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20個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你知道經典的成語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
圍魏救趙
【釋義】指攻擊敵人后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
【語出】《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人物】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2
一諾千金
【釋義】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語出】《史記 季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人物】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項羽敗亡后,被漢高祖劉邦懸賞緝拿。后在夏侯嬰說情下,劉邦饒赦了他,并拜他為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叫曹邱,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曹邱卻不管季布的臉色多么陰沉,對著季布鞠躬作揖:“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么能夠有這樣的好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么不愿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里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后來,曹邱生又繼續替季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3
鑿壁偷光
【釋義】在墻上鑿開一個小孔,偷借鄰家的燈光讀書。形容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刻苦學習。
【語出】晉代葛洪《西京雜記》:“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熾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書映光而讀書!
【人物】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锖庀肓艘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锖饩褪沁@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4
刮目相看
【釋義】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語出】宋朝楊萬里《送鄉僧德璘監寺緣化結夏歸天童山》:“一別璘公十二年;故當刮目為相看!
【人物】呂蒙小的時候家里很窮,沒有機會讀書,后來跟著姐夫打帳很勇敢,得到了孫權的賞識。有一次。孫權很認真地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國家的`棟梁,要好好讀書啊”。呂蒙嘻皮笑臉的回答說:“我現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時間讀書啊! 孫權很嚴肅:“我這個當國王的要比你還忙吧?我讀了那么多書還嫌不夠用,現在還抽空讀許多史書和兵書,很有好處啊。你看現在曹操這么老了,還很好學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話當玩笑啊!焙髞韰蚊上露Q心,一有空就讀書,學識長見得很快。有一次,當時的大知識分子魯肅和呂蒙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魯肅常常被呂蒙問得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魯肅很高興地輕輕地拍拍呂蒙的背說:“以前我以為你這個大老粗只是在軍事方面有本事,現在才知道你學問很好啊,看法獨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吳下(吳國)的那個阿蒙了!” 呂蒙很自信地笑著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5
殺妻救將
【釋義】為了謀得將軍的職位,不惜殺害自己的妻子。比喻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傷天害理,為了成功不擇手段。
【語出】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起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欲就名,遂殺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攻齊,大破之!
【人物】戰國時代,魏國人吳起曾先后在魯、魏、楚三國做官。他在魯國時,齊國人來攻打魯國。魯國因為吳起有一定的將才想要任命他做將軍,率兵與齊軍作戰。但由于吳起娶了齊國女子為妻,魯國懷疑他與齊國的關系,對任命他做將軍一事遲疑不決。在這種情況下,吳起想成就自己的`功名,就把自己的妻子殺死了,以表明他與齊國沒有什么關系。魯國最終任命吳起為將軍。吳起做將軍后,率兵攻打齊軍,把齊國打得大敗。后以“殺妻求將”比喻忍心害理以追求功名利祿的行為。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6
前倨后恭
【釋義】先前態度傲慢,后來恭敬有禮。形容前后態度截然不同。
【語出】吳承恩《西游記》:“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孫于今是沒棒弄了。’”
【人物】蘇秦周游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到家鄉洛陽。家人見他如此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蘇秦的嫂子不給做飯,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
這件事大大刺激了蘇秦,經過一年的苦心揣摩,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在周游列國時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并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蘇秦衣錦還鄉后,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對此景,蘇秦對嫂子說了這句話“嫂子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而現在又那么恭敬呢?”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7
嘔心瀝血
【釋義】比喻極度勞心苦思。多用于文藝創作或研究。亦指傾吐真情或懷抱真誠。
【語出】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人物】唐朝著名的詩人李賀,七歲就開始寫詩做文章,才華橫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他短暫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詩歌。母親心疼地說:“我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
唐代文學家韓愈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即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后來人們常用“嘔心瀝血”比喻極度勞心苦思。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8
不學無術
【釋義】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語出】班固《漢書 霍光傳贊》:“然光不學之術;暗于大理。”
【人物】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進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漢宣帝劉詢承皇位以后,立許妃做皇后;艄獾钠拮踊麸@貪圖富貴,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后,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后。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艄夥浅s@懼,就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艄馑篮,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艄獾钠拮优c家人、親信被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評論霍光“不學無術,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9
三令五申
【釋義】再三地命令和告誡。
【語出】《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吳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
【人物】春秋時侯,有一位著名軍事學家名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廬。吳王看過之后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不是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于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隊伍站好后,孫武便發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轉嗎?”眾女兵說:“知道!睂O武再說:“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北娕f:“明白了!庇谑菍O武使命搬出鐵鉞,三番五次向她們申戒。說完便擊鼓發出向右轉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
孫武見狀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庇谑怯謱偛乓环捲敱M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出向左轉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闭f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孫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后,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復雜的動作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后來;人們把孫武向女兵再三解釋的做法,引伸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0
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幫助它生長。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經典,記載了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這部書中有個故事十分有名:宋國有一個農夫,他擔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
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勞,氣喘吁吁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幫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軻借用這個故事向他的學生們說明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就會把事情弄糟。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1
孔夫子有一次到衛國,住在蘧伯玉家。衛國衛靈公有個夫人,名叫南子,她聽說孔子到了衛國,很想見見他,就派人去與孔子說:“天下各方的君子,凡是愿意與我的`君主以兄弟相稱的,必定來見見我,而我也很高興會見他們!
