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一名回鄉務農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感悟

    時間:2024-10-03 16:30:14 創業案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名回鄉務農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感悟

    一名回鄉務農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感悟

    一名回鄉務農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感悟

    創業故事:云南農業大學畢業生呂春華卻辭去城里的工作,回到貧困的農村老家創業。他的創業生活,辛勞卻充實。
      回鄉務農靠“特色”增收
      今年28歲的呂春華家在昆明市東川區銅都鎮塊河村長嶺子村民小組。塊河村是一個群山包圍中的貧瘠小山村,呂春華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2005年7月呂春華從云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畢業,應聘到一家國際非政府組織工作,成為一名“白領”,月收入4000多元。
      出乎意料的是,2007年底,呂春華不顧父母的反對,辭職回到貧困的山區老家,與父母一起“面朝黃土背朝天”,侍弄家里的40畝山地。呂春華的父親對他說:“我們當農民一輩子種地,苦夠了,好不容易把你培養成大學生,你怎么還要回來當農民?”
      呂春華的父母常年早出晚歸,種花生、種玉米,辛勤耕耘40畝山地,廣種薄收,一年到頭收入頂多1萬元。呂春華回家后,嘗試在花生地里套種冬早南瓜,同時他和妻子還養了1000多只雞。一年下來,家里收入提高到3萬元。
      村里人看到呂春華種南瓜賺錢了,紛紛跟著種。呂春華于是組織30戶村民注冊成立了東川區長嶺子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在花生地里套種150畝冬早南瓜,還種了50畝黃瓜。大伙統一購買農資、租用交通工具,統一售價,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避免了壓價競市,每畝地收入比單純種花生提高2000元。目前,長嶺子種植合作社已占有當地三分之二的南瓜市場。
      呂春華說:“我們這里種植常規的洋芋、玉米,收益太低,必須搞特色種植才能增收,我們種的南瓜、黃瓜都是本地品種,‘土’就是我們的特色。”
      昔日被稱為“銅都”的東川,已有千年開發歷史,過度開發使區域生態惡化,高高低低的群山植被稀疏。一年多來,呂春華還在自家坡地上實施了“退耕還林”,在收成不好的山地上種了1.6萬棵桉樹,現在已近2米高。2008年大旱時,他每天頂著烈日背水上山澆樹,一個月下來體重減了10多公斤。
      “做有責任感的農民企業家”
      在東川區銅都鎮,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了。呂春華是塊河村團支部書記,遺憾的是“全村500多戶人家,僅有100多名團員,青年人大多進城打工了”。呂春華的妻兄、妻嫂也常年在外打工,沒上學的孩子托給了老人照管。
      塊河村長嶺子村民小組村民李金順這樣評價呂春華:“我們村有文化的年輕人不多,呂春華有文化,見識廣,能吃苦,致富點子多,他干什么我就跟著干。我們需要這樣的大學生。”他對記者說,“我兒子能像呂春華一樣考上大學就好了,家里再困難我也要供他讀書,這對他一輩子都有用的。” 
     今年初,李金順和另外6戶村民加入了呂春華發起的東川區三江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目前租用了村子附近一片河灘地,現已在河灘地上整治出一片苗圃,開展玉米育種和柳樹育苗,育出來的種賣給一家公司,柳樹苗則要栽在河灘周圍美化環境,為今后開辦特色“農家樂”做準備。
      隨著合作社工作逐漸展開,呂春華需要一名得力的助手。不久前他到母校云南農業大學招聘畢業生,但遺憾的是,至今沒有招到合適的人。
      呂春華的理想是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農民企業家,通過自己的創業創造一些就業崗位也是他的夢想。他說:“目前除了政府設立的基層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外,經濟不發達的廣大農村能夠吸納大學生的崗位不多。經濟發展了,有更多的經濟實體落戶,農村方會有能力吸納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就業。”
      呂春華打算再去招聘,他說:“我們正處于創業初期,條件有限,如果招聘到合適的大學畢業生,現在一年能給他的薪酬最多1.5萬元。但招聘來的大學生與我們一起創業,可以讓他參加合作社分紅。”
      “回鄉創業不是孤軍奮戰”
      回望回鄉創業一年多的點點滴滴,呂春華說:“回鄉創業非常充實,我相信在農村也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呂春華坦言:“剛回到家時,我對種地的收益心里還真沒譜。幸虧工作兩年手頭有些積蓄,積累了一些人脈和經驗,才有底氣回到村里。干自己想干的事,回鄉創業畢竟成本相對低一些。”
      這期間,呂春華熬過了艱難的起步階段,但目前仍面臨資金不足的困難。2008年,當地一家電視臺舉辦創業新青年大賽,獲獎者可獲5萬元貸款指標。為此,呂春華花了兩個月時間投入比賽,可最終還是沒能爭取到貸款。
      東川三江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成員都是村里鄉親,大伙想開發特色“農家樂”旅游項目,前期投入需20多萬元,這對大伙來說無疑是一筆巨資。呂春華目前正在與昆明幾家企業接洽,想爭取企業的投資。東川區團委了解他的困難后,也主動幫他跑貸款,在此之前,作為村團委書記的呂春華還多次參加了區團委組織的創業培訓。
      呂春華組織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分別獲得了云南農業大學和東川區供銷社獎勵的1萬元和5000元,區林業、農業部門還派出技術人員專門到長嶺子村為合作社發展獻計獻策。
      云南農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永能介紹說,學校認為呂春華回鄉后發揮專業所長積極創業,具有示范作用,因此給予他自主創業獎勵資助。
      呂春華說:“許多大學生不愿或不敢回鄉創業的重要原因,不僅是農村生活及生產條件比較艱苦,還擔心回鄉后會被社會邊緣化,而來自各方的關愛和鼓勵讓我覺得自己不是孤軍奮戰,這是鼓勵我堅持回鄉創業的精神動力。”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是本站【創業故事】頻道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名回鄉務農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感悟】相關文章:

