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通用1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通過這次教學,讓同學們認識到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讓同學們在教學當中樹立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并貫徹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教學目的
讓大家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和勞動人民的艱辛,形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三、教學主題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四、教學時間
20xx年10月17日(本周五)
五、教學主持
韓威、李珂涵
六、教學議程
1、認一認,請4位同學認一認圖片中的糧食作物(玉米、水稻、麥子、土豆),并作簡單介紹。
2、講一講,請3位同學分別講講“糧食日的由來”、“糧食的作用”以及“名人愛惜糧食的`故事”。
3、答一答,請10位同學答一答有關世界糧食日的相關知識,答對的同學可獲得小獎品。
4、想一想,為世界糧食日擬定幾個宣傳標語,突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并請6位同學讀一讀自己擬好的標語,同學之間可以相互點評交流。
5、誦一誦,由主持人帶頭,全班集體朗誦《珍惜糧食》的詩歌。
6、最后由陳老師總結。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2
活動內容:
拒絕浪費糧食
活動班級:
大二班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
2、懂得要愛惜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禮儀和習慣。
3、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活動重點:
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
活動難點:
懂得要愛惜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禮儀和習慣。
活動準備:
1、水稻、麥子、農民伯伯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出示圖片。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請小朋友背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2、介紹糧食的來歷,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小朋友們說,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伯伯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據小朋友所答出示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糧食做成的,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怎么樣?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古詩《憫農》講的那樣,粒粒皆辛苦。
3、小朋友討論怎樣做才能不浪費糧食
(1)結合幼兒平時的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進餐的表現。
(2)老師和幼兒評選出進餐習慣良好,不浪費的好寶寶,并獎勵小紅花鼓勵。
(3)請幼兒談談今后在吃飯時應該怎么做?
(4)教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所以我們在進餐時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要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4、小朋友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不浪費糧食,愛惜糧食的感情。
5、小朋友分小組進行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三、結束部分
評選優秀繪畫作品進行展示表揚,幼兒更進一步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并提醒身邊的幼兒和家人也愛惜糧食不浪費。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3
一、課堂主題
一粒糧食,一滴汗水
二、課堂目的:
1、利用圖片和一些數據讓小朋友初步了解糧食的浪費現狀。
2、簡要介紹光盤行動的內容宗旨。
3、倡導小朋友行動起來,厲行節約,愛惜糧食。
4、用趣味游戲(光盤游戲)深小朋友們的光盤意識。
