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吉林”去年省直部門帶動28萬余人創業就業
“創業吉林”去年省直部門帶動28萬余人創業就業
郭威2008年畢業于吉林大學。在校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對手工皮革藝術有了興趣,通過不斷研究,可以采用手繪和噴繪藝術,為顧客訂制錢包、皮包了。
郭威一畢業就決定,自己開一家手工制作工藝品店。他先是開了一家網店進行銷售。“這幾年業務發展越來越好,急需要一家店鋪,可是,我一個大學畢業生,到哪去弄那么大一筆錢。”
后來,他向長春市有關部門申請了大學生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經過對他創業的項目進行審核之后,2011年3月份,郭威拿到了5萬元貸款,裝修了店鋪。郭威高興地說:“我相信我對未來的設想不是夢。”
在我省,像郭威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近年來,我省開展全民創業帶動就業活動,傳授創業技能,推介創業項目,提供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
總體情況:參與活動的省直部門增至24個
從2004年到2011年,8年來,參與“全民創業帶動就業”活動的部門逐年增多、活動項目不斷豐富。2004年,省直共有8個部門牽頭組織實施11項全民創業促就業系列活動。發展到2011年,省直已經有24個部門牽頭開展了43項活動,全年共帶動28萬余名城鄉勞動者實現創業就業。
“省政府已經連續7年將創業促就業納入省政府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省與市、市與縣層層簽訂責任狀。省政府將全民創業促就業的年度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使各部門工作形成合力,2006年,省就業工作聯席會議決定,將每年5月作為“吉林省全民創業促就業活動月”,集中開展大規模的創業促就業主題活動。
項目推介:項目介紹都附產品和咨詢電話
想在全省形成全民創業的“浪潮”,首先要引導大家有創業的觀念,教會創業者如何選擇創業項目、制定創業計劃。
該負責人介紹,我省廣泛開展創業項目征集、評估和推介工作。“從創業者的成功實踐中、從市場信息中廣泛征集項目,組成創業項目專家評審團(組),開展項目評估論證和篩選,做到既有適合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者等群體創業的微型項目,又有適合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科技含量較高的項目,并做到每個項目都附有主要產品、投資規模、市場發展前景和項目所在地區的咨詢電話,提高項目利用率和成功率。”
2004年以來,省人社廳還在全省推廣了“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項目,對有創業愿望和具備創業條件的創業者開展創業能力培訓。2011年,全省共組織創業培訓5.2萬人,培訓后成功創業的人數達到2.4萬人,帶動7.77萬人實現就業再就業。
政策扶持:畢業生創業給3年社保補貼
近年來,我省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扶持全民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
以扶持創業者、個體工商戶和小企業為重點的《關于促進全民創業的若干政策》規定,在扶持創辦企業方面,實行創辦企業籌備期制度;對注冊資本50萬元以下的企業允許注冊資本零首付;新創辦的年主營業務收入50萬元以下小企業,3年內免除各類收費,給予定額補貼。
在扶持不同群體創業方面,高校畢業生創業給予3年社會保險補貼;進城創業的農村勞動者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比照城鎮下崗失業人員享受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高層次人才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政府給予補貼;困難失業人員創業可一次性申領失業保險金,城市低保家庭可繼續享受6個月低保待遇。省政府制定《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政策》,實施小額擔保貸款、免費培訓、創業服務、建設大學生創業園等政策措施。
資金扶持:擴大小額擔保貸款扶持范圍
在創業資金扶持上,重點針對個人創業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以小額擔保貸款進行扶持,在擴大貸款對象、提高貸款額度、擴展微利項目范圍等方面完善相關政策。
在《進一步完善小額擔保貸款管理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的若干政策(試行)》中,擴大小額擔保貸款扶持范圍,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包括大齡失業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單親家庭成員、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人員、連續失業一年以上人員、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的人員,均可優先申請小額擔保貸款。