    大學畢業生如何創業?03-24

    畢業生畢業回鄉務農短期賺到20萬元01-16

    創業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03-26

    專家點評大學畢業生創業03-27

    大學畢業生成功創業的基礎03-27

    河海大學畢業生西部創業03-12

    大學畢業生種菜創業故事03-28

    大學生畢業生創業故事03-03

    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特點03-05

    在线咨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日韩美女18网站久久精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亚洲&#228;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师|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野狼精品社区|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第一页|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偷99| 精品国产福利尤物免费|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一名回鄉務農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感悟

    一名回鄉務農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感悟

    一名回鄉務農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感悟

    創業故事:云南農業大學畢業生呂春華卻辭去城里的工作,回到貧困的農村老家創業。他的創業生活,辛勞卻充實。
      回鄉務農靠“特色”增收
      今年28歲的呂春華家在昆明市東川區銅都鎮塊河村長嶺子村民小組。塊河村是一個群山包圍中的貧瘠小山村,呂春華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2005年7月呂春華從云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畢業,應聘到一家國際非政府組織工作,成為一名“白領”,月收入4000多元。
      出乎意料的是,2007年底,呂春華不顧父母的反對,辭職回到貧困的山區老家,與父母一起“面朝黃土背朝天”,侍弄家里的40畝山地。呂春華的父親對他說:“我們當農民一輩子種地,苦夠了,好不容易把你培養成大學生,你怎么還要回來當農民?”
      呂春華的父母常年早出晚歸,種花生、種玉米,辛勤耕耘40畝山地,廣種薄收,一年到頭收入頂多1萬元。呂春華回家后,嘗試在花生地里套種冬早南瓜,同時他和妻子還養了1000多只雞。一年下來,家里收入提高到3萬元。
      村里人看到呂春華種南瓜賺錢了,紛紛跟著種。呂春華于是組織30戶村民注冊成立了東川區長嶺子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在花生地里套種150畝冬早南瓜,還種了50畝黃瓜。大伙統一購買農資、租用交通工具,統一售價,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避免了壓價競市,每畝地收入比單純種花生提高2000元。目前,長嶺子種植合作社已占有當地三分之二的南瓜市場。
      呂春華說:“我們這里種植常規的洋芋、玉米,收益太低,必須搞特色種植才能增收,我們種的南瓜、黃瓜都是本地品種,‘土’就是我們的特色。”
      昔日被稱為“銅都”的東川,已有千年開發歷史,過度開發使區域生態惡化,高高低低的群山植被稀疏。一年多來,呂春華還在自家坡地上實施了“退耕還林”,在收成不好的山地上種了1.6萬棵桉樹,現在已近2米高。2008年大旱時,他每天頂著烈日背水上山澆樹,一個月下來體重減了10多公斤。