三、參與人員
晴天,小鹿,大熊,芭樂
四、課前準備
1、準備關于光盤行動的手繪海報;
2、準備PPT,講解。
五、課堂流程
(一)引入主題
首先自我介紹,與小朋友互動調動課堂氣氛,小朋友們看著黑板你有沒有猜到我們這節課的主題是什么呢?沒錯,就是與糧食有關,大家都知道,糧食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依賴它長高長壯。那大家知道糧食有那些嗎?(讓小朋友們舉手回答)
列舉:包括小麥、水稻、玉米、燕麥、黑麥、大麥、谷子、高粱和青稞等(第二張圖片)大家看到這張圖片,你們能想到什么?(先自由發言,在引導學生往古詩《憫農》上想)可談談農民如何工作辛苦,再請一個小朋友大聲背誦,鼓掌并讓全班一起背誦。
(二)簡要介紹目前糧食緊缺及浪費現狀
(第五張)通過一個故事引小朋友的注意,然后說明浪費食物后的影響(后果是浪費了中國的社會資源,影響了中國社會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丟棄的食物增加了垃圾處理的壓力,污染了環境),然后就饑餓簡單談下在邊遠山區仍有許多人吃不飽,就舌尖上的浪費讓小朋友談談我們應不應該珍惜糧食?順帶與同學們交流下平常我們在家里看媽媽做飯是不是辛苦啦,要做很多事情,了解每份佳肴的來之不易。
(三)介紹光盤內容及宗旨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有一種行動叫光盤?也就是所說的吃光食物,不剩飯菜。這時可有互動,大家認為做到這個難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此活動。
列舉:有老師,有學生,還有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們。光盤行動對餐廳的影響:有些餐廳就把宣傳頁夾在菜單的封皮和第一頁之間,讓顧客翻開菜單就能看到有關“光盤行動”的呼吁。為了更好地宣傳光盤行動,許多餐廳也想出了很多辦法。
光盤行動對人們的'影響:小小的“光盤行動”在數天內就影響千萬人,得到媒體廣泛關注,在全國掀起一股“光盤行動”的熱潮。例如在大學食堂或是小學食堂,學生們都紛紛將餐盤里的食物吃干凈,不浪費一粒糧食。
提問作為小學生該如何支持?(可分組,適量定餐,不偏食不挑食,吃不完的剩余的可以打包回家再吃,監督親人朋友,看到浪費及時制止等)鼓掌精彩回答。
(四)我們要怎么做
(1)通過附帶的一個沙畫視頻宣揚一下光盤行動。
(2)看完視頻后提問小朋友們我們要怎么節約糧食呀(可圍繞小朋友說不要挑食和偏食)。歡迎同學們踴躍發言,并在旁邊指導。具體指導可以舉例,小朋友們和父母去餐廳吃自助餐,小朋友們能吃多少就拿多少,對于不愛吃的菜也不要放在一邊,什么菜都得吃,注意營養,千萬不要浪費糧食。還可舉例說在餐廳吃飯,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帶回家吃,不要浪費)。
(3)大家一起來寫幾條節約糧食,光盤行動的口號。歡迎小伙伴們踴躍發言,然后讓寫得比較好的小朋友把自己寫的口號寫在黑板上帶全班一起朗讀。
(4)大家一起喊一遍光盤的口號。
(口號:
1、“光盤”行動,拒絕“剩”宴!——拒絕浪費,從我做起!
2、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光盤一族你我同行!
3、倡勤儉剩宴不再,講節約光盤添彩。
4、吃盡盤中每粒米,不負農民一年忙。)
六、注意事項
1、準備好上課所需物品,如,講課用的海報,ppt;
2、活躍氣氛在交流與游戲中教導小朋友光盤行動的必要性;
3、時刻要保持小朋友的興趣,同時也要管好班里的紀律。
4、用微笑面對小朋友,用親切的語言教學,注意語言得當;
5、結束后記得表揚小朋友:今天大家表現都不錯,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盤一族,讓節約成為最普通的生活,大家要記住“拒絕剩宴,倡導光盤”。(剩宴指桌上杯盤狼藉,滿桌剩飯剩菜)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4
活動目標
1、產生了解食品保質期的愿望,感知在保質期內食用食品的好處。
2、試著讀出保質期,并能比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探索與發現。
3、初步了解食品保質期的意義,知道應該在保質期內食用食品。
活動準備:
有包裝的食品若干種。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引出主題:今天老師的身體有點不舒服,肚子有點疼。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昨天我喝了一瓶牛奶,誰知道這是一瓶過期的牛奶,所以,老師的肚子到現在還疼呢。你們知道什么叫過期牛奶嗎?
幼兒討論后,出示牛奶盒,幼兒認讀盒子上的時間。
教師小結:盒子上的時間叫食品保質期,如果我們吃了過期的食物,就會不舒服、會生病。
2、觀察感知食品保質期。
提出要求:哪些食品有保質期呢?這里有許多食品,找找看。
幼兒尋找、探索、發現。
幼兒帶著自己找到的食品集中交流。提問:你找到了什么食品的保質期?在食品的什么位置找到的?怎么讀食品上的保質期?
引導幼兒歸納小結:一般情況下,飲料的保質期在瓶口上,盒裝食品的保質期在盒子底部,袋裝食品的保質期在口袋邊上
3、將食品按保質期的長短歸類。
提問:食品的保質時間是不是一樣長?有什么不一樣?哪些食品的保質期很長、哪些食品的.保質期很短?為什么不能吃過期食品?
