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創業當學滴滴:眼光狠、積淀深、會忽悠,勇當寂寞的造風者
滴滴出行的相關服務,大家應該不陌生吧,現在很多的創業者以它為榜樣,因為它是眼光狠、積淀深、會忽悠,勇當寂寞的造風者,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什么是風口?
風口,是時代的產物。比如現在比較火的人工智能,納米技術等等,其中的共性可以歸納成3點:
1、真正的風口是有土壤的;
互聯網社交和移動社交的為什么能火?當然是建立2000和2010年兩個時間點上,兩個互聯網的大發展,為互聯網社交提供了基本的載體;
2、技術和人文的積累;
早期的納米技術和光伏概念很火,但積累達不到,導致技術附加的產業全都是低附加值環節。
3、充分的市場需求;
依然以移動社交為例。社交需求在線下就有,只是移動互聯網需求搬到網上。更快得滿足人和人,人和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需求罷了,當然還有一些類似陌陌的化學反應。
綜合而言,土壤、技術積累和人文沉淀、市場需求,三者缺一不可。和股票一樣,咱們不能光講概念,不說基本面;也不能只有基本面,不談前景和方向,一個道理。
到底什么是真風口呢?
找到風口很簡單,真真假假的風口都會被炒作。如果你整天在媒體、項目路演等等場合看到的詞,都可以先記下來。
但判斷是不是真風口,我們可以結合剛才的幾條標準:
以“石墨烯”為例,“石墨烯”概念股很火。但實際上,技術和人文積累都達不到,無論是觸摸屏還是電池材料,各個領域的應用都不廣。這種一級市場還沒做起來,就被二級市場炒作的概念,多半不是真風口。
再比如“可穿戴設備”,目前看起來手表、手鐲、腳鏈干的熱火朝天,什么都有。但最核心的傳感器技術,還是由國外引領。光有應用場景,缺乏核心技術積累的風口,也靠不住。
風口上的豬怎么飛起來?
雷軍說“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就是面對風口,高大上的人和小叼絲都有機會飛起來。但這句話可能只適用于互聯網這一個風口。因為互聯網的創業門檻低,不需要太多資金推動和行業積累,就可以做得一鳴驚人。再加上“雙創”的推動,所有人都蠢蠢欲動,想去飛一把。
但豬能飛的概率終究很低,要知道互聯網只是風口之一。其他的風口,比如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等等,絕不是豬能說飛就飛的。在這里找投資或者創業機會,一定要找高大上的老鷹。
而且,互聯網創業到了今天,豬想飛也非常難。
一個重要的點,就是避開BAT的核心業務。比如百度的搜索、阿里的交易、騰訊的社交等等,但凡跟這些沾邊的,都別碰。也不意味著,在線下創業就能完全避開他們——就算BAT的員工都是程序員,但一樣可以招代理、可以收購。
BAT就像章魚一樣有很長的觸角,切掉一條胳膊還是會長出來。當然,機會還有的。一些行業一旦被占領,BAT也難進,比如京東、滴滴等,這樣的行業還有很多。
忘掉風口才能找到真風口
大家只看到被吹起來的豬,卻沒看到絕大多數的豬根本飛不起來。
目前的資本寒冬,當然有客觀原因:二級市場不好,導致投資人資金縮水;3年又3年的投資周期又來了一輪輪回。也有一個基本因素:投融資本身就是供需關系,“雙創”讓創業者的絕對數量大幅度增加,打破供需平衡,加速了投資節奏下行,寒冬非常正常。
如何在這種條件下脫穎而出?不跟風的創新非常關鍵。
就在深圳,金沙江就投過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智搜科技、斯凱榮、盒子支付、國微電子等等,去年有一些已經被并購到上市公司了。深圳是一個創新能力非常強的地方,很多硬件相關的企業都非常優秀。
金沙江喜歡的公司都滿足這三條關鍵:
創新的商業模式、領先的技術優勢、大幅度的原創。
中國市場這么大、制造業這么強、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環境如此發達。可這么多年下來,創業成功的企業很多都是微創,包括很多大企業——我們的創新能力遠遠比不上歐美。
我希望創業者能忘掉風口的概念,踏踏實實的在長期工作中發現痛點,用互聯網的方式,改造這些行業。從這樣的著眼點出發,才會有更高的成功率,也會更有成就感。
要做“風口原創者”
歸根到底,我并不贊同“尋找下一個風口”的說法,我鼓勵大家去做“風口的原創者”,什么人能做“風口原創者”呢?有四點比較重要:
·眼光狠:一種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其他人沒有意識到風口在哪的時候,找到潛藏的機會。
·積淀深:充分的行業積累,這其實是承接上一條的。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是建立在積累上的;
·會忽悠:忽悠能力很重要,要能忽悠住三種人:忽悠合伙人,把團隊招募起來;忽悠投資人,把錢拿到手;忽悠團隊,能團隊籠絡好。
·耐得住寂寞的信心:開創風口的人,一定沒有同行者,在跟別人忽悠你夢想的時候,在大手筆的燒投資人錢的時候。如何底氣十足?這都取決于你的決心和信心。
從這樣的判斷出發,金沙江確實開創了幾個風口。
在擁擠的互聯網圈,我們從最早期就投資了滴滴打車。另外世界不止有互聯網一個風口,還是以金沙江為例,在大家不太熟悉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也投出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的風口——自動電動車。
所以,這個世界上風口依然有很多,只要各位能夠沉下心,強化對行業的積累,培育起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一定可以創造出一個劃時代的產品。
Q&A環節
Q:互聯網項目本身的技術壁壘就不強,難道只能靠“錢砸用戶,攢壁壘”?
A:沒錯,互聯網類項目的商業模式,他的技術壁壘就是靠用戶的積累形成的。淘寶的交易網站技術壁壘并不高,就是靠籠絡了絕大多數人而形成的壁壘。當然,一些資源有限型的項目,確實具有一定的先天壁壘。
Q:小散投資人在眼光和布局上肯定比不上那些大機構。那么小散在投資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怎樣才能發掘一個好的項目呢?通過眾籌模式是否可行?
A: 再一次以炒股做類比,在布局和眼光上,個人投資人可能不見得比機構差,但是信息不對稱是肯定存在的。在機構里,我們都說培養一個成功的投資人需要4000萬人民幣的代價。就是說,確實需要一些失敗的投資案例,才能成長為一個成功的投資人。
這樣一個門檻,個人投資人甚至很多小機構都沒有辦法做到——很難全職看項目、也沒有這個資本。那么眾籌采用“領投-跟投”的模式,由相對專業的領頭方判斷項目,個人投資人跟著投。一方面降低了投資金額門檻,一方面降低了判斷項目的專業性。畢竟投資本身見仁見智,一定要多看項目才會有感覺。
【創業當學滴滴:眼光狠、積淀深、會忽悠,勇當寂寞的造風者】相關文章:
創業者與風投相互忽悠11-13
優秀創業者融資常被忽悠12-10
未來創業造富行業12-01
創業者與風投者要保持怎樣的關系03-06
創業測試之財富眼光測試12-11
創業測試:測試你的投資眼光03-25
名人創業故事:劉慶峰是峭壁上的聽風者05-23
創業測試:你的投資眼光準不準12-01
徐小平:創業者最重要的是忽悠力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