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誠信考場”不如“信譽檔案”
又到考試季,不少學校都進行形形色色的考試,更有學校試水“誠信考場”,不設監考員,由學生負責試卷分發和回收,考場內依靠學生自律。此舉引起了學生家長的熱議,有人支持,說推廣“無人監考”是為了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也有人質疑說形式大于意義。
“無人監考”并非新鮮事。寧夏、安徽、青海等地中小學早在幾年前已經“試水”。筆者比較贊同不少家長的觀點:無人監考“形式意義”大于“內容意義”,難以全面鋪開。一方面,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不太誠信的環境,常常有人弄虛作假,誠信的人經常吃虧。老師經常感覺無力無助,在校教學生必須講誠信,但孩子接觸社會又是不一樣的天空。單靠學校塑造一種誠信的氛圍,整個社會卻是另外一套,還是沒用的。另一方面,當前教育評價機制多是“唯分數論”,尤其是高考指揮棒沒有改變。一些學生作弊也是迫于無奈。假如仍有個別學生抵不住誘惑而作弊,這對其他學生來說就不公平了。如果此后老師的教育工作又不及時跟進,豈不縱容孩子違紀?與其進行“亡羊補牢”式的教育手段,不如自始至終就配備盡責又懂得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老師來監考,守護平和安定、公平競爭的考場氛圍,對任何逾矩者毫不含糊地施以嚴懲。
誠信教育體系缺失,不是單單依靠“誠信考場”就可以改變的。對于心智尚未成熟、仍處于接受教化過程中的孩子,我們應當盡一切可能創造機會,從正面去引導它、強化它,幫助學生去慢慢養成一些正確的、良好的道德習慣,養護、延續他們內心一些美好的道德感,而不應該用一些實驗性質的做法去撩撥他們的內心,暗示有機可乘。說到這里,筆者認為,利用現在的技術,不如從小為孩子建立長期有效的個人“信譽檔案”,把學生誠信點點滴滴記錄在案,作為升學及日后工作的重要依據。這樣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教育,或許來得正是時候。
【“誠信考場”不如“信譽檔案”】相關文章:
誠信檔案07-18
誠信檔案201707-19
我們需要怎樣的誠信檔案07-18
誠信檔案自己能查嗎09-09
記入誠信檔案能消除嗎09-09
考研會查誠信檔案嗎02-22
2022誠信檔案誠信承諾書(通用5篇)08-22
學生誠信檔案自我評價(精選13篇)08-30
名譽、名聲與信譽的諺語11-21
信譽承諾書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