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復旦大學創業臺生廖勇凱
廖勇凱似乎是一位喜歡冒險,敢在不同領域挑戰的人,與那些一直待在一家公司或專注在某個領域的人不同,當我們翻開他的簡歷時,一位年紀看似不到三十但實際將近四十的中青年男人,他的工作歷練卻是十分的豐富:臺灣快樂陽光文教基金會、臺灣歐德家具、臺灣幾所大學與多家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這些經歷橫跨公益界、教育界、企業界與咨詢界。
他又似乎是一位追求理想,同時又生活在現實中的創業者。在訪談中,他的眼神與笑容顯露出赤子之心,他的外表沒有絲毫的商人氣息,看不到他在商場硝煙戰中的老練或是傷痕累累。他也是兩岸作家,在臺北與北京的多家出版社出版過十多部著作,在書中他可能高談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又知道如何面對現實社會中的挑戰。
機緣巧合進復旦
廖勇凱在大學期間,即經常參與公益組織的活動,由于有這方面的經歷,1998年廖勇凱與楊湘怡在臺灣3月29日(臺灣的青年節)志工日活動中,在當時臺灣“總統府資政”吳伯雄的證婚下結婚,婚后這對新人連蜜月都沒享受就直接到英國留學。1999年,他們從英國國立雪菲爾科技大學畢業,兩人都獲得人力資源管理碩士學位。由于在大學參與公益活動的經歷,廖勇凱進入臺灣一家基金會工作,任副執行長。這家基金會是一個非宗教、非政黨、非財團的非營利組織(NGO),所以大部分的活動經費來自當局的補助。當時由于民*黨掌握臺灣地區執政權后,當局的資源分配轉向具有綠色政黨背景的基金會,廖勇凱任職的基金會的運作逐漸難以為繼,廖勇凱笑稱先裁員后“自裁(自我裁員)”。離開基金會后,經人推薦,他進入了臺灣最大的家具連鎖公司-歐德家具擔任總經理特別助理,二年后,由于興趣愛好,廖勇凱投身教育界,在臺灣明新科技大學擔任了該校的行政講師。
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正是在教學實踐經歷中,廖勇凱又萌發了進一步深造的念頭。2002年,廖勇凱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班。矚目于大陸蒸蒸日上的經濟發展,醉心于上海日新月異的國際化環境,傾慕于復旦兼容并蓄的學術氛圍,廖勇凱最終離開臺灣,遠赴上海攻讀博士班。
在祖國大陸經濟最發達城市的著名學府求學,對廖勇凱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既有沉浸于厚重歷史文化積淀的感動,又有發現新鮮事物的喜悅,還有兩岸文化差異帶來的尷尬甚至沖擊。譬如:“思路”是大陸常用的一個普通詞,但就是論文開題委員提到的“論文思路”讓廖勇凱犯了難。在臺灣,也有“思路”一詞,但通常不用于學術研究領域。語境的轉換讓廖勇凱琢磨了半天“論文思路”的意涵,好不容易大致弄懂了什么意思,但具體怎么表述“論文思路”,他還是一頭霧水。在復旦求學的經歷充滿酸甜苦辣,回首那寶貴而短暫的三年校園生活,廖勇凱感觸良多:正是從復旦求學開始,他逐漸適應大陸文化,認識了許多良師益友,并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收獲頗豐,復旦三年可謂是他在大陸創業“軟著陸”的平臺,也是他最為寶貴的人生財富之一。
2004年,他的夫人楊湘怡也報考了復旦大學,他對此事的心態原是希望太太嘗試就好,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楊湘怡也考取了復旦博士生。同年11月,廖勇凱接受了大陸某家具有臺資背景的管理咨詢公司的聘任。這兩件事件使他放棄了原來回臺工作的打算,慢慢的讓他堅定了畢業留滬的決心,從此他的人生道路有了根本的轉變。
不甘平淡敢折騰
廖勇凱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人來到世界上是要來修煉的,而自己的種種經歷正是人生的修煉。他選擇創業的道路也是一種修煉,這正符合他的人生觀:人活一世,希望看到不同的風景,體驗不同的生活,在人生終點時再回望人生,能夠覺得人生精彩、豐富,庶幾無憾矣。
在前一家管理咨詢公司擔任咨詢部管理工作三年后,廖勇凱發覺咨詢行業的人才離職率很高,公司內部人力資源不容易積累,加上行業中接單式的項目模式,使得業務與生產能力常常出現不匹配的情況。他感覺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發展遇到瓶頸,需要尋找新的機會點突破。恰在此時,經復旦博導介紹,一位同門的學弟余慶松邀請廖勇凱加盟惠宏管理咨詢。他經過四個月的接觸與考慮,最后決定和太太楊湘怡一起加入余慶松的創業團隊。惠宏管理咨詢的創業起步艱難。在2007年沒有固定辦公地點,公司人員只有四人。兩年之后,公司隨著不斷的成長,目前已經有十多名合伙人與員工。