幼兒充分討論后,教師小結:食品保質期有長有短,我們要看清食品保質期,不吃過期食品,保護自己的身體。
幼兒將自己手中的食品按保質期長短分別送到相應的地方。
4、共同品嘗食品。
教學反思:
1、整節課上下來,孩子積極性較高,因為平時涉及這方面的問題較少,孩子興趣較濃。
2、但是時間沒有控制好,導致課還沒有上完,就有孩子請假解便,我多不好意思的。
3、孩子們在推算食品保質期時比較困難,這是我的疏忽。我雖然布置家長帶孩子到超市調查各種食品的保質期,但是我們農村幼兒的家長不重視,根本沒有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我應該自己帶孩子到超市做調查。
4、上完課我才想起有些食品包裝盒上沒有注明保質期,這就需要根據生產日期和安全日期推算保質期。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5
教學要求
1、采用多種方式觀察、了解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等。
2、用不同的方式來感受、體驗農村生活,表達出對糧食來之不易感受。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觀察、語言表達、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等
教學難點
對糧食來之不易的`感受。
課前準備
課前放手讓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二階段:成果展示。
一、教師引入
二、展示、交流信息,分六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糧食知多少”圖片展。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展示圖片,了解一些農作物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表達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在評價中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
第二環節:“農家”故事多。設計意圖:通過收集農家生活中的故事,感受農村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具有的傳統性,從而培養學生說和寫的能力。
第三環節:“田園”詩朗誦。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欣賞古詩的能力,在感受詩的意境美的同時,增進對田園風情的理解,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第四環節:“浪費糧食暴光臺”設計意圖:通過收集各類人群浪費糧食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對糧食進行浪費的痛惜之情,從而培養學生說和寫的能力。
第五環節“節約糧食從我做起”設計意圖:通過收集各類人群節約糧食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他人的優良品德,從而產生向他們學習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說和寫的能力。
第六環節:“設計節約糧食宣傳標語”設計意圖:通過沉思,將語言落實到行動上,進一步培養學生說和寫的能力。
三、教師總結,生談感受,活動結束。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6
教學目標:
認識常見的蔬菜,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知道去菜市場、超市認識各種蔬菜;并通過繪畫等方式了解蔬菜被食用的部分。
了解簡單的蔬菜做法,養成不挑食,多吃蔬菜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常見的蔬菜,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教學難點:
了解蔬菜被食的部分。
教學過程:
導入
“民以食為天”。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能給人體補充各種營養,包括許多微量元素。
新課
老師帶來了一些蔬菜寶貝,你認識這些蔬菜寶寶嗎?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逐一出示圖片)
這些蔬菜中可以食用的`部分是哪里?
提示:根、莖、葉、花、果實。
讓學生動手繪制蔬菜圖片,并說一說它的食用部分。
觀看課件。
教學生制作簡單的蔬菜沙拉。
學生當小記者現場采訪(師:布置采訪任務,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蔬菜的重要性)
總結
健康的身體與飲食密不可分,要均衡營養,不要挑食。
板書設計:
蔬菜寶貝
根莖葉花果實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7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腳著地爬的動作。
2、鍛煉幼兒手腳協調的能力
3、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墊子,鐵圈兩組
2、沙包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聽《小螞蟻過冬》的故事,學習小螞蟻的勤勞,引出活動內容。
二、學習本領。
1、熱身活動,簡單跳操
2、教師示范講解動作要領:雙手膝蓋著地、一二一二向前爬。
3、幼兒練習。
三、螞蟻運糧食。
1、男孩子要爬過三個墊子,把糧食運回來,可以用各種方法,比如放在背上、夾在頜下、握在手里等等
2、男孩子將找回來的`糧食交給女孩子。男孩子運糧食的時候女孩子要在旁邊加油。
3、女孩子爬過兩個墊子,鉆過圓環(螞蟻的家)把糧食貯存起來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8
教學目標
1、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2、初步學會仔細地觀察圖畫,并且會展開合理的想象。
3、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能在行動上落實。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仔細觀察插圖,比較具體地把事情經地寫清楚。
教學難點:依據圖畫,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具:
投影片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揭示習作題目,明確、寫作內容。
二、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1、指名讀“習作要求”。
2、回憶本學期哪次作文要求也是“比較具體地寫出事情的經過”。(《這件事》)
3、這次習作有什么新要求?(一是仔細看圖,理解圖意;二是展開想象,化靜態畫面為動態的語言、動作。)
三、指導觀察,口述圖意。
1、請同學們看圖,圖上畫著什么時間?哪些人,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情?
