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叛逆董事長是如何長成的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叛逆董事長是如何長成的,歡迎大家分享。
叛逆董事長是如何長成的
退位后的“太上皇”是如何將叛逆的兒子訓練成董事長的。
在今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上,有人問巴菲特:怎樣做才能不毀掉自己的孩子?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蘇州百勝動力機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念仕,就曾是父親眼里被毀掉的孩子。如今,父親稱兒子“韓董”,兒子稱父親“張總”,父親剛50歲,兒子27歲。
2009年,韓念仕的父親張紀益決定退位,提心吊膽地讓獨子繼位。他不得不這樣做,因為剛遭遇一場車禍,同時深受痛風和糖尿病的困擾,身體無力支撐繁重的工作。
韓念仕隨母姓,頭發顏色夸張,戴耳飾、文身,渾身上下都寫滿了“不靠譜”。當張紀益的退位“詔書”一頒布,兒子甩給他的一句話讓他心涼了半截——“我當老大啦,公司以后就歸我管了,你不用再管了。”這家伙!
“他現在肯定不會再說那樣的話了,否則我認為他做了4年董事長也沒長進。”2013年4月底的一天,在蘇州的董事長辦公室里,張紀益當著兒子的面對《中國企業家》說。為了兒子當初的那句話,他的心懸了兩年多。而如今,“要不是韓董讓我出來見你,我很少來單位的,你看,我現在連辦公桌都沒有,來了只能坐沙發。”
韓念仕現在的頭發是褐黃色,早已摘掉耳飾,后背上的死神文身和左臂上的鯊魚頭文身也被刻意包裹起來了。但他穿紅色Ferragamo休閑鞋,中指上戴一枚巨大的卡地亞指環,還是潮。他不認為自己當年的打扮有什么不對。“那種風格在國外沒什么。年輕時候都追求個性,現在讓我打扮成那樣也不可能了,國內沒有董事長敢穿成那樣子。”他說。
他轉動著自己的座椅,聽父親發感慨。父親顯然覺得他的舉止欠妥,靜靜地走過去定住了轉椅,又退回到沙發里。
在兒子面前,張紀益的威懾力還在。在兒子的手機通訊錄里,他的名字是“太上皇大人”,而在他手機里,兒子并不是“韓董”,是“韓念仕”。
2007年被父親召回國內時,韓念仕很惱火。他當時在加拿大讀大學,學國際貿易專業,滿腦子想的是畢業后如何創業,或者進國際投行。他沒想到一生“沒有踩過空腳”的父親幾乎陷入絕境,而自己的身份是救火隊員。
張紀益的麻煩不僅在于病痛難忍,更在他已深陷上億元債務泥潭。這筆債務源于他聽了朋友的話,沒抵擋住房地產市場擴張的誘惑,2005年涉險進入地產行業,兩年多時間里債務劇增。
一個急火攻心,拔苗助長,一個心中抵觸,沖突難免。兒子的打扮成了點燃父親怒火的火星。在父親看來,這個孩子已經“被毀了”,一副“社會小混混”的造型怎么能在公司壓住場面呢?自己幾十年辛苦積累的家底是否會被這孩子敗光?張紀益勒令兒子改頭換面,韓念仕從了。
張紀益對兒子的內心動向也號不準。看兒子在辦公室亂晃悠就叫到跟前訓話,他不能容忍任何人懶惰。韓念仕理直氣壯地回擊父親:你交代的活兒我已經干完了。張不信,一檢查,果然。兒子的工作效率超過他的經驗判斷,一天的任務量,這小子半天就完成了。
從小就讀國際寄宿學校的韓念仕不喜束縛,總想自己掌控時間。一忙完工作,就琢磨去哪里消遣。張紀益常帶兒子去高爾夫球場,那是生意人碰頭交流情感的地方,兒子卻迷上了單純的打球,這也讓他憂慮重重。韓念仕反過來也不明白父親,身體都累成這樣了,還要天天耗在公司,工作和生活完全沒有分開。他警告自己不成為第二個被工作拖垮身體的董事長,飯局上,他不碰煙酒,下班后,要么和朋友瘋玩,要么回家逗貓。以前他會把逗貓的圖片發到微博上,可現在不敢了。曾有媒體揪住他逗貓的圖片暗諷他貪玩。
處在崩潰邊緣的張紀益,仍拼命工作的一個理由是,自己退位前要把債務處理完,給兒子留下一個沒有負擔的公司。為化解掉上億的債務,他四處奔走。2008年,從上海返回蘇州的高速路上,車子撞上隔離帶,人被撞暈。醒后硬撐了兩日,一次酒局后回家,鑰匙還沒插進門鎖,人就倒下了。送到醫院搶救,半腦袋積血,再晚半小時,命就沒了。這是他第二次出車禍,為此頭上留下了三處刀口,左額上方還留下一處凹陷。要命的是,兩次車禍都出在事業轉折點上。
這次車禍讓韓念仕措手不及,張紀益也自顧不暇。清醒后的父親把所有地產項目都賣掉,清償完債務,叮囑兒子:別學老爸貪多,要專注主業。2009年初,他把自己持有的公司70%股權全部轉到了兒子名下,兒子成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
但兒子那句江山易主的“老大論”讓張紀益立馬警覺起來,不敢就此放手。
兒子說出那句話,本意是想讓父親安心養病,卻不曾料到,那句話成了他當董事長的最大障礙。“老爸表面上很民主,實際上對我搞的是專政。”新董事長韓念仕發現自己仍然不是老大,在家里吃飯,張紀益從來都是坐在主位。有時候父親不在家,韓念仕就坐到主位上,過一把老大的癮。在公司,名義上自己是董事長,但幕后決策的都是父親。張紀益要求兒子,不能插手經營管理,所有的事交給底下人去做。在父親搭建好的團隊里當董事長,韓念仕總感覺自己被父親的力量左右。
2008年,公司本來計劃上市,車禍事件加之A股市場的跌跌不休,在國內上市的計劃泡湯。韓念仕一接班,立馬想繞道海外IPO,以此證明自己能力。但父親根本不同意兒子提出來的海外上市方案,堅持要在國內上市,如果國內資本市場不景氣,就等,這一等就到了2013年。一次,韓念仕和朋友聚餐,飯桌上聊起上市的事兒,朋友問:既然產品主要出口,為何不到海外上市?“老爸不同意。”他淡淡地回了一句。
“叛逆”的宗馥莉,走出了一條和宗慶后“相反”的路
宗馥莉要帶領娃哈哈上市?
