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到底什么叫創業?
什么叫創業?如何才能成功的創業?下文就是小編收集的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閱讀與了解。
在現實中,有的人認為創業就是自己干,的確也是。有的人認為創業就得高大上,感覺而已。
拋開客觀與別人的觀點,用我的認知來看,除卻上面所說的,不管怎么定義都離不開下面幾句話:
1、創業無非離不開“解決用戶的痛點,滿足用戶的需求”去賣產品、賣服務、賣廣告!
2、再說高檔一點類型有:C2C(消費者與消費者)、B2C(商家與消費者)、B2B(商家與商家)幾種交易類型。
3、進而規模化又離不開:復雜的東西簡單化,簡單的東西系統化,系統的流程化,流程的東西規模化。
總之,定一個目標為夢想,然后開始按照上面所說的,活在當下,一步一步去做。有多大能耐做多大事,搞那么復雜干嗎?整天胡思亂想有用?
有的人說經驗,學識,團隊,錢,資源等等沒積累夠!還是一句話“有多大能耐做多大事”,什么都準備好了,都想明白了,還用得著你做,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看看能做多少,先整合自己已有的資源做著,總比你憑著自己那一點點認知去亂想,想想之后沒有科學的分析就給這大大的世界個胡亂下定義好。
人生不就是未知的么,要選擇奮斗了也不就是奮斗的么。只能是有個目標,沒有了去主動學習,需要了主動去找去積累就ok,規劃不了多遠,想不了多完美。
同時按事實來講,沒有人是全能的,而且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任何時候都必須得學會借力!也沒有哪個大企業總裁是預言家,所以創業都得慢慢試錯,慢慢走。我們畫個創業的餅:想賣產品創業,以后想搞個牛逼點的企業,但團隊,錢,資源什么都沒有,怎么做?
1、沒錢我們先賺錢;沒有基本的經營知識先自己學習;沒有人找人,網上這類人有資源的沒點子,有點子的沒資源人很多,去找比去想更有價值。完成基本構架!
2、進行試點經營,之后不斷反思,不斷進行專業學習,不斷完善!
3、重行整合資源!開始系統、流程、規模、成熟化。
4、二、三點不斷輪換,不斷做大。
這是為了做大,要是單單為了賺多點錢,
其實就三點:
1、學習賺錢的技能
2、整合身邊的資源
3、狠狠做就行。要是再省略的話,第一點也不需要,只要別在乎什么面子問題,整合身邊資源和能力,大膽做就行。越搞虛的,越一事無成。
對于創業,有些人太看重經驗了,那都是虛的,有些經驗得有,有些經驗純粹是子虛烏有。我給兩個反駁點:
1、你要喜歡經驗,中國幾千年文化,要經驗不去學干嗎,光靠自己經歷,我們才能活多少年?對很多時候來講很多經驗都是沒用的。
2、再者要說經驗,誰能給我說說傳統企業幾十年經驗為什么被互聯網干翻了?
社會變化太快了,主動學習比被動搞經營要實用的多。
解決經驗問題其實很簡單:
1、學習,不會就學。2、不會去找會的人。創業擁有自主權,沒那么多束縛。
當然,要找工作,經驗必須的,因為別人要我們給他直接提供價值,培養一個人多費時間啊!
說到這,就該第二個話題了。在互聯網這個社會只要有人,有錢,有能力或者有技術都可以有大的發展,沒必要有很多外部性因素,尤其是公司。
對專業的團隊來講,公司代表的是更加信任是企業應該有用,尤其對以后發展有著很重要的角色。可是對于只想賺些錢的人來講就不可獲知了,尤其是沒方向的人,很多人其實只為了面子沒有實際性意義,現在開公司太簡單了,騙騙家鄉老一輩同志們還可以,了解行情的都不當回事。而且沒有規劃僅為了面子的公司很可能賠錢。
你思考的創業問題真是問題嗎?