2、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想象:小朋友為什么要去倒飯?
3、爸爸、媽媽會怎么說?怎么做?
可聯系的內容:
(1)門外插秧的農民伯伯。糧食來得不容易:耘田--除草--施肥--收割--打谷--軋米;
(2)學過的古詩《鋤禾》、兒歌《白米飯和花衣裳》;
(3)計算:以一人一天浪費一粒米計算,全國就要浪費十二億粒米,約有五萬六千多斤。
4、小朋友會怎么說,怎么做?(合理想象)
5、這篇文章應按什么順序寫?哪些內容要寫具體?
參考提綱:
起因:交代時間、地點、人物、
(略)事情發生的原因:倒飯--菜不好(或已吃飽等)
經過:爸爸、媽媽:勸阻(做)教育(說)(可設置情節,如爸爸發
(詳)小朋友:明白道理(說)火,媽媽耐心教育。)
結果:吃掉剩飯或放著一一餐熱熱再吃等。
(略)
四、指導口述圖意。
1、依據參考提綱及習作提示,自己口述。
2、指名口述,集體評議。
3、同桌互說互評。
4、指名優等生口述,集體再評。
第2課時
一、復習:這篇文章寫時要注意什么?
1、按事情發展順序寫。
2、經過部分分幾步寫具體。
3、看圖作文要展開合理想象。
二、學生打草稿,教師巡回指導。
三、指名讀草稿,集體修改。經過是否具體?想象是否合理?
四、同桌互改,再自己修改草稿。
五、謄抄。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9
活動目標:
1、學習過竹梯上時保持身體平穩,發展平衡能力及身體的協調能力。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過竹梯,初步發展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
3、體驗自主游戲和創造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若干長梯、木樁,同等的小書包若干充當糧食裝在糧倉(籮筐里)、空的籮筐兩個,小貓頭飾若干。老師帶著黑貓警長的頭飾,黑貓警長的音樂。
活動過程:
1、以角色"黑貓警長"的身份引出活動,聽音樂做熱身操,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寶貝貓們今天,黑貓警長要教你們學習新本領了,來,我們先做熱身運動。
2、學習嘗試自主探索各種走竹梯的方法。
(1)啟發幼兒自由暢想、探索各種走竹梯的方法。
師:寶貝貓們看前面有兩條竹梯小路,請你們走一走,看看誰想的方法多。(寶貝貓們得注意了過竹梯小路的時候不能摔倒了,而且手要自然的放在兩邊也不能走到竹梯外面了)
(2)請幼兒展示自己富有創意的動作。(引導幼兒嘗試各種走竹梯的方法,如走橫檔、走兩邊、走空擋、側走竹梯邊等)師:寶貝貓們剛剛你們走的都很棒,可是黑貓警長很想知道你們是怎么走過來的?那只寶貝貓愿意把自己的'剛剛走的方式給別的寶貝貓們展示出來?
