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這些年的團滅與浮沉 中國是創業的天堂還是進化的戰場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好的創業者,就是好的煉金師。在中國這樣大的市場,不用擔心找不到煉金的地方。
中國今天的企業大咖,主要是兩波人,一波是抓住互聯網紅利挺過來的,另一波是扛住了2003年-2004年宏觀調控和2008年經濟危機的人。尤其是經過2008年危機,又抓住了2009年之后金融杠桿大爆發的這批人,成為最大贏家。
對于商業和創業來說,我們無法決定環境,只有適應環境。對創業者和投資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適應環境,切忌抱怨。因為抱怨沒用,不如退而結網。
這也是進化論的本意。長頸鹿不是老用脖子脖子才長,而是只有長脖子的長頸鹿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創業就是進化的戰場。
一成不變的環境,那叫人工無菌實驗室。如果只有晴天沒有風雨,那就是干旱。如果沒有冬天,那么開春的時候,田野里到處是蟲子。
對于創業者,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是適應環境進化自己的能力。今天這種級別的挑戰其實不算大。每一次危機,都會消滅一批人一批企業,但又會成就一批巨頭。財富就在危機中進行重新分配。
中國今天的企業大咖,主要是兩波人,一波是抓住互聯網紅利挺過來的,另一波是扛住了2003年-2004年宏觀調控和2008年經濟危機的人。尤其是經過2008年危機,又抓住了2009年之后金融杠桿大爆發的這批人,成為最大贏家。
在這些人眼中,有危才有機。抱怨,是弱者的自我逃避。
今天,與大家聊聊,這些年我眼中的商業團滅故事,以及英雄們如何從廢墟中重新崛起。
1
2000年-2001年,中國第一波互聯網泡沫破滅,經歷了一次全行業的團滅。僅僅一年之間,丁磊、張朝陽這些年輕的互聯網布道者,從巔峰直墜低谷。被嘲笑、被幸災樂禍、被落井下石。
那時候有多慘呢?網易最低跌破1美元,停牌了好幾個月。那時候,在深夜的網易電梯里,有人看到丁老大拎著酒瓶,一臉迷茫。馬化騰到處找人想用100萬元把騰訊賣掉,但是沒人愿意買。
有人言之鑿鑿地跟我說,如今的某個互聯網大佬,那時候為了求投資,真的是“跪求”投資人,是真的跪了。
到了這種時候,誰要再說自己是做互聯網的,都要被當騙子了。
這時候,聰明人、有門路的人紛紛離開了這個行業。最典型的是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其實,他最早是騰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持有20%的騰訊。2001年最低谷的時候,1500萬美元的價格把這些股份賣給了南非的媒體集團MIH,也逐漸淡出了中國的互聯網行業。
如果李澤楷沒有賣掉騰訊的話,光是騰訊的持股現在已經高達幾千億,已經超過他的父親李嘉誠。這可能他此生唯一一次財富能超越父親的機會。
有的人是因為信仰,更多的人是因為沒有選擇,或者遲鈍,留在了這個行業,留下來的人,慢慢開始從寒冬中復蘇。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件事情是,那時候我在一個媒體做實習生,02年網易第二季度發了財報,我跟著去參加了跟CEO的交流會。那時候的CEO是孫德棣,后來不幸去世了。
我記得網易那個季度的利潤是3.8萬人民幣,有一個記者當場嘲笑CEO說,夠你們發一個員工的工資嗎?CEO很尷尬。只是,可笑的是那個記者,沒有看到背后的那種力量。那個季度,是網易第一個盈利的季度,也是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中第一個盈利的,最關鍵的是趨勢。
真正的高人開始入場,F在很多人都知道步步高、OPPO、VIVO這些牌子很牛,比較少的人知道他們其實是同一個老板,段永平,F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2001年左右,丁磊想做游戲時,第一個去找的人就是段永平,去交流。
因為段永平是90年代紅遍中國的小霸王學習機的總經理,小霸王就是一個打著學習機名義的游戲機。段永平太懂游戲,太懂游戲的魔力了。他堅定了丁磊進入游戲的決心,然后,《大話西游》開啟了網易的黃金歲月。
段永平看好網易的轉型,游戲的未來,在1美元左右買入了大量的網易股票,兩三年內賺了上百倍。十多年前我就寫了關于這個故事的文章,我應該是第一個稱他為段菲特的人,幾年后,段永平真的花了幾百萬美金跟巴菲特吃了頓飯。
2
中國經濟在2002年后開始復蘇,一度過熱,2003年-2004年有一波宏觀調控,團滅了一批企業。最著名的是鐵本。
當時的時代大背景是,中國加入WTO后,迅速成為全世界的制造工廠,重工業迎來大發展,煤炭、鋼鐵、航運的需求大爆發。敏銳的企業家們,春江水暖鴨先知,快速行動起來。
鋼鐵這種大型項目,建設周期長,審批程序可能更長。為了抓住機會,企業家們往往先建再批,或者邊建邊批,地方政府往往也會支持配合。
鐵本就是如此。鐵本老板戴國芳,起點比寶能姚振華低多了,是泥瓦匠出身。姚振華是華南理工的高材生。戴國芳從收破銅爛鐵煉鐵煉鋼開始,慢慢完成原始積累。2002年鐵本啟動總投資100億的大項目,把項目拆分為22個小項目報批,邊設計、邊施工、邊報批,結果被抓了典型,項目被全面叫停,戴國芳因虛開發票的罪名被判了五年,期間鐵本的資產大幅縮水。