關于創業疑問的伸手黨實在太多,幾乎80%的問題都是恨不得你直接給出方案。我決定換一個角度。
女朋友(太太)發脾氣恐怕是很多人遇到過的問題——平常好好的,偶爾“脾氣發作”。然而,發作起來甚是“恐怖”。然后你總在想:“怎么讓她不要發作?”一開始,你可能天真的以為她生氣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后來也許覺得,其實有可能是覺得你這個人不優秀,不喜歡你;后來你終于醒悟,她只是“自己心情不好”而已。
可是,全錯了。你確定她是在發作嗎?這就是很多人的盲點。你認為她是在“發作”,但你錯了,她生氣的時候不是在發作,而是回歸正常。因為你一直在想辦法找到那個“抑制”發作的手段,所以你永遠也找不到。很簡單,你不應該去找她發作的原因,反而應該去看她“沒發作”的日子,看有什么好的消息、好的事情、好的天氣……然后,在平時盡可能讓對方更快樂,不就夠了嗎?
同樣的,有很多問題,你思考的方向可能根本就是錯的。舉個例子,加入你開家夜店,該重視女客人還是男客人?你一定會說要重視女客人,因為夜店滿足的是社交需求,這也是Lady's Night讓女士免費進場的原因。女客人多了,男性自然會跟著買票進場。但也有人會說為什么不能反過來呢?有很多帥哥的夜店同樣也可以吸引很多女性。但要點在哪呢?要點是男性比較容易掏錢出來買酒,而酒是夜店的經濟命脈。酒在歷史以來,都是一種象征權力的商品,而多數女性并不在意這方面的需求。
舉一個和創業相關的例子。很多人問,什么時候開發新產品最合適?我想先問另一個問題:“如果餐廳忽然更改了菜單,你覺得是什么原因?”你樓下的米粉店突然也賣起驢肉火燒,很可能是下面三個理由之一:1.賺更多錢、2.想轉型或是多樣化經營、3.原來的生意不好做了。如果你去驗證一下餐飲店,答案通常是3,少部分是1。如果你覺得是2,那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他原本的獲利來源足夠,只要繼續專注在米粉上頭就好了,干嘛大費周章賣火燒?推出新產品之后,公司要同時面對兩個不同的產品線,一定會開始面臨新的問題,準備不夠充分,新產品不夠穩定,或是人手忙不過來,接下來,很可能連原本的生意都會不保。因此推出新產品并非時機問題,而是動機問題。
繼續下一個,團隊意見這么多,該聽誰的?老板?客服?市場?錯!唯一的答案就是聽消費者的。那如果爭執的雙方都顧到了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該怎辦?算算哪一邊可以幫公司帶來更長遠的利潤,能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
繼續……“我這個項目能挑戰行業內的巨頭地位。”“不,我認為你沒想清楚,這個模式不行。”你們是在逗我?一家公司若號稱有十年的完美規劃,先看看他的意圖,我猜多半都是畫大餅唬人的。他們肯定每年都在更改方向。海賊團并不知道下一步要航向哪里,他們剛開始的時候沒有航海士,沒有船匠,沒有航海指針,總是亂開亂闖,總是見拆招,修修補補,存活就是件有難度的事。假設,我們真的掌握關鍵技術可以挑戰產業巨頭。那么,我們要挑戰領域中的哪部分還是全部?要花多少時間?要建立多大的團隊?需要花多少預算?這段時間有沒有足夠的資金?團隊人員要吃多少苦?要領多少薪水?有哪些障礙要跨越?市場格局這種東西都是成功以后的口號而已,剛開始先一步一步走起來吧。
繼續……“A公司是這樣做的,照著來一定可以成功。”“不,我研究了B公司,他們的做法才是更靠譜的。”通常,這些所謂學習到的東西都是從書本、雜志上學來的,公司呢自然都是星巴克、Google、Facebook、Apple、華為、騰訊、海底撈、三星、優衣庫等等。然而,無數的跟風者都無法像本尊一樣成功。如果你看過喬布斯傳,至少應該發現,絕對不是因為“我們推出了這項商品”就成功了,而且,所有頂級公司都曾推出新商品而失敗過,只是我們不知道或者看到了也不記得了而已。一個公司或商品之所以成功至少有四個必要條件:1、時機正確,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2、恰好符合了市場趨勢和消費者的喜好、3、用了巧妙的營銷方式、4、躲過了競爭者的追殺。眾多條件加總在一起才能他們的成功,絕對不只是我們外表看到的那些。只有背后的那些,才是該默默學習的。
繼續……“功能多才能取勝。”“便宜才是王道。”環顧家庭或辦公室的四周,每一件商品都有無數品牌可以選擇。所謂的商品特色區別真的不大,外型、價格、品牌形象、附件、親友認同等等因素就成了決策關鍵。創業者常常自己都會覺得很棒,通常也會有一種感染力或說服力,讓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團隊,但創業成功的關鍵在于“你解決的問題,是否為真的問題,人們愿意付錢去解決的?”。消費者真正的購買因素,往往不是功能強大或便宜,而是心理價值和實際支付的費用之間達到了平衡。你是否能真正體會并分析真實消費著做決策的心理而不是靠胡亂揣測?
