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利芬:無夢想 不創業 到底為何要創業?
對于創業者而言,夢想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矯情人生的裝飾品,而是創業的深層理由,是創業中的矯正器,是創業航行中的燈塔。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時刻主宰著你的人生。
不要把上市當做創業目標,不要為謀生而創業,更不要為那些華麗的大道理而創業,夢想是唯一的創業理由。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創業想得有多神秘、多么高不可攀,創業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成功失敗都是一種人生體驗,要學會享受創業過程。
1、創業是什么?
其實創業可以這么理解,那就是:
1)對某某方向有癡迷的夢想;
2)在個人興趣、個人特長及市場需求之間找到一個“產品點”;
3)組建一個團隊;
4)調動團隊內外的全部資源圍繞這個“點”死磕。
創業就是一個逐夢的過程
人生最大的悲哀,在于當我們抱著兒孫玩耍時,我們講不出自己當年的故事。人生更大的悲哀,在于當我們瀕臨死亡時,有太多的事情還沒有去做。拉卡拉創始人孫陶然曾經寫給他的孩子三句話,其中第二句是:just do it(盡管去做)。做你喜歡的事,做你想做的事。第三句是:so what(那又怎樣)?只要是你喜歡的事情,只要不違背社會道德底線,放手去做好了,成敗又如何?人生本就是一種體驗,重要的是享受過程本身,不論酸甜苦辣都是生命的意義。別理會那些所謂青年導師的說教,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喬布斯說:“人的時間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別人的意愿去活,這是浪費時間。不要囿于成見,那是在按照別人設想的結果而活。不要讓別人觀點的聒噪聲淹沒自己的心聲。最主要的是,要有跟著自己的感覺和直覺走的勇氣。”
偉大的創業都源于偉大的夢想,如果你有夢想就去創業吧。如果你不喜歡創業,不管因為什么原因都不要去做。過去20年,我自己親自操盤和參與過的每一家公司(這些公司都做到了行業數一數二的位置),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夢想。
創業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創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你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招人、用人、管理人、開除人,你還必須面對研發、制造、銷售、代理商、供應商……同時你也躲不開工商、稅務、融資……
很多人往往因為有一技之長就想創業,其實專長和創業完全是兩碼事。對于一個廚師而言,打工是做菜,創業是開餐廳。對于一個程序員而言,打工是寫代碼,創業是辦公司。開餐廳也好,辦公司也罷,都遠比做菜和寫代碼要復雜很多。所以,不是會做菜就可以開菜館,不是懂技術就該辦高科技公司。
創業是跑長跑,創業路上等待你的將是無窮無盡的挑戰,所有的路都是沒有走過的路。即便是對于連續創業者,一次新的創業也是一次全新的征程。設計得再好的商業模式也需要你隨機應變,根據市場情況隨時作出調整。一切都充滿未知,比的是耐力、智慧和運氣,這也正是創業的魅力所在。
除了極個別的幸運兒之外,創業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不斷發現哪條路走不通,最終找到一條走得通的路你就成功了。
2、創業沒有什么高不可攀
不要把創業想得多么高深莫測,創業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如果你有夢想,如果你天生為創業而生,那就開始行動吧!開始你的浪漫尋夢之旅,去發現用戶的需求,去解決用戶的需求,調動你的全部熱情和資源打開突破點,去體會創業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吧!
創業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很多人喜歡使用各種絢麗的詞匯來描述創業,例如“偉大事業”,其實根本不必如此,不要把創業想得那么高深莫測,創業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有的人是為戶外而生的,他喜歡一個人背著行囊去跋山涉水。對他而言,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在野地里煮一包方便面。
有的人是為創業而生的,他們不滿足于朝九晚五的生活,更不滿足于20歲就看到60歲的工作,他們寧愿食不果腹也要去選擇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業生活。
有的人不喜歡創業,不想擔那么大責任,甚至打工時寧愿工資低一點也要壓力小一些。大家喜好不同選擇不同,都是一種活法而已。不管你選擇哪一種生活方式,日子每天要過,事情每天要做,年齡每年要長,不用想那么復雜,也不用給自己界定太明確具體的成功時點。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去創業,如果你恨一個人也讓他去創業。創業是和平年代最靚麗的生活方式,在創業的過程當中你會體會到酸甜苦辣,不管成功或者失敗,你都會有非常豐富的體驗。我們不能拓展生命的長度,但是創業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廣度。
創業要趁早!