(鼓勵孩子們展示自己剛剛走竹梯的方法)師:寶貝貓們剛剛你們走竹梯的方法真多啊,那機器貓覺得xx的方法比較容易過去,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帶領寶貝貓們走一圈,走2種方法可以了)
3、通過游戲"保護糧倉",發展身體平衡性及協調能力。
師:接到命令,(假裝接電話)農民伯伯的糧食被老鼠偷走了,我們要把糧食從老鼠家搬運回糧倉里。
(1)介紹游戲的名稱及玩法:選擇一種過竹梯的方法,過了竹梯,繞過樹林(木樁)腳一定要踩在木樁上,不要掉到地上了,同時走竹梯和踩木樁的時候雙手要自然放開,不能擁擠、更不能推其他的寶貝貓。從老鼠的家里搬一包糧食,從旁邊的小路跑回來(按箭頭方向),把糧食拿到手上。(教師示范全過程)(機器貓示范)
(2)小朋友們自己參加一遍游戲(選擇一種走竹梯的方法,然后第二遍用另外一種方法走)
(3)分兩組幼兒進行競賽,:寶貝貓們,天快下雨了,我們來比賽那組運籃子里面的糧食先運完為勝!。
4、延伸活動。
師:寶貝貓接到命令我們又有新的任務要去執行了,開上車子出發。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0
設計意圖:
現在的生活條件比較好,大多數幼兒不懂得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所以選擇這個課題通過本活動引導幼兒知道愛惜糧食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通過活動引導幼兒知道愛惜糧食的重要性。
3、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重點: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活動準備:
兔媽媽和寶寶、鼠媽媽和寶寶的圖片、碟片、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播放音樂,小朋友入場。
1、導入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
①今天我給你們帶來幾個小朋友。
②你們看看這是誰。
③今天小白兔一家和老鼠一家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我們可要認真看仔細聽,待會兒老師可要提幾個問題的哦,到時看看誰說的又快又好。
2、引入課題
(1)教師播放碟片,幼兒欣賞故事。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愛惜糧食的重要性。
教師:
①故事里都講了哪些小動物?
②小兔和媽媽是怎么做的?
③小老鼠一家又是怎么做的?
④為什么小老鼠一家怎么樣了?
⑤為什么小老鼠一家會餓得路都走不動呢?
⑥那小朋友們是怎么樣做的.呢?
(3)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好,我們要學習小白兔一家愛惜糧食,不要像小老鼠一家浪費糧食,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并進行比較對錯。
①咦!這位小朋友是在干什么呀?
②那邊的這個小朋友又干什么?
③你是怎么做的?
4、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好,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如果浪費糧食,我們有可能會餓肚子。
5、結束:播放兒歌《憫農》。
活動反思:
進餐是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針對我班幼兒目前進餐時"不想吃"、"不會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現象進行《不浪費糧食》的社會活動,通過活動使我們的寶寶懂得要珍惜糧食。在這次活動中我通過幻燈片引導孩子們觀察米飯、饅頭的由來,觀察小麥和包谷的生長過程和農民伯伯勞作的場景,不學習兒歌《愛惜糧食》,讓寶寶們體會到了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飯時不能掉飯粒、剩飯菜,要愛惜糧食。當然這種社會性的情感教育對于小班孩子來說相對不太好理解,為此我們結合孩子們的日常進餐繼續開展這一教育。
在平時進餐時,我們耐心地指導孩子們正確的握勺方法,培養他們安靜進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并引導寶寶回顧社會活動《不浪費糧食》,幫助幼兒了解飯菜的由來,使孩子們逐步懂得尊重勞動者的勞動。通過我們反復的指導,有效的表揚與獎勵,使孩子們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強了孩子們對他人的尊重,從而讓孩子們真正感悟到"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1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情感目標: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活動準備
1、動畫課件
2、谷子、麥子、玉米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2、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我們請這幾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小朋友我的名字叫什么?(玉米)你們喜歡我吧!“喜歡”,我也喜歡和你們一年四季在一起。
二、糧食來之不易
1。這些糧食朋友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出示課件)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精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暫停課件)
師問:誰說說白米飯是怎樣來的?
學生:農民種的;商店買的。
師:那么米飯到底是怎樣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看看《一粒米的來歷》和同學們說的是不是一樣。(淙動畫)
師:看了剛才的動畫片,同學們一定更清楚的知道了大米的由來。你看農民伯伯在插秧苗是雙肚子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你覺的時間長了他們會怎么樣?(展臺出示圖片)
生:累;腰痛;頭暈
師:你們說的非常正確,時間長了就會腰酸背痛。
師: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還要干什么?誰知道?
生:還鋤草;澆水;施肥、噴灑農藥
師:大家說的非常好,農民伯伯不但要鋤草、施肥、還要噴灑農藥、引水澆灌非常辛苦。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們還要干什么?