典型引導:培養創業骨干 帶動更多人創業
想要營造創業帶動就業氛圍,典型帶動引導作用很重要。2005年,我省舉辦“吉林省首屆創業促就業成果展示暨項目推介大會”、“吉林創業就業論壇”,2011年舉辦了首屆中國長春創業(就業)博覽會,加強區域創業就業合作。
從2004年開始,在全省評出多名創業標兵,樹創業典型,組織全民創業促就業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在全省巡回演講;培養創業骨干、創業促就業帶頭人等,希望通過他們帶動更多的人,投身到創業“大潮”中去。
未來規劃:“十二五”累計實現125萬人就業
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我省確定了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目標和措施。“十二五”期間,每年將組織20個以上部門開展30項以上全民創業帶動就業系列活動,累計帶動城鄉勞動者就業125萬人。
組織創業培訓20萬人,直接扶持創業8萬人,帶動就業30萬人;大學生創業園區200個,直接扶持創業5000人,帶動就業2萬人;就業困難群體創業市場100個,直接扶持創業1.5萬人,帶動就業5萬人;返鄉農民工創業基地200個,直接扶持創業2萬人,帶動就業24萬人;新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4億元,直接扶持創業5萬人,帶動就業20萬人。
2012年計劃在全省組織20個以上部門開展30項以上系列活動,計劃帶動25萬名城鄉勞動者實現就業。
評論:為創業打造綠色通道
當我們談到GDP的時候,就會想到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對于我國目前來講,消費是最有前景的部分。而當我們談到刺激消費的時候,我覺得它的前提是生產和服務,它一方面帶來了消費的商品,另一方面讓民眾獲得了用于消費的收入。如果沒有產品和服務,沒有購買產品和服務的財富,那就沒有什么消費可言了。所以就業是首要問題,就業充分了,整個經濟也就活了。
談到就業,我們就必須強調中小企業的價值,因為真正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創造就業崗位、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對城鎮就業的貢獻率在75%以上。這個比例在發達國家還要更高。而通過創辦中小企業,開辟出更多的就業崗位,我們可以實現擴大就業,減少社會就業的壓力。
同時,創業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一方面,大學教育和社會需求的錯位造成了大學畢業生的結構性失業,那么更加靈活的自主創業可以有助于解決大學生失業問題。所以,大學生群體,可能是自主創業的最佳群體了。當然無論是大學生還是其他自主創業者,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敢于創業。
敢于創業首先是我行不行的問題,我能不能找到我擅長的領域,我有沒有這個能力,我能不能適應和把握住瞬息萬變的市場,這些都制約著一個人是不是敢于投身進去,畢竟這個風險不小,并且要自己承擔。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就是要給創業者提供充分的信息,通過報紙、網絡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還要加大對創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創業者的創業能力。當然,針對大學生和其他創業群體,還要豐富培訓的多樣性,適應不同人群。
解決了我行不行的問題之后,還要解決政策支不支持的問題。比如說行政審批,應該減少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為自主創業打造一條綠色通道。而通過財政和信貸支持,解決創業啟動資金的問題,畢竟創業不可能是無中生有。只有降低創業門檻,才能解決創業者心中的顧慮。
從2004年到2011年,“全民創業帶動就業”系列活動已經在吉林開展了8年,并且形成了具有影響的“吉林模式”。政策支持、財政稅收支持、人才培訓都成為我省自主創業的推動力量,同時也在不斷地擴大著規模。可以預期,自主創業,將成為今后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創業帶動就業前景可期。
【“創業吉林”去年省直部門帶動28萬余人創業就業】相關文章:
創業帶動就業 濟寧市鼓勵自主創業03-29
清鎮市促進創業帶動就業01-23
2017蘇州創業帶動就業補貼政策03-28
我國多項舉措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01-06
天津市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02-28
濟南大學生創業基地帶動創業就業03-14
創業帶動就業 “民間”力量不容忽視12-26
陽江市創業帶動就業扶持政策03-16
上海:虹口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計劃出臺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