      “做有責任感的農民企業家”
      在東川區銅都鎮,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了。呂春華是塊河村團支部書記,遺憾的是“全村500多戶人家,僅有100多名團員,青年人大多進城打工了”。呂春華的妻兄、妻嫂也常年在外打工,沒上學的孩子托給了老人照管。
      塊河村長嶺子村民小組村民李金順這樣評價呂春華:“我們村有文化的年輕人不多,呂春華有文化,見識廣,能吃苦,致富點子多,他干什么我就跟著干。我們需要這樣的大學生。”他對記者說,“我兒子能像呂春華一樣考上大學就好了,家里再困難我也要供他讀書,這對他一輩子都有用的。” 
     今年初,李金順和另外6戶村民加入了呂春華發起的東川區三江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目前租用了村子附近一片河灘地,現已在河灘地上整治出一片苗圃,開展玉米育種和柳樹育苗,育出來的種賣給一家公司,柳樹苗則要栽在河灘周圍美化環境,為今后開辦特色“農家樂”做準備。
      隨著合作社工作逐漸展開,呂春華需要一名得力的助手。不久前他到母校云南農業大學招聘畢業生,但遺憾的是,至今沒有招到合適的人。
      呂春華的理想是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農民企業家,通過自己的創業創造一些就業崗位也是他的夢想。他說:“目前除了政府設立的基層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外,經濟不發達的廣大農村能夠吸納大學生的崗位不多。經濟發展了,有更多的經濟實體落戶,農村方會有能力吸納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就業。”
      呂春華打算再去招聘,他說:“我們正處于創業初期,條件有限,如果招聘到合適的大學畢業生,現在一年能給他的薪酬最多1.5萬元。但招聘來的大學生與我們一起創業,可以讓他參加合作社分紅。”
      “回鄉創業不是孤軍奮戰”
      回望回鄉創業一年多的點點滴滴,呂春華說:“回鄉創業非常充實,我相信在農村也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呂春華坦言:“剛回到家時,我對種地的收益心里還真沒譜。幸虧工作兩年手頭有些積蓄,積累了一些人脈和經驗,才有底氣回到村里。干自己想干的事,回鄉創業畢竟成本相對低一些。”
      這期間,呂春華熬過了艱難的起步階段,但目前仍面臨資金不足的困難。2008年,當地一家電視臺舉辦創業新青年大賽,獲獎者可獲5萬元貸款指標。為此,呂春華花了兩個月時間投入比賽,可最終還是沒能爭取到貸款。
      東川三江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成員都是村里鄉親,大伙想開發特色“農家樂”旅游項目,前期投入需20多萬元,這對大伙來說無疑是一筆巨資。呂春華目前正在與昆明幾家企業接洽,想爭取企業的投資。東川區團委了解他的困難后,也主動幫他跑貸款,在此之前,作為村團委書記的呂春華還多次參加了區團委組織的創業培訓。
      呂春華組織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分別獲得了云南農業大學和東川區供銷社獎勵的1萬元和5000元,區林業、農業部門還派出技術人員專門到長嶺子村為合作社發展獻計獻策。
      云南農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永能介紹說,學校認為呂春華回鄉后發揮專業所長積極創業,具有示范作用,因此給予他自主創業獎勵資助。
      呂春華說:“許多大學生不愿或不敢回鄉創業的重要原因,不僅是農村生活及生產條件比較艱苦,還擔心回鄉后會被社會邊緣化,而來自各方的關愛和鼓勵讓我覺得自己不是孤軍奮戰,這是鼓勵我堅持回鄉創業的精神動力。”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是本站【創業故事】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