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享任正非的勵志創業故事
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于激活狀態。
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10月25日,父母是鄉村中學教師,中、小學就讀于貴州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縣城,畢業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1974年應征入伍加入承擔這項工程建設任務的基建工程兵,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副所長(技術副團級),無軍銜。1983年復員轉業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務基地,工作不順利,轉而在1987年集資21,000元人民幣創立華為公司,1988年任華為公司總裁,至今。
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此時,國內在程控交換機技術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識到了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他將華為的所有資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術中。此次孤注一擲沒有讓任正非失望——華為研制出了C&C08交換機,由于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2/3,功能與之類似,C&C08交換機的市場前景十分可觀。成立之初確立的這個自主研制技術的策略,讓華為冒了極大的風險,但也最終奠定了華為適度領先的技術基礎,成為華為日后傲視同業的一大資本。
但是,當時,國際電信巨頭大部分已經進入中國,盤踞在各個省市多年,華為要與這些擁有雄厚財力、先進技術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擊石。最嚴峻的是,由于國內市場迅速進入惡性競爭階段,國際電信巨頭依仗雄厚財力,也開始大幅降價,妄圖將華為等國內新興電信制造企業扼殺在搖籃里。
為了活下去,任正非自己創辦公司。在起初的兩年時間,公司主要是代銷香港的一種HAX交換機,靠打價格差獲利。代銷是一種既無風險又能獲利的方式,經過兩年的艱苦創業,公司財務有了好轉。少許好轉的財務并沒有用來改善生活,而是繼續被投進了經營。當時任正非與父母等住在深圳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里,在陽臺上做飯。父母通常在市場收檔時去撿菜葉或買死魚、死蝦來維持生活。
窮困是有大作為的人的第一桶金,饑餓感就是一個人不竭的動力源。“憂勞興國,逸豫亡身。”任正非感謝生活給自己的饋贈。他認為:“華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在高技術領域活下去更需要超凡的毅力。
他一定聽到一種神秘的聲音:離開商人唯利是圖這個“一般”,要敢想敢做,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業。這是生命充實激越起來的根本途徑,他禁得住這種誘惑。
任正非甘愿把自己藏于九地之下。商人們花巨資才可以現身的媒體盛事,企業家們趨之若鶩的工商聯副主席和全國人大代表資格,他守拙婉拒。別人的價值在廣場上,他的價值在對企業經營的專注上。他是沉默、孤獨、果決、不求聞達、堅持到底的人,而具有敢于勝利的大勇,總能對一切勝利者以及對每次勝利的偶然因素做出獨立而精辟分析。
一個歷經人生冷暖的靈魂,從最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正午,避開喧鬧,獲得一種靜觀。看事、看人、看物都有了別樣的視野。他常常根據企業、市場、大環境的發展,不時拋出凝聚著深刻洞見和教益的美文,說公司、談戰略、話做人。他對中國人素質教育的建言、對“冬天”的憂患,以及對英雄主義的曠野呼喊,既能與一線員工保持共鳴,又能為廣大公眾所接受,有些思想甚至直接被國家領導人所熟悉和欣賞。
視野即價值。超乎常人的視野,鑄造了華為超乎尋常的武器。動態競爭學創始人陳明哲在2007CEO年會上說,“凡是戰略,都是專注,凡是執行都是堅持。”任正非對此心有靈犀,專注是華為的一種強大力量。
在《華為基本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于激活狀態。”
華為固守通訊設備供應這個戰略產業,除了一種維持公司運營高壓強的需要,還為結成更多戰略同盟打下了基礎。商業競爭有時很奇怪,為了排除潛在的競爭者,花多大血本都不在乎。在通訊運營這個壟斷性行業,你可以在一個區域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可是在更多區域運營商們會關閉你切入的通道。任正非深知人性的弱點,守護著華為長遠的戰略利益。
【分享任正非的勵志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傳奇創業故事06-18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傳奇故事06-15
草根創業故事分享02-28
分享霍英東的創業故事03-23
義烏創業故事分享02-28
華為轉型的秘訣:任正非的兩把刀02-27
女性創業故事分享2則03-03
她們分享不同的創業故事02-26
分享一則創業故事03-27
90后創業故事分享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