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通用10篇)
導語: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包含著老祖宗的生存智慧。傳統文化起源于過去、融合現在與未來的動態的主流觀念和價值取向,具有承前啟后的特質,影響著一代代的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1
家鄉位于中國西北地區,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在這里,人們一直積極地傳承和弘揚著家鄉的傳統文化,以此來維護著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尊嚴。本次調查主要圍繞著家鄉的傳統文化進行,以下是我的調查報告。
一、傳統節日
在我們家鄉,有很多傳統的節日,每個節日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傳統文化。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其中最為重要和盛大的'是春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節日之一。每當春節來臨時,整個家庭都會歸家過年,一起享受團圓的情感和美好的時光。在春節期間,人們會進行拜年、吃年夜飯、賞花燈、放煙花、發紅包等各種活動,其中最具有民俗風情的是賞花燈和放煙花。家庭成員和親朋好友們會一起組織游園會、賞花燈等活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二、傳統美食
中國尤其是家鄉的傳統美食,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家鄉有著各種各樣的傳統美食,而其中代表性的食品則是羊肉泡饃、肉夾饃、涼皮、糊塌子、油潑面等。這些美食的特點在于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制作工藝復雜,同時也凸顯了家鄉的文化和歷史底蘊。
三、傳統手工藝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手工藝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家鄉有很多以手工藝為特色的傳統文化,如刺繡、畫兒、裱花、紙藝等。其中最為有名的則是刺繡和裱花。
在刺繡方面,我們家鄉以女子刺繡為代表,這是一種非常精致的手工藝,刺繡的圖案細膩、色彩鮮艷,而且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在裱花方面,則是把糖液或糖霜涂在蛋糕或面包上,用刀或者裱花袋制作出各種形狀和紋樣,美觀大方,讓人垂涎欲滴。
四、傳統民俗活動
我們家鄉的傳統民俗活動非常豐富多彩,以耍龍燈、耍獅子、跳秧歌為代表。這些活動都是以團體的形式進行的,人們一起跳躍著、旋轉著,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節奏,這些民俗活動在我家鄉的傳統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我的家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了我們家鄉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我希望我們能夠更好地弘揚和傳承這些傳統文化,讓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發揚光大。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2
一、前言:了解春節
春節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是萬家團圓的日子,是中國農歷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二、調查目的
了解佛山春節習俗,讓其它地區的人們更加深入了解佛山文化。
三、調查內容:春節習俗
1、年前掃屋
“年廿八,洗邋遢”,這是廣東話。意思是年廿八這天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掃干凈。把這年不好的東西全部掃除掉,來迎接新年的來臨。
2、年前開油鍋、蒸年糕