繼續……“看市場報告產業空間非常大,是個藍海啊。”“我認識很多人都在做這行了,一片紅海啦。”所謂紅海藍海,有時候取決于競爭對手是否缺乏你優勢,從而讓你確保競爭者短期內不會追趕上來。每進行一個新決策之前,你都必須重新審視這一點。如果競爭者很多,消費者的選擇也很多,那不用懷疑,這是紅海生意。要想知道進入的市場到底是什么模樣,你的'職責應該就是不斷找出消費者需求當中的缺口,找到競爭者少,又有市場的那一塊。否則,就別在家里看什么產業報告,應該多出去走走,多和人聊聊。
繼續……“營銷預算太低推不起來呀,需要趕緊融資。”“不是錢的問題,關鍵是要互聯網思維。”誰不希望生意可以快點起來?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是讓媒體和消費者愿意主動幫忙傳播。比如你開一家牛肉面,明星開店、學生創業、冠軍師傅、創新菜譜、超大海碗、動人故事、貼心服務等等,都能夠爭取到短暫的曝光機會。然而,是否成功的判定標準,不在于開幕的前兩個月有多少人排隊,而在于能否持續經營。除了營銷和話題性,最終還是回歸企業的本質。營銷是一門專業的學問,需要很多經驗的輔佐,以及許多人比較缺乏的創意溝通層面。成功的品牌總是不斷思考:“我們有什么優勢?該如何持續優勢?和競品如何創造差異?如何溝通消費者?”當然,良心也是。
誤區還遠遠不止以上這些。比如說“抱歉什么我都不能說,因為這是機密。”老實說,如果很容易模仿,那就不是什么厲害的技術或Idea。網站、APP往往都是十分雷同的功能,現實中的商品,去掉標派消費者可能也感覺不出其中的差別。很多真正厲害的創業者,甚至可以把他生意上的know how都告訴媒體,或是攤在陽光下給競爭看,卻沒人可以真的學的來。擁有一種“別人難以跨入的關鍵技術”這是我們的巨大優勢,然而,技術是生意成功的一個環節,我們可能還會欠缺經營團隊、銷售專家、或是市場營銷、技術人才、上下游廠商等。事業的發展途中,也總會需要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或是協助。因此,藏住最最關鍵的那一點就好(是哪一點?因人而異),其他的想法都可以放開心胸跟朋友討論,因為大家的專業領域不同、觀點不同,跟別人多聊一點,就可能會挖掘出更多好的建議,或是完全顛覆自己的想法。只不過,沒必要什么都說,也別逢人就說。
所以,當你遇到覺得需要迫切得到答案的問題時,請先自己思考吧。
【到底什么叫創業?】相關文章:
什么叫創業03-03
對創業而言到底什么是成功03-28
要創業就要清楚到底什么才是創業02-18
創業到底是什么感覺03-22
如何創業:你創業到底是為了什么?03-13
創業教育到底要教什么呢?03-12
創業技巧:到底是什么“決定成敗”03-01
想創業:到底做什么事才最合適02-13
到底應該怎么實現創業03-06
打工創業到底哪個劃算?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