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市廣電影視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廣播影視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主力軍。按照國務院頒布實施《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要求,在重視發展公益性廣播影視事業的同時,加快振興廣播影視產業,充分發揮廣播影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我市廣播影視工作實際,市廣電局黨組中心組對我市廣播影視產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截止到末,我市現有市級廣播電臺1座,電影院1座,電視臺1座,實驗臺1座;縣級廣播電視臺2座,電影院1座;企業廣播電視站3座。市級廣播節目2套,電視節目2套;縣級廣播節目2套,電視節目1套;企業站電視節目1套。市級廣播每天自制節目34小時30分,電視每天自制節目2小時30分;縣級廣播每天自制節目21小時20分,電視每天自制節目1小時50分;企業站每天自制節目36分鐘。市級廣播全年播出14600小時,城市電影放映650場次,電視全年播出12410小時;縣級廣播全年播出9150小時,城市電影放映540場次,電視全年播出10110小時;企業站電視全年播出2905小時。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7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84%。市級廣播發射臺1座,電視發射臺1座;縣級廣播發射臺2座,電視發射臺1座。全市有線電視光纜干線1266千米,有線電視用戶13.6萬戶。全市廣播影視從業人員742人,其中市級364人、縣級291人、企業站87人。全市廣播影視經營創收4116萬元,其中市級2570萬元、縣級1020萬元、企業站526萬元,預計全市廣播影視經營創收超過4700萬元。
二、現狀分析
我市廣播影視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已具有一定的規模與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市廣播影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產業發展的速度進一步加快。主要體現在:
1.基礎較好。廣播影視產業發展離不開宣傳、事業、管理和隊伍等幾方面因素。近年來,我市廣播影視宣傳工作成效顯著,廣播影視節目的收聽收視率不斷提高;事業建設發展迅速,廣播影視有效覆蓋面顯著擴大;管理工作日益加強,廣播影視社會行業工作格局得到規范;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廣播影視系統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調動。這些工作取得的成績,都為廣播影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總量增加。我市的廣播影視產業經營創收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形成產業雛形,進入21世紀后快速發展,產業經營創收總量從最初的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到末達到4116萬元,年均增長率均在兩位數以上。
3.思路清晰。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市廣播影視產業形成了“依托廣播影視媒體,大力發展廣告經營,努力開拓節目市場,確保廣告和節目經營穩定持續發展;依托廣播影視網絡優勢,鞏固和發展有線電視業務,積極拓展多功能業務,大力發展網絡經濟;依托廣播影視行業優勢,積極開發相關產業,努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產業發展戰略,產業效益連年取得明顯增長。
4.各具特色。在以廣告業務為主的創收方面,市電臺實行城市廣播和交通廣播廣告分頻承包經營;市電視臺實行廣告目標管理經營承包責任制;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市廣電報社則是自行運作廣告。在網絡經濟發展方面,市廣電網絡分公司依靠發展有線電視用戶,依靠收視維護費價格調整,依靠發展增值業務,如數字電視機頂盒、互聯網等,經過多年的努力,經營創收實現了成倍的增長。在相關產業方面,也取得部分突破,如市電臺的計算機技術培訓學校,市電視臺的廣電旅行社、少兒藝術團,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電影發行放映業務,市廣電報社的報紙發行業務,市廣電物業管理中心的對外物業托管等。這些經營創收活動各具特色,效益明顯,為廣播影視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困難和問題
廣播影視屬于高投入、高技術的產業,設備的更新、人才的引進、網絡的建設和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沒有投入就談不上技術的更新,沒有投入就談不上人才的引進。但真正能夠投入事業建設和發展的資金十分有限,各方面的支出都顯得捉襟見肘。近年來,我市的廣播影視產業雖然有所發展,效益有所提升,總量有所增加,但也面臨著種種困難和問題。其主要是:
1.總量偏小。近年來,我市廣播影視產業經營單位主體性增強,廣播影視產業的核心層和外圍層都得到發展,產業規模逐年擴大,產業效益初步顯現,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縱向相比,確有較大的增長。但我市廣播影視產業總體尚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特別是與先進、發達地區廣電產業的橫向相比,總量仍偏小,比重仍偏低,產業合力沒有完全形成,總體實力和競爭力還不強。
2.結構失衡。一般來說,廣電產業分布情況是廣告和內容創收占總量的50%,有線電視網絡創收占總量的30%,財政撥款占總量的20%。從宏觀上看,目前我市的廣播影視產業創收則出現了倒掛現象,即有線電視網絡創收占總量的50%,廣告和內容創收只占總量的30%。這說明我市廣電產業的經營創收從宏觀上來說結構是失衡的。從微觀上看,網絡經濟以有線電視收視費為主,廣播影視媒體以廣告創收為主,而網絡經濟中的增值業務,廣播影視媒體的內容創收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
3.競爭失序。從全省來看,省臺的眾多頻率(頻道)在落地,對我市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聽收視率是一大沖擊,此外,其部分頻率(頻道)近似或低于市級臺廣告價格的廣告播出,對我市的廣告創收也構成威脅。如市電視臺過去的外地品牌廣告量達80%以上,而現在只占總量的8%,90%以上都是本地廣告。就全市而言,渝水廣播電視臺與市本級的媒體同在市區播出,雖對市本級節目的收聽收視率影響不大,但其相對低廉的廣告價格,卻對市本級的廣告創收構成沖擊,從而導致市本級的廣告量貌似很多,可廣告單價卻始終上不去。