我們將在家炸油角、煎堆、蛋散叫做“開油鍋”,寓意是“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百萬。大年二十左右,主婦們搬出大鐵鍋,備好瓦缸、瓦罐(用來裝炸好的年宵),張羅著“開油鍋”了。而年糕一般是蒸蘿卜糕,馬蹄糕等。蒸糕,有著節節高或者步步高升的寓意,所以,佛山這邊,大多數的家庭都會在春節前蒸各種糕,有蘿卜糕、芋頭糕、馬蹄糕等。
3、年夜飯
年三十晚(年三十或年廿九)吃團年飯,一年到頭一家人團團圓圓。年夜飯是佛山人必不可少的重頭戲。有人保持傳統,在家自己下廚煎炒烹炸,為的'是保留濃濃的年味;有人在飯店聚餐,圖的是方便省事;還有人玩起了時尚,網購年夜飯,去西餐廳體驗時髦情調。
4、行花街
每年春節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節前十天左右開始,到年三十晚十二點結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氣就越旺。花市擺賣鮮花,年桔,工藝品等。春節佛山家家戶戶都會插上鮮花來過節,桃花是必不可少的迎春花,祈求來年鴻運當頭,走個桃花運的意思。金桔象征“大吉大利”。與金桔同類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樣能起到這個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選購其中一種。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還有水仙花也是佛山人過年的擺設之一。
5、獅子采青
大年初一早上,在佛山有很多村子會有舞獅節目,“獅子”會到每家每戶去串門,通過一系列的套路表演,獵取懸掛于高處或置于盆中的“利是”,因“利是”往往伴以青菜(以生菜為多),故名“采青”。按照佛山當地的說法,正月里給獅子送紅包能夠討個好彩頭,一年都會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6、拜年
向親戚拜年。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拜年帶的禮物,不能是奇數。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
回娘家拜年。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表示姑娘對娘家的思念。
7、派利是
派利是(紅包或壓歲錢)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運帶給他們。利是主要意義在于紅紙,因為它象征好運。因此,在分派利是的長輩面前打開利是,是不禮貌的做法。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8、行通濟
正月十五行通濟橋,佛山有句俗語“行通濟,無蔽翳” 。當天買行運風車和生菜走通濟橋,祈求吉利好運和生財。
四、結尾
佛山春節習俗,比較系統、集中地反映佛山民俗的特征,透過春節民間風俗,體現了嶺南歷史和時代風貌。文明健康的習俗是倡導社會新風尚,傳統文化的和諧與凝聚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3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法
調查時間:
20xx年2月6日至2月15日
調查人:
xx
抽樣人群:
來九寨溝旅游的人
09年年初四川省災后重振和危機應對政策初見成效,解脫降落趨勢,今年“春節”逐漸有回熱征兆,春節旅游調查報告。我組于09年2月5日至2月15日“春節”黃金周期間對游客在九寨溝的旅游情形進行抽樣調查,現將所調查的有關內容綜合并剖析如下:
四川暗藏著一處桃源仙境――九寨溝。那里有重重的山巒和茂密的森林,;有彩色的湖泊和奔涌的飛瀑;還有各種鳥類和珍禽等。九寨溝的獨特和它出色的神話故事如夢如幻,因此人們習慣的將它稱之為“神話世界”。在春節黃金周旅游安全上,節前和節日期間,成都市假日辦和相干部分,加大了對重要景區(點)的旅游安全的領導檢討,從源頭上確保了節日期間的旅游市場安全有序。春節期間,全市無重大旅游安全義務事故和旅游投訴,實現了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同一”。
一、“春節”旅游市場的總體情形
1、客源市場呈上升趨勢
5.12汶川大地震產生,九寨溝有震感,但并沒有對景區的自然景觀和旅游服務設施造成損壞。地震過后,九寨溝治理局馬上組織全局所有職工對景區各景點、步游棧道、觀景臺、景區公路、護欄進行拉網式排查,沒有發明破壞和安全隱患。九寨溝地域的賓館、飯店、公路、娛樂、購物等旅游基本設施均完好無損。統計剖析表明地震后愿意來九寨溝旅游的占86.65%,以為地震對九寨溝沒有任何影響色游客占59.12%。從此可看出九寨溝已經解脫降落趨勢客源開端升溫。
