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者與風投者要保持怎樣的關系
創業企業與風投的“角力”
資本好比是根鏈條,連接起企業與風投的兩端。鏈條扣得緊或是松,全憑兩端的發力。對于企業而言,希望盡快地抓住資本幫助自己茁壯成長;而風投那端則也在審時度勢,找尋與它最為“合拍”的項目。
即將掛牌上市的首批創業板企業背后頻現投資機構的身影,不免激發了創業企業與資本愈加親密接觸的熱情。
一家從事創意行業的企業已成立兩年,眼看著創始團隊的資金燃燒殆盡,最近一直在迫切地尋求融資。但創始人SAM無奈地告訴記者,與幾位天使投資人接觸后雖然投資人認可他們的創意,也頗為欣賞團隊的能力,但卻表示如果企業沒想明白未來怎么發展,他們不考慮注資。
上述天使投資人告訴記者,投資人應是幫助者而非指導者,上述企業的致命問題在于沒有明確發展規劃。據悉,SAM已經約好了投資人再次見面,給他一個明確的發展規劃。
而另一家新材料生產的企業最近也在找風投,據記者了解,該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技術,目前該行業的市場份額被世界巨頭壟斷,但該創始團隊花費了5年多時間研發的技術已能與國外同行抗衡。擺在企業面前最大的阻礙便是如何將技術產業化,盡快擴充規模。在近期的一場投融資交流會后記者發現,該企業吸引了現場5~6 家風投的目光,企業現準備從中選擇。
其實投資與融資本來就是一場角力,當力與力產生相互的作用時,關鍵在于掌握適度。對于創業企業而言,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投資人是一門學問。
做好準備工作
創業加速器項目部目前扶持的項目中27家企業正面臨融資需求,該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融資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并非寫個簡單的計劃書就能拿到錢。對于企業而言,需要考慮的方面很多。
“從提交商業計劃書到投資機構與核心團隊溝通,到投資機構做詳盡的市場調查,再到企業拿到投資機構的TERM SHEET,整個過程會占用企業很多的時間。”上述人士說,“在這段時間內,建議組建專門的融資團隊負責相關事宜,不能因為忙著融資而耽誤了企業的正常運作。”
高蓋茨律師事務所駐上海代表處合伙人孟繁麟也向記者表示,在考慮融資前,企業自己一定要準備好,融資原因、公司現狀、未來愿景都需要“統一口徑”。“要假想投資人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如果提及企業的缺點,不應逃避,而要針對性地做出客觀解釋。”他說。
此外,上述項目部負責人提到,企業融資是為了快速成長,但在不同的融資階段應有各自的側重點。她解釋道,比如在首輪不應引入過多的資本,而稀釋企業股份;在為上市作準備的融資階段則要根據業務情況以及未來的上市方向,有選擇地考慮外資與本土投資機構。
“外資機構雖然較為專業,且對于有外銷業務的企業幫助會更大,但若其剛進入國內,對于國內情況的熟悉程度以及給予企業的資源幫助可能不及本土創投。”她說。
錢并非越多越好
“有些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尋找對自己有幫助的投資機構。”上述人士強調。投資機構往往都有各自專長的細分領域,在她看來,那些有專業行業背景、行業上下游資源以及渠道的投資機構給企業的幫助遠超過資金。
她向記者舉例,許多拿到多份TERM SHEET的企業會一下子迷失方向,不知道怎么選擇才好。她建議,應多關注該投資機構過往投資案例,找投過類似項目的機構,而并非盯著給價最高的那個機構。
此外,對賭協議的高失敗率已成為企業引入風投最大的心理障礙。對此,上述項目部負責人表示,專業投資人一般根據行業整體水平以及業內已上市公司的估值,再根據擬投企業的實際情況,定出最終估值。而對賭往往是因為企業與投資機構在估值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
“企業一定要做中肯的預期收入,盡量保守估值以此來避免對賭。”她說,“不要糾結在數字游戲上,這可能會讓企業錯過最佳的融資發展時機。”
充分利用第三方資源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企業苦于無處可尋投資人。他們表示,那些曾經給投資機構發去的商業計劃書,大多石沉大海。上述項目部負責人認為,目前尋求融資的途徑很多,參與投融資推介活動、行業內的研討會或是與所在高新園區、行業協會的定期溝通,都是獲取與投資機構接觸的途徑。
但其指出,尋求專業的機構幫助,成功的幾率會更高,其中包括財務顧問、會計師、律師等第三方資源。
孟繁麟也指出,選擇第三方機構應謹慎。他告訴記者,自己曾碰到過一家企業的財務顧問,在一場業內會議上交換到了幾十張投資機構的名片,然后逐一邀請其與企業見面溝通,但之后再無后續進展。“不要拿機關槍亂打鳥,而是應該了解企業的實際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他說。
【創業者與風投者要保持怎樣的關系】相關文章:
創業者與風投相互忽悠11-13
吸引風投的創業者素質03-09
風投能給創業者帶來什么?03-14
創業者:拿什么吸引風投?03-23
創業者怎樣打動投資者03-01
天使投與風投的區別08-10
創業計劃書怎樣才能打動風投12-02
風投商與創業者如何“一拍即合”12-11
眾籌、天使投及風投的區別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