生:回答(師表揚)
師:對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支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師總結:你們的看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才換湯不換藥來我們這一碗碗白米飯。我們學過的'一首古詩就是描寫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是什么呢?對,我們集體來背一遍。
三、“議一議”
1、同學都知道糧食來得不易,老師請大家看看這兩位小朋友這樣做對嗎?
給他倆提提意見。(放課件)
2、師:那我們再看看這些同學中,哪些同學該受表揚?哪些同學該受批評?談談你的看法。(投影出示兩位小學生在莊稼地里立起寫有“請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學生正從莊稼地里并排走過的畫面)
師小結:對,我們要愛護莊稼,不能踐踏。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先看故事,后討論)
1、師:同學們像我們吃的饅頭、面包、包子、油條等食品都是什么做成的?對糧食做成的。你覺得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怎么樣?誰起來說?
生:好朋友、我們離不開糧食、離開糧食我們就餓壞了、發育不良、不能茁壯成長。
師:同學們都知道糧食與我們最親密,那么老師就請大家看個小故事。
師:小組討一下小英真得是漏嘴巴嗎?那個小組起來說說。
生:小英是浪費糧食、小英吃飯習慣不好、小英不想吃。
師:那么小英是不是漏嘴巴,下面讓我們一起聽小英媽媽是怎么說得。
師總結:就像小英的媽媽說得,你不是漏嘴巴,是你不懂得愛惜糧食,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人人生活都離不開它,我們誰也不能浪費。我們相信小英聽了媽媽的話,一定能改掉她的漏嘴巴的習慣。
2、討論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們還看到了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小組討論。
生:中午在學校吃飯的同學,經常有把飯倒進垃圾桶里,很浪費......
師:怎樣才能做到不浪費,誰有好辦法?
生: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
師小結:我們應做到不在飯桌上撒飯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想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愛惜糧食要從自己做起。板書課題(愛惜糧食)
五、拓展。
小常識:同學們為了讓全世界的人民都來愛惜糧食,規定每年的10月工資6日為“世界糧食日”。(10月工資6日世界糧食日)讓我們都來記住這一天。
師總結:同學們,糧食來得不容易,勤儉節約更是一個好習慣。
齊讀兒歌。(見板書)
粒粒糧食要愛惜
糧食與我最親密,
來得實在不容易,
缺少糧食出問題,
積少成多了不起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2
一、活動目標
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讓同學們在活動當中樹立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并貫徹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活動目的
讓大家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和勞動人民的艱辛,形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三、活動主題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四、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17日
五、活動主持
xxx
六、活動議程
1、認一認,請4位同學認一認圖片中的糧食作物(玉米、水稻、麥子、土豆),并作簡單介紹。
2、講一講,請3位同學分別講講糧食日的由來、糧食的作用以及名人愛惜糧食的故事。
3、答一答,請10位同學答一答有關世界糧食日的相關知識,答對的同學可獲得小獎品。
4、想一想,為世界糧食日擬定幾個宣傳標語,突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并請6位同學讀一讀自己擬好的標語,同學之間可以相互點評交流。
5、誦一誦,由主持人帶頭,全班集體朗誦《珍惜糧食》的詩歌。
6、最后由陳老師總結。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3
活動目的:
1、進一步提高學生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讓學生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雖然生活好了,但還是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2、培養學生愛惜糧食、愛惜物品、自覺節約用水、用電的好習慣,樹立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意識。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結合自己家的實際,談一談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情況。
2、出示浪費一詞,說說自己從這個詞中想到的畫面。
3、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生活富裕了。我們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背上書包高高興興地到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可以去公園玩耍、做游戲。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愁吃,不愁穿,生活過得無憂無慮。可是,有的同學去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有關勤儉節約的話題。
二、講勤儉節約的故事
1、指名講自己課前搜集的勤儉節約的故事。
2、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太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下一份份憂苦萬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勤儉節約還是我國的建國方針。要使我們國家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一勤儉建國的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年輕的共和國醫治了幾十年戰爭的創傷,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干世界民族之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跡,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不斷繁衍。可是,經過我們班同學調查發現我們學校在這方面仍存在著一些不好的現象,現在請同學展示一下你們課前調查的浪費現象。
三、身邊的浪費現象大調查。
1、交流搜集、調查到的學校里的浪費現象。
2、總結校園浪費現象:不關緊水龍頭;肆意攀比高消費;不隨手關燈;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浪費糧食;光線明亮時仍開燈;浪費紙張(紙張只使用一面)等
3、面對日常生活的這些浪費現象,我們也許早已習以為常。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時,我們是否想到父母也許正在為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當教室里的電燈在孤獨工作時,我們是否想到西部山區還有很多孩子仍然在點著蠟燭的`教室里上課?當肆意放開水龍頭任意讓水白白流走時,我們是否會想到還有無數人因缺水而生命垂危........