“20xx中國生態旅游年九寨溝首游式”將于20xx年1月1日在九寨溝景區舉辦,調查報告《春節旅游調查報告》。 今年的“生態之旅”包含:“相約世界最艷麗湖泊―五花海”新年祈福、“新年賀禮―走進躲寨”、“九寨畫院”成立等各項運動,。這一運動增添了客源量,據工作職員先容:九寨溝景區從08年11月16日到年今年3月31日履行淡季票價80元,觀光車票也降至80元;同時還履行二次進溝政策(即假如要二次進溝,只需多買一次觀光車票外加20元工費),二次進溝總費用為260元(不含保險),比旺季節儉360元,目前春節期間天天旅游人數已經超過2017人。
2、營銷力度加強
這次游客基礎情形的調查,共計發出調查表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統計剖析表明,在九寨溝旅游游客中按性別構成分,男性游客占47%,女性游客占53%;按年紀構成分,80后和70后游客占92.4%,90后和60后游客占7.6%;按職業分,公司、事業單位職員占53.6%;由上可見,九寨溝游客群中,以80后和70后游客為主,公司及事業單位職員為主。無須多加說明,這樣的一個顧客群主體,在假日休閑購物餐飲上,七天大假對購物餐飲、花費市場具有較好的拉動作用,全市重要貿易、餐飲業企業銷售額較同期均有必定水平增加。隨著九寨溝營銷力度的加強,特殊是實行了有效的冬季營銷,加強了九寨溝冬季旅游對游客的`吸引力,當天九寨溝招待的進境游客同比增加達345%。游客多了自然收入額就上往了。
3、旅游地商品價錢與質量
人們旅游對其旅游地購物動機必定是請求商品檔次高、購物環境好、商品德量好和服務好。在統計分析中表明占62.96%的游客以為旅游區購物是個“被宰”的運動,商品價格往往比一般商場高出一倍到數倍以上,而且還可能充滿著假冒偽劣商品,所以一些游客為了不在旅游區購物而愿意多付30%以上的旅游團費加入所謂的“純玩團”,不過他們在九寨溝旅游購物中,彼此對商品價格與質量發表自己的看法,仍然在縱情購物。
因此,今后的義務還須要在經營商品和服務上再下一番工夫,以更好地逢迎不同的客群,在鞏固和發展有必定檔次和個性的顧客的同時,爭奪精力文明和物資文明的雙豐產。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4
前言:
生活在這個豐衣足食時代的我們,是否還記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深遠含義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由于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中已日漸被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后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元,全年就浪費了4745億;如果每人每天浪費糧食500克,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下來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春節誠然是一個喜慶的節日,我們在玩樂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節約。調查對象:全村居民。調查方式:走訪。
調查過程:
我接連走訪了大概20戶人家,以問話的`方式得知幾乎每戶人家都有各種各樣的浪費。我又到一些垃圾桶旁觀察,幾乎沒個垃圾桶里都裝了滿滿一桶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其中占大部分的是一些果皮、糖紙、剩菜剩飯以及各種食品包裝袋。有幾個垃圾桶旁都是這些垃圾。
調查結果:
結果表明,春節浪費的情況非常嚴重。據調查顯示,人們在春節期間的浪費竟是平時的10倍左右!(節假日除外)。其中水資源浪費最為嚴重。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的水資源浪費現象:
1、刷牙不關水龍頭;
2、洗澡涂肥皂是不關水龍頭;
3、自來水管發生漏水或爆裂后未得到及時修理;
4、用過量的水來洗車,洗車的水未能循環使用;
5、隨意開啟消防龍頭用水;
6、老式抽水馬桶水箱容量過大,大小不分檔;
7、洗衣服是不用手搓而只有水沖;
8、直接用自來水沖洗道路;
9、在公共浴室洗澡后“人離水未關”;
10、解凍海鮮使用“在自來水長流法。
顯而易見,這都是我們熟悉的日常行為,毋庸置疑我們的節約意識還有待提高!
