理教育的基礎,其成敗直接決定了護士專業素質的高低,因此,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顯得尤為迫切。本文就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的現狀進行探討,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1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現狀

      護理職業教育因其自身特點課程改革相對滯后,一些院校在不斷進行基礎醫學課程改革,但僅限于滿足學制要求而削減教學內容,總體上仍未擺脫“以學科為中心”的護理設課及教育模式,這種現狀越來越不適應高職護理教育的人才培養,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專業辦學特色。目前,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如下:

      1.1學時設置及教學內容

      不同院校高職護理專業的基礎醫學課在學時設置及教學內容方面差異很大,對于同樣的培養目標,使用不同的課程設置,導致最終的教育效果大相徑庭。目前部分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仍然存在基礎課程與專業課學時分配不合理,基礎課負擔過重,課時數占總課時比例過大,學生專業課課時數相對不足,導致后續專業課程的開設受限。基礎課各課程多強調單科的系統完整性,知識過細、過繁,過于強化學科,課程體系仍采用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課程設置為本科或臨床專業的壓縮,內容局限于固定教材、大綱,與專業課程銜接不緊密,與護理學無關的內容較多,嚴重脫離臨床,更忽視了與其它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聯系,造成授課內容交叉重復,缺乏臨床實用性,專業針對性差。

      1.2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以教學目的為前提、教學原則為指導,師生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而共同進行的一種具有某種特定秩序的教學活動,是開展教學的紐帶和方式。為了趕進度,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我國高職護理專業仍多采用以課堂、教師、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教師習慣“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種傳統的“滿堂灌”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教學方法,手段單一,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差,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職業素養及良好醫德的形成,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滿足社會對高層次護理人員的需要。

      1.3使用的教材

      教材編寫總體上不能適應護理專業快速發展的需要,課程內容針對性差,與護理實踐聯系不密切。護理專業以往多選用的是“供醫學、護理、口腔等專業使用”的通用教材。近年來,已經意識到這點,嘗試改編已有的基礎課教材,力求適用于護理專業,個別出版的教材增加了基礎與護理臨床的結合內容,但多數教材內容安排上缺乏層次;可讀性差,不利于學生的系統性自學和閱讀;生搬硬套的模式化內容太多,具有自己獨特核心價值的內容較少,缺乏系統性;對職業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2]。教材與職業標準對接差,滯后于臨床,難以滿足臨床護理的要求。課程間缺乏橫向聯系,交叉重復,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1.4授課教師

      多數教師缺乏護理的臨床經驗,而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在基礎醫學領域往往缺乏深厚的知識底蘊。高職護理院校逐年擴招,護生人數多,專業基礎教師的隊伍并沒有擴大;基礎課教師每天忙于教學而到臨床醫院進修學習和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時間不足,造成理論與護理臨床實踐嚴重脫節,不能按照整體護理思維的框架教學,不能將臨床護理學的新進展、新方法、新技能充實于課堂教學上,跟不上臨床快速發展的需要,使教學滯后于臨床實際。

      1.5實驗教學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基礎醫學實驗室功能、結構單一,實驗教學依附于相應的理論課程,教學主要目的是解決認知問題,實驗課由各教研室負責,內容多局限于一些簡單的驗證、演示性實驗,課程間缺乏橫向聯系,“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普遍存在。多數教師實驗教學理念陳舊,仍采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人體系統知識被人為分成的諸多學科所分割;實驗內容安排欠合理,多年來重復做固定的實驗;實驗課時安排偏少,只強調實驗課的開出率,學生動手參與實踐操作機會少,忽略了實驗課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些均與高職護理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適應。

      2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的嘗試

      2.1學時設置及教學內容專業性強

      我校以“必須,夠用”為原則對基礎醫學課課時進行調整,加強基礎學科之間、基礎與臨床護理學科之間的銜接與有機融合。以“基礎醫學知識專業化、課程教學內容系統化”為原則,尋求改革切入點,形成能力本位、淡化學科設置課程的基本思路。保證學生早期接觸臨床護理專業知識的同時,保留醫學基礎知識的系統性,為后續護理專業課程的學習做好理論鋪墊。