孔子婉言謝絕了她的邀請,不想見南子?墒悄献硬豢,又派人去請,孔子沒法,只好去拜見南子,孔子進了她的門,向她施了禮。南子隔著帷帳向孔子答了禮,滿身佩帶的珠寶發出一陣叮當聲,孔子說:“我一向沒有拜見你,今天見了,以禮作答吧!”
孔子在衛國住了一些天。有一次,衛靈公同夫人南子乘著一個車,還有宦官陪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輛車上。他們張張揚揚地從街市走過,引起許多人的注意?鬃涌吹叫l靈公這個樣子,很有感觸地說:“人們是這樣喜好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還沒有見過重視德行像重視女人這樣的人呢!”
孔子對衛靈公的行為很厭惡,便很快離開衛國走了。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孔子世家》“招搖”,是張揚炫耀、故意以引起別人注意。后來人們就用“招搖過市”,形容故意在人們面前虛張聲勢,夸耀自己,吸引別人注目。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2
呂蒙是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武藝高強,戰功卓著,可是不愛讀書。起初,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身當居要職,要多讀些書。”呂蒙說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孫權說:“我難道是要你精通經史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要你讀點書,增長一點見識,開闊一些視野。你說軍務繁忙,難道比我還忙嗎?我常常抽時間讀書,感到收獲很大!眳蚊捎谑情_始利用空余時間讀書。
后來魯肅要到陸口,路過呂蒙的轄區時,他覺得呂蒙是個大老粗,不想去見他。有人勸他說:“呂將軍已經今非昔比了,應該去看看他。”于是他來見呂蒙。大家喝酒喝得高興時,呂蒙問他:“現在將軍重任在身,要與關羽為鄰了,要怎么防備他呢?”魯肅說:“還沒想過,到時候再說吧!眳蚊烧f:“現在吳蜀雖然結成了聯盟,但關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準備呢?”于是給魯肅籌劃了五條計策。
他非常驚奇,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吳下的阿蒙了!”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后,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認識事物。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3
西漢的時候,漢武帝一直想消滅邊患匈奴。他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月氏人家破人亡,對匈奴懷著強烈的仇恨。因此他就想聯絡月氏共同進攻匈奴,但是到月氏必須經過匈奴的地界,于是他就派郎官張騫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但是張騫經過匈奴的時候還是被抓住了,他被匈奴人軟禁了十多年,不能離開匈奴。匈奴給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兒子,但張騫始終保存著漢朝交給他的使節。
后來,匈奴放松了對張騫的監視。于是,他與隨從們一起向西北逃走。他們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國。大宛國王聽說漢朝非常強大,于是就對張騫很熱情,并為他派出向導和翻譯,一直送到了康居國?稻訃峙扇税阉偷搅嗽率蠂5谴藭r的.月氏國因為遷徙到了更偏遠的地方,沒有了匈奴的侵略,所以他們只想太平無事,不再有向匈奴報復的心愿了。因此,月氏國王雖然對張騫非常友好熱情,但是始終不肯表露是否與漢朝聯合進攻匈奴的明確態度。張騫在那里居住了一年多的時間,覺得月氏國并沒有聯合起兵的意思,就啟程回國了。
后來人們就用“不得要領”來表示有些人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看不到問題的關鍵。要,古“腰”字;領,衣領;要領,比喻關鍵之處。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4
東漢和帝即位后,竇太后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
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里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