創業要承擔的風險是較大的,在創業初期公司的收入是不穩定的,這也影響個人的經濟收入,這樣的壓力是否會打消繼續創業的決心,這就必須考驗自己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el)。廖勇凱把創業期比作建造高樓的打地基階段,辛苦自不必說,困難重重亦在意料之中,最令人沮喪的是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付出很多,但卻未必能看得到相應的回報。此時,能否堅持下去是對創業者的一個嚴峻考驗。正如廖勇凱露出難得的嚴肅表情說道:“創業者與職業經理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創業精神,創業者必須對事業有一股熱情,有一種執著;而職業經理人雖然個人能力很強,但不一定有這樣的創業精神。”
創業團隊是很重要的。“一些人看到惠宏創業團隊時都是非常肯定的”,廖勇凱語露自信的說道,“惠宏創辦人余慶松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他在本科時就讀醫學專業,他創業的想法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他對大陸醫療機構發展的使命感。”這樣的使命感促成惠宏的誕生,但是如何將這樣的使命感傳遞給創業團隊成員是非常重要的。惠宏創業團隊經常溝通公司的使命與價值觀,例如在2009年2月16日公司組織核心成員到浙江嘉興南湖開了一場三天的公司戰略會議,會中大家有充分的時間做良好的溝通與交流,確定了公司的使命與戰略發展方向。雖然志存高遠,但是還是得始于足下,有了好的戰略是要執行落實下來,這就需要創業團隊成員的堅持與努力了。
藍海市場勇拼搏
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很多產業領域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依然有一些領域諸如醫療、教育等是屬于市場化程度較低的產業,由于種種先天條件的限制與管理的低效,這些產業的人力資源往往浪費較大。若是能提高大陸醫療體系的管理水平,也就能帶動整體醫療質量的提升,最終能為社會創造出效益,造福給祖國大陸的同胞。廖勇凱堅信,根據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以往經驗,在目前大陸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的推動下,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大陸醫療機構會朝向現代化管理的方向前進。
管理學中把沒有競爭的市場稱為藍海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的市場稱為紅海市場。廖勇凱在創業中選擇了進入藍海市場打拼。在管理咨詢領域,專注在醫療行業,選擇醫院作為自己的目標客戶的公司畢竟不多。
惠宏管理咨詢最開始的目標客戶鎖定在醫療機構,為醫院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與人才培養上提供咨詢配套服務。為了確保醫院項目的成功,惠宏服務與其他管理咨詢公司在服務模式上有所不同,惠宏管理咨詢重在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除了培訓、咨詢(提供報告)外,輔導(引導人員能落實制度)在公司業務組成中占了較大比重,以便于對咨詢項目的結果負責。廖勇凱經常進駐到客戶端,除了培訓與咨詢外,他還花較多的心力在輔導客戶的工作上,以便于將客戶“扶上馬,再送一程”。
盡管看到了大陸醫療業的問題所在,惠宏團隊愿意貢獻自己的熱情和智慧為醫療業的改革推波助瀾,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遇到了許多抗拒變革的阻力。“這是很正常的,重點是如何將阻力化成助力”,廖勇凱說道,“醫療領域建立現代管理制度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即使惠宏管理咨詢不參與其中,醫療領域管理體制的改革也是遲早的事。既然做了,就不能輕言放棄,就必須堅持下去。”令人欣慰的是,在廖勇凱和伙伴們的不懈堅持與努力下,現代管理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也在客戶端推行起來。惠宏管理咨詢在上海的醫療領域已小有知名度,上海的近十家三級甲等醫院都已成為惠宏管理咨詢的客戶。