4.創新不夠。一是在產業發展的思路上不夠連貫。如整合全系統廣告進行集中經營,買斷渝水臺廣告經營權,開展營銷活動和戶外廣告等,過去都曾經做過一些嘗試,但大都有始無終。二是在產業發展的視野上不夠開闊,辦法不多。一方面,一些能夠體現廣電優勢的陣地,例如數字電視地面廣播項目等,我們沒有去開發、去占領,仍然局限于傳統產業;另一方面,由于我們產業創收的手法簡單,形式單一,一些本屬廣電產業的創收項目,沒有去發展,如車載電視項目等。三是在廣告節目的制作上不夠新穎。如部分創收欄目的制作不夠新穎,醫療、藥品廣告的播出形式不夠創新等。四是在網絡增值業務的開發上不夠有力。如依賴于有線電視網絡的數字電視機頂盒,受節目內容的制約,用戶增長不快;互聯網業務受電信部門的制約,網速慢,用戶增長不多;圖文電視和點播頻道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5.人才缺乏。我市廣電系統在長期的宣傳、事業和管理工作中,鍛煉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宣傳、技術和管理人才,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但隨著事業的快速發展,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凸顯,尤其是缺乏優秀的廣電產業化發展的經營、管理、策劃、資本運作等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和適應新技術發展的高級技術人才。
四、思路與對策
這些年,我市的廣播影視產業自己跟自己比,總量有較大的增長,但與先進、發達地區比,我們的思想還不夠解放、視野還不夠開闊、辦法還不多、步子還不快。經營創收理念上的更新、項目上的拓展、總量上的增大,逐步形成產業體系相對完整、結構布局日趨合理、整體技術水平先進、市場主導作用明顯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廣播影視產業全面、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到2015年,全市廣播影視產業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顯著提高,廣播影視產業年均增長率達到15%以上,經營創收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力爭突破1億元,將是我市廣播影視產業今后努力的方向。具體對策是:
1.加快實施數字影院建設工程。依托中國電影集團在數字電影制作、發行、放映和影院建設方面的龍頭和示范作用,加大數字化影院新建、改建力度,率先在全省完成我市城區的數字化影院改建工程,率先在全省實現我市電影放映設備的數字化轉換,積極實施跨區域擴張或整合,帶動社會資本投資,促進我市電影產業升級,做強做大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促進我市電影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到2015年,我市主城區再增加1—2座數字電影放映城,分宜縣城區建設1—2座數字電影放映城。
2.積極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以我國自主創新的“高性能寬帶信息網”核心技術為支撐,經雙向數字化改造,可提供包括語音業務、寬帶高速數據接入等在內的各種綜合信息服務,可以滿足“三網融合”業務發展要求,是最經濟、最具內容優勢、最具發展潛力、最能帶動新興產業鏈發展、最宜發揮網絡自主創新優勢、最具中國特色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該項目計劃建設連接全國部分大中城市,骨干網速率達每秒1000千兆,接入網用戶端速率達每秒100兆,比現有用戶上網速度快100倍,能提供三網融合綜合信息業務的示范網絡,為最終建成覆蓋城鄉3億以上家庭的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奠定基礎。依托該項目平臺,到2015年,我市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初具規模,產生規模經營效益。
3.大力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以我市列為全省首批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試點城市為契機,按照“政府領導、廣電實施、社會參與、群眾認可、整體轉換、市場運作”的總體要求,一是將有線電視網原來傳輸的模擬電視節目增加到50—60套數字電視節目,同時推出若干套數字廣播頻道(包括多語種的外語廣播),為付費電視用戶提供30—50套付費節目和若干套視頻互動點播節目;二是大力開發公共信息服務內容,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電子政務、文化教育等信息服務;三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大量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從而極大地滿足群眾需求。,我市主城區率先在全省實現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2015年,全市實現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
4.全力推進廣播電視有線網絡整合。按照國家頒布實施《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要求,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有線網絡整合,推動廣電網絡數字化、信息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通過網絡整合和數字化、雙向化改造,能夠實現廣電網絡全程全網,提升網絡業務承載力,開發多種業務,將千家萬戶的電視機成為集公共傳播、信息服務、文化娛樂、政務公開、交流互動于一體的多媒體信息終端,成為城市現代服務和信息化的重要支撐平臺。有線電視數字化和網絡整合對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具有重要意義。據測算,有線電視數字化和網絡整合將有效帶動電子產品制造業、軟件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規模產值,為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為國民經濟和國家信息化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以我市率先在全省實現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為契機,啟動全市企業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的整合,2015年,全市完成企業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的整合。