      2.2教學方法多樣化

      目前國外普遍提倡“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的有機融合”的教育理念,國內本科教育中進行了部分嘗試[3-5],國內高職院校也應根據班級人數、不同教學內容,適度引入多種形式教學方法來實施課堂教學,如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實踐反思法、角色扮演、調查匯報、目標教學法、案例分析法、發現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自學輔導法等做法。我校嘗試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樂于思考、積極實踐,培養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并總結、歸納、運用所學知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恰當選用、整合教材,編寫校本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應根據高職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選用針對性強與適應性好的教材,并在此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再創作,充分體現護理專業特點,以利于學生形成整體護理的思維和學習方法及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進行知識構架。在整合教材的過程中,應淡化學科或課程意識,刪除重復的、不必要的理論內容,增加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醫學基礎知識;通過相互滲透,使學生及早將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融會貫通[6]。為達到提升學生職業素質和為專業服務相結合,最大限度地體現護理專業特點,我校將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將傳統的人體生理學、組織胚胎學與人體解剖學整合為正常人體結構與功能,將傳統病理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整合為病因病理學基礎,自編教材,在護理專業使用,效果良好。

      2.4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提升教師素質

      師資隊伍對于高職基礎醫學教育來說至關重要。為了使教學內容更貼近臨床,使學生了解最前沿技術、新知識、新技能,我校基礎課教師實行新任教師先實踐、后上崗、和教師定期實踐制度;老教師每年不少于一個月下臨床進修實踐;并安排基礎課教師定期聽護理專業課;定期組織聯合教研,教學相長。同時,不斷加強產學研結合,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實踐技能,并有計劃地組織落實教師培訓制度,讓教師不斷“充電”。采用自身培養和外出培訓相結合方式,不斷創造對外交流機會,鼓勵教師走出去,到國內外專業特色鮮明的院校進修交流學習。力爭培養一支任心強、教育能力強、業務水過硬的教師隊伍。

      2.5實驗教學改革

      2.5.1整合、優化實驗。打破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斷建立跨學科間相互融合、滲透,我校基礎醫學教學部將原有教研室的獨立實驗室進行重新合并重組,成立了綜合性的形態實驗室和機能實驗室。在現有實訓條件的基礎上,不斷整合和優化實驗項目,替換陳舊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實驗及設計性實驗,并積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開虛擬實驗。考慮生理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的學科實驗教學有極大相通性,將原有的課內實驗取消,進行實驗整合、優化,單獨為護理專業開設基礎醫學實驗技術課程,統一排課,提高設備、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體現護理專業特點。

      2.5.2加強實踐操作考核。為改變護生“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我校將以往單純過程評價改為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由原來的實驗報告、出勤、提問、作業等評價成績,增加了期末實驗操作考核,部門統一組織,教師協作完成,考核項目如:基本常用手術器械識別、血壓測量、心音聽診、標本辨識等項目,有效提高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總之,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是一項重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結合護理專業的自身特點,順應時代的發展,遵循全面發展、學以致用的原則,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護理人才為目標,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從學時設置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選用、教師培養、實驗教學等方面全面進行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建立適用于我國高職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設課模式,才能充分滿足社會對高層次護理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EB/OL].(2011-12-31)[2016-02-01].

      [2]金葉.擴招背景下的高職護理專業困境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8):63-64.

      [3]王嵐,閆貴明,曹曉娜,等.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老年護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2):100-102.

      [4]鄭金偉,葉菊風,李閃閃,等.國內護理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理論成績影響的Meta分析[J].醫學信息,2015(43),78-79.

      [5]李根亮,李韜,李曙波,等.醫科生對實驗教學中實施TBL教學法的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108-109.

      [6]張永愛,荊亞茹,唐俐玲,等.基礎醫學課程對護理專業課程“針對性”教學的初步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6):1676-1677.

    【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分析】相關文章:

    高職課程改革研究實踐分析論文03-18

    淺談高職英語專業實踐課程改革芻議12-12

    淺議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改革11-14

    高職通信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論文12-05

    高校體育專業足球課程改革分析論文03-05

    高職Photoshop 網頁美工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分析論文03-18

    深化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改革11-24

    淺析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12-12

    高職納稅實務課程改革探討的論文03-18

    •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9988|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国产这里有精品|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导航| 免费看污污的网站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jizz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秦先生|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精品999在线|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普通话对白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亜洲毛片|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伊人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欧美亚洲日本久久精品|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