人生不過百年,20歲之前基本上在學習,50歲以后精力越來越少,中間30年扣除吃飯睡覺游戲的時間,真正能干點事的時間其實是很少很少的。不要猶猶豫豫患得患失,想做就立刻去做吧!有創業夢想就去闖蕩吧!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你失去的只是畫地為牢和坐井觀天,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去改變,不確定的未來才是更美的,豐富的經歷才是更美的。
從開始創業的第一天起,就要學會享受創業過程。創業路上充滿未知,不論是順利還是波折,都是一種體驗,要學習享受這些體驗,等到退休的時候回味這些體驗。千萬不要有等創業成功后享受生活的想法,一旦你開始創業,你永遠不可能有滿足的那一天,除非你退休,否則你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永遠停不下來。
創業要趁早,因為我們在沒有太多的人生成見與拘束時,會充滿創造的激情與勇氣。有權威研究表明,在硅谷有47%的企業是由年齡不到30歲的創業者創立的,企業的市場價值越高,其創始人的年紀反而越年輕。事實上,美國市值超過5億美元的初創企業中,有67%的創始人年紀都低于30歲。
創業是一個體力活兒,熬夜、加班是平常事,尤其是創業初期,雇不起人也雇不到合適的人,很多事都需要創業者親歷親為,對體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越早行動,體力精力越好,越多的時間在手,到達勝利彼岸的機會就越大。作家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創業也是一個道理。當青春消逝,不管是精力還是激情都開始走下坡路時,創業的難度就更大了。
現代社會一切都是快節奏,你的想法可能很快就會有別人也想到,早一點開始沒有壞處。不要幻想把一切準備好再出發,因為你永遠都準備不完,創業是一步一步干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
1、關于創業的三個錯誤觀念
不要把上市當做創業的目標,實際上99%的企業是上不了市的。如果你有創業夢想,just do it,即便失敗了,so what?
不要把上市當做創業目標
曾經看過不少報道聲稱:不以上市為目標的創業都是耍流氓!這真是可笑至極。
現在很多創業者把上市當做創業目標,甚至把何時上市當做創業目標,這固然有社會浮躁的一面,也是因為資本的介入把回報的貪婪傳染給了創業者的緣故。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上市絕不是創業的目標,甚至很多企業根本不適合上市,能夠上市的企業只是極少的一部分,99%的企業是上不了市的。
中國上市公司A股和中小板加創業板一共不到4 000家,全世界的企業在美國各級市場上市的也只有6萬多家,而中國和全世界的企業數量萬倍于此。
不要為了就業而創業
創業比打工難百倍。打工只要專才就可以了,而創業需要的是全才。打工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創業是在社會的最底層行走。
打工是當孩子,創業是當家長。當孩子是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生存,有父母為自己鋪墊好方方面面的環境;當家長,沒有人照顧你,你必須照顧別人,再苦再累也得忍著,再大的問題也得去想辦法,天塌下來也不能躲,必須站在那里撐起一片天。
因此,將“創業”當做“就業”,實在是錯得離譜!對大多數人而言,選個適合自己的職位打工是本分。對于打工者而言公司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公司有前途個人沒前途,第二種是公司沒前途個人也沒前途,第三種是公司沒前途個人有前途,第四種是公司有前途個人有前途。第四種公司充滿活力,個人能力也可以盡情施展,是最佳的打工選擇。
如果你想過很舒服的日子,最好不要創業。在第三種和第四種中選擇一家公司去打工可以收入穩定,生活體面。
不要為了那些美麗的大道理去創業
經常聽到有人大講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創業,為了給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而創業,我認為這些人如果不是唱高調就是走火入魔了。這些都是創業成功之后的“果”,絕非創業的“因”。
如果你不是一個天生喜歡創業生活方式的人,如果你沒有創業夢想,千萬不要創業。
一旦開始創業,就意味著你要開始承擔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公司一開門你就對員工、對合作伙伴、對投資人、對企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人有了責任。如果公司做大了,你又增加了社會責任。如果一不小心躋身行業龍頭企業的行列,你又多了份行業責任。企業越大你的責任越大,這些責任絕對不是一時沖動就能承擔得起的,只有那些懷著創業夢想的天生創業者才可能擔負起來。
【王利芬:無夢想 不創業 到底為何要創業?】相關文章:
王利芬:創業成功歷程03-09
關于央視”名嘴”王利芬的創業成功故事02-07
創業者的天性,為何要創業?12-11
要創業就要清楚到底什么才是創業02-18
創業教育到底要教什么呢?03-12
從"為何創業"到"如何創業"11-17
從「為何創業」到「如何創業」11-19
王利芬販賣“成功學”03-28
從“為何創業”到“如何創業”的華麗轉身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