調查反思:
很多人認為,節約是一種“寒酸”的生活方式,現在的生活過的那么舒適,那一點浪費又算得上什么呢?我是這樣認為的,假如換一個看法,大家眼里所謂的“寒酸”,其實便是節約了。節約是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是一種好習慣,是一種美德。 “節約資源,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現象,說易不易,說難不難,關鍵是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5
調查對象:
xxx
調查主題:
春節節日習俗
調查方式:
實地考察,電話采訪,上網查詢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1日-2月25日
調查地點:
各調查小組成員家中、萬寧市厚福村、臨高縣臨城鎮美當村
調查人:
萬寧中學高一八班歷史調查小組成員
指導老師:
xx
調查目的:
探求海南春節的秘密,深入了解海南的本土文化。此次的調查報告為感受家鄉的文化魅力,重新整理了海南地方春節的文化習俗。
調查背景:
讀當代詩人陳振家的《看海南人過年》:
納新送舊各張羅,或殺閹雞或大鵝。
香飯能供諸路客,美醪可醉百顏酡。
鮮衣賀歲妝兒女,爆竹迎春積笸籮。
坐守元辰交正點,看誰燃放炮聲多。
該詩道出了海南春節的爆竹聲脆,恰使得空氣中洇染的年味漸濃,仿佛依稀可見春節前奏正在慢慢敲響。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海南人,從咿呀學語到翩翩少年,我見證了海南春節的熱鬧淳樸,對先人的尊重以及對歷史的慨嘆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調查結果:
①“祭灶”:首先,若要問海南春節的開端是什么?就不得不說起另一個民俗:“祭灶”,雖然這是許多地方都有的習俗,但是每個地方的風俗不盡相同,各有千秋。
具體流程:在海南的傳統祭灶中,在祭灶的過程中是不允許吃飯的,所以家家戶戶都要早早的吃完晚飯。村落里每戶人家都有灶,祭灶前要先把灶灰打掃干凈,祭品為當地特色的糯米條、堅果類食品或者糖等各類蜜餞,點燭,燒香,禮拜,焚燒紙錢。灶壁上掛著一個紅色的小旮,里面就是用來放點燃好的香的,另有兩只燭,燭火徹夜照耀,上方則貼上“小聯”。門上別著三炷香,待香燒盡后方可點燃炮竹,寓意著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歷史背景:使用簡便的祭品是因為古時候貧窮的人們因為買不起昂貴的祭品,創造出了各式各樣的甜果蜜餞,價格便宜,口感甚好,適用于祭祀。體現出了當地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習性。
②“過年”:《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道:“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于外”,形象地描繪了古人過年時的熱鬧場景,而今的海南春節也有過之而不及。
具體流程:大年三十這天,家家宰雞殺羊,準備好豐盛的筵席全家人圍坐一起暢飲美酒品嘗佳肴。當然,在此期間,還要先經過“祭祀”。而此次的祭祀是為了紀念祖先,已逝的親人的。當地人用的祭品,一侓采用公雞和豬肉,捏好的小飯團。同樣的在門上別著三炷香,點燃炮竹已告知祖先和已逝的親人前來享用。祭祀過后,人們開始享用筵席,話家常。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淌過,激蕩起一片一片的水花。夜晚的大年三十,象征著團圓,也是孩子們的快樂源泉。
總結感受:祭祀的傳統禮節展現出了百姓對本地習俗的敬重,帶有“天人合一”的文化色彩。
③“守歲”:俗話說得好:“十二點一到,家家戶戶放鞭炮。祭品一放,一祭二拜三守歲。”守歲的流程大有名堂。
具體流程:八仙桌被擦拭的澄亮,水果和糖果是今晚的重頭戲,海南本土的檳榔驚艷亮相,糯米條緊隨其后。值得一提的是水果的選取文化,海南人尤其注重祭品的選取,選擇水果靠的是水果諧音在海南話中的獨特意義。就比如說:“柚子”海南話讀成“優”。這就與優秀這個詞不謀而和了,海南春節獨特的習俗更多的是海南文化的體現。除夕一直到初八每晚都要開燈,第一天的守歲要到第二天早上六點。這守歲也是大有名堂的,守歲越久,寓意家人越健康長壽。
部分地區有除夕這天“開門”的傳統,除夕那晚快要到零點的時候把自家的門戶全部緊閉,然后再給自家祖像上香還有點蠟燭,大人小孩都換上新衣服,到零點之后先開祖像正對的門,然后放鞭炮煙花,就是表示過除夕之夜,迎接新的一年,祝家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總結感受:“守歲”有兩個意義:
1、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
2、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祈福延壽。體現了節日風俗中包含著濃濃的親情和中華傳統美德。節日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④“領紅包、走親戚”:大年初一這天早上起來要在八仙桌上拿紅包,而這天也有有很多禁忌,比如說:不能向爸媽要錢、不能打架不能罵人、不能掃地(盡管瓜皮鞭炮紙屑散落一地,也不能清掃。因為這意思著會把“財神爺”趕跑)、要吃茄子、芹菜和一種海南本土菜(茄子的讀音在海南話中寓意著比別人優秀)、不能挑水所以家家戶戶都會選擇在除夕那天挑好水、一整天都不能干活(不能去農田,菜園子等)。接下來的初二、初三是走親訪友,拜見街坊鄰里,回鄉探親的好日子。拜見親朋好友時,都要準備好鞭炮、糖果餅干,飲料水果等禮物。剛出嫁的女兒,要在初二帶著丈夫和孩子會娘家拜年,這一天里娘家人必須都得在家接受拜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回到祖宅,給舊房子換上新的香,再放一響鞭炮。
總結感受:紅包文化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體現中國人注重禮尚往來的美德。
