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調查專題報告范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植物調查專題報告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植物調查專題報告范文1
近期,XX縣調查隊組織人員就當前農民外出務工及返鄉情況,對澗溝、炎劉、小甸、大順等鄉鎮部分行政村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結果表明:當前農民外出從業總體保持良好態勢,工資水平顯著提升,還鄉人員甚少。
一、農民外出務工與還鄉基本情況
農民工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是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XX縣是農業大縣,同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勞務輸出縣,外出務工收入在農民收入中占據重要位次,成為農民增收關鍵支撐。近年來,XX縣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大力開展農民技能培訓與勞務品牌建設,強化勞務輸出,常年外出務工及經商人員近40萬人,約占農村人口的1/3。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過后,長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就業崗位增多,工資水平顯著提升,我縣外出從業人口總體保持逐年上漲態勢。據走訪澗溝鎮蔣廟村了解,該村現有農戶804戶,總人口3573人,勞動力1853人,今年外出務工勞動力1132人,占該村總人口的,同比增長約。具體來看,我縣農民外出從業大體有如下特點:
1、青壯年農民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力軍。農民工監測調查顯示,二季度,全縣110戶調查戶,外出務工115人,30周歲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總數的,青壯年特別是“80、90后”逐漸成為XX縣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力軍。
2、從業地區及行業分布相對集中,“還巢”現象雛顯。XX縣農民工外出從業在地區分布上主要呈現“分布較廣,相對集中”態勢,以上海、江蘇、浙江等長三角地區和廣東、深圳等珠三角地區為主導,全國范圍內分散分布。如受訪的大順鎮余埠村、炎劉鎮李橋村、澗溝鎮蔣廟村、小甸鎮馬集村,農民外出務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蘇、廣東一帶。農民工監測調查顯示,二季度,農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東部地區,共計96人,占外出人員總數的,其中,上海67人,占;江蘇22人,占;浙江6人,占。農民工省內轉移依然較小,但“還巢”現象雛現,115個外出農民工中在省內縣外就業19人,占外出人員總數的,同比增長。安徽作為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重要省份之一,伴隨著合肥經濟圈的迅猛發展,省內就業形勢大好,用工需求逐步擴大,農民工回流已成必然之勢。從行業分布來看,多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存在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工資水平不高等特點,主要集中于制造業、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業,從業人數分別為35人、20人、14人和18人,合計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
3、農村勞動力轉移方式多以自發組織為主。農民外出務工,主要靠血緣、人緣、地緣等關系自發組織向外轉移,而通過政府及相關部門有組織的轉移甚少。
4、務農農民的季節性務工呈逐年上漲趨勢。隨著農業機械的不斷普及,農村季節性剩余勞動力逐年增多,而且剩閑時間越來越長。因此,相當一部分農村勞動力開始利用農閑時間外出打工,農忙季節則回家從事農業生產,其轉移具有明顯的兼業性,兼業人數的多少與時間的長短因家庭勞動力的多寡與勞務收入的高低而不同,兼業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5、農民工外出務工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據農村住戶調查數據顯示:1—6月份,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元,較上年同期增加元,增長。其中,本鄉地域內勞動得到收入元,同比增長;外出從業得到收入元,占工資性收入的比重達到,占期內現金收入的比重為,同比增長。外出務工收入牢牢占據農民收入的“半壁江山”,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二、農民工返鄉情況
今年上半年以來,雖然全國經濟下行趨勢明顯,但外出務工形勢基本保持穩定向好態勢,外出務工平均工資水平顯著提升。農民工監測調查顯示,二季度,110戶調查戶,外出務工115人,工資性總收入萬元,同比增長,人均月工資元,同比增長。據對部分鄉鎮部分村調查了解,當前外出人員返鄉很少。如小甸鎮馬集村,全村人口4860人,勞動力3254人,外出務工2150人,今年以來,還鄉15人左右,約占外出務工總數的。據訪問的4個村反映,今年夏收夏種期間家中勞力缺乏的外出人員家庭中存在回鄉的現象,但基本上是暫居,農忙結束后,又返回原務工地。如澗溝鎮蔣廟村,前期夏收夏種農忙期間還鄉16人,絕大多數因為家庭農忙期間缺乏勞力而返回,逗留時間較短,一般7—10天左右又返回務工地。少數返鄉農民工不準備繼續外出,年齡一般在40周歲以上,不準備繼續外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家庭牽掛較多,留在家中照顧老人和帶孩子上學;二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外出從事行業工資不高,且生活開支較大;三是回鄉準備種田,農閑時可以打散工。
三、農民工轉移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氣候”,但從一開始就伴生著一系列的問題。從宏觀上看,主要是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制約因素,這些問題將隨著我國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而逐步得到解決。但是,從微觀上看,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仍然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勞動力素質偏低,轉移就業難度大。我縣農村勞動力的素質低主要表現在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低。現有農村勞動力中,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為主,大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較少。農民工監測調查顯示,二季度,外出務工115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99人,占比達到;高中及中專學歷9人,占比%;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7人,僅占。而且大多數沒有職業資格證書。農村剩余勞動力素質、技能低,因而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產業,成為制約其轉移就業的“瓶頸”。從長遠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低素質的勞動力的`轉移途徑將越來越窄。