惠宏管理咨詢在上海的醫療領域逐漸站穩腳跟以后,廖勇凱和伙伴們開始從戰略高度考慮公司的發展。2008年底,公司開始轉型,朝行業化方向發展,深入拓展在某一領域的品牌。同時依然堅持個性化服務策略,盡量避免與較成熟的管理咨詢公司競爭。目前,公司正在籌組成立惠宏佐業、惠宏醫療、惠宏創業、惠宏科技四個業務單元。惠宏醫療仍然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與此同時,又開拓了穩定成長的大中型企業客戶、創業階段快速成長的中小型企業客戶(惠宏創業)及中小型信息科技(IT)企業客戶(惠宏科技)等新的業務領域,為企業量身打造董事長/總裁導師計劃(惠宏佐業)、全面提供幫助企業成長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的咨詢、培訓及輔導服務,輔導企業IPO上市等。
廖勇凱說,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中國制造已經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中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在中國大陸產業轉型、走向自主創新的過程中,人才培養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需要大量投入,提升人才素質,轉變人的思維模式,塑造新的企業文化。惠宏管理咨詢在人才培養、管理,提升企業軟實力方面將大有可為。此外,與大陸相比,臺灣的許多產業起步較早,技術含量較高,可以為大陸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一些借鑒經驗。為此,惠宏管理咨詢也希望把臺灣的先進經驗介紹到大陸,為兩岸產業攜手共進,共創雙贏略盡綿薄之力。
切身經驗贈后人
整個采訪過程中,廖勇凱不時提到“改革開放三十年”,“改革開放三十年”幾乎成了此次采訪的一個關鍵詞。無論是講述自己的創業過程,還是為后來者提供相關建議,廖勇凱都不忘強調“改革開放三十年”這個大背景。他曾認真看過《激蕩三十年》等與大陸歷史有關的書籍與DVD,脫口而出的幾個大陸“關鍵詞”幾乎讓我忘了他的臺生身份。我笑言廖勇凱的本土化非常成功。他說,相對過去臺灣的經濟發展,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整個過程就像乘過山車,觀者心潮澎湃,震撼不已。不了解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必會對現今的很多現象產生疑惑,很容易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對于未來準備在大陸創業的臺灣學弟學妹們,他以自己在滬打拼的切身經驗一口氣提出七條建議:創業一定要有使命感;盡快適應大陸文化與環境;慎選進入的行業;分析自己的創業性格;建立有共識與互補性的創業團隊;堅持到底不放棄;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在創業的過程中,廖勇凱一路走來,朝乾夕惕,焚膏繼晷。惠宏管理咨詢在他和伙伴們的精心呵護下穩步成長。三年,對于任重而道遠的創業之路來說,也許僅僅只是開始,但我相信,身負強烈使命感的廖勇凱和他的伙伴們一定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斷追尋自己的夢想,因為,這個夢想的受益者不僅僅是創業者本身,還有千千萬萬的天下蒼生。
【復旦大學創業臺生廖勇凱】相關文章:
大專生未畢業先創業勇當總裁03-11
創業明星康凱的創業故事11-17
廖蕊:女性創業者更關注產品02-25
美女創業加盟廖排骨 火爆程度超乎想象03-01
婦女創業 婦聯搭臺03-15
創業者更需要的是“智”還是“勇”03-01
張國強創業路上愈挫愈勇03-08
浙江臺多項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02-26
王女士加盟廖排骨成功創業 已開四家分店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