⑤“村廟祭拜”:村落里有一個最重要的習俗,就是要回到村廟里進行祭拜。為此,我們特意地詢問了村廟里的老人。以厚福村下村的福江廟(姓氏:陳)為例進行村廟祭拜介紹。該廟具有民間道教主義色彩,和百姓的供奉信仰傳統。遠觀紅漆墻,黃綠瓦,廟兩旁有兩棵百年古榕樹,榕樹上掛滿彩旗,下圍可乘涼臥談。
廟前有一處寬大的場地,有一座“靜心亭”坐落于此,此處常年響徹當地有名的.瓊劇,正對門有一張壁畫,過了這堵墻,便可見屋內景象。屋里供奉著四位“神仙”,分別是:掌管子孫后代功名祿位的文昌公(也就是常說的文曲)、保護子孫平安的武神浮石大王、掌管土地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的福德正神(土地公)(爸爸說一個村只有一個土地公)、還有最初創造此村落的祖師爺,稱為村主公,他們受村民們的世代供奉。
具體流程:首先準備好十五支香,在每位神前的香灶里各插上三支香。然后,在跪拜枕上拜三次,一次念一愿,也可行鞠躬禮。最后出門要在門旁的小灶壁上上三香。
總結感受:這跪枕為金黃色,上面繡滿了卐字,體現了民間所推崇的道教文化。從屋內的擺設不難看出神化色彩,為廟會增添了神秘感,也表現出了現實地方百姓的精神寄托。
總結/建議:過春節這一思想已經在無數海南百姓的心中扎根,一種精神的力量推動著人們將這美好的傳統習俗代代相傳。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即便是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過法,但是人們的美好祝愿都是相同的,其中體現出的中華傳統美德也值得我們一直學習。但在這樣有關快速發展的時代中,許多古老的民風民俗正在漸漸消失,我們不能忘記先人們的思想和智慧,要主動了解我們身邊的文化,繼承并發揚傳統精神,經典永流傳,保護文化遺產,從我做起。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6
調查時間:
寒假假期
調查地點:
長輩親戚家
調查渠道:
長輩親戚、網絡查詢、書籍尋找
調查結果:
長輩親戚:春節要團圓,除夕夜晚上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正月初一,要早早起來去當地的寺廟燒香拜佛。春節八天,要到處拜訪親戚。
網絡調查: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貼春聯、掃塵、倒貼福等等的習俗。
書籍尋找:臘月初八吃臘八蒜、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爺、年三十吃團圓飯、大年初一逛廟會、正月十五鬧元宵……大人們的'忙碌,孩子們的熱鬧,濃濃的年味兒。書籍中于把一家幾口的人物放進去,從他們的視角看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中的一個城門甚至一個城墻垛都非常有講究。——《北京的春節》
汪清新年的氣氛十分熱鬧,最近,我們進行了考察,報告如下:
一、 中心市場等各個營銷店
市場里可以說得上是人生鼎沸,貨物是應有盡有,舉不勝舉。人們都在忙著辦年貨,這可是把賣年貨的老板樂壞了,他可是借著過年大發呢。市場門口也擠滿了人,這可是人歡馬叫,水泄不通呀,再說其它的營銷店,也是很熱鬧了,里面擠滿了人,都要購的滿載而歸呀。
二、 三十晚上(除夕夜)
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夜晚,五顏六色的禮花把晚上的天空裝扮起來,有的像龍,有的像海螺,有的特別像閃閃發亮的圣誕樹。伴隨著一聲聲巨響,巨大的禮花綻放在夜空中,白色的、綠色的、粉色的,十分美麗,有的花還帶著響聲。天空的禮花五彩繽紛,地下的人群一片喝彩聲,大人們看著,說著,笑著,孩子們跳躍著,呼喊著,熱鬧極了。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7
調查目的:
讓同學生們了解春節更的習俗
調查對象:
中國春節
調查方式:
上網查閱資料
組員分工:
田方峻向聰李民徐鵬上網調查,趙瑞郭煉制做手抄報
調查內容:
春節的習俗,一般有:貼春聯、貼門神、桃符、賀年卡、掃塵、守歲、拜年、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年畫、放爆竹等。春節一般會吃年糕、餃子、春餅等。
調查結果: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習俗
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臘月二十三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臘月二十四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臘月三十除夕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調查體會:能過調查,我們了解了春節原來有這么多習俗,在古代習俗比現在還多,古代人的智慧不比現代人差,凡事調查了才會懂,以后遇到一些復雜的問題要多多調查、思考,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獲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8
調查時間:
XX年1月23日下午3時
調查地點:
溫溪菜場和周邊商店,街道
調查內容:
部分食品價格
調查方式:
詢問,采訪,親身體驗,春節部分物價上漲情況調查報告。
前言:當前,正是春節前期間,各部門也在歡渡春節。有人說:“這一年的辛勞賺來的錢,正是為了歡渡春節。”所以也就是說這是一年中花錢最多的一次節慶。于是趁勢我也走訪了溫溪菜場和周邊商店,當了回顧客,去親身體驗春節消費的感受。進距離體驗。
