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秦媽火鍋創業故事
11年前,她僅擁有6張桌子,營業面積僅30平米的火鍋路邊店。11年后,她成為固定資產達1.8億元人民幣,年產值達15億元人民幣,連鎖店面遍布全國的連鎖餐飲集團的當家人。
秦遠紅,一個堅信“天道籌勤”的下崗女工,經歷11年的火鍋生涯,燙出了自己的“傳奇人生”。
這個店湯好、菜好,老板娘更好,又豁達!”這樣的口碑效應使得這個店在短時間風靡江北,也使得秦遠紅成為加州花園附近家喻戶曉的“名人”。生意的紅火讓秦遠紅嘗到了做餐飲的甜頭,成本低、回收快、沒欠帳,只要能吃苦,肯專研,這個“蛋糕”一定能做大,同時,秦遠紅隱隱感覺到,要把這個“蛋糕” 做大,要深挖自己在經營上的一些特色、特點,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好,這樣才能讓店的客源絡繹不絕,才能擁有更多的回頭客。”
在保證自身獨有味型與眾不同,保證菜品質量精益求精的基礎上,做大做強秦媽這個火鍋名牌,僅在半年之后,秦遠紅就下“狠手”,一次性擴大店面近一倍,使火鍋店的桌數達到了50張。
而后,不到兩年時間,秦遠紅的火鍋店已經成為經營面積1300平方米,餐桌120張,企業員工100余人,年營業額達800萬元的大店了,總營業面積和桌數比兩年前翻了兩番。
對于一個“門外漢”而言,這樣的快速擴張連業內高手都不敢輕舉妄動,而正式有了這股子“倔”勁,才有了現在的秦媽餐飲集團。
不當“店長”當總經理
98年開了秦媽加州店,2000年開了花卉園店,可秦遠紅還是一個“店長”,既管生產,又管店面,每天14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讓她疲憊不堪,自己的店還是老樣子,怎么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刻不容緩。
在當時,一個新名詞——“公司化管理”進入了秦遠紅的視線。能不能成立自己的餐飲管理公司,請一批業界精英幫我管店呢?
2001,重慶秦媽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原來當“店長”的秦遠紅成為這個新公司的董事長,其產業總經營面積已達5000平方米,餐桌380余張,企業員工480人,年營業額達1500萬元。
董事長和“店長”的頭銜不同,做的事也不同。最初,秦遠紅還是有一種既當店長又當董事長的感覺,她很快意識到,這種感覺對于企業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意識到問題所在的秦遠紅立即調整工作思路,通過對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充電”,秦遠紅馬上對自己企業“擴軍”,而這次“擴軍”主要集中在招募高學歷、高實戰經驗的管理人才方面。
這次“擴軍”使企業管理人員增加到200余名,其中高級管理人員30名,有專業職稱的技術人員、政工師、經濟師、會計師近50人。通過“擴軍”,秦遠紅終于安安心心地當起了“董事長”,建立連鎖加盟體系,完善企業產品質量保障體系,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建立秦媽的企業文化等等,秦遠紅又開始忙了。
北京8號苑火鍋店成功的秘密
沿著北京西單北大街一直向北,進入靈境胡同,直行200米,“8號苑秘制火鍋店”的招牌便活潑地跳進人們的視野。
進入店里,但見兩面墻貼滿了獎狀,那是顧客們在飽餐一頓后,給自己和朋友頒發的。“今天Rae帶我來了!好吃!”“美好的味道!祝小金在大加早日學成歸來,下次我們仨還來此聚!”“張曉柒和熊貓晨是好姐妹,相約8號苑!”“2008年6月15日嫁給你,2009年6月15日幸福在一起!”