植物調查專題報告范文2
為掌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校體育課堂安全防護措施現狀,從而進一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特開展此次調研活動。
一、調研目的
通過調研探索出一條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際情況的體育教學改革新途徑,讓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中小學體育教學課堂安全防護再上新臺階。
二、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一是采用對學生及教師的問卷調查法,了解體育教學情況;二是觀察法,即通過聽課、檢查教案、看設施建設、學校體育活動場地情況,并和體育教師交流,充分了解學校體育課堂安全防護措施現狀及關注情況。
三、調研范圍
本次調研,擬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部分初中和小學生進行調研。
四、調研情況
本次調研共發放學生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5份,回收率,教師問卷30份,回收有效問卷28份,回收率;從調查問卷和觀察交流中可以看出學校體育教學的開展和學校體育課堂安全防護措施現狀中反映出來的問題。
從學生調查的數據看到,的學生認為每周體育課節數達到課程標準要求,有學生反映出仍有個別體育課存在被擠占現象。體育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基本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將近七成學生上過籃球、排球、足球、田徑課,乒乓球等課程。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比較濃厚,但存在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監管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活動課預期的目的。小學體育活動場地不足,硬件設施不完全達標;體育教學課堂隨意性大,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五、現狀成因
1、片面追求升學率,只重視統考科目,忽視了體育教學。中考加試體育以后,體育課得到重視,但平時還是不夠重視,只是到了初三,加強鍛煉,突擊練習獲得高分,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閣,甚至取消了體育課。
2、小學體育師資力量薄弱。由于師資力量薄弱,沒有專職體育教師,幾乎均為兼職;教學中也只能給學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動,久而久之,體育課成了玩耍課,到了期末,簡單的考一兩項,劃個分數,體育課就結束了。
3、體育場地及硬件設施不到位。屬于政府投資力度不夠,學校也沒有自身創收能力,體育教學成果很難展現出讓人矚目的成績,僅有的一部分教學經費也都會分配到以語、數、英等主要教學科目上,因此小學體育工作開展比較艱難。
4、安全問題擴大化。在學校常規管理中安全問題重于泰山,體育課安全問題也不能忽視,學生稍有運動損傷或出現不安全因素,家長就會把責任全部推向學校,推向體育教師,因此,有些運動項目如單杠、雙杠、足球、遠足等項目在學校不敢開展,造成體育課因噎廢食的現象。
六、措施對策
1、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充分認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學校教育的根本是讓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要意識到體育教學關乎全民素質的提高,民族振興和國家興亡。同時面臨中考體育改革,體育教學要按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實施教學,必須引起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
2、舉辦短期或稍長時間的體育教師培訓班。安排年輕而且有體育基礎知識的教師參加,聘請省市體育專家前來授課,盡快打造一支具有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體育教師隊伍,彌補小學體育教師缺編問題;同時,對學校體育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或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鼓勵自主研修,提高自己專業技能,從而成為一支業務素質精良的中學體育教師隊伍。
3、要求各校每學期對體育教學投資達到一定比例。每學期定時購置、更換數量達標的體育器材,給每學期一次運動會,每年兩季運動會,籃球賽、體操比賽、棋類比賽等活動分配足夠的經費;按照《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提高體育教師待遇,應當妥善解決體育教師的服裝費。
4、安全問題人人有責。體育教師抓好課堂組織管理,把安全意保護識滲透到生活和每一個教學環節中,盡量避免課堂上的運動損傷和不安全因素;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評估不能安全問題一票否決,應查明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多種原因;學校組織教師、家長做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議家長購買簡單學生意外傷害險;體育運動過程中運動損傷,意外傷害時有發生,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向學校或體育教師,給體育教師一個大膽工作的寬松條件。
5、定期組織專業檢查。對各校體育教學情況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及時通報檢查情況,發現問題,限期整改。成立體育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加強體育教學測評,每學年測評一次學校體育教學情況。
總之,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教育和體育教學的根本,是一項長效性工作,需要社會、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令人滿意的預期效果。
【植物調查專題報告】相關文章:
植物調查報告04-27
建筑實習專題報告09-15
畢業實習專題報告04-07
三分類三升級活動調查專題報告01-28
校園植物調查報告07-01
電商實習專題報告09-27
畢業實習專題報告范文04-08
畢業實習專題報告范文02-15
李保國專題報告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