下午,我隨著人流進入了喧鬧的溫溪菜場,發現各種商品市場價格多少都有增加……于是,我向攤主詢問了小白菜的價格,發現原來的'小白菜是1.5元,現在漲到2 .5元,比原來增張百分之六十六點七。豬肉攤上掛出8.5元/斤的牌子,原來豬肉只要5.5元一斤,漲幅達55%,原來可以買1.5斤的錢現在只能買一斤。不僅肉和蔬菜有漲,糧油也油漲。比如色拉油從原來每斤3元漲到4元,漲了33%,實習報告《春節部分物價上漲情況調查報告》。粉干每斤也漲了5角錢,消費者表示還可以接受。詳細列表如下:(單位:元)小白菜雞毛菜花菜豬肉色拉油餛飩粉干原價1.5 2 2 5.5 3 2.5 1現價2.5 3 2.5 8.5 4 4 1.5漲幅66.7% 50% 25% 54.5% 33.3% 60% 50%關于快餐店的調查報告高一2班陳莉我發現,現在的快餐店不僅僅是小朋友喜歡光顧,連大人也喜歡光顧。但快餐店又很多,到底哪家快餐店最好呢?這可是小朋友最關心的問題了。于是,我對三家比較有名的快餐店進行一次調查。
調查對象:
瑪利瑯快餐店肯德基人民店麥當勞快餐店
調查時間:
XX年1月16日
調查結果:
第1站:瑪利瑯快餐店時間:中午店里情況:比較清閑調查桌數:五桌衛生環境服務態度食物味道點餐速度五桌滿意四桌滿意一桌一般一桌滿意三桌不滿意一桌一般一桌滿意二桌不滿意二桌一般一分鐘不到買到快餐
第2站:肯德基人民店·時間:中午店里情況:非常忙·調查桌數:五桌衛生環境服務態度食物味道點餐速度五桌滿意二桌滿意二桌太差一桌一般一桌滿意四桌不滿意四桌滿意一桌一般二分鐘不到買到快餐
第3站:麥當勞快餐店·時間:中午店里情況:生意一般·調查桌數:五桌衛生環境服務態度食物味道點餐速度五桌滿意三桌滿意一桌一般二桌滿意二桌一般一桌太差三桌滿意二桌一般一分鐘買到快餐從以上的統計表上,不難看出三家快餐店的衛生情況令人十分滿意,點餐速度也比較快。肯德基生意比較好,原因是味道比較符合口味,但態度由于太忙的原因不十分理想,二環境也由于人多太吵不理想。瑪利瑯由于生意不好,所以很情景,環境就覺的好了,但態度和味道都不能讓人接受。麥當勞的生意一般,味道不錯,環境也還可以。
建議:通過這次調查我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1、選擇環境好就去瑪利瑯。
2、選擇口味好就去肯德基。
3、選擇防方面面都不錯就去麥當勞。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9
調查目的:
在春節期間,我國每個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慶祝,作為一名中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應了解這豐富多采,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春節。
調查時間:
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
家中及周邊
調查對象:
家中及附近老人
調查方式:
詢問并記錄
調查結果:
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掃塵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惡行。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到灶房擺上桌子,向灶王爺敬香,供上甜品。舉行過祭灶后,便要掃塵,新春掃塵其用意是要把“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臘月三十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守歲年吃餃子放爆竹給壓歲錢
除夕是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過年都有貼門神春聯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旁,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春聯原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大紅紙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綠黃三色。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餃子則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時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整個中華大地上爆竹聲震響天宇。下面就是給壓歲錢,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了。
正月初一開門炮仗拜年聚財春節早晨,開門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稱為“滿堂紅”。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表達美好祝愿的方式
拜年的形式
一是走親戚的拜訪。初一必須到長輩家,須帶禮物。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給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兩句就要告辭。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一年來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機買些禮物。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見面彼此說:“恭禧發財”
另外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
正月初二祭財神
