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四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民心工程,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思想的進一步深化和具體化,對于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落實剛剛結束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是要搞好試點,典型示范,擴大宣傳效果。要精心選準試點村莊,并確保取得實效,讓群眾看得見成果摸得著實惠,通過老百姓親身經歷或身邊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來現身說法,擴大宣傳效果,使鄉風文明在農村扎下根。在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加強尊老愛老教育,開展評選“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公婆”等活動,倡導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讓文明觀念扎根全縣農村,四處開花結果。
三、加快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我縣“村容整潔”,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環境氛圍
文明生態村建設是“村容整潔”的具體體現,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民心工程,因此,要加快我縣文明生態村建設步伐。
1、科學定位,突出特色,因村制宜做好先期規劃工作。要堅持規劃先行理念。只有嚴格按照規劃搞建設,真正把規范建設放到突出位置才能確保建設的科學有序,才能逐步改變當前我縣村鎮建設雜亂無章、水平較為低下的現狀,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規劃工作要做到科學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體現文化內涵、保護生態環境。建議在近期內擬訂全縣文明生態村建設規劃,以西線高速公路和海榆西線海口至金江沿線的村莊為重點,繼續向革命老區村莊及紅色旅游村莊傾斜,向“矛盾村”、“問題村”,“上訪村”延伸,提高文明生態村的`輻射作用,擴大影響力,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逐步使文明生態村在我縣從生根發芽到全面開花。
2、加大宣傳,多元投入,構筑聯合創建格局。縣、鎮兩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的領導,明確任務,落實到人,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各宣傳媒體(如《澄邁要務報》、縣電視臺和縣廣播電臺)、各種宣傳載體(如宣傳欄、橫額標語)以及各種宣傳活動(如文藝演出、參觀學習)等活動,宣傳創建文明生態村的目的、意義、內容和途徑,特別是要宣傳農民群眾在創建活動中的責任和義務,引導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為深入持久地開展創建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資金投入上,堅持以群眾自籌為主,各方積極投入的方式,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構筑出城市支持農村、全社會共同支持文明生態村建設的良好格局。
3、選準切入點,尋求突破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切實做好“三化”,一是搞好道路硬化,加強村道的硬化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行路難的問題;三是搞好街道庭院的凈化,做到“人有廁、豬有圈、牛有欄”,切實解決好當前我縣農村臟、亂、差的問題,整治好村容村貌;二是搞好村莊綠化,優化農村生態環境。這三項工作首先要以道路硬化為突破口,踏踏實實做好凈化和綠化工作,穩步推進,逐漸提高村莊的檔次和品位。
4、提升內涵,突出宗旨,強化“生態”和“文明”這個核心和靈魂。要積極教育和引導農民群眾,樹立良好的文明觀念和生態意識,不能僅滿足于村道的硬化和其它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建設,更要進一步推進農村的軟環境建設,大力發展生態型經濟,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經常組織文藝和科技下鄉等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進一步提升農村文化生活的質量和水平。
5、嚴加管護,強化監督,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要完善管護機制。在對村內環境整治和衛生管理上,引入責任
【加快四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10篇09-10
關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調研報告02-28
學校建設的調研報告06-20
鄉村建設調研報告12-06
生態文明調研報告06-17
全縣農田建設調研報告10-23
加快宜賓水運建設的思考論文07-17
工業園區建設工作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3
關于項目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12-04
社區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