5.大力發展影視制作業。內容生產是廣播影視的核心優勢。采取有力扶持措施,降低準入門檻,提升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影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制作、發行、播映和后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形成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影視節目生產全面繁榮的局面。認真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國內國際重要節展和平臺,大力實施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影視節目推廣戰略,探索建立“市場運作、企業營銷、政府補貼”的推廣營銷新機制,把政府扶持和運用市場機制結合起來,使具有視角、特色、元素的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影視節目更多地進入國內國際市場。到2015年,采取自創、聯合等方式,力爭全市完成1部電影、1—2部電視劇、3—5部紀錄片的拍攝制作,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影視產業鏈。
6.加快發展廣播影視新媒體。依托傳統的廣電媒體,加快發展網絡廣播電視,人民廣播電臺、電視臺將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快建設具有全省重要影響的網絡廣播、網絡電視。
依托我市現有無線傳輸資源加快網絡建設,抓緊建立全系統廣泛合作、統一運營的體制,探索走出一條新媒體發展的新路子,使新媒體成為廣電系統繼廣告、收視費、票房之后的第四大創收來源。
加快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通過無線覆蓋網絡,向手機、mp4、gps等各類便攜接收終端,隨時隨地提供廣播電視、電子報紙、電子雜志、以及金融、交通、生活等各類媒體信息服務。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對拉動民族工業、推動文化內容產業發展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該項目將在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奧運成功試播和階段性規模試驗的基礎上,利用我國自主創新的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技術、業務和運營支撐體系,建設覆蓋全國所有地市級城市的無線網絡,形成惠及億萬群眾的新型廣播電視服務方式和產業業態。該項目在我市已完成階段性試驗工作,力爭啟動,2012年產生規模經營效益。
7.加快開發農村廣播影視市場。依托全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農村電影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和支持力度,扎實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在保障農村群眾廣播影視基本權益,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同時,帶動和開發農村市場,實現建立公共廣播影視服務體系和市場體系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到2015年,全市城鄉無線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有線電視通達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80%,各鄉(鎮)配備1臺(套)數字電影放映設備,條件好的鄉(鎮)有院線公司進入。
8.加快區域性一流媒體建設步伐。傳播力決定影響力。以市廣播電視媒體為重點,大力建設頻率(頻道)多、受眾廣、信息量大、影響力強、覆蓋全市、輻射周邊區域的區域性一流媒體,加快構建現代傳播體系,不斷擴大我市廣播影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電視臺將以市內發展為主兼顧區域性,向市內、區域性并重發展轉變,由以電視為主兼顧新媒體,向電視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轉變,大幅提升電視臺的區域性傳播力,建成區域性領先的電視、網絡視頻現代傳播體系。人民廣播電臺將形成以無線廣播為基礎,以調頻廣播為補充,以在線廣播為支撐,以新媒體發展為方向,以多媒體傳播為特征的現代、區域性、綜合傳播體系,使之在技術裝備水平、頻率規模、節目制播能力、新媒體發展、受眾覆蓋范圍、區域性輿論影響力等重要指標方面,接近或達到全省主要傳播媒體的水平。廣播電視報社積極創新廣電報運營機制,推進廣電報與周邊地區的聯合與跨地區、跨媒體、跨行業發展,把廣電報真正辦成一份群眾喜愛的生活服務類區域性報紙。到2015年,爭取增加1—2個廣播電視頻率(頻道),打造2—3個精品頻率(頻道)和5—6個精品節目(欄目)。
9.鞏固提高廣播影視廣告業。在抓好傳統的廣播影視廣告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廣告、網絡廣告、移動廣告等新型傳播載體廣告,努力提高廣告創意設計和制作水平。針對廣播影視的特點,對平面廣告、視聽廣告、戶外廣告等經營性資產進行廣播、電視、電影、報刊、廣電網站等多種媒體的多重開發和利用,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廣告創收贏利能力。到2015年,全市廣播影視廣告業年收入力爭達到5000萬元。
【市廣電影視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3-14
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10-08
茶葉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1-20
村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8-14
馬鈴薯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8-01
牛奶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11-03
村發展產業的調研報告11-07
產業富民戰略發展調研報告01-03
新能源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6-30
肉羊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01