這五年,就是中國鋼鐵行業發展最快的五年,戴國芳完美錯過。但是,抱怨沒用。
2008年,戴國芳恢復自由,繼續回到鋼鐵行業。這一次,他變得極其低調,現在據說又發展得不錯,有媒體報道說他的公司在南美又投資了很大的項目。
另一個被這輪宏觀調控波及的是孫宏斌,今年拿出150億拯救樂視的人。孫宏斌那時候在做順馳,2003年-2004年是順馳最激進的時候,口號是趕超萬科成為行業第一。這樣激進的打法,資金鏈就會杠桿用到很大。
結果宏觀調控一來,環境大變,順馳開始暴露出危機,最后被迫賣掉。
要說委屈,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孫宏斌。大學畢業進入聯想,表現太突出以至于差點影響到聯想的分裂,然后被后來被證明無罪的一個罪名送了進去。但是沒抱怨,出來拿了聯想的投資干地產。
后來,地產行業的綠城有麻煩了,孫宏斌去接手,佳兆業有麻煩了,孫宏斌繼續去買。結果兩個都是在交易過程中,房價暴漲,交易對手反悔,孫宏斌最后又都被迫退出。
不過孫宏斌說自己已經過了好斗的年紀了。反而這兩個事情以后,大家覺得跟他合作不會吃虧,找他合作的人越來越多。
無論戴國芳還是孫宏斌,他們最大的特點是不抱怨,無論多大的委屈。因為抱怨沒用,不順的時候蟄伏,順的時候就乘勝追擊。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一批美元基金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他們在國內的項目也受到了影響。
有一家公司叫酷訊,可能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了。這家公司做旅游搜索做得很好,投他們的是美元基金,當危機爆發的時候,這家美元基金不僅不繼續投錢,反而逼著公司低價賣掉,換取現金,非常可惜。
如果酷訊還在的話,估計去哪兒這個網站就不會有了。
不過,酷訊的兩位創始人盡管心里很委屈,但是并沒有與投資機構開撕。我不太懂為什么現在的創始人經常會與投資人撕一把。一位是陳華,轉身去做了唱吧,現在的估值應該已經高過了當年的酷訊,另一位是吳世春,轉型去做了投資,梅花創投,如今中國最牛的天使投資機構之一。
當被資本裹挾而無可奈何的時候,抱怨沒用。與其抱怨,不如找到下一個值得投入的新戰場。
另一個被資本裹挾的例子是港灣網絡與神童李一男。李一男從華為出來的時候,一開始是做代理,并沒有與華為直接競爭。
后來,拿到了投資,投資人要的是快速的增長、完整的產品線、獨立的研發體系,港灣終于走向了與華為的對抗之路。這遭遇了中國商業歷史上最殘酷的反擊戰,華為設立了打港辦,在所有招投標中,可以輸給任何人,但不能輸給港灣。
在這樣的反撲下,港灣毫無出路。資本是要賺錢的,當初攛掇著去反華為,后來逼著港灣趕緊賣給華為,這樣他們不至于血本無歸。最終,華為收購了港灣,條件之一是李一男必須留任一段時間。
李一男的命運應該還沒有完全走出當年的陰影?墒,很多時候,他不得不去做他不愿做的選擇,因為那時候,他已經被資本裹挾。
今天的很多八卦號,有的也都拿到了投資或者要去拿投資,這就必須要增長。要閱讀數,要粉絲數,要流量,要變現,還要快速實現這一切,為了博出位,有人難免會開始越界,最后傷及了無辜。
4
寫了這么多,其實就一句話,面對環境的變化,現實的監管,資本的要求,行業的突變,個體其實無能為力。這時候,抱怨沒有用,與其抱怨,不如把精力放在新的戰場。
有危才有機,那些只會抱怨的人,就會變成別人崛起的機。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好的創業者,就是好的煉金師。在中國這樣大的市場,不用擔心找不到煉金的地方。孫宏斌們倒下又起來,因為這塊土地太肥沃。
今天一個投資人還說,也許以后的終端設備會一直在變,但好的內容會一直吸引人,不用擔心資本市場的變化。
中國依然是創業的天堂,這個市場太大了。前幾天我見了一個做設計的創業者,我問她知道吳曉波嗎?她說不知道。她問我知道AC嗎?我也不知道。吳曉波和AC,都是彼此領域的大神,都是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
這既反映出隔行如隔山的隔閡之深,也反映出了垂直市場的機會所在。
創業是一場長跑比賽,一時的成敗得失回頭看都是可以笑對的風云。中國市場就是一個轉型的市場,地區差異大,大環境變化快,更需要創業者和投資人具備長遠的眼光,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所以中國的企業家和所謂的成功者,本質上是幸存者。不是他們多牛,而是他們恰好是最適應環境的一群人。所以看到那么多企業家明星都很信“命”。他們的內心是,自己其實不夠自信能承載這樣大的成功。
環境變得越快,越考驗進化的能力與速度。不抱怨,不放棄,好好學習,努力進化。
【這些年的團滅與浮沉 中國是創業的天堂還是進化的戰場】相關文章:
創業商場如戰場03-28
休學創業還是在校創業?12-06
創業 單干還是合伙?03-06
創業事跡演講團傳播“創業之道”03-08
獨資創業還是合伙創業該何去何從?03-17
適合打工還是創業測試03-03
寧波智團創業項目03-10
創業指導:二十幾歲,買房還是創業03-01
創業中的“取舍”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