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教育脫離實踐難“給力”
為何經過了系統創業教育的研究生在創業時畏手畏腳,輕易就會改變創業方向,反而是一些學歷不高的人創業成功率更高?昨天,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主辦的“創新型創業教育與實踐”國際研討會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行,來自大學和企業界的人士剖析當前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認為如今的大學創業教育不“給力”,脫離了真正的創業實踐,無法給大學生創業提供真正的助推力,反而有可能在削減學生的創業力。
創業教育沒有點中穴位
“大學創業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就是偏離創業的方向。”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一針見血。他認為,創業教育本身是有價值的,但是它必須點中那個穴位。而現在的大部分創業教育是失敗的,并沒有推動學生朝向創業。“有的學生問我,很多學歷并不高的人創建了非常成功的公司,為什么研究生畢業了反而搞不出名堂,說起來學校里老師也教過創業。我告訴他:因為老師講了很多情況,但沒告訴你哪個情況是真的情況,因為他也不知道哪個是真實情況。”
課開得出來,老師派得出來,看起來有了創業班、創業學院,但是離創業越來越遠。袁岳認為,若是只有照著稿子念的老師,這樣的創業班有還不如沒有,“它起的誤導作用大于推導的作用”。
袁岳提到,看一個學校是不是真的搞創業教育,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給同學提供創業的時間。“你把課程安排得那么緊,而沒有給嘗試的同學以時間和鼓勵,他怎么能在行動中找到自己的感覺?”
《創業家》雜志社社長牛文文也對高校頻頻開展的創業大賽提出質疑,認為創業大賽就是一場“創業秀”,“我當了很多創業大賽的評委,參賽學生的口才非常好,表現出眾,像超男超女一樣,講創業的模式、設想、融資方案。但是對于可行性、運行成本卻缺乏起碼的考慮,因為課堂上教給他的就是先想模式,再搞團隊,再搞投資。”
上海理工大學校長許曉鳴說,目前對創業型大學仍然存在歧視,“在國外,如果說一所大學是創業型大學,大家都引以為豪,比如創業做得最好的麻省理工大學。而在中國,都把研究型作為最重要的方向,F在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真正投入到創業教學里的并不多。”
創業教育須創設真實的創業圖景
“大學為什么開創業課呢?這就是一個公民素質教育,你為他埋下的創業的種子有一天可能生根發芽。”牛文文認為,創業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過程,跟做農民、教授是一樣的。創業教育的最重要職責,是告訴學生一個真實的創業圖景,告訴學生創業者是怎么樣的一種動力。如果我們教創業的教授都能夠有自己的公司,并且創過業,這樣的教授一定會成為大受歡迎的明星教授。
教育部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南大學黨委書記高文兵認為,創業教育必須有三個層次:第一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第二培養學生創業能力與識別利用機會的能力,第三培養學生創建和發展企業所需的技能。
“創業教育一定是一種體驗式的教育,讓學生能夠體驗到一些東西,而不是簡單地去教。”新加坡國立大學黃寶金教授告訴記者,該校每年把50個學生送到美國的硅谷,進入那些新創的公司,跟著那些初創公司的老板學習,而且時間長達一年,“如果時間很短,他們就只能在公司里做一些零碎的事情,只有比較長的時間,學生才能接觸重大的任務,掌握一些初創者所需要的知識和創業者第一手的經驗”。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做法得到了許曉鳴的認可——學生學創業,坐在課堂里是學不會的,你一定要給他一些實踐項目,創業教學光靠學校是不行的,必須注重社會機構和企業的參與。這些機構進來之后,教學質量會大大提高。上理工聘請楊浦區的中小企業老板做創業導師,一對一指導學生創業,學生在導師的公司里學到了真正的企業實務操作。“不可能在一個大的教室里面,能夠真正解決創新和創業的問題。如果你沒有做到個性化培養,創新人才和創業人才都出不來。”許曉鳴說。
【創業教育脫離實踐難“給力”】相關文章:
女人創業難03-06
創業難,女人創業更難11-17
創業女怎么打敗創業難02-27
難苦創業故事12-10
創業容易守業難03-02
對高職創業教育實踐的思考01-13
企業難苦創業故事12-10
創業容易成功難02-28
來聽聽,創業女怎么打敗創業難11-27
創業關注:大學生創業難在何處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