8號苑秘制火鍋店在大眾點評網“北京西單地段餐飲火鍋類”位列第四,排在大名鼎鼎的海底撈、豆撈坊、臺灣呷哺呷哺涮涮鍋之后。不同于海底撈的傳統火鍋店模式,也不同于呷哺呷哺小火鍋形式,8號苑將路邊的麻辣燙與傳統的火鍋結合在一起,是北京為數很少的串串香火鍋。不論葷素,每串5毛錢,顧客叫一個鍋底,自行涮吃。
80后的王穎、韓桐是8號苑的老板,被顧客親切地稱為“苑主”。他倆是大學同學,后來幸福地結為夫婦。同為大學生創業一族,他們倆與許多人不同的是,創業伊始便定位準確,有針對性地滿足了目標客戶的情感和消費需求,從開業第一個月起一直保持盈利,目前是良性循環。
承載80后的集體記憶
8號苑火鍋店深藏在胡同里,周圍沒有一家飯館。怎么才能吸引顧客心甘情愿地鉆胡同到這里吃飯,成為王穎和韓桐創業之初最先考慮的問題。
西單商圈就在附近,逛街的大都是年輕人,身份多是兩種——在校大學生或是剛工作的職場新人,二十多歲,月薪3000元左右,學生時代都站在街邊吃過麻辣燙,也愛吃火鍋。他們琢磨,如果把麻辣燙和火鍋結合起來,做成串串香火鍋,年輕人逛街之余,和三五好友在此大撮一頓,消費不高,應該會受歡迎。
除了在吃法和價格上有吸引力,就餐環境也要深得80后的歡心,同時要考慮到成本,在裝修上不能打破預算。韓桐說:“我們決定小成本裝修,就必須動心思省錢。我們本身就是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有這個年齡段共同的成長經歷和感情訴求,我們想要的、喜歡的,應該也能夠被其他80后所喜歡。”于是,兩個人坐下來,互相問對方想要什么,喜歡什么感覺,從內心深處把渴望而沒有實踐過的想法說出來。
王穎說:“我想有一面手繪墻。”隨后,8號苑火鍋店里就出現了手繪的美女圖,還有老板出游的美麗照片。
在胡同長大的韓桐說:“我想要一面寫滿老北京話的墻壁。”于是,店里就出現了一面紅色玻璃墻,大大小小的黑色方塊字點綴其間,“撒丫子”、“瓷器”、“沒六兒”、“拿搪”……聽說過的、沒聽說過的老北京胡同話都能在這里看見。
王穎提議說:“最好能有獎狀。”韓桐舉雙手贊成,因為從小到大,他得到的獎狀用一只手就能數完。
韓桐說:“要讓顧客有個親切的就餐環境。”于是,服務員身上的T恤取代了點菜機,要點菜,只需要服務員轉過身,亮出后背上的菜單。算賬更是簡單,每個服務員身上掛個腰包,按盤子、碗的數量收費。
所謂的差異化經營,就是努力尋找不同,而不是相同。韓桐說,紅色的獎狀是特定的時代出現的事物,特定的年齡所固有的情結,我們不需要訓練服務員煙灰缸怎么擺放,不需要服務員像五星級酒店那樣謹慎,而是能和顧客隨意聊天,能記住回頭客,顧客下回來吃能夠熟絡地招呼,讓顧客一進門就有歸屬感。這些,海底撈等大型連鎖火鍋店是無法和我們相比的。
韓桐和王穎的火鍋店,承載了80后對成長過程的集體記憶,充當著他們特有情緒的宣泄口。因此,沒花錢做過廣告的8號苑火鍋店,經過朋友的介紹、朋友的朋友的宣傳,一直顧客盈門,以至于平日晚上、周末、節假日顧客來此吃飯前要電話詢問是否滿座。而王穎、韓桐也被顧客親切地稱為“苑主”。
好吃才是硬道理
光有創意不行,好吃才能留住客。重慶火鍋聞名遐邇,韓桐在重慶逗留了很長時間,請回來一個重慶本地廚師。
請廚師不難,請到合適的難。王穎和韓桐首先遇到的是“橘生淮北”的問題。重慶火鍋講究“七分油三分水”,鍋底厚厚的油,看不見水在哪,川外的顧客吃不慣。重慶火鍋以辣為主,而北京天氣干燥,吃辣不利于養生。同時,北方人愛以芝麻醬做調料,更要把“麻醬”考慮進去。
8號苑火鍋號稱“秘制”,這個秘制包括鍋底、調料、食材。為適應不同人的需求,韓桐王穎把辣分為三個級別,戀人辣、老婆辣、情人辣,并且有最傳神的注釋:第一級戀人辣——溫柔纏綿;第二級老婆辣——夠勁兒,第三級情人辣——要命。最辣的級別,重慶籍顧客有評價:“夠辣!夠正宗!好吃!”
“肉、排骨都是精心腌制,”顧客對菜品點評說,“口味獨特。周一晚上去吃了火鍋,喜歡各類腌肉,很入味,也很好吃。”
夏季,對于不少火鍋店來說,往往是淡季。老板娘王穎為了讓8號苑在夏季也能吸引顧客,獨創了“滅火器”系列特色冰沙。由于名字富有新意,而且火鍋店與消暑冷飲本來就是天生一對,“滅火器”一經推出就被大家贊為“特別適合夏天”、“真的很解辣”,聲名遠揚,甚至上了北京電視臺。
“客人少的時候,愁;客人多的時候,忙不過來,服務跟不上,也愁,哈哈。”韓桐說,“目前平均一個月的毛利有2萬多元,但是盈利不能說明我們就做好了,只不過壓力要小一些,現在還是要致力于把火鍋做好。在餐飲業,好吃才是硬通貨。”
【秦媽火鍋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餐飲創業故事:火鍋皇后這個品牌是怎么來的03-03
魏老香火鍋商真實分享創業故事03-27
創業點子:巧克力火鍋03-27
一位80后辣媽的農村創業故事03-14
大學生開火鍋店的餐飲創業故事03-15
火鍋的創業計劃書06-12
人物專訪寶媽創業02-27
火鍋創業計劃書02-12
火鍋店創業計劃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