4、可能同學們會意識到自己生活中不經意的壞習慣,其實是一種多么可憎可鄙的行為。可是,更有甚者,我們有些同學不僅自己的東西不愛惜,對待公共資源,也存在浪費,甚至是肆意破壞的現象。
5、說一說學校中破壞公共財物的現象和行為。如:
1)受傷的椅子
2)二樓的消防栓
3)墻上的黑腳印
4)地上的長粉筆
5)壞了的水龍頭.....
6、總結:由于我國人口數量大,使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在世界平均值以下。典型的數據:淡水資源為世界人均四分之一,森林資源為世界人均九分之一,耕地資源為世界人均的五分之一,45種主要礦產資源為世界人均二分之一。依次具體比較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得出結論:xx人均資源短缺。因此,溫提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強調從我做起,從小做起,推行節約。同學們或許現在可以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理解節約的含義,那應該怎么做,才能做到節約呢?有什么好方法?
四、節約離我們有多遠?節約就在我們身邊。
1、談話:節約到底離我們有多遠呢?其實節約就在我們身邊。
2、指名說說怎么做才算節約?有什么好的方法。
3、明確學校節約活動倡導的五個一內容及要求。
4、談話:勤儉節約不僅僅是不浪費,還包括變廢為寶,如讓廢品經過巧手處理有再次利用的價值。
五、活動總結。只要我們不浪費一張紙,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節約一分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就等于為國家創造許多財富了。所以,我們少先隊員要從小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樣,長大后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國家。通過這次中隊活動,我們知道了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從小養成生活節儉的好習慣。歷史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只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相信節約的行動一定會在我們的校園里成為一種校園時尚、我們堅信:節約離我們一定不會遠!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對的,要學習珍惜糧食。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教學PPT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談話導入的教師提問:你覺得這樣好嗎?為什么?
提問: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2、認真看《愛惜糧食》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珍惜糧食嗎?
3、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4、教師提問:為了節約糧食,我們應該怎樣做?
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熟悉兒歌,鞏固幼兒經驗《愛惜糧食》
香噴噴的米飯哪里來?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來。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來?
金燦燦的稻谷脫出來。
金燦燦的稻谷哪里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一粒稻谷一滴汗,愛惜糧食理應該。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糧食的生產過程,體會糧食來之不易,激發學生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和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
2、引導學生對日常的`飲食習慣進行思考,培養學生愛惜糧食的行為習慣。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猜謎語。
黃袍加身,金屋藏嬌,粒粒皆辛苦,顆顆寶中寶。(稻谷)
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揭示課題)
(我是一粒米,別把我看不起,農民伯伯冒著風雨來種我,忙呀,忙呀忙,費了多少力。我呀來得不呀不容易。)
3、結合小表演引導學生討論糧食的生產過程。(出示圖片)
(翻地、打壟、播種、澆水、鋤草、施肥、除害蟲、收割、脫粒、晾曬)
4、朗讀古詩《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指導看書。
二、交流、匯報調查結果。
1、小組內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調查結果,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2、各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3、學生邊說邊展示自己的畫,或師出示圖片。
三、討論如何愛惜糧食。
1、小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
2、全班交流。
3、讀兒歌《愛惜糧食》。
噴香的米飯哪里來?白白的大米煮出來。白白的大米哪里來?金黃的谷子碾出來?金黃的谷子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一粒大米一滴汗,愛惜糧食理應該。
四、設計警示語、制作宣傳畫:
小組討論如何制作以“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為主題的警示語和宣傳畫。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活動延伸:
1、鼓勵學生畫一畫并張貼宣傳畫,在學校宣傳欄里或村里進行宣傳。
2、制定一份愛惜糧食的計劃書。
3、與家長合作,關注學生在家庭中的實際表現,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愛惜糧食。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6
活動目標
1、了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2、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知道要珍惜糧食,不浪費食物。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米飯”圖片;“舊中國饑荒”組圖;“袁爺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動畫視頻;“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組圖;“珍惜糧食”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米飯”,引導幼兒討論米飯的由來。
——看看這是什么?