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新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天上一輪圓月朗照,人間則聚食形如滿月的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豐富了,不少人甚至開始了中西結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為元宵餡之一。鰲山燈桿、火樹銀花,這是元宵節最突出的景觀。張燈放火、觀燈游賞是元宵主要的節俗活動。元宵節真是中國的狂歡節
過了正月十五,這一年的春節算是結束了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10
一、調查目的
了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xxx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方式,詢問長輩。
2.跟爸爸媽媽打理家務,親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媽媽早早把我叫起來,叫我和她一同清掃衛生,房間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徹徹底底地清掃一遍。我很疑惑,問媽媽為啥清掃這般早哩?
媽媽告訴我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不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倒霉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清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衛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清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聽媽媽這么一講,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習俗寄托著人們除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媽媽忙著貼春聯和福。
“媽媽,‘福’為什么要倒著貼呢?〞
“傻孩子,這是因為‘福’到來了。〞
“媽媽,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豆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襯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春節貼“福〞,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3、守歲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一家聚在一起守歲,共同期待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爸爸說:“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聚,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在這個沖動的時刻,我們邊看春晚,邊吃東西,談笑風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點響了爆竹,“啪〞“啪〞……聲音真響,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巴巴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里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后,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紙質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借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穿著新衣,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著假設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拱手作揖,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的春節習俗豐富多彩,當然不止這么幾種,但唯有一個是不變的,它承載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10-08
大學生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論文05-31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征文10-30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征文03-20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論文08-09
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征文03-20
于丹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論文08-15
高中歷史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傳承10-27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范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