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貧困家庭調查的實踐報告
在學校的統一安排和布置下,我利用暑假時間在xx省xxxx縣進行了一次以陜西貧困農村致貧原因為主題的社會實踐。這次活動從7月15日至8月15日,歷時1個月。在這次為期1個月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調查走訪的形式,對自己所居住的農村基本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增強了自己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鍛煉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現將此次社會實踐與調查活動的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調查背景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發展和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在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我們同樣不能忽視貧富差距擴大,農村發展相對緩慢的現狀。我國城鄉差距拉大,二元經濟特征明顯,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現在農村發展地區之間存在差異,至今仍存在貧困縣及貧困家庭。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處理好農村的發展問題,促進農村發展,提高農民年生活水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調查目的
通過開展這次對關于貧困農村致貧原因調查的社會實踐,了解農村發展現狀和農民生活現狀,增強對社會現狀的認識,增強自身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鍛煉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在調查中總結農村致貧原因,探求農村脫貧致富的方法與對策。
三.調查時間與方式
此次關于貧困農村致貧原因的社會實踐從7月15日至8月15日,歷時一個月。采取入戶調查的形式,向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并以座談的形式向調查對象詢問家庭基本情況及對農村脫貧致富的看法和建議。
四.農村致貧原因調查結果
(一)文化素質偏低
由于種種原因,在農村,很多農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較低,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觀念保守,由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接受先進知識的能力和水平較差,不能及時有效的接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知識,缺乏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二)疾病
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托,對不能在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戶的沉重負擔。首先是這個家庭的負擔加重,生活質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次是家庭成員的心理受到嚴重沖擊,要抽出人手專門伺候。這類貧困戶因為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
(三)缺乏勞動力
現在農村年輕人大多選擇在外打工,很少在家,家庭中壯年勞動力缺乏,加之老人年老體弱,無法從事生產勞動,沒有經濟收入,造成老人生活來源無保障,生活非常困難。對農戶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力的人,不僅對家庭收入沒有貢獻,反而還會增大家庭支出,帶來更大的負擔,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
(四)供養子女讀書
在農村,許多家庭認為只有讀書才是出路,供養子女上學,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家中往往收入結構單一,以種植業為主為主。子女上學時的各項高額費用增加了家庭支出,給這類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生活負擔。這類貧困戶隨著子女的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后,一般都能擺脫貧困。
(五)缺少資金和項目
農村經濟結構單一,以種植和養殖為主。有些貧困家庭有開展養殖或其他脫貧致富的想法與計劃,但由于家庭貧困,缺乏資金支持,想法或計劃難以實施。另外信息不暢導致農民缺乏科技信息和致富信息,缺乏脫貧致富的項目。缺少脫貧的項目和資金,導致農戶生產生活停留在原來的水平,難以提高。
(六)缺乏科學技術
當前,部分農村地區網絡等先進,快捷,信息量大的傳媒方式幾乎沒有,報刊等平面媒體也不普及和發達,僅有電視等相對傳統的傳播媒體,這就造成了媒體傳播的方式和手段先天不足的問題。
信息不暢,農民嚴重缺乏科技信息,加上政府對農民生產技術指導不到位,農民種植,養殖缺乏科學技術的指導,導致難以增產增收。信息的不暢使農民難以把握市場的發展動態和需要,在選擇農作物品種,種植方法以及調整產品結構等環節出現盲目性,出現扎堆現象,導致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出現豐年不豐收的現象。
(七)自然災害
藍田縣屬于季風性大陸氣候,季風氣候顯著,時常會發生旱災和洪澇災害。藍田縣部分地區農田水利建設不配套,排澇和灌溉功能不全,部分地區農業生產處在一種“靠天養”“聽天命”的狀態。旱災及洪澇災害給農作物帶來了巨大損失。有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農戶,若遇天災,如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動物疾病等,就可能造成導致收入減少,造成生活困難。
(八)扶貧資金不足
現在,多數縣鄉把經濟發展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專注于那些經濟效益好,見效快,能夠給財政帶來收入的項目上。扶貧項目見效較慢,所以投入到扶貧上的資金很少,所占比重不大。有些縣鄉兩級財政比較困難,由于財力不足,扶貧資金投入甚微,甚至根本沒有投入,使脫貧工作進展緩慢,使貧困人口脫貧難度進一步加大。
(九)物價上漲
隨著經濟的發展,商品生產和銷售的.成本上升,加上一些企業的不法行為,導致物價不斷上漲。不斷上漲的物價增加了家庭生活支出,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增加了貧困人口的生活成本,帶來了生活的負擔和壓力。
(十)貧困戶主觀脫貧意識差
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部分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消極保守,沒有發展動力,安于現狀。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幫扶,黨員干部捐物捐資的情況下,認為政府的幫扶是應該的,在這種情況下便產生了嚴重的懶惰依賴的思想,有困難找政府變成了他們的理所當然,因此,缺乏自力更生的動力和決心。
五.意見及建議
(一)通過發展產業項目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以發展農業產業化為主要途徑,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農產品為原料,以加工或銷售企業為為龍頭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通過拳頭產品帶動基地建設,通過基地建設聯系千家萬戶。根據地方特色和優勢發展以種養林果為主的特色農業。依靠科技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鄉鎮應根據本地實際需要,通過招商引資,不斷引進新項目,推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搭建平臺。
(二)提高貧困人口素質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教育從小孩子抓起,減少新一代文盲。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的投入,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貧困人口掌握一至兩項實用技術及操作技能。農村的信息來源簡單缺乏,在這個方面各個對口部門應主動進入農村農戶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理論指導,傳授技巧方法。建立扶貧培訓基地,狠抓勞務輸出培訓,為貧困農民外出務工和尋求就業門路創造條件,通過培訓基地源源不斷的將他們推薦到省內外企業務工,增加貧困農民的收入。同時加快農業實用科技推廣應用步伐,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努力提高糧食產量,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防范洪澇及干旱災害的能力。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應加強道路水利等涉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便利與外界的交流和發展,加強與外界的經濟交流,使農產品產的出,同時能運的出,也能夠將本地區缺少的資源運進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農民脫貧致富創造條件。
(四)建立長效的社會農村保障體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面向農村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要提高和擴大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圍,增加農村公共衛生支出,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三是建立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輟學救助機制,切實解決貧困適齡兒童的輟學問題。如:認真落實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兩免一補”政策;免收在城鎮務工的貧困農民工子女的借讀費;在籌集的扶貧發展基金中拿出部分資金資助輟學的貧困生復學,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四是要盡快建立農民養老保險金制度,使外出務工的農民能在為家庭和當地創造財富的同時,解除自己的后顧之憂。
(五)建立扶貧信貸制度
當前農村貧困農戶的資金短缺現象十分嚴重,農戶貸款難和信用社放貸難同時存在。對于有勞動力有項目但缺資金的貧困農戶來說,如果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小額貸款當然是最好。
【關于貧困家庭調查的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11-02
調查就業情況實踐報告06-22
關于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范文12-11
關于留守兒童問題調查實踐報告格式06-30
關于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4000字11-13
鄉鎮調查社會實踐報告01-15
奶茶實踐調查報告12-06
超市實踐調查報告08-04
實踐活動調查報告01-23
校內實踐調查報告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