和宗慶后不同,有著留學背景、具有國際視野的宗馥莉,對上市并不排斥。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宗馥莉公開表示:娃哈哈上市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舉動。
“如果你不是上市公司,大家就會對于你的投資表示懷疑。雖然我們是一個大品牌企業,但別人會覺得上市公司是一個有明確規范流程的公司,也會比較放心地跟你談判。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碰到過一個資本融合的過程,在現在的行情和行業環境下,任何一個企業大的發展都是通過資本手段操作的。”宗馥莉這樣說道,“未來,只有跟資本市場相結合才會走的更遠。”
然而娃哈哈此前是出了名的“不上市”公司,這和創始人宗慶后的態度有關,宗慶后認為“娃哈哈不缺錢,沒有上市的必要”。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宗慶后和宗馥莉對于上市的理解并不同。
但時代在變化,隨著宗馥莉在娃哈哈逐漸站穩腳跟,宗慶后的態度在2017年也有了松動,從“堅持不上市”變成了“并不絕對排斥企業上市”。也是在這一年,娃哈哈傳出了“借殼上市”的傳聞,雖然最后不了了之。
繼宗馥莉接班娃哈哈之后,市場也對其上市進程有了更多期待,但對于具體上市計劃,娃哈哈還未做出相關公示。娃哈哈公關部相關人士曾向相關媒體表示,公司上市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一切以宗馥莉的采訪為準。不過,從宗馥莉接班一百多天的操作來看,比起上市,她如今更在意的是銷售端。
接班一百多天,宗馥莉主動求變?
如果說“宗慶后在娃哈哈是神一樣的存在”,那宗馥莉要如何打破“神”的光環?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娃哈哈面臨著品牌老化的危機。行業競爭加劇,娃哈哈卻依舊靠著“大單品”維持業績。宗馥莉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自她進入管理層以來,就致力于年輕化的IP打造,并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變革創新。
但是,要在一個龐大的飲料“帝國”革新,必定會面臨很多阻礙。集團內部關系錯綜復雜,傳統的銷售渠道由老將把持,在舊產品撤換和新產品的上線的重大問題上必定會觸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缺乏宗慶后威望的宗馥莉,改革一直舉步維艱。比如,宗馥莉2016年創立的飲料品牌KellyOne,直到如今她“掌權”后才開始大量在線下超市里出現。
在社交平臺上,今年3月后關于“KellyOne”的討論度有了明顯提升,不少消費者現身說法,“以前都沒見過,今年超市才上架的。”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3月左右,娃哈哈逐漸將更多冰紅茶、無糖茶等新品鋪到終端門店。
這是一個美好的開始,但也同時暴露出了一些陳年頑疾。一直以來,娃哈哈十分倚賴聯銷體模式,但該模式過多的分銷層級,加大了娃哈哈推廣新品的難度。另一方面,復雜的采購流程也導致娃哈哈前段時間出現了“缺貨”的現象,一些終端渠道店主在網上吐槽,因娃哈哈缺貨錯失了多次生意機會,關鍵時候總是找不到娃哈哈的經銷商。
如今,宗馥莉已經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在去年底舉辦的娃哈哈集團2024年全國銷售工作會議上,宗馥莉指出,2024年要真正打開銷售新通路。3月初,網上也流傳出一份娃哈哈集團發布的一封“致全體銷售人員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娃哈哈公司已出臺最大力度的保證金獎勵政策,動員全體人員組建終端鋪貨突擊項目組,爭取實現銷售業績新突破。
【叛逆董事長是如何長成的】相關文章:
聯想董事長教年輕人如何創業03-22
創業與年齡無關 90后董事長如何“煉”成03-17
360公司董事長的創業路程03-26
如何創業?家居店如何選址?02-28
創業如何進行?如何構想?03-01
如何開網店?如何經營網店02-28
如何創業起步?開店項目如何選擇?02-28
如何創業?如何開童裝店?02-28
如何設定App的推廣目標?如何創業?02-26
如何開咖啡館?如何裝修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