幾年后,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征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于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
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導致禍患的降臨,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然而,其中隱藏著的卻是千百年來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一條無可辯駁的客觀規律
所以對于自己的過失,不能不重視,更不能開脫和原諒,絕對不能有那種僅此一回,下不為例的想法哦!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5
無所適從
北朝時期,齊國的魏蘭根,相貌奇偉,卓有見識,學富五車。魏蘭根的母親去世后,要葬在常山郡境內。當地有一個董卓的祠廟,祠堂周圍長了一片柏樹。魏蘭根開誠布公地說:“董卓活著時是奸臣,他的'祠堂不該保存下來!本兔税寻貥淙靠撤ジ蓛,給他母親做了棺材。別人推心置腹地勸他這樣恐怕會不吉利,但魏蘭根卻置之不理。
有一年,秦隴一帶鬧饑荒,可官府卻絲毫不肯減輕稅賦,結果發生農民起義。朝廷命令行臺蕭寶夤帶兵討伐起義軍占據的宛川,當時任岐州刺史的魏蘭根,也跟隨蕭寶夤的部隊齊心協力共同作戰。起義軍很快失敗了,宛川城被攻陷,官軍抓獲了大批俘虜。蕭寶夤從中挑選了10名美女,賞給魏蘭根做婢妾。魏蘭根很不贊成,他開誠相見地說:“宛川縣地處偏遠,地頭蛇勢力很強,皇室的恩威則比較薄弱,因此老百姓才感到無所適從,結果因此才誤人歧途,卷入了叛亂行動。如今朝廷應該總結經驗教訓,對他們采取懷柔政策:百姓饑寒,朝廷應該給他們送衣送糧,關心感化他們,讓他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才對,怎么還可以把他們發配為奴仆呢?”于是他把這些女子全部遣返家鄉。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6
【兩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注釋故——緣故,這是原因的意思。去——離去,這里是指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日中——太陽當頂,這是中午的時候。車蓋——這是車篷。古代,人乘坐的獸車上的篷,形狀象傘,用來遮蔽陽光和雨。盂——音于,古時一種裝飲食品、敞口的`器皿。滄滄——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探湯——湯,就是熱水。探湯,就是把手伸到熱水里,感到燙熱的意思。決——決定,決論,就是判斷的意思。孰——文言疑問人稱代詞,就是“誰”的意思。多知——知識豐富,博學多才的意思。
評點:這個故事說,人們看問題不能各執一端,而要避免主觀、片面性,要學會客觀地、全面地分析問題。孔子被稱為圣人、天才,好為人師,但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只好被人譏笑。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7
背水一戰
這個典故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率軍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除余,率領二十萬兵馬在井陘口(今河北的井陘關)迎戰。為以少戰多,取得勝利,韓信派兩千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的小紅旗,悄悄埋伏在趙軍駐地周圍。然后韓信命令一萬人馬沿著河岸擺開陣勢。除余等人見韓信兵馬沿河布陣,大笑不止,說:"韓信徒有其名,背水作戰,不留退路,這是自己找死?"布置妥后,韓信帶領人馬和趙軍展開激戰,交戰了一會兒,漢軍假裝敗退,丟掉戰旗,向河岸陣地退去,趙軍不知是計,一窩蜂地追了上來。這時,埋伏趙營附近的兩千輕騎見趙軍全部出動,立刻沖入趙營,拔掉了趙軍旗子,插上了漢軍的小紅旗。韓信率領的.萬余名人馬,被趙軍追殺到背靠大河的陣地后,沒有后路,個個只得殊死決戰。趙軍久戰不能取勝,便有些泄氣,回頭看見營壘中已插上漢軍旗幟,頓時軍心大亂,紛紛潰逃,漢軍趁機前后夾攻,大勝趙軍,趙王歇被活捉,除余被殺死。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在軍事等方面沒有其他選擇,只有決一死戰才能取得成功。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8