——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怎么來的嗎?
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1、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引導幼兒感知當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圖片上的人們有大米吃嗎?
小結:以前,因為水稻產量很低,很多人沒有米飯吃,常常挨餓。
2、出示組圖“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后來,有位厲害的老爺爺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天天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為了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結:袁隆平爺爺常常頂著太陽在稻田里觀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改進后,袁隆平爺爺終于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
播放動畫視頻及組圖《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了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1、播放動畫視頻,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來之不易。
——不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種植水稻、收獲大米也非常辛苦。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了解一下吧。
2、出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引導幼兒了解大米的由來。
——種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后是怎么變成大米的呢?
小結:農民要經過翻地、插秧、除蟲、除草、施肥等過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后,還要進行收割、干燥、去殼才會變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苦,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看看圖片上農民們正在做什么?
——他們是怎么插秧/打農藥/收麥子的呢?(雙腳泡在冷水中,彎著腰;背著重重的農藥箱;頂著太陽彎腰割麥子)
小結:水稻從種植到收割再到變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農民們一百多天的辛苦勞動。大米來之不易,每一粒都是農民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
出示組圖“珍惜糧食”,引導幼兒了解珍惜糧食的方法。
1、鼓勵幼兒討論紀念袁爺爺的.方法。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要怎樣珍惜他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呢?
2、出示組圖“珍惜糧食”,討論圖中的現象。
——這些行為對不對?應該怎么做?
小結:我們要懂得珍惜糧食,吃飯的時候雙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隨意丟棄;去飯店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費糧食。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1、教師在用餐環節提醒幼兒不隨意倒飯菜,珍惜食物。
2、在過渡環節可適當播放“寶寶巴士APP”中的“古詩國學”第一集《憫農》供幼兒欣賞,引導幼兒進一步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樹立榜樣,倡導“光盤行動”,幫助幼兒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農民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讓幼兒知道珍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活動準備
米飯的圖片、古詩的相關圖片或視頻。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出示米飯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米飯的來源。
教師提問:這是什么?米飯是什么做成的?大米是怎么加工而來的.?
自由表述:農民伯伯要經過翻地、播種、育苗、插秧等步驟種下水稻,等水稻長成金燦燦的稻子,再收割、脫粒,最后把谷粒加工脫殼碾出大米。
二、讀古詩《憫農》 ——李紳(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詩的內容: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勞作。汗水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里。又有誰知道盤子里的糧食,每一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教師根據古詩內容,解釋含義,引導幼兒感知米飯的來之不易。小朋友們不應該浪費糧食,要吃干凈碗里的每一粒米。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8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儒靈童教材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么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么會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后,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
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小雞吃米粒準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規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看誰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幼兒吃飯的時侯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后,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后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 19
班會目的:
對學生進行愛惜糧食教育,讓學生懂得愛惜糧食的重要性,明白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活動準備:
收集相關資料、圖片、事例等。
活動過程:
一、開場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談談對這首詩的感想。
2.我們為什么要珍惜糧食?
二、關于珍惜糧食的警句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三、日常生活中,你身邊有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
學生自由發言并總結。
四、珍惜糧食,我們可以怎么做?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定餐一定吃,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盡量帶回家。
8.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教案】相關文章:
珍惜糧食主題班會08-24
珍惜糧食主題班會活動方案11-04
“愛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通用05-07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主題班會06-12
珍惜糧食主題班會總結(精選11篇)10-17
2023珍惜糧食主題班會(精選16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