公元 219年,劉備奪取了漢中,隨即命令駐扎在荊州一帶的關羽攻打曹操部將曹仁占據的襄陽、樊城。關羽占據了有利地形,利用漢水猛漲的時機,放水淹了曹仁率領的,又將駐守在樊城的'曹仁團團圍住,隨時準備攻城,并生擒曹仁。
曹操得知部將失敗的消息,就派徐晃率軍前去支援曹仁,同時派人聯合孫權夾擊關羽。關羽于是就在營寨四周挖戰壕,以抵御徐晃的進攻。而徐晃帶領越過重重障礙,直攻關羽的大本營,大敗關羽。在曹操、孫權的夾擊下,最后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孫權殺害。
徐晃使曹軍反敗為勝,因而威名大震。曹操為了嘉獎徐晃,專門寫了一封書信《勞徐晃令》,讓人帶給徐晃。信中說:“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币馑际钦f:我帶兵打仗三十多年,也知道不少善于用兵打仗的著名軍事將領,卻還沒有遇到像你這樣遠距離不停頓地快速前進,直沖入敵人重圍而打勝仗的人。
徐晃勝利后回到曹操駐扎的地方,曹操走出七里之外去迎接他,并舉行了隆重的慶功宴會。
后來,人們就用“長驅直入”來形容進軍十分順利迅猛,不可阻擋。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19
周武王伐紂,建立了西周王朝。但是沒過幾年,周武王就死了,兒子周成王繼位。由于成王年紀太小,所以由他的叔父周公旦輔佐,實際上由周公旦代替他管理國家。
但是成王的另外兩個叔父管叔鮮和蔡叔度,因為看到周公旦握有大權,便心懷嫉妒。他們在外面散布謠言,說周公旦自己想做天子,將來要謀害周成王。周公旦聽說后,為了避嫌便離開京城,住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
后來,成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周公旦接了回來。盡管成王沒有治另外兩個叔父的罪,但是這二人卻慌了手腳,急忙慫恿殷紂王的兒子武庚起兵造反,最后還是周成王命令周公旦帶兵把他們消滅了。
過了幾年,成王長大了,周公旦就把政權還給了他。成王親政的那天,帶了很多大臣到廟里祭拜祖先,并告訴大家:“我后悔以前聽了管叔鮮、蔡叔度的'謠言而誤會了周公旦叔父,今后應當慎重,以防再發生禍患。”
后來,人們把周成王的話概括為“懲前毖后”,用來表示接受了以前的教訓,今后就要小心謹慎,不能再重犯以前的錯誤。懲,警戒;毖,謹慎小心。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 20
病入膏肓
這個典故見于《左傳.成公十年》。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生了病,請了不少醫生也沒有治好。聽說秦國醫生的醫術很高明,就派人去秦國請醫生。秦桓公選擇了一個叫緩的名醫去診治。當緩還沒有到宮里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晉景公做了一個夢,夢見疾病變成兩個小人在對話。一個說:"緩是個高明的醫生,他來了一定會傷害我們,我們躲在哪為好呢?"另一個說:"不要怕!我們躲在橫膈膜(肓)的上面,心臟(膏)的下面,看他把我們怎么樣?"不久,緩到了宮里來為景公診病。他觀察了晉景公的臉色,又號了脈,仔細檢查了病情,最后搖搖頭說:"這病沒法治啦!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藥力達不到,實在沒啥好辦法了!"晉景公聽見緩說的話正和夢中兩個小人商議使用的.詭計相符合,便嘆了口氣說:"你診斷對,你真是一位高明的醫生啊!"說完,命屬下送給緩一筆豐厚的禮物,讓他回國去了。過了不久,晉景公真的病死了。
現通常用此典故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也用來比喻事情出了毛病,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經典中國四字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四字經典成語故事03-01
少兒四字成語故事12-31
中國成語故事11-23
經典中國成語故事05-23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03-10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05-06
中國成語故事【經典】09-21
中國成語故事12-17
四字成語故事-欲罷不能